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72小时之农村的年味
2月13日,农历大年初七,农村的年味还未散去。天还没亮,尉氏县水坡乡双河府村的农民赵明新就早早起了床。这天,他打算带亲戚去开封看病。正当他给孩子穿衣服时,门外传来母亲和陌生人的交谈声。赵明新心中好奇,便走出屋去瞧个究竟。
只见一个怪人站在院子里,大冬天里只穿了一身秋衣秋裤,没穿鞋,只穿了一只白袜子,冻得直哆嗦。天还没大亮,看不清他的长相,只看出年龄大概二十七八岁。
“妈,这是咋回事?”赵明新疑惑地问。
赵老太太解释道:“他非要买咱家的衣服和鞋。”
原来,这人先前去了村东第一家,被人家赶了出来,又往西走了十几米,来到了赵明新家。
赵明新上下打量着这怪人,说:“俺家没富裕衣服。”
那人却不断哀求,似乎真的急需衣物。
赵明新心中警惕,问:“你这是咋了?”
那人支支吾吾地说:“咳,别提了!俺是开车拉货的,路上被人劫了,衣服鞋袜都被抢走了。”
赵明新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找了双旧条绒黑布鞋给了他。那人递过来一百块钱,赵明新觉得事情蹊跷,便没要。
临走时,那人问赵明新:“哎大哥,开尉公路往哪边走?”
赵明新随手指了指村西北的方向。
恰巧,农民赵林山正在上厕所,隔墙听到了这几句对话。他系着裤子出来,疑惑地看着那人,问:“你哪儿的?”
那人回答:“朱仙镇的。”
赵林山又问:“朱仙镇哪儿的?”
那人说:“河东的。”
赵林山仔细打量了那人几眼,摇头道:“不对呀,那一带我熟得很,咋没见过你?”
那人又支支吾吾地说:“俺是开车拉货的,在公路上被坏人劫了……”
赵林山一听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断喝道:“胡扯!开封市里丢了一批军火,这几天开尉公路上到处都是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都军管了,咋能有人打劫!”
那人被赵林山说得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地调头向村东走去。而赵明新和赵林山两人则面面相觑,心中都明白,这怪人恐怕与最近的案件脱不了干系。
在开封的某个角落,一场紧张而有序的追捕行动正在悄然展开。龙亭公安分局的王忠志局长率领着队伍,坚守在仙人庄卡点,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的盘查。一辆长途汽车缓缓驶来,王局长立即带着队伍上车,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检查,然而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王局长决定换个策略,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向车上的乘客们宣传:“各位乘客,请注意!我们正在追捕一名逃犯,他大约二十七八岁,穿着秋衣秋裤,看起来有些狼狈。如果您在旅途中发现任何可疑人物,请立即向我们报告。”
话音刚落,一个坐在车厢后部的乘客突然站起身来,正是赶往开封看病的赵明新。他回想起早上的那一幕,不禁大惊失色:“哎,公安同志,我……我早上好像看到过一个这样的人!”
赵明新的话立刻引起了王局长的注意,他迅速将赵明新带往朱仙镇前线指挥部。在指挥部里,经过一番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赵明新所描述的可疑人物极有可能是逃犯张纪冬。
为了尽快抓获张纪冬,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黄广村和尉氏县公安局政委王伟带着张纪冬的照片,火速赶到汉河府村进行暗访。经过一番明察暗访,三位目击者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早上看到的那个人和张纪冬的照片一模一样。
得知这一重要线索后,指挥部立即下达命令:开封县公安局、尉氏县公安局、通许县公安局以及省武警总队防暴支队的238名武警官兵迅速集结,四面合围,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包围圈。
深夜时分,破案指挥部的灯火通明,气氛紧张而严肃。已经三天两夜没合眼的王明义厅长虽然双眼布满血丝,但精神依然抖擞。他站在会议室中央,声音坚定而有力:“案件已经进行到关键时刻,我们现在的主攻方向就是如何抓获张纪冬。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有条件、有希望、有信心将他绳之以法。但也要提醒大家,这场追捕充满困难,我们必须满怀信心,争分夺秒,继续加大追捕力度。”
他环视一周,然后吩咐工作人员:“拿地图来!”
一张75万分之一的开封市地图很快被展开在会议桌上。王济晟副厅长、开封市委的领导以及指挥部其他成员都聚精会神地围在地图前,共同商讨着追捕张纪冬的最佳路线和策略。
在繁忙的指挥部里,王明义厅长手持一支从刘凤山主任那里“借”来的钢笔,他的左手则稳稳地擎着放大镜,目光如炬地凝视着那张开封市的地图。他心中默默盘算着:
“凌晨4点30分,朱仙镇的战斗已经落下帷幕。”钢笔的笔尖在地图上轻盈地划过,精准地指向了朱仙镇的位置。
“而早上6点30分,双河府村就传来了张纪冬的踪迹。”钢笔再次移动,从朱仙镇滑向了那个距离约7公里远的双河府村。
“双河府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南边是水坡乡的乡政府和派出所,北面则是朱仙镇和繁华的开封。”王明义厅长用钢笔在地图上圈点着,仿佛能洞察到张纪冬的每一个心思,“他不敢往这两个方向跑,否则就是自投罗网。”
“而双河府村以西15公里就是开尉公路。”王明义厅长继续分析,“上公路,搭汽车,对于逃跑来说确实是个方便的选择。但双河府村的村民告诉我,开尉公路上军管了。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往军管的地方跑呢?所以,他肯定不会往西。”
“再看这身打扮,秋衣秋裤,加上现在群众都被广泛发动起来了,他怎么可能大白天行动?他肯定会昼伏夜出。”王明义厅长一边分析,一边用钢笔在地图上画出了一个方框,这个方框以双河府村为中心,向东南、东北延伸,横跨开封县、通许县、尉氏县三县交界地区,东西宽一公里,南北长六公里。
“这就是张纪冬藏匿的方位。”王明义厅长笃定地说,“我们就在这个框子里抓他!”
指挥部的成员们纷纷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方框,心中暗自佩服。他们心想:老厅长咋能料事如神?好像张纪冬就在他手心里似的。
王明义厅长微微一笑,他知道,这并非什么神机妙算,而是他尊重科学、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结果。他深知,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心态,有什么样心态的是什么人。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走在犯罪分子前面,掌握破案的主动权。
“现在我决定,”王明义厅长发出了命令,“各级干警、各警种要充分动员起来,连夜加大搜捕密度。在这个方框里,无论是麦秸垛、沟渠、涵洞、砖窑还是井房,都要进行地毯式的搜查,绝不给犯罪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今夜是关键,即使捕不到他,也不能让他逃出这个包围圈,为明天的搜捕创造有利条件。”
参战干警们闻言,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投入这场搜捕战斗。
“且慢。”王明义厅长又补充道,“今天夜里,我们还要多多组织警车,开大灯、拉警笛,在开尉公路上来回巡逻。”
众人不解,王明义厅长微微一笑解释道:“这样不仅能防止犯罪分子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还能反过来牵住他的鼻子,让他跟着我们的安排走!”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厅长是在用计策威慑犯罪分子,让他不敢轻易逃出包围圈。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
夜幕降临,王厅长再次站在那张75万分之一的地图前,他手中的钢笔像指挥棒一样,在地图上挥洒自如。他先是在之前画下的小方框外围,勾勒出一个更为庞大的区域:北起滚滚黄河,南至繁忙的陇海铁路,西抵豫陕的交界地带,东达喧嚣的京广线。他微笑着对众人说:“我们要动员全省的公安干警,在这个大方框里布下天罗地网,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不论他想过黄河北上,还是搭火车逃离,都要被我们拦截在河南境内,让他插翅难飞!”
夜色虽深,但河南的二十万干警却如同被点燃的烈火,纷纷行动起来。刑警、武警、交通警察、派出所民警、防暴警察、治安民警,他们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整个河南笼罩得严严实实,就连一只老鼠也别想逃出这个铁桶般的包围圈。
黄河大桥上,哨卡林立,犹如一道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河南的北大门。铁路公安干警在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线上来回巡查,像猎鹰一样盯着每一列过往的火车。而所有的卡口,也都严阵以待,一刻不懈地盘查着往来的车辆和行人。
到了2月14日,天刚蒙蒙亮,王厅长画定的小方框内就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清查行动。成千上万的干警头戴钢盔,手握钢枪,排成整齐的队伍,在田野、河渠、沟塘间穿梭,无论是砖窑、麦垛、涵洞,都逃不过他们锐利的眼睛。那情景,就像是用梳子仔细梳理头发一样,每一寸土地都被他们细细地搜索过。
这场行动,仿佛是一场大规模的“搜鼠”行动,而王厅长就是那位指挥若定的“捕鼠高手”。在他的带领下,河南的干警们齐心协力,誓要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让河南成为他们无法逾越的“雷池”!
尉氏县,这个开封的南大门,此刻正静静地等待着一场“大捕猎”的开始。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接到指挥部的紧急命令后,立马进入了战斗状态。县公安局的领导班子全员出动,刘建刚局长如同将军般坐镇中央,指挥若定。来牛副局长、高新宽副局长、孙国庆副局长等率领着他们的队伍从北向南地毯式搜索;而王伟政委、张副政委、吴副政委等人则带着他们的队伍从南向北挺进。
想象一下,在开尉公路上,交通民警和派出所的干警们从南北两个方向像两把钳子一样紧紧夹住,仿佛是在对犯罪分子说:“你跑不掉的!”从空中看去,这场景简直就像一张由人力织就的巨大人网,密不透风。
尉氏县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涵洞、每一个麦秸垛、每一个砖窑,甚至河塘的每一滴水,都被干警们仔细地搜查了一遍。治安大队的大队长赵顺亭在桥涵洞里发现了一件用塑料布紧紧包裹的东西,一头粗一头细,他心中一惊:“莫非是枪?”他小心翼翼地用铁锹将那东西勾了出来,结果却发现原来是一件农具,这让他不禁苦笑。
为了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指挥部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发动群众。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迅速召集了各乡镇的党、政、公、检、法、司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紧急的动员大会。他们要求不漏一村一户,层层发动,确保每个角落都被搜索到。
每个村庄都组织了二十名群众,由一名公安干警或联防队员带队,按照排查提纲进行细密的排查。全县的乡镇都行动起来,仿佛整个尉氏县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
当干警们到各村进行排查时,村民们看到他们几天几夜没合眼,纷纷前来慰问。有的老乡将方便面和香烟送到干警的车上;有的饭铺老板见到干警来吃饭,都坚持不收钱。那情景,让人不禁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许多干警被这种深厚的感情所感动,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带着希望和未知悄然降临。2月14日上午,尉氏县的党政警界大佬们如同赴宴的宾客,齐聚县委大楼。时针指向九点整,一场由省公安厅牵头的电话会议准时开启。
会议才进行到第五分钟,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值班员突然火急火燎地闯入会议室,手里紧握着话筒,激动地报告:“刚刚,110报警台接到贾砦村村民贾怀林的紧急来电,称犯罪分子张纪冬现身了!”
提起张纪冬,那可是个狠角色。2月13日凌晨,朱仙镇枪声大作,张纪冬被吓得魂飞魄散,抱着冲锋枪,像只没头苍蝇似的向西逃窜。
天渐渐亮了,虽然正值过年,但路上已有了行人的身影,村子里也升起了袅袅炊烟。张纪冬看着自己这一身秋衣秋裤,光着一只脚,怀里还抱着枪,心里清楚,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被村民扭送到公安局。他此刻心乱如麻,只有一个念头——逃命!
他赶紧找了个编织袋,把枪裹好,塞进麦秸垛里,打算进村去买点衣服和鞋子。可哪知道,村里的村民个个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还有人提醒他:“开尉公路上都军管了!”这句话吓得他差点没尿裤子。
他不敢走公路,也不敢再进村,只能回到麦秸垛,找出那支冲锋枪,专找小路逃窜。他心里明白,现在已是穷途末路,四周仿佛有一张看不见的大网,将他紧紧束缚。公路上,警车呜呜地鸣着警笛;村子里,喇叭哇哇地宣传着抓歹徒……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绝望的滋味。
此刻的张纪冬,如同一只在猎人枪口下挣扎的猎物,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处可逃,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