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历史之谜,居心叵测
鳌拜死后,其亲兵戈什哈们奋力上前想要为鳌拜报仇。不过,区区几百人,又怎是牛成虎和孙同辉等人的对手。
用不了多久,便被牛成虎手下的北方军将士们击杀殆尽。其它清兵见鳌拜战死,胆气尽来,全都一窝蜂似的往回逃命。
牛成虎带着大军随后掩杀。
杀得清军血流飘杵,遗尸无数。
一直杀到离城两里的地方,因为见到图瓦讬额率领万余步兵背城列阵,阵形极为严整。牛成虎这才止住追杀的脚步,让人吹响号角,鸣金收兵,后退十里下寨,等待王昊大军的到来。
……
傍晚时分,王昊亲率大队人马赶到辽阳城外。
得知鳌拜身死,清军死伤五六千人,王昊大过喜望,对牛成虎兄弟四人各记大功一次,并奖励金银、美女若干。除了实授牛成虎辽阳总兵之外,孙同辉等三人也尽皆由守备晋升为游击将军之职。
……
安营扎寨之后,也不开会。
大家都是一路行军,颇为辛苦。王昊让孙传庭安排好营寨的夜间巡哨之后,便让大家各自回营早点休息。
养精蓄锐,以备接下来的大战!
……
半夜时分,贺人龙也带着所部人马赶了过来。这厮在数天前接到军令之后,便立即率军北上,一举攻破了鞍山。
不过,一路急赶。
马不停蹄,人不停腿。
终究还是比牛成虎慢了一步。
得知牛成虎的先锋军杀了鳌拜夺了首功,贺疯子急得发疯,不顾夜色已晚,连夜求见王昊,想要在攻打辽阳城时,担任攻城先驱。
不过,却被典虎挡在门外。
典虎对贺人龙道:“总督大人知道你会来找他,早已写好了一张字条,让我递交给你。”
说罢,便将一张纸条递给贺人龙。
贺人龙展开一看,但见上面的是:
“你这个老六,休要半夜发疯,扰人清梦。若为请战而来,本督准了。早点回去睡觉,稍安勿躁!”
贺人龙看完,顿时喜形于色,忍不住慨叹道:“知吾贺老六者,唯总督大人也。”
说罢,便转身而去,回自家营中安心睡觉。
……
其实,也不是王昊对贺人龙有多了解,就是以前曾经听孙传庭说过,说这个贺人龙以前经常喜欢跟牛成虎争功。
两人武艺相当,又都极是凶悍好战。
之前在孙传庭手下时,就曾经为了争夺先锋官的差事而大打出手,打了一个多小时不分胜负,都被对方打得鼻青脸肿,犹自谁也不肯服输。
所以,王昊才猜到贺人龙来了之后,会忍不住来请战担任先驱,故而提前留下纸条,省得他半夜三更过来打扰。
由贺人龙和牛成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大明朝其实真的不缺猛将良将。毕竟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就算是万里挑一,也是能挑出无数人才的。
可惜朝政腐化,人才不能被好好利用,有的被迫投敌,有的被自己人害死。
就说这贺人龙和牛成虎。在原本的历史上,贺人龙就是因为崇祯听信谗言,逼着孙传庭将他诛杀。而牛成虎则是在孙传庭死后被困关中,弹尽粮绝,被迫投降李自成。
实在是令人嗟叹。
……
第二天一早,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时值九月中旬,深秋季节。
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开始变得很冷。“胡天八月即飞雪”说的是古代的玉门关之外。不过,在这小冰河时代,辽东这种地方八九月份下雪也是常有之事。
王昊没有急着出战。
而是下令退兵十里再立营寨。
然后,着人从后方紧急调拨棉衣、棉裤、棉靴、棉袜、棉帽、棉手套等冬季作战所需之物。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就是再勇猛的军队,在冰天雪地里如果没有后勤的保障,也是打不了胜仗。
在原本的历史上,拿破仑何等厉害,希特勒何等疯狂。最后都在进攻俄罗斯时,因寒冷的气候而折戟沉沙。
真正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并不是俄罗斯人,而是严寒的自然条件。
此为前车之鉴。
因此,气候的突然变化引起了王昊的高度重视。再加上阴雨天气不利于火药的使用,王昊果断地叫停了原计划对辽阳的进攻。而是再次退兵十里,结下坚固的营寨,暂时与清军保持相持状态。
想要静待天晴雨停之时,再挥军攻打辽阳城。
……
谁知,这一等就是二十几天!
并且,才刚等了三天就开始下起了大雪。天气变得极度恶劣。
几天之后,目力所及,便成了冰封世界。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一,房子是这个样子的。)
(附录图片:树枝、道路的样子。)
……
王昊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小冰河时期的辽东。
之前的皮岛之战是在冬天打的。
汉城之战,也是发生在冬天。
但是,相比皮岛和汉城,辽阳的冬天却要寒冷很多。一方是因为纬度高很多。
另一方面是因为离海更遥远。
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是非常大的,皮岛在海中而汉城就在海边,再加上辽阳的位置,仅从纬度上计算就要偏北方几百公里。
所以,辽阳的气温要比皮岛和汉城还要低很多。
这种天气,也不是不能攻城。
自从有了火炮,用水泼在城墙上建水墙的方法,对守城来说作用就不是很大了。
炮弹打在城墙上,那种震动就会让几十米内的墙上冰层产生裂纹并掉落下来。
但是,严寒的气候对守城一方仍然非常有利。
而对攻城一方极为不利。
如果在这种天气强攻坚城,伤亡肯定会非常大的。虽然说慈不掌兵,但是,能少死点人还是得尽量少死点人。所以,尽管大将们老是来请战,王昊也都没有答应。
……
当然,王昊也不是完全没有对策。
在刚刚开始下雪的时候,王昊就将孙传庭和李岩叫到自己的营帐中。
三人在一起,商量了一天一夜。
据值守的亲卫说,他们在一起,就如同那三国时期的刘关张三兄弟一样:
同榻而眠,抵足而睡。
干了什么,历史之谜。
……
(备注:开个玩笑而已。在古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不要想多了。以前我们读初中的时候住校,都是通铺。到了高中住校,一个床铺睡两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