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长生:隐居地球,镇诸天神魔 > 第245章 昔有佳人公孙氏(上)

第245章 昔有佳人公孙氏(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许仙端起了茶杯,君山银针的芽头肥实,茸毫披露,色泽鲜亮,冲泡时芽尖直挺竖立,雀舌含珠,数起数落,奇观可人。

    其味甘香凛冽,啜之浓烈,又如卓兰楚楚,持剑佳人。

    许仙看着清冽杏黄的茶水沉浮,掩映出他无悲无喜的破碎目光。

    公孙世家……那个持剑的公孙佳人啊!

    ……

    独孤伽罗、杨坚和杨广死后,许仙又在人间游历了段岁月,就再变幻了样貌和身份,变成了“元林宗”,选定了当时最负盛名的道门大派——上清派,很顺利通过了考察,拜入上清派道士胡紫阳门下,就此重新受度入道。

    胡紫阳是上清派十三代宗师李含光的嫡传弟子,正经的掌门嫡脉。

    许仙之所以选了上清派,是因为那时的上清派是一个闲散粗放又很有文化的道派,而且很有影响力,这可以让元林宗身份的许仙避免很多小麻烦和问题。

    上清派始创于魏晋时期,前几代祖师如魏夫人、杨曦、“四许”,不是士族子弟就是自己本身担任官职。

    他们没有固定的门派驻地,也没有广收门徒,基本都是朋友、同事、亲族之间互相交流传授。早期的上清派与其说是个门派,不如说是一个士族修仙爱好者沙龙。

    上清派主要修行方式以“存神”“诵经”为主,通过“服气餐霞”进行日常修炼,平时还要不定时服用多种药材进行补益。

    上清派这个极具“仙味”的门派,因其修行方式和理念天然就符合上层人士的口味,从九代宗师陶弘景开始,便以祖庭茅山为中心快速发展壮大,到许仙派入时已是上清派鼎盛时期。

    当大派的道士都是有门槛的,不仅要识字,还得正确理解经文中的各种意象和内涵,有志于成为着名道士的还得会写诗作文,与王侯公卿交游。

    特别是上清派这种“儒道合一”性质的门派,历代宗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一点在选拔和考察弟子方面都是很看重的,当然,这方面许仙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成为上清嫡传弟子的许仙在胡紫阳门下“修行”(演戏敷衍)数年后,便独自出外云游。

    ……

    成都是大唐剑南道益州的首府,西南一大都会。

    成都不仅风光美丽,气候温润,而且工商繁茂,四方货物云集。

    南接南诏,西连吐蕃,北通长安,东下吴楚。

    这里以盛产蜀锦闻名,传说在锦江洗濯的锦帛特别亮丽,是有名的贡品。

    因此成都有个雅号叫锦官城,又叫锦城。

    开元八年(720),许仙在成都的街市中徜徉。

    这里有背着货物辛苦讨生活的行商小贩、有佝偻着身子的挑夫,有穿金戴银的富贾贵妇、有青衣罗裳的良家少女,有鲜衣怒马的游侠公子,有蓬头垢面的乞丐,手拿折扇、身着长衫的书生士子,还有身披甲胄的巡逻走卒、腰配长刀的衙门不良人等。

    其间还杂有身穿异国服饰、碧眼金发的胡人,耳朵上及脖颈上穿着金银环饰、眼神透着凶悍的巴人苗人、吐蕃人和黝黑干瘦的天竺人及粗鲁强壮的昆仑奴。

    两旁琳琅满目的商铺有卖锦缎的,卖珠宝玉石的,卖香料的,卖山货的,卖川药的,卖皮毛的,卖竹器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

    还有马骡牛羊等交易场所,土产和外来货应有尽有。

    至于那高楼处,还有姹紫嫣红、妖艳妩媚的漂亮女子们或倚坐妖娆或亭亭玉立,却是男人的温柔乡和销金窟了。

    林林总总,尽显锦官城的繁华。

    锦城的散花楼依锦江而建,是当时的锦城名楼。

    午后,阳光斜照,许仙身着玄裳道袍,头戴高冠,腰挟长剑,步履从容地登上了散花楼。

    站在散花楼上,许仙纵目远望,只见锦江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城市的怀抱中蜿蜒流淌。

    江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红花,美不胜收。

    整个锦官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许仙的眼前,让人顿觉神气清爽,尘累顿消。

    许仙点了一壶醇香的“剑南烧春”酒(上清派唐时并不禁饮酒)和十几样成都当地的特色菜,一人凭窗远眺,独酌江景。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一阵清越激扬的吟诗声在许仙耳边响起。

    那声音像是泉水叮咚,诗句便如珠落玉盘,有一种独特的韵律。

    许仙微微一笑,心中想道,也不知又是哪位文人墨客被这眼前的景色所打动,触景生情,诗兴大发。

    不过这诗写得也还不错。

    许仙寻着声音望去,便看到了一个飞扬自信的青年男子。

    这位青年大约二十左右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浑身洋溢着活力。

    他的面庞俊逸洁白,线条流畅而有力,透出英气勃勃的气质。

    他的眼睛非常明亮生动,带着一种天真烂漫的热情。

    青年的鼻梁高挺,如同山峦般峻峭,使他的面容更显立体。

    他的鼻梁不仅挺拔,而且线条优美,给人一种坚毅而又温柔的感觉。而嘴角挂着的自信微笑,更是为他增添了几分潇洒不羁的气质。

    青年男子的身材修长而匀称,肩膀宽阔而坚实,犹如一棵挺拔的青松笔直矗立。

    他穿着一袭青色的长袍,长袍轻盈柔软,光泽蕴转,显然材质名贵。

    青年腰间悬挂着一方名贵的和田黄玉佩,那玉佩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在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光芒,与青色的长袍相互映衬,更显得他气质非凡。

    此时青年左手轻提着腰间配着的一柄三尺长剑的剑柄,右手轻轻拍击在栏杆上,正对着锦江吟诗。

    青年眉宇间英气逼人,整个人都透着一股飞扬至极的神采,如金石般棱角分明,又张扬耀眼,顾盼自雄。

    许仙看着这个气质非凡的青年俊彦,忍不住高声赞道:“好一首望江诗!好一个游侠公子!”

    ……

    许仙就这么认识了李十二。

    李十二不是个能藏事的人,几杯酒下肚,许仙已知道这个李十二号称五岁诵读六甲(即六十花甲子),十岁读诸子百家,十三岁习剑,十五岁便开始在蜀中游侠,十八岁师从梓州大匡山名士赵蕤,一年学得纵横术,前几日刚返回成都。

    许仙便与他闲聊起诸子故事和纵横阴阳。

    这话一投机,一壶酒就不够了,两人又叫一壶,然后又一壶,又一壶。

    “剑南烧春”乃是蜀中名酒,以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糯米为原料,以名泉为水基,以秘法制酿而成。

    “剑南烧春”酒味芳香浓郁,醇和回甜,清洌净爽,余香悠长,然而后劲极大,故有“烧春”之名,即“人面如春,饮过如烧”之意。

    许仙善饮无敌而不嗜饮,李十二则明显是个既善饮又好饮的。

    棋逢对手,酒逢知己,随着日头渐斜,两人的兴致也越来越高。

    四壶“剑南烧春”酒后,李十二白面如烧,颊色酡红,明显酒劲上来了,话也更多了,该说的不该说的,原来还遮掩着的,都说了出来,透了自己真正的底。

    “元兄,你知道吗?家父是这座锦城里最大的盐商,我家里的钱财堆积如山。我虽然排行只是十二,兄弟姐妹众多,但是我这一辈子也都不必愁吃愁穿的。”

    李十二凝视着许仙,他的舌头已有些许含糊,但是他的眼睛却越发明亮,如星火,如剑光。

    李十二解下腰中长剑,“啪”了一下拍到桌上,气势凛然道:“然,富贵非吾愿,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封侯万里,经邦济世,方是我辈所为!”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金声玉振。

    许仙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举杯道:“元某志不在此,愿祝李兄顺利。”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再将酒杯倒满。

    许仙轻轻叹了口气,看着飞扬自雄的李十二,道:“本朝律令,商贾子弟不可参加科举取士。李兄想要报国济世,怕是要有诸多不便处。”

    《唐六典》有规定,犯过法和工商子弟都不能参加科举,如果隐瞒身份参加科举,是要被处死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十二皱了皱眉,但还是豪情汹涌,道,“我如今只是潜龙在渊,鲲鹏未变而已,终有时!”

    年轻人的自信,总是这么盲目而可爱。

    许仙笑了笑,放下酒杯,看着李十二,帮他分析道:“李兄无法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眼前便只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是从军。只是军中苦寒且不说,又讲究令行禁止,军功累积也不易,不仅要搏命,还要讲运气,似也与李兄性情不合。”

    许仙看着飞扬跳脱的李十二,摇了摇头。

    李十二也毫不犹豫否定道:“军中禁酒,光是这条我就受不了。我嗜酒如命,若是入了军中,怕是会因为饮酒被军法处置。”

    “第二条路是终南捷径。”许仙看着二十岁的李十二,又摇了摇头,道:“只是就李兄的年纪而言,走隐居见招的终南捷径似乎是太早了。”

    “终南捷径”的说法出于武则天时。

    幽州范阳人卢藏用少时即有才名,得中进士,有意处世为官,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任命。

    于是,他便与哥哥偕隐都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并通过交流贤达士宦,以及家族为其张扬,营造声名。后武则天听说有位高士隐居在终南山,便召集他来做官,卢藏用于是被授命为左拾遗。

    后来,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道长打算从长安回天台山隐居,卢藏用送他。

    路过终南山附近时,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道:“此山中大有佳处,你又何必非去天台山呢?”

    司马承祯回答:“以我看来,这里的‘佳处"不过是通往仕宦的捷径罢了。”

    卢藏用不由得面红耳赤。

    由于当时在场有不少名流,“终南捷径”的说法便传扬了开来。

    李十二想了想,也是摇头不已道:“我信以我之才华,自不必去走受人指摘垢病的终南捷径的。”

    他顿了顿,看着许仙,信心十足道:“我自是要走第三条路:投书干谒,寻一个慧眼识才的大人长者,为我荐举。”

    许仙点了点头,微笑道:“李兄诗才俊逸,投书干谒,确实是最可能成功之途径。”

    “干谒”语出《北史·郦道元传》:“弟道约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已。”即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之人。

    唐以科举取仕,通过进士、明经等选拔人才。但仅依靠考试,对于人才选拔又过于单一,因此科举考试之外的干谒行为也是受到认可的。

    “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贵仕,请谒繁兴”便是广大士子进出权贵之门的形象写照。

    所谓干谒荐举,即无官者自恃有才,则可自投书于显达高官,彰显才能,谋一帐下幕僚之位以待机或获得被向上再荐之机会。

    虽然干谒荐举很多时候不过是士族门阀之间利益交换的内部游戏,但是寒门平民确实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只是,李十二出于商贾之家,士农工商,商居于末,李十二的政治地位却是连一个寻常农家子也不如的。即使去干谒荐举,也是希望渺茫。

    不过再渺茫的希望也是希望,许仙自然不会去打击年轻人的热情。

    许仙举起酒杯,祝愿道:“李兄今锥处囊中,他日必当脱颖而出!”

    李十二看着眼前这位出于上清派嫡传、博学多闻的清逸道人,同时也是罕有的不鄙视自己商贾之子身份的人物,也是欢欣非常,倍受鼓舞!

    李十二很高兴地举起酒杯与许仙对饮而尽,然后他放下了酒杯。

    李十二右手握住桌上长剑的剑柄,抽剑而出。

    剑如秋水,寒光凛凛。

    李十二右手轻弹长剑,旁若无人,坐而高歌。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纵饮狂歌弹剑事,一曲《离骚》诉平生。

    歌罢,李十二与许仙举杯相贺,同时仰头,一饮而尽。

    烈酒如火,直烧心胸,尽焚胸中块垒。

    两人将酒杯反扣在桌上,对视一眼,哈哈大笑,淋漓酣畅,笑傲快意。

    大笑了十几息后,李十二收敛笑容,站起身,扯住许仙的衣袖,便要往楼下走。

    他行动间醉意已有四五分,眼睛却愈发明亮发光,带着兴奋和憧憬,道:“元兄,今晚长史府宴请宾客,邀了蜀中剑舞第一人公孙佳人演剑。我午时刚从父亲那偷拿了请柬,我们一起去见识下这个剑舞独步、美名盛传的公孙佳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