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男主觉醒后(快穿) > 第22章 白月光

第22章 白月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一年注定不会太平。

    原本的轨迹中,雪灾导致数十万人冻死饿死,无数灾民背井离乡成为流民甚至匪寇,而来年爆发的旱灾以及洪涝,进一步加剧了民愤,不少地方出现了暴民,最后壮大成了十多万人的起义军,一度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虽然朝廷派出大军镇压了乱军,但双方死伤无数,造成的损失亦是无法估量。

    这回雪灾被妥善解决,干旱和洪灾却是一个前脚一个后脚,在西凤国的土地上到处肆虐。北方雨水连绵时,南边旱得土地都开裂了,好不容易南方迎来大雨,却是紧跟着山洪狂泻、泥沙俱下,滚滚泥石流顷刻间就能毁灭一村一镇,根本等不及任何救援。

    皇帝接到奏报时,灾情已经很严重了。

    大臣们不会因为一次教训,就真的改变行事作风,他们依然好逸恶劳,享受着高官厚禄却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皇帝拿到的奏折依然不尽不实,死伤损失都往小了报,粮食绝产、颗粒无收这种字眼,自然也不会落入皇帝耳中。

    当然,错估形势的不仅仅是皇帝,朝堂上站着的又有几个真正清楚外面的情形,上行下效不外如此,底下人报喜不报忧,朝臣们再稍加粉饰,结果就没有一个人真的重视此次灾情。

    而太子吃过甜头,这次却是主动请缨,想再次以救灾立功,彻底坐稳储君之位。

    其中不乏对手推波助澜,但太子本性好大喜功,又怎会放弃这次收拢民心的“好事”。

    太子还没出发,云清婉就得知了消息。她可不会再给太子立功的机会,即便知道对方这一次没那么容易成事,她还是安排了人下去,一路上尽可能的给太子找麻烦。

    等到太子一路颠簸,看到无边无际汹涌而来的大水时,原本的豪情万丈全都化作了面对自然之力的畏惧。而事先制定的方案已经脱离了实际,显然也不能再用,可太子本就不谙此道,这次以为是来“捡功劳”的,随行的大部分都是亲信,仅有一两个户部的官员,却也只会纸上谈兵,压根不懂水利工事。

    治不了水,太子只能选择安抚民意,可这水灾不

    比雪灾,送点温暖就能让人感激涕零。

    良田被淹房屋损毁,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而这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之中。除了栖身之所,他们还缺粮缺水,粮食可以少吃,水却不能不喝,可是这洪水一来,饮水便成了问题。

    这是赈灾队伍一开始就没想到的,洪灾中的灾民居然会缺水!

    但事实就是如此,洪水将大地变成一片泽国,江河水中混杂了不知多少污物、死物,哪怕能闭着眼睛忍着恶心喝下,却无法避免随之而来的疾病疟痢,甚至更为可怕的瘟疫。

    时人谈瘟色变,当第一例瘟疫病人被确诊后,巨大的恐慌瞬间蔓延开来,四周哀鸿一片,而太子也心生退意,再大的功劳也不值得他用性命来交换,何况眼下的情形根本没有让他立功的可能。

    于是,太子借口生病退居三线,平日里连灾区来汇报的官员都不愿接触,唯恐沾了瘟疫的一星半点。要不是担心回去了没有交代,太子绝对会立马驱车回京。

    还是那句话,上行下效,太子无心,底下的人又怎会出力,没多久那些得不到安置的灾民爆发了骚乱,甚至冲进府衙妄图对太子不利。

    幸好有那一千精兵,太子才能囫囵个的逃出了包围圈。

    然而那一通厮杀,反倒使得那些灾民拧成了一股绳,纷纷加入暴民之中,试图寻求一条活路。

    太子逃得极为狼狈,他本想返回京中,却被早已知悉的暴民截断了去路,一路上护卫越来越少,眼看着就要被暴民乱刀砍杀,一伙路过的镖师将他救了下来,听说他是太子后,还将他护送去了邻郡。

    与此同时,皇帝也收到了线报,太子玩忽职守,非但没能稳固民心,还使得大批灾民生出异心,几十万赈灾银子也落入暴民之手,给皇朝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其他各方也都收到了消息,随后的朝堂上为此展开了激烈辩论,支持太子的把责任推到了暴民身上,而更多反对的声音却表示,这件事的本质是太子过于无能,好逸恶劳又不懂民心,才会使得好好的赈灾演变成了动乱。

    皇帝也是气愤不已,再次对太子感到了失望,他把所有儿子在心里过了一遍,琢磨着是不是换个储君来培养。

    事实上,太子除了嫡子的身份,在一众皇子中称得上平庸,皇帝早就对他不满,上一次还以为他长进了,结果都是其他人的功劳。原本皇帝想要培养三皇子,可出了上回的事,皇帝又觉得三皇子过于优柔寡断,连个弟弟都管不住,又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国家。

    思来想去,皇帝惊讶地发现,自己那么多儿子,竟没有一个令他感到满意的。

    就在这时候,暴民的消息再度传来,镇压的军队还没干到,那些暴民便就地解散了。

    不久,皇帝收到了一份奏折,里面详细叙述了事件的经过。

    原来九皇子在返京途中也遭遇了暴民,为免殃及无辜百姓,九皇子先是让人安抚了暴民头领,同对方详陈利弊,以期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那暴民却出尔反尔,试图以阴谋诡计劫持九皇子来要挟朝廷,可没

    想到反被九皇子拿做人质,又将几个重要头目控制,剩下的人也就变成一盘散沙,待九皇子给他们解决了饮水问题后,作乱的灾民看到了希望,也就不愿再做无谓的牺牲。

    于是一场灾祸消弭于无形,兵不血刃。

    皇帝看完奏折后,第一次发现,自己对这个儿子完全不了解。他在御书房里坐了一夜,第二天让太监拟了旨意,命九皇子接替太子之职,务必完成赈灾之重任。

    …………

    姜韫于接到圣旨的时候,正让大夫们给最后一批人发放预防瘟疫的汤药。

    他倒是没想这么快冒头,原本他只是借着南行安插自己的势力,同时在南疆事先布好局。原定的轨迹中,他成了最后的赢家,但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他不能因为知道结果而掉以轻心,更重要的是他不想等那么久。

    这个皇朝还没有腐朽到需要先破后立,他也不愿接手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因此,他给皇帝递了密折,又让太子在雪灾中立了功,同时也料到太子会贪功失利,只是没想到对方比他想的更无能,竟成了暴民起事的导火线。还好他有所准备,没让太子死在半道上,要不然其他几位皇子就失了掣肘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姜韫于索性改了原来的计划,以身犯险给自己先刷一波声望。这里距离南疆也近,要是两年内他

    还没坐上那个位置,极有可能会先去南疆待上几年,那他就不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皇子。

    赈灾确实不容易,好在姜韫于早有准备,他没法让洪水退去,但给灾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还是力所能及的,至于针对瘟疫的配方,他早就烂熟于心。

    这两大难题解决后,水患等于解决了一半,安抚灾民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待半月后大水退去,姜韫于让人组织了人力,按村镇分工,一边清理淤泥,一边在村庄和镇子的四周开挖河道。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挖河道,按说该加高堤坝,再多建一些防洪堤才对。

    姜韫于没有给他们答案,只说干活的人管饭,这么一来也就没人有异议了,毕竟夏收指望不上,夏种还没到时候,有活干对他们来说反倒是件好事。

    又过了半个月后,姜韫于将剩下的事情交给了当地的官员,自己带了几十个随从返回京城。

    但这一路却不太平,一会流民作乱,一会又是匪盗截杀,可惜都没能留下九皇子的性命,反而又给他添了几笔功绩。

    姜韫于没有细查那些人的底细,只知道其中有后宫两大人物的手笔。他故意留了线索给皇帝的探子,自己装作被蒙蔽的样子,就等着看皇帝会如何处置。当然他更好奇,这次回去后,他那位父皇会对他摆何种脸色。

    可以说,皇帝的态度决定了他未来的计划。

    姜韫于也曾怀疑过,凭他的能力为何要等到最后,除了韬光养晦,他认为皇帝也是一个原因。

    混沌珠给他的故事里,皇帝不到五十就暴毙了,死因是太子逼宫,气得皇帝吐血而亡。随后,太子被三皇子和其他几位皇子联合诛杀,而那几位皇子又一通乱战,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最后便宜了置身事外的九皇子。

    可是九皇子登基后,第一件做的事却是把三皇子一派连根拔起,彻彻底底的斩草除根,甚至连死去的吴贵妃都给贬为了庶人,不得葬入皇陵不说,还把人丢去了乱葬岗,这是其他几位皇子及其家人都没有的待遇。

    姜韫于以为,九皇子做得这么绝,极有可能是发现了皇帝的真正死因。换句话说,他对皇帝还抱有感情,要是皇帝不死,他也不会去争那位置。

    要是皇帝对他还有父子情,他可以考虑用温和一点的手段,就算多等几年也无妨。但反过来,他也不一定要当渔翁,比起捡来的便宜,还是争来的更有意思。:,,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