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 第四章 高举火炬(4)

第四章 高举火炬(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部队登船阶段,陆军部又给西部特遣军整出了一个幺蛾子。每条运输舰前都有一个陆军部代表负责核实登船人数,为了自己工作方便,陆军部竟然命令所有士兵扔下自己的建制不管,按照姓名字母序号分乘不同的运输船。

    而此时德内尔早已和远征军司令部一起登船,且正忙于设法避免巴顿和第三十四特遣舰队司令休伯特少将的矛盾。等到当天中午,德内尔下船舱看看士兵们情况的时候,才震惊地发现下辖三个师的组织已经被人为瓦解了。他急忙向巴顿报告了这件事,把后者气得对着华盛顿方向骂了足有五分钟的娘。

    事已至此,必须设法挽回,整个特遣军的34万官兵如今分散在20多条船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沟通。德内尔立刻请求休伯特推迟实施无线电静默的时间,这引起了休伯特极大的不满,他非常担忧大量的无线电信号将吸引德国u艇的注意力。德内尔只能表示,由于陆军部的“卓越工作”,西部特遣军必须重整编制,否则登陆计划必将彻底失败。

    为了向休伯特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德内尔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设想一下,将军,假设您的舰队现在要到北海与德国的公海舰队——我们假设它还存在——进行战略决战,您能设想海军部将您的所有水兵重新按照姓名排序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去吗?比如一个雷达兵、一个通讯兵、一个防空炮兵和一个司炉兵由一个声呐军士长指挥,负责一座十六英寸主炮的运作,就因为他们都叫阿尔伯特。”

    这么一说,休伯特就意识到,推迟实施无线电静默只是增加任务失败的风险,但如果不让陆军重整编制,他们现在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暴脾气的休伯特和巴顿一样将陆军部的蠢货大骂了一通,随后便下令海军全力配合陆军的行动。

    有鉴于德国潜艇随时可能到来,而且大西洋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起了风浪,一旦到了风高浪急的时候,陆军这群旱鸭子连站起来都困难,因此巴顿和德内尔必须尽快完成重整。他们俩很快达成一致,应该率先完成第一批次登陆部队的重整,然后再考虑其他。

    于是第9步兵师成为了优先调整的对象,其下的第47团由于要承担夺取萨菲要塞的任务,更是提高到了重整的最高优先级。

    巴顿下令各运输船的军官先统计自己船上的士兵到底来自那些师、团、营,在拿到报告后,他立刻动用海军的小艇将部队尽量集中,在调整了两天之后,休伯特便要求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实行无线电静默了,于是巴顿又借来了一堆信号兵打旗语沟通,全军一共折腾到10月30号才算基本搞定。

    在此之后,巴顿似乎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就沉迷于健身和找休伯特少将聊天去了,两人竟然相处的还算不错。德内尔见二人咱们没有爆发冲突的可能,便遵循自己的老习惯去到一线部队,到莱昂号运输船上找第47步兵团里了解部队的情况了。

    他刚到那里,便意识到由于混乱的管理和军官常识的缺乏,基层的官兵们正在饱受恶劣饮食和糟糕环境的折磨。

    有些农家子弟从小到大没吃过生虫和变质的食物(拜大萧条所赐,城里的子弟倒是有不少人翻过垃圾桶),竟不仔细地将面包里生的象鼻虫当做“不甜的葡萄干”吃掉。而另一些人则是明知食物腐败也不得不吃,以至于厕所人满为患,最后有些人不得不到甲板上靠着栏杆方便。

    德内尔了解了这一情况之后,立刻在团里组织起由士兵组成的“食品安全保障小组”,用以监管仓库管理和厨房卫生。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美军军官们不会敷衍地对待士兵的吃饭问题,他以西部特遣军副司令的身份下达明确指令,自团长以下每个军官至少有一顿饭要和士兵一起吃,下达这个命令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从此以后几乎就没有吃过士兵伙食以外的东西,而且用餐都是和士兵们一起。

    这样一来,德内尔在短短两天之内就在第47团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为了缓解士兵们在海上苦旅中产生的烦躁和失落之情,德内尔努力活跃着部队的气氛。第47团的团长有一次便看到,士兵们从各个地方探出脑袋,聆听着副司令蹲在地上,演示当年美军和法军如何用发霉的面包周期性灭鼠。

    “老鼠这种该死的畜生,什么都咬,什么都偷,而且永远也打不完。当时我们蹲在一个掩体里的战友,就会把这些发霉了的面包聚拢在一起,然后熄灭油灯,关掉手电筒,拿出工兵铲静静地等待着……”

    德内尔双手拿着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美军制式铲子,闭目作假寐装,嘴里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战壕里的场景,周围的士兵们雅雀无声:“突然,你能在枪炮声的间隙听到几声尖利的‘叽叽’声,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这些畜生已经按捺不住本性了,而你,作为一个聪明的捕鼠人,应该沉住气,屏住呼吸,就像睡过去一样,直到这动静从你的四周转移到你的面前——”

    “然后开打!”德内尔认得的一个机枪手笑着说道。

    “不!”德内尔睁开眼睛,“先开灯,让耗子的眼睛突然暴露在强光中,而你由于先前闭着眼睛,瞳孔还没有在黑暗中放大,正好可以睁开眼睛:一铁锨一只耗子!一铁锨一只耗子!”

    德内尔顺势做出拍耗子的动作,惹得士兵们一阵哄笑。在哄笑结束后,德内尔站起身来,将铲子递还给主人:“每次我们这么做,都能打死十几只巴掌大的耗子,然后就能收获几天的清静——直到这里来一批新的耗子。”

    “你们就再来一遍吗,长官?”角落里有人发问了。

    “那是当然,得让这群新来的知道这片战壕是谁罩着!”

    德内尔夸张诙谐的说法再次引起士兵的大笑。

    除了通过讲故事缓解士兵们的无聊之外,德内尔还会尽可能地加强士兵们的训练,除了叫军官们安排士官时不时上甲板训练瞄准和装弹以外,他还针对部队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设置了一些新的训练方法。

    比如在发觉第47团的士兵并没有来得及接受使用巴祖卡火箭筒的训练后,德内尔便从库房里找出一些废旧的包装布,用绳子拖在运输船的后面,让士兵站在后端甲板上向包装布发射火箭弹,以熟悉火箭弹的弹道。每次有人把丢到海里的包装布炸的粉碎,甲板上都会响起响亮的欢呼声,德内尔也会奖励这个士兵一块从高阶军官食堂里顺来的小蛋糕、烤饼干,或者一小瓶盖红酒。

    这份物质奖励实在小得可怜,但足以激起士兵们的自豪感和争胜心,不少士兵在吃掉奖品之前或之后,甚至会像对待勋章一样,将饼干和瓶盖夹在胸兜的开口处向其他战友们炫耀,这样的行为进而引发了更猛烈的训练竞赛。

    如此生机勃勃的训练甚至令第47团官兵自己都为之振奋,从团长艾德温·兰德尔上校到步枪手阿道夫·波特林列兵,每个人都对副司令交口称赞。同样的,德内尔也对47团的官兵们抱有好感,他从军这么多年,几乎从来没见过如此质朴善良的士兵。

    但是好景不长,到11月4日,一股来自北大西洋的风暴袭击了航行至马德拉群岛的第34特遣舰队。海上波浪翻涌,船只大起大落,运输船上用于治疗晕船的颠茄药剂和苯巴比妥早已消耗一空,德内尔以身作则,拒绝了军医提供的一切药物(干了许多年邮递员的他本来也不怎么晕船),并号召那些尚能忍耐的官兵将宝贵的药品留给更加需要治疗的战友,而切实需要治疗的官兵也要尽量节省药物。

    尽管德内尔努力振奋部队的士气,士兵们也对德内尔充满感激,但对大海的恐惧以及晕船带来的虚弱还是对47团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许多士兵私下里问德内尔,如果风暴到开战时还不停,已经晕船成软脚虾的自己该如何去面对岸上的敌人;如果其他部队的情况也都是都这样,他们还能不能拿下卡萨布兰卡。

    “我们一定能。”德内尔每次都斩钉截铁的回答,“我相信你们,也请你们相信我。”

    1942年11月7日晚,第34特遣舰队航行至摩洛哥海岸,从各战舰的了望台上已经能看到卡萨布兰卡星星点点的灯光了,西部特遣军已经箭在弦上,但摩洛哥沿岸仍然风高浪急。海军一般认为,浪高超过五英尺就不再适合进行登陆作战,但舰队气象部门测出的最低浪高也有18英尺。

    休伯特将军和巴顿将军都无比急躁,后者就为了法语手册上一个重音的印刷错误,竟把手下的参谋一顿臭骂。

    而德内尔却显得十分平静,他在11月7日晚7点返回了旗舰,向巴顿提出了一个令后者瞠目结舌的申请,得到批准后便在11月7日晚9点25分,头顶m1钢盔,背着一杆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挂着刺刀、水壶等全套装具返回莱昂号运输船。他一回到运输船底层就洪亮的嗓门将船上的1营和2营近一千名士兵召集起来,对着夹在左手的笔记簿,最后向大家强调了一遍暗号和行动方略。

    随后,德内尔便对士兵们发表了一通简单的演说。

    “气象部门保证,明日拂晓前后浪高将降到2-4英尺,那正是我们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你们的任务兰德尔上校和其他营连指挥官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这里没有必要强调一遍。关于隐蔽、联络、急救的一系列注意事项,我也早就训练过你们,你们也训练得很好,我也不必再婆婆妈妈地唠叨。你们只要记住,你们是最优秀的军人,而你们的敌人不过是一群二流的守备部队,对付他们,只要拿出勇气,保持镇定,就能无往而不利!”

    德内尔扫视了成百上千双颜色和神色各异的眼睛,继续吼道:“我是卡萨布兰卡登陆计划的实际制定者之一。你们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士兵,我认为我没有必要向大家隐瞒任何事情。根据司令部的估计,在摩洛哥战斗的第一天,我们就会有一千七百人阵亡或失踪,这些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有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我不会向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保证,他能在战斗中幸存。”

    船舱里鸦雀无声,只有零星的咳嗽声和水壶等金属碰到船舱的轻响。

    “但我唯一能向你们保证的是,我,让·德内尔·戴泽南,自由法国准将,西部特遣军的副司令,将出现在一批驶向摩洛哥海岸的登陆艇上。记住,战友们!”

    众人瞩目之下,德内尔伸出右手,从口袋里掏出手电筒举过头顶,反复按下电钮,发出“进攻顺利”的信号:“无论发生什么,我与你们同在!”

    在第47团官兵眼中,德内尔的姿态就像是矗立在纽约港外的自由女神像,他手中的手电筒就像女神高举的火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