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首席顾问
在遥远的1891年,英国赖斯特郡诞生了一位非凡的婴儿——杰克·德拉蒙德。命运似乎早早地给他开了个玩笑,他还没能记住父亲的模样,便成了孤儿,好在姑姑的收养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小杰克天生聪明,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他更是将这份兴趣化为了对生物化学的热爱,甚至在伦敦大学担任了教授。他的两项成就至今仍是科学界的佳话:一是首次提出了“维他命”这一神奇的概念,让人类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是在二战的硝烟中,他担任了英国食品部的首席顾问,为国家的食品安全和民众的健康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壮举——他推动了“营养成分强制标示”制度的实施,让如今超市里的每一袋食品都清楚地标明了营养成分,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因此,他荣获了英国女王赐予的爵士头衔,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德拉蒙德爵士。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这可不是在聊什么吃货研究所。咱们要聊的,是一起关于德拉蒙德爵士的神秘案件。
1952年的夏天,阳光明媚,德拉蒙德爵士开着他的绿色汽车,载着心爱的妻子安妮和年仅十岁的女儿伊丽莎白,来到了法国南部的佩吕度假。他们沿着美丽的迪伦斯河游玩,欢声笑语回荡在河畔。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这个幸福的家庭陷入了无尽的黑暗。至于案件的详情,咱们下次再说。现在,先让这起神秘案件在咱们心中留个悬念吧!
8月5日,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农场主古斯塔夫·多米尼克正悠闲地喝着下午茶,却突然发现了一桩让人咋舌的凶案。他慌忙拿起电话,拨通了警察局的号码,声音都颤抖了:“喂,警察吗?我这里……我这里发生了大事!”
警车呼啸而来,打破了农场的宁静。警察们一到现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德拉蒙德爵士一家三口,竟然就这样惨死在这片田野上。
他们的汽车孤零零地停在路边,旁边还搭着一个度假用的帐篷,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欢乐时光。可是,现在这里却成了地狱。10岁的小伊丽莎白,面朝下倒在不远的草丛中,那小小的头颅被砸得血肉模糊,让人不忍直视。德拉蒙德太太静静地躺在汽车左侧,身上盖着一张床单,仿佛是在沉睡。而德拉蒙德先生,则躺在车的右侧一张行军床下,两人身上都有明显的弹孔,血迹斑斑。
法医们迅速展开工作,经过一番解剖,很快就确定了三人的死因。伊丽莎白是被人用钝器猛击头部,导致颅骨骨折、颅脑损伤而死的。那伤痕的形状,非常像是一支步枪的枪托。而德拉蒙德夫妇则是身中数弹而亡,他们的脸上还残留着惊恐的表情。
在伊丽莎白的遗体附近,警察们捡到了一小块木片。这木片看起来是从某支步枪的枪托上掉下来的。可惜啊,报警的人和现场的几个人都拿过这块木片,现在已经说不清楚它最初是从哪里掉下来的了。此外,还有两个装有子弹的弹夹,都是用在m1卡宾枪上的。
警察们继续在周围搜索,不久后在附近的水沟里找到了一支m1卡宾枪。不过,这支枪已经残破不堪了:照门是用一个硬币改装的,护木也不见了踪影,机匣已经损坏,弹簧都露在外头,枪保险也早就失效了。看来,这是一支战争中淘汰下来的旧货。
警察们面面相觑,这起案件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究竟是谁这么残忍,竟然对德拉蒙德爵士一家下此毒手呢?而这支破旧的m1卡宾枪,又在这起案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一切谜团,都等待着警方去揭开……
要说这职业杀手或者劫匪,他们可都是有讲究的人,手里的家伙事儿可都是顶级配置,哪儿会用这种破破烂烂的玩意儿?搞不好,还没把目标干掉,自己就先被走火给灭了,那可就成笑话了。
案发地就在报案人古斯塔夫的农场附近,也就六百多米远吧。警察们自然就把农场里的人给叫来询问了。这农场里除了古斯塔夫,还有他二十岁的娇妻伊维特、他年迈的老母亲、七十五岁的老父亲加斯顿先生·多米尼克,以及他们家里那个刚满十个月的小奶娃。
这些证人的证词啊,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说在凌晨一点左右听到了五到七声枪响。但奇怪的是,他们谁都没出门查看,就这么心安理得地继续睡大觉。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发现了惨案。
警察们查了半天,头都快大了,这案子就像是一团乱麻,根本找不到头绪。就在这时,警察们的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个嫌疑人——
没错,就是那个报警的古斯塔夫!
警察们怀疑他,主要是因为他家的反应太反常了。深更半夜的,听到那么多声枪响,他们居然还能睡得那么香?这家人心也太大了吧?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家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吗?这不禁让警察们对古斯塔夫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在案发的小镇上,流传着一个奇特的目击证词。话说那天,有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飞驰而过,正巧被古斯塔夫拦了下来。古斯塔夫一脸紧张,急匆匆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快!载我进城,那儿死人了!”
可等到古斯塔夫在警局做笔录时,他却改口说,他当时以为伊丽莎白还活着。这让警察们觉得,这要么是古斯塔夫慌乱之下说的胡话,要么……嘿嘿,说不定心里有鬼呢!
更有趣的是,还有人说,案发前一天傍晚,看到死者安妮和伊丽莎白在多米尼克家的农场附近转悠。可多米尼克家的人却像串通好了似的,都说没见过这俩人。这让警察们心里直犯嘀咕:这家人是不是在撒谎?
三天后,法国警方终于传讯了古斯塔夫。可这家伙一脸无辜,坚称除了听到枪声,其他啥都不知道。警察们又去问了古斯塔夫的妻子,她也摇摇头,表示自己毫不知情。
就在这时,加斯顿·多米尼克老伯,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宣布:“你们别猜了,他们三个,都是我打的!”
这话一出,警察们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他们一直以为古斯塔夫是嫌疑人,毕竟他年轻力壮,而且案发时就在现场。可这加斯顿老伯都75岁高龄了,走路都得靠拐棍,怎么可能打死三个大活人?
警察们忍不住问:“老伯,你跟他们又不认识,为什么要下这样的狠手?”加斯顿老伯挠挠头,一脸迷茫:“我也不知道啊,就是……就是突然想这么做。”
警察们面面相觑,这案子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在那个小镇的角落里,加斯顿·多米尼克老伯的故事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他声称,他与死者安妮女士曾有过一段不伦之恋,恰巧被德拉蒙德爵士撞见,情急之下,他抓起枪就朝爵士开火,结束了爵士的生命。然后,他大概觉得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又转身杀了安妮女士,最后,竟然还追上10岁的小伊丽莎白,用枪托狠狠地砸死了她。
这故事听起来,简直就像是从哪个悬疑小说里照搬过来的。我心想,这老伯是不是最近看了太多侦探剧,连做梦都把自己当成主角了?他和这三个人素不相识,怎么可能有这么一出大戏?更何况,安妮女士正值中年,风韵犹存,怎么就会看上一个可以当她爹的老头,还在自己老公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地出轨?
再说了,就算他真的能开枪打死德拉蒙德爵士夫妇,那10岁的小伊丽莎白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还不吓得撒腿就跑?他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怎么可能追得上?追不上不如再放一枪,简单直接,何必非要用枪托砸死呢?
可就是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竟然在案发一年后真的上了法庭。1954年11月,加斯顿老伯被法庭裁定犯有3个谋杀罪,判处了死刑。但奇怪的是,这死刑却迟迟没有执行。大概是因为这个案子实在太缺乏物证,就连逻辑上都难以自圆其说,所以法官们也是头疼不已,无从下手吧。
1957年,法国总统古斯塔夫·科蒂大笔一挥,把加斯顿老伯的死刑改成了终身监禁。本以为这案子就此尘埃落定,没想到四年后,新上任的戴高乐总统大发慈悲,决定释放一批老弱病残的犯人,加斯顿老伯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终于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就这样,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人生的大半,直到1965年4月4日,因病离世,给这桩悬案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然而,多米尼克家的后代们却一直不肯罢休,他们认为加斯顿老伯是冤枉的。说实话,这案子也真是够粗糙的,嫌疑人的动机不明确,案件事实中疑点重重,既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物证(那支破枪上连加斯顿的指纹都没找到),简直就是个谜团。
想象一下,如果加斯顿和安妮夫人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那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如果是黄昏到夜晚这段时间里被发现,德拉蒙德爵士早就应该暴跳如雷,开车走人了吧?怎么可能等到凌晨1点钟才发作?再说,如果他们的苟且之事就发生在凌晨1点,那安妮夫人深更半夜失踪,德拉蒙德爵士怎么可能不察觉?安妮夫人难道不知道这样做很蠢吗?
如果加斯顿老伯是为了保护家人而违心认罪,那真凶究竟是谁呢?这作案动机也是让人费解。如果是为了钱财,那为何有些财物没被拿走?更何况,持枪抢劫也不一定非要杀人啊。如果是企图对安妮夫人或者伊丽莎白不轨,那为何德拉蒙德夫妇会死在车的两旁?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某个连环杀手的杰作。但这也说不通啊,杀了德拉蒙德夫妇后,面对逃走的伊丽莎白,开枪射杀还能理解,但一直追逐就太不明智了。要知道,附近就是农场,枪声一响,肯定会有人出来查看。这个时候,逃离现场才是最重要的,何必跟一个小女孩过不去呢?更何况,案发时是深更半夜,伊丽莎白也未必能看清他的长相啊。
这桩案子,就像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冷战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说法流传开来:这事儿说不定是俄国特工干的。想想那时候的克格勃,手段狡猾,这么干似乎也合情合理。但仔细琢磨,这说法漏洞百出。德拉蒙德先生,一个营养学专家,杀了他或者绑架他,能对英国的国防造成多大威胁?再说了,俄国特工用那种破旧的m1卡宾枪干活?那可不是他们的风格,他们更喜欢那种带消音器的手枪,悄无声息地解决问题。
还有啊,这案子有个大问号:德拉蒙德爵士夫妇,怎么会在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公路边儿的地方停车过夜?找个安全的停车场不香吗?(车都检查过了,案发时可是能正常开的。)
再来说说小伊丽莎白吧。她的遗体在77米外被发现,可鞋子却出奇地干净。想想看,那可是深夜1点,她应该已经甜甜入梦了,穿着鞋子睡觉?不太对吧。要是逃命前穿的鞋子,也不会那么整齐。而且啊,那儿是草地,如果她真的狂奔过,鞋子上怎么着也得沾点泥巴吧?会不会凶手在她死后,故意把尸体拖到那儿去的?
还有一个关键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法医的验尸报告和检方的起诉书,都没明确说德拉蒙德爵士夫妇是死于m1卡宾枪的枪弹。报告上说,尸体上的弹孔大小不一,倒像是两支不同的枪干的。特别是安妮夫人,胸部左右各中了一弹,如果是近距离射击,很可能不止一个凶手动手。这么说,难道是两人甚至多人联手作案?那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直到今天,这案子依然是个谜。在犯罪史上,它更多地被称为“多米尼克事件”而非“多米尼克案件”,可能也是因为这无解之谜吧。多米尼克家的孙子艾伦·多米尼克,在2004年还曾呼吁法国司法机关复查此案,可惜未能如愿。看来,这“多米尼克事件”注定要成为犯罪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