第351章 炼丹成功
林秀把这些道心起誓的书籍放回储物袋,开始拿出一枚复制好阵法内容的玉简,旁边放着小本,慢慢对里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比如确定有没有逻辑漏洞或者矛盾之处,避免被别人用假的阵法知识给骗了。
此后的整整三年时间,林秀除了偶尔变换各种身份去坊市露个面,其他时间都用在验证阵法内容上面,经过他的仔细分析和实验,基本确定这些内容是真的,关于阵法的布置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放心地按照玉简中的方法去建构那些二阶顶级的阵法。
同时林秀通过对这些复杂内容的测试和练习,稍微摸到了关于三阶阵法的门道,这让他集感觉有点欣慰,同时也深感无奈,三阶阵法相对于普通二阶阵法,难度上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林秀以前按照一阶和二阶的阵法练习进度,去推测自己大概花费三五十年就可以学会三阶的阵法,把那座心心念念的聚灵阵制作出来;可是如今看来,自己的估计还是太过乐观,按照实际的难度来看,自己至少需要七八十年才可以初步学会三阶阵法,因为这其中涉及到非常复杂的阵纹和材料配比等问题,对于阵法师的阵法天赋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林秀最为欠缺的地方,所以练习的进度很难快起来。
林秀也很快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毕竟他的修仙之路都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天赋不够那就用时间硬凑,反正自己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同时林秀也根据阵法研究遇到的现实问题调整了自己原本的规划。
他暂时推迟了在坊市中开店铺的计划,因为阵法研究比较耗费时间,没有太多精力去专门制作普通的二阶阵法售卖;而且因为现在的阵法研究是细水长流的水磨工夫,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林秀每天除了慢慢琢磨那些复杂的阵法问题,同时还会兼顾二阶丹药的炼制。
林秀现在拥有六只妖兽傀儡作为炼丹的辅助力量,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如今的他只需要把握好药草和丹药材料的准备,丹药火候的设定,丹药品质监测等重点工作,其余的药材研磨,运用控火术升起丹炉火焰,打开丹炉取出丹药放进药瓶之中等步骤全都由妖兽傀儡去执行,林秀只是在旁边琢磨阵法问题时顺带查看一下,保证炼丹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丹炉都没出过什么问题,林秀也很少出手干预,这让林秀越来越感觉,有了点当初设想的ai 人工智能炼丹的味道。
当然,林秀的这种全自动炼丹目前只能运用在普通的二阶丹药上,因为后续的二阶高级丹药制作过程更加复杂,仅仅药草就需要至少四五十种,对于药材的配制和研磨、调和,再到丹炉的温度和旋转、翻滚等各项操控的精细度要求非常高,林秀自己一时间都很难完全适应,更别说这六只妖兽傀儡。
所以林秀暂时让妖兽傀儡参与炼制二阶普通丹药,自己则是慢慢研究二阶高级丹药的制作,争取完全掌握其中的规律,再对妖兽傀儡的炼丹流程设定进行更新升级。
就这样在坊市中又待了七年时间,林秀逐渐适应了现在的炼丹师家阵法师的双重研究狂魔的节奏,洞府中堆放着两本厚厚的研究笔记,都是对阵法和炼丹的心得体会。
这一天林秀在炼丹房中小心地把五十三种药材按照一套复杂的研磨流程做成粉末、颗粒或者糊状,随后通过特定的比例把这些药材全都混合在一起,再对丹炉轻轻一点,炉底产生三十道细小的火焰,分别从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燃烧温度去灼烧丹炉,经过一段时间的预热,再打开丹炉炉盖,慢慢把不同的药材放置到丹炉炉璧的不同位置,同时慢慢微调不同区域对应的火焰强度,精准控制好温度,让丹炉中的所有原材料充分混合起来,最后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初始状态的丹药,再经过半个多时辰的精细火焰控制,逐渐让融合在一起的药材发生奇妙的反应之后再分离出来,当林秀最后停下控火术,打开炉盖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状圆珠,一阵扑鼻的药香顿时充满了整个炼丹房,随即被房间中布置的隔绝阵法限制起来,防止香味传到外面,引起别人的注意。
林秀轻轻挥手,丹炉中的圆珠丹药全都飞到了他的手中,林秀仔细观察并且通过神识进行扫描,确认了这些水晶丹全都是完美的品相,没有出现废丹,林秀长出一口气,拍了拍胸口,如此复杂的炼丹过程终于结束,他终于实现了完美的炼丹过程,整整八颗丹药都没有废丹,这可是林秀尝试二阶高级丹药以来头一回,真正意义上的炼制成功。
林秀心中一阵狂喜,把水晶丹放进了准备好的玉瓶之中,这种丹药可以提升筑基修士的神魂专注度,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去进行复杂的研究,是林秀专门为了提升阵法研究进度而制作出来的丹药,平时不需要,只是在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阵法问题时,可以吃下一颗,然后几种所有心神去思考复杂的问题,争取早点想到解决办法。
收好玉瓶之后,林秀伸了个懒腰,然后走出炼丹房,到客厅的椅子上舒服地躺下,桌上的茶杯自动飞到手中,林秀抿了一口清香的灵茶,闭着眼睛,享受着炼丹成功后的难得休闲时刻。
就在他躺着休息没多久,突然眼皮微动,然后手指一点,从洞府外面飞过来一道翠绿色的传音符箓,在林秀面前碎成了点点绿光,传出一道浑厚的中年男子的声音。
“徐道友,最近在襄汾郡的天逸山附近出现了很多异象,据说是可能有非常重要的古修士洞府遗迹出世,甚至可能会是元婴圣君的洞府,我和另外三位筑基期道友商量好了一起去探险,徐道友是否愿意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