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398章 【人物篇】隆美尔15

第398章 【人物篇】隆美尔1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物篇】隆美尔15:北非战场也有一座被鲜血染红的“四平街”

    1942年5月底,非洲装甲集团军发起“威尼斯行动”,向英军驻守的加扎拉防线发起进攻。xingxueme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隆美尔拟用2个意大利军在正面佯攻,另以非洲装甲军和意大利第20装甲军绕过英军防线,从南面进攻托布鲁克。

    5月27日,也就是德军发起进攻的第二天,正面和迂回的两个进攻集群均遭遇挫折。在战场南面,英军的装甲部队挡住了德军的攻势,而且还袭击了跟在德军进攻部队身后的补给车队;在战场西面,缺乏进攻手段的两个意大利军不仅毫无进展,反而被英军识破“佯攻”企图,遭到反突击。指挥意军的德籍指挥官克鲁威尔中将则被英军俘虏。

    后撤是来不及了,因为几个装甲师都耗尽燃料。现在该怎么办?

    当着赶回来报信的第15装甲师参谋的面,隆美尔让他向第15装甲师师长瓦尔斯特转达自己的命令:“明早油料和弹药就可以运到。现在你们必须坚守阵地,决不可以用坦克反击,尽量用反坦克炮和88毫米炮消灭敌人进攻的坦克。”

    后者立即跳上装甲车返回了前线。

    隆美尔摊开地图思索了一下,然后对旁边的参谋长高斯说:“必须给前线送去补给,支持他们打下去……我想从战线中找一条路,这么宽的防线上肯定有缺口。”说完他继续查看地图。

    “我想试试这里……”隆美尔突然用铅笔在地图上勾勒出一条线路,而在这条线的周围全是英军驻守的据点,还要穿越敌人布设的雷场。

    高斯当即表示反对,但隆美尔十分冷静又无奈地说:“现在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隆美尔跳上指挥车出发了,身后则跟着几辆卡车和拖着的两门反坦克炮。刚走出不远,他们就遇到了一个英军炮兵连,他们的卡车后面拖拽着重炮。隆美尔果断下达攻击命令,德军士兵大吼着用机枪、步枪和手枪向英军射击,对方人数占优却一下子被打懵了。他们的卡车和两门榴弹炮被德军反坦克炮击毁,士兵们则乖乖地举手投降。

    解决了这支英军后,隆美尔趁着夜色继续在战场上搜索,他希望能够找到失去联系的补给部队。这时又一支不知身份的车队钻了出来,对方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火力输出,把德军卡车打得砰砰作响。当识别出身份后才发现对方是意大利人。

    恼怒的隆美尔询问第20装甲军现在在哪?当得知他们行动迟缓,还没有向比尔哈凯姆发动进攻后更是大发雷霆。他签署了一道命令,让指挥这支部队的意军军官带给他们的上司,要求他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德军的左翼。

    不过德军车队遇袭还是得到了意外的补偿,那名意军军官给隆美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情报——他们发现了一条小路,除了一片雷区,没有英军驻守,而且从这条路穿过去就可以联系上北面的两个意大利步兵军。

    隆美尔相信这名意大利军官不会骗自己,但他没有立即北返,而是继续在战场上寻找掉队的补给车队。午夜时分,当他们翻过一个山丘后,终于看到了1500辆满载汽油和弹药的卡车队伍。

    第21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有救了!

    隆美尔沿着意大利人指引的路线北上。他命令一辆卡车在前面探路,队伍仅凭着天上的星星和罗盘辨识方向。突然,那辆探路的卡车踏上了地雷,车队赶紧停了下来。

    隆美尔跳下车赶到最前面,他用手电筒照着前面的沙地,每走几步就俯下身来用手扒开沙土,从下面取出一颗地雷。官兵们自觉地跳下车,学着长官的样子做。虽然行进速度大大减缓了,但这些业余工兵还是在雷场中开辟出一条道路。

    隆美尔起初不相信克鲁威尔已经出了意外,常年征战的他很清楚类似的误报时常会发生。但是当他抵达克鲁威尔的司令部后还是失望了。

    迎接隆美尔的不是克鲁威尔,但对方的身份同样让隆美尔大吃一惊,因为他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南线德军总司令凯塞林。“微笑元帅”证实了克鲁威尔被俘的消息,他还递给隆美尔一块三明治和水,让对方先休息一下。

    看着隆美尔低着头、狼吞虎咽的样子,凯塞林颇为感慨。毕竟眼前这位吃相难看的人是已经51岁、佩戴德国一级陆军上将的司令官。

    凯塞林接下来的一番话又让隆美尔颇为惊诧,因为他主动提出临时指挥北线的两个意大利步兵军。凯塞林还担心隆美尔误会他的意思,又连忙解释说,自己现在是隆美尔的部下,一定听从他的指挥。

    凯塞林还告诉隆美尔,他决定暂停对马耳他岛的轰炸,立即从意大利把空军战术部队调过来,加强对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

    然后他把话题一转,仍旧以上司的口气对隆美尔说:“下面我想听听你的计划。”

    隆美尔赶紧摊开地图,向凯塞林汇报说:“根据我的经验,英国人一定会来进攻的。我已经命令我们的三个师沿山脊布防,先尽量用反坦克炮和88炮构成防御屏障。我会让坦克部队先向西夺取西迪·穆夫塔,这样就可以和你们建立联系。一旦消耗完英军的装甲兵力,我会命令我们的装甲师向北、向东进攻,撕开英军的整条防线。”

    如隆美尔所料,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果然开始了反击,而且行动非常迅速。但是他忘记了奥钦莱克的叮嘱,装甲部队是以旅为单位投入进攻的。当先后投入的几个旅严重受挫后,里奇又变得优柔寡断,始终不肯投入自己的装甲预备队。

    战局开始明朗——德军用反坦克炮和88炮构筑的梯次防御阵地像豪猪刺一样让英军无法下手,而且德军的补给通过沙漠小路可以绕过比尔哈凯姆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隆美尔决定反击,他命令第90轻装师向左翼移动,进攻西迪·穆夫塔。又“命令”凯塞林指挥意大利人从西面进攻。

    6月1日拂晓,德军的第二轮进攻开始了。

    战斗依旧十分焦灼。在西迪·穆夫塔,第90轻装师被英军第150旅的重炮打得毫无脾气,凯塞林在加扎拉防线正面的进攻同样受阻。

    隆美尔知道必须拿下西迪·穆夫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部队解除后顾之忧,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得到充足的补给。他来到第90轻装师的最前沿,鼓励士兵发动冲锋。非洲装甲军的各级军官都把指挥位置前移,在第一线指挥作战,隆美尔的作战处长威斯特法尔则亲率一个排投入进攻。

    一发炮弹落在威斯特法尔的身边,后者应声倒地。攻击部队没有停下,他们逐渐渗透到英军主阵地。

    隆美尔叫来一个军官,他让对方脱下白色衬衫,冲着对面的英军挥舞,示意他们投降。没有人会相信正在拼命抵抗的英军会放下武器,可枪声突然停止了,英国人爬出坑道,举起了双手。此战,德军俘虏英军3000人,缴获100辆坦克和装甲车,还有124门大炮。

    英军指挥官在投降后对自己的决定作出了解释:“我的炮弹打光了,否则我绝不放弃战斗。”

    这句话隆美尔在法国听过很多次。

    与“十字军行动”不同,隆美尔没有让两个装甲师马上投入进攻。眼下局势对他有利,他要先拔除身后的所有隐患,耐心地消耗英军的机动力量。下一个目标,他锁定在了比尔哈凯姆的身上。

    很多和平时期毫不起眼的小城却成了战争时期的焦点,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欧洲战场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巴斯托涅,东线战场上的代表是库尔斯克,中国战场上有台儿庄。在北非,托布鲁克、加扎拉、比尔哈凯姆都曾在战时声名显赫。

    其实比尔哈凯姆和德军刚刚夺取的西迪·穆夫塔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一座拥有水源的沙漠小镇,和平时期它们是商贾集散地,战时则被改造成军事要塞。

    与西迪·穆夫塔不同的是守军来自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这支部队在刚组建时番号是第1轻装师,拥有5个步兵营、1个炮兵旅、1个反坦克连、1个防空连、1个工兵连和一些后勤、通信部队。全军共6000多人。

    第1轻装师在“十字军行动”后编入第8集团军,丘吉尔和奥钦莱克起初不同意,但为了弥补兵力不足,他们还是决定把并不听话的法国人带到了战场。不久之后,第1轻装师拆分,主力约4000人组建“自由法国第1旅”,驻守比尔哈凯姆。

    根据法国战役的经验,法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远不及英军。所以隆美尔对法军并不重视。“威尼斯行动”开始时,他命令意大利第20装甲军所属的一个装甲师进攻比尔哈凯姆,结果法国人用75毫米炮把意大利的坦克集群打得落花流水,40辆意军坦克残骸丢在了战场上。

    比尔哈凯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炮火可以威胁德军的运输线,如果德国人向北、向东进攻,他们的补给线还是缺少保障。

    隆美尔仍然没有使用第15和第21装甲师,他也不信任意大利部队,担任比尔哈凯姆进攻任务的还是第90轻装师。

    德国人“先礼后兵”,两名德军士兵给守军送来了劝降信。自由法国第1旅旅长柯尼希在劝降信的背面写道:“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投降的。”

    一场恶战就这样开始了。

    自由法国第1旅的战士和法国战役时期的法军有着天壤之别。他们都是自愿投军,对祖国沦丧有着刻骨铭心的恨,所以即便孤身遭遇强敌,这支部队也不需要动员。

    和意大利人一样,第90轻装师也饱尝了法军炮火和机枪的苦头。隆美尔不想动用宝贵的坦克,于是调来意大利人的重炮,对要塞实施无休止的炮击。非洲装甲集团军所属的战术空军部队也赶来参战,大量轰炸机出现在比尔哈凯姆的上空,把要塞炸得天昏地暗。德国人还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了重达7000磅的巨型炸弹。

    炮击和轰炸结束后,又是一轮新的步兵冲锋。法军拼死抵抗,德国人也毫不畏惧,双方的战斗最终往往是以刺刀、手榴弹结束。尸体被遗弃在战场上,迅速引来无数苍蝇叮在上面,“掩埋”尸体的方式也不用活人操心,新倒下的士兵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比尔哈凯姆到处散发着尸体的恶臭,没有人能吃得下饭,脚下的沙土随便抓上一把,就可以看到手榴弹的弹片。

    战斗的转折点是比尔哈凯姆的水源被污染了。即使是这样法国人在看到水以后也会毫不犹豫地喝下去。

    隆美尔第二次送去了劝降信,柯尼希本想还在信的背面写点什么,但他突然想起自开战后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大便了,于是他榨干了那张信纸最后一点价值。

    又是两天不间断的炮击,隆美尔第三次送去了劝降信,他还在信中明确讲明,这是最后通牒。但结果是法国人输出了一顿炮火。

    这段时间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在干什么呢?他的日子也不好过,空军元帅凯塞林原本就是陆军出身,他在加扎拉防线正面打得有声有色。凯塞林把意军主力集中在一起,向南非第1师所部两个旅的结合部持续发动进攻,终于在加扎拉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里奇立即抽调部队驰援南非第一师,双方都无法吃掉对方,但也无力顾及其他战场。

    第8集团军装甲主力则被堵在德军反坦克炮和88高射炮的阵地前,他们不敢转移战场,因为身后是托布鲁克要塞。

    里奇给比尔哈凯姆的柯尼希将军送去了一封信,要求他再坚守6天,届时他会派援兵营救他。

    柯尼希能说什么呢?

    双方统帅也沉不住气了。在伦敦的戴高乐于6月10日与丘吉尔举行会晤,他恳请丘吉尔准许柯尼希和他的官兵们突围。丘吉尔同意了,并承诺会直接给里奇发电报。

    几乎在同一时间,身在开罗的英军北非战区司令奥钦莱克致电里奇,要求他组织一次突袭,解救比尔哈凯姆的法国军队。但里奇很不情愿,他希望法国人能多坚持几天,他认为战场最大的威胁是加扎拉防线上的那个缺口,他的计划是把更多的装甲部队投入到那里。

    在战场的另一端,凯塞林也表达了对隆美尔的不满。他指责隆美尔过于爱惜手上的坦克,单凭空军战术轰炸机的炸弹,根本无法解决比尔哈凯姆的守军。

    凯塞林也在6月10日这一天给隆美尔送去了措辞强硬的电报:“次日必须动用坦克向比尔哈凯姆发动决定性的进攻。”

    隆美尔有苦难言,第15装甲师和第21装甲师原本有320辆坦克,现在已经打得只剩下不到一半。这些力量是用来进攻北面和东面的英军的,他不想白白消耗在比尔哈凯姆。即使用坦克攻下了那里,后面的攻势也将难以为继。

    选择权还是掌握在前线将领手中,里奇有三个选择,其一是向西面的意大利人发动进攻,冲破意军的战线,挺进到非洲装甲集团军的纵深,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但对手是凯塞林,能不能得手里奇心里没底。

    其二是从德意两军的空隙处实施突击,将非洲装甲集团军全部合围。这个方案一定会大大超出隆美尔的意料,但难点是英军从来没有组织过这样的远途奔袭,尤其是在沙漠作战专家隆美尔面前,稍有不慎则反受其害。

    最后一个方案就是他在奥钦莱克面前提出的,向意军突入加扎拉防线的缺口处进攻,目标仅仅是修复防线。这个方案风险最小,只需要投入英军一半的机动兵力,剩下的一半还可以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

    战场上瞻前顾后是指挥官的大忌。

    6月11日,隆美尔将第15装甲师抽出,去进攻比尔哈凯姆。法国人的防线还剩下一层薄薄的硬壳,最终被德军坦克捅破了。

    6月12日,比尔哈凯姆陷落。德国人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

    接下来隆美尔会像“十字军行动”时那样,再来一次“隆美尔奔袭”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