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个民族不能背弃英雄(下)
许沅心里悲怆,面上越发清冷,一字一句问:
“他有冒犯君主吗?”
“没有。”
“他有倚仗军功霸凌朝臣吗?”
“没有。”
“他有枉顾百姓性命吗?”
“没有。”
“先亓王阵亡,北境之危,可是年弱的他亲阵所解?”
“是。”
“雾江水匪可是他剿尽,还东江百姓一片安宁水域?”
“是。”
“驻东士兵受东昌策反,可是他深入三军之中,感化将士临阵倒戈一心与敌坚守不退,不动兵戈解了东境的被困之围?”
“是。”
许沅止言。
程泽默然。
良久,许沅才复开口,声音低而钝:“既是如此,他如何不能如他父王那般得人心!如何就受不得万民爱戴!”
“许小姐慎言!”
程泽面上一凛,言辞严厉。
“将军也觉得亓王当不得百姓的敬重吗?”许沅毫无惧色,反而满眼的热灼。
“当得也好,当不得也罢,这些都不是现在的许小姐该劳心的,他朝做了亓王妃……”
他话未尽便被许沅呛道:
“将军也是军人出身,也是铁血男儿,也是铮铮好汉,旁人不知沙场凶险难道将军不知吗?亓王年少上马,要历经多少摔打才能震住北羌熊虎之师,要扛过多少次生死挣扎方能镇住万千将士?”
“既入军营,这些原就是军人的本职。”
他怎么可能不知?他恨不得能在少主身边为他挡刀挡箭,可是不能!少主不让,少主要自己杀出一片坦途,让老将甘愿服命,让敌人闻风丧胆。
十多岁的少年将军,周身浴血,披风映着夕阳的残红,手中敌军将领的首级尚死不瞑目的滴着血。
“是,护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那被守护着的人呢?就能安心享受别人以命相搏换来的和平日子,而后反作诋毁和轻谩?如果大昱上下都是这样的人,将军不寒心吗?将军不怕他日被如此相待吗?”
他还没反应过来呢,许沅已经再次质问:
“难道因为忌讳,就能生生抹杀掉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忱之心,就能抹灭一个权重之人的卓着功绩吗?”
他心中波涌浪澜,许沅也热血难凉:“若人人都身临亓王之境,谁还愿意披肝沥血驻疆御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敬仰和爱戴守卫他们的英雄,那这个国家和民族将再无英雄!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英雄,必国将不国!一个可以随意背弃英雄的民族,灭族之期近矣。”
程泽深受震撼,久久不能言语,不敢言语。
直到远远的看见许府的门额,他才如获重释的偷偷长舒一口气,懒懒的道一句:“许小姐,你到了。”
“少主,我万万没想到,我会从一个女子口中听到这样有民族大义的慷慨之言。你没看到,她当时的神情,是那样的愤慨激昂,又是那样的澎湃和凄怆。”程泽现在回想,仍觉得她将亓王府这些年的委屈和痛楚说了个透彻,说了个酣畅淋漓。
朝定澜沉默着没有说话,但心底的巨浪同样暗涌。
他知道许沅为何一开始就维护于他了,只因为,他是为民御境守安之人。
猜想和知道他这一路不易的不止她一人,除了身边的那些人,从素不相识就出手帮助他的,却只有她一个。她觉察到被他算计了的时候,也气也怒也怨,但下一次,她还是会出手。
就是因为许沅总这样,他一开始的时候才极度不安和多疑。不止他,整个王府如是。
他是渴求温暖的人,但他身边,以“温暖”为饵者,也比比皆是。
可会有人,用“真心”的力量,撞开他们多年筑构的“围栏”?
震撼的不单是亓王和王府的人,许郅也是久久难平心潮。
自十多年前看白上位者的心术,他便一直庸庸度日,无意钻营。
可沅儿却说她受伤倒也没什么,反正无关要害,总不会丢了性命。只是可怜了无辜的百姓,在自己的国都竟让外人扰攘得不安。而且,她晃眼看见暗巷中还有数人被北羌人追杀负伤,她被程将军带离,不知那些人可有机会活命?
“爹,传闻亓王杀伐决断,用兵如神,北羌人谈之则色变,怎么到了我们自己的地盘,亓王在京,反让他们嚣张起来了?”
“京城,不是亓王熟悉的战场。”他总不能告诉女儿,在京的亓王,看似风光无限,逍遥自在,处事却处处受制,不能敞开了手脚随意施展。
“他不熟悉,不是还有皇上吗?他是皇上的臣弟,他们之间比和旁人更是亲近信任,他有不懂的,皇上提点一二不就好了吗?难道是有奸人挑拨?可无论如何,还有什么能比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全重要?即使不用亓王,我大昱儿郎万千,哪个不能横枪立马卫家卫国!”
“这么说来,我沅儿若是儿郎,是要做个大将军不成?”
国,家,国家。他年少时,不也一心指望为民请命报效朝廷吗?
“让不让孩儿做大将军是皇上的事,但若能做对百姓对国家有用的人,孩儿万死不辞。”
“可是别人不理解你呢?同僚、上司、甚至皇上都算计和利用你呢?你所保护的人也偏听偏信误会于你呢?”
“爹,若我所行之事对得起天地良心,天下人负我,那是天下人之过非孩儿之过。”
“可天下人都是非不分了,一个人又能做什么?”
“正是因为天下人都如此,就更需要那样一个人去唤醒去点燃他们的心智。如果连清醒的那一个都心灰意冷的放弃了,那负罪于天下的,非天下人而是那清醒着却不行清醒事的人。”
“蚍蜉撼大树,岂会易哉!”
长久的沉默里,许沅想起乙兮多年异国他乡的蛰伏,反复的陷入自我怀疑、陷入孤独、陷入无望的焦躁……
“是啊,孩儿逞一时口快,说得好似简单,可真正一步一行,只怕还未能走出几步看到希望生根,理想便暴毙于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