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迹两年余,我咸鱼身份藏不住了 > 第283章 杨广的精妙操作,百万隋军溃败!

第283章 杨广的精妙操作,百万隋军溃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层层官府压迫下,数百万民工过劳而亡,大隋的民众为了逃避劳役,不惜自残肢体!

    杨广的暴政,已使神隋大地满目疮痍,民生凋敝!

    神州诸皇朝的目睹此景,终于明白强盛的神隋为何会二世而终!

    这个杨广,真是个败家子!

    这小子,挥霍无度也就罢了,竟还同时大搞如此多的浩大工程!

    难道不可以逐一进行吗?

    百姓也需要喘息的空间啊!

    杨广此举,无疑是断绝了民众的生路,要用无尽的劳役将神隋的子民活活拖垮!

    然而,在神州的众多帝王中,有一个人注视着杨广的所作所为,陷入了深思。

    这个人,便是大秦的开国始皇,嬴政!

    看着金色榜单中那些因过度劳作而死去的神隋民众,嬴政心中有了某种触动。

    杨广滥用民力,大肆兴建,构筑东都,开通巨河,修建宫殿!

    而他,嬴政,所做的并不比杨广少!

    修筑长城,建造阿房宫,开通驰道,修筑灵渠,动用的民夫同样是数百万之众!

    他曾听说,大秦的劳工们在魔法的煎熬中哀鸿遍野,伤痛与死亡如影随形!

    就连女子,也因失去至爱,在长城脚下洒下悲痛的泪水!

    但他坚信,长城的壁垒、驰道的开通,都将为大秦赢得永恒的福祉!

    然而此刻,目睹了数百万隋国劳工的悲惨景象,嬴政的内心,初次萌生了疑虑的涟漪!

    假如百姓们的苦难深重至此,必将撼动大秦的王朝根基!

    当前推进的所有工程,是否都不可或缺?

    长城与驰道,确能为大秦铸就千秋伟业!

    然而阿房宫的瑰丽、始皇陵的宏图,仅仅是满足他个人的无尽欲望!

    况且,他已经拥有了不死之身,陵墓的修建难道迫在眉睫?

    或许,后两者可以稍作延缓,让大秦的民众得以喘息?

    “屈原,商鞅!”

    嬴政心中已有决断,目光落向左右两位宰相,“传达朕的旨意,即日起,阿房宫与始皇陵的建造,全部停止!”

    “遣散所有参与这两项工程的劳工,支付薪酬并资助他们归乡务农!”

    “遵命!”

    屈原和商鞅恭敬地领命。

    “至于长城与驰道的建设,也不得过度剥削民力,不得逼迫过甚!”

    “李斯,此事由你负责监督执行!”

    “遵命!”

    李斯领命离去。

    他们明白,陛下是从杨广那金色榜单的警示中汲取了教训,及时作出调整!

    换做寻常的昏君,别说自己主动改变,就是臣子稍加劝说,也会惹来不满,甚至可能丧命于昏君之手!

    这就是明君与昏君之间,最大的分野。

    ……

    民间尽管哀鸿遍野,民怨沸腾,但杨广对此却全然无感!

    他持续沉溺于奢华,对突厥可汗极尽宠爱,赏赐丰厚无比!

    高颎、贺若弼进谏,竟遭杨广残酷处决!

    全然不顾二人昔日为大隋立下的赫赫战功。

    如此一来,大隋朝廷人人自危,无人敢轻易进言!

    而杨广,全然不自知,自封为一代霸主,妄图拓展疆域。

    位于大隋东北的高句丽,长久以来未曾臣服,无视大隋的王令。

    杨广怎能容忍这弹丸小国在他这位大隋天子面前嚣张跳脱。

    他颁发圣旨,召集全国兵马汇聚涿郡,誓师讨伐高句丽!

    短短数月间,集结于涿郡的隋军数量惊人,达到了一百一十三万之众!

    更夸张的是,这百万大军皆为精锐战士,他们身后,还有两百多万民夫运输粮草物资,为百万隋军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这支军队,无疑是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雄师!

    更是令那金色榜单出现之前,无数神州皇朝的统治者瞠目结舌!

    一百一十三万大军!

    两百多万民夫!

    如此浩大的军事力量,只为了征服一个高句丽!

    是否有些大材小用了呢?

    “能召集如此恐怖数量的大军,大隋的国力深不可测啊!”

    一位神州皇朝的统治者满面震惊,不禁惊叹道。

    且不论这百万雄师的战斗力如何惊人。

    单是这数目,已令诸多王国颤栗!

    这百万大军,已是剔除后勤平民后的纯粹军队数量!

    就算现今四大至高皇朝,恐怕也无法聚起如此浩荡的军团吧?

    就算可能,供给线也必定无法承受如此重负!

    百万大军的饮食起居,消耗的粮草将会是个怎样的天文数字?

    每日,需源源不断地输送多少物资?

    这简直是难以揣摩的奇迹!

    然而,对于大隋来说,这只是小事一桩!

    这就是辉煌鼎盛的大隋!

    国力之强盛,令人惊叹不已!

    ……

    大明。

    紫禁城。

    “竟调动百万大军,只为讨伐高句丽这弹丸之地?”

    朱元璋觉得荒谬,集结这般庞大军队,只为对付一个异域小国?

    至于吗?

    当年徐达北伐北元,一路凯歌,也不过二十万兵马!

    百万兵马,意味着什么?

    所需铠甲、粮草、兵器的数量,都是骇人的数字!

    大明固然能凑出这般规模的军队,但聚集如此大军,代价太过沉重了!

    可以做到,但实无必要!

    大秦。

    “出动整整百万大军,去征服区区高句丽,岂非易如反掌?”

    注视着那无穷无尽的大隋兵马集结在涿郡,嬴政脸色也变得凝重。

    如此庞大军队,对大秦来说同样是惊人之举!

    堪称,巨兽般的存在!

    小小的高句丽,有何力量抗衡?

    “怕是没那么简单吧?”

    大秦朝堂上,白起摇头说道:“兵力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悍。”

    “战争岂能仅凭人多就能取胜?”

    “白将军所言甚是。”

    蒙恬点头道:“若只靠人数取胜,那淝水之战,苻坚岂非稳操胜券?”

    “为何,还会败于东晋之手?”

    嬴政答道:“只因东晋拥有北府军这样的天军榜强者,岂是高句丽所能比拟?”

    东晋虽非大皇朝,却握有一支神州天军!

    岂是一个异族小国可比的?

    此言一出,白起、蒙恬等人也不再反驳。

    的确,像高句丽这样的小国,只需十万精骑,便足以亡其国!

    毕竟,高句丽非匈奴,亦非突厥!

    而大隋,却调集了百万大军!

    隋军中,猛将精兵不在少数!

    不至于如此不堪吧?

    ……

    大汉。

    刘彻目光微闪,说道:“杨广难道不懂兵法?”

    “与其集结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倒不如挑选十万精兵,获胜的机会更大些。”

    百万大军需耗费海量物资,生活琐事都成难题,必无法持久,只能速战速决!

    然而,一旦无法迅速取胜,如此浩渺的军团,反而会成为自身的牵绊!

    结局恐怕将是惨烈的溃败!

    正如刘彻所预见的,杨广,的确不懂战术之道!

    当年平定南方陈国时,杨广仅是象征性的领袖,加之陈国如同砧板上的鱼肉,才让他轻易夺得江山。

    而这次,杨广召集百万大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炫耀国威!

    此番出行,他不仅带领着百万雄师,还有各国的使节同行!

    意图让各国使者亲眼见证,大隋的强大军事力量!

    然而,正当多数人认为一百一十三万隋军不可能败于小国高句丽之际。

    战局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画面上的隋军前锋已抵达辽河之畔!

    不料,大军的计算出现偏差,搭建的浮桥竟短了一丈之距!

    隋军被迫跳水过河,却被早有准备的高句丽军队杀得全军覆没!

    隋军大败,大将军麦铁杖壮烈牺牲!

    开局便遭遇挫折!

    然而,凭借兵力的优势,隋军稳住阵脚,击溃高句丽守军,成功渡河!

    百万大军毕竟百万大军,高句丽怎可能抵挡得住?

    初战的小挫,并未撼动全局。

    然而,杨广本人却志得意满!

    他向大军下达了一道荒诞的军令,任何攻击行动必须逐级上报,待他批准后方可进军!

    “这不是在玩微操吗?”

    目睹杨广的举措,嬴羽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人影!

    此人与杨广一般,也是个微操高手!

    一生热衷于微操,却又技不如人,人称“运输大队长”!

    但现在看来,杨广才是微操界的鼻祖!

    他终于明白,百万隋军为何败于小小的高句丽之手。

    战场之上,最忌的就是过度操控!

    前线情势瞬息万变,唯有亲临前线,洞察形势,方能作出正确决策!

    古往今来,热衷微操者有几个能功成身退?

    恐怕一个也没有!

    杨广在消灭南陈之后,或许真的自认为是三军统帅之才,才会沉溺于微操之中!

    然而,杨广荒唐之举远不止微操!

    紧接着,他又颁布了第二道圣旨!

    如若高句丽有投降之意,务必立刻接纳,不得再发动攻势!

    并且,杨广考虑周全,顾虑在外将领不受君命,可能有人违抗命令!

    于是“体贴”地为每位将领配备了投降使者!

    一旦高句丽人表示投降,领军将领必须听从投降使者的指示,优先处理受降事宜!

    这一道指令,不仅葬送了隋军的命运,更是间接帮助了高句丽!

    从此以后,高句丽人频繁假意投降!

    每当高句丽军队提出投降,隋军只能停止攻城,然后派人禀告杨广,等待大隋皇帝的回复!

    然而,当杨广的旨意穿越魔障送达军中时,数日时光已然流逝!

    高句丽族在神秘力量的洗礼下重整旗鼓,怎肯轻易俯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