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81章 【中国战场】随枣会战

第181章 【中国战场】随枣会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中国战场】随枣会战:冈村宁次盯上了汤恩伯

    武汉会战结束后,第5战区向西撤退至皖西、豫南、鄂北地区。jingqiume在这片区域,以东是大别山,以北是桐柏山,以西是荆山,南面是长江,腹地是大洪山。这里东进可威胁武汉,西退可凭据山地坚守,是一处理想的防御战场。第5战区在这里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主要得益于这里的地形。

    由于这里是日寇西进的北大门,所以第5战区防地集结着一支雄厚的重兵集团。该战区在武汉会战结束后,辖第11集团军(李品仙部)、第22集团军(孙震部)、第29集团军(王缵绪部)、第31集团军(汤恩伯部)、第33集团军(张自忠部)、江防军(郭忏部)。此外,鄂豫皖边区游击纵队(廖磊部)也隶属于第5战区战斗序列。所部共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总兵力22万人。

    同一时期,盘踞在武汉地区的日寇第11军兵力为7个师团4个旅团,是日寇在华唯一的一支机动兵团。该军在武汉会战后,战场态势反而对自己不利。西进的通道有第5战区部队扼守,同时自己的南翼和后方补给线(长江一线)还受到第9战区的威胁。所以,日寇第11军从武汉会战结束就开始谋划新的攻势,以改善战场上的态势。

    1939年3月,日寇发起南昌会战,在夺取了南昌、武宁后,消除了第9战区对己方补给线的威胁。随后第11军开始谋划向西用兵,此间日寇在本土新组建第33和第34师团,并划归第11军指挥,替换第9和第16师团回国。

    1939年3月,第33和第34师团抵达武汉地区,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决定趁第9和第16师团尚未回国之际(两师团计划6月调离),利用短暂的时间向第5战区发动一次进攻。

    日寇此次用兵的目的和以往不同,冈村宁次计划是:“以强有力的一部在主力发动攻势前,从大别山南麓突破第5战区左翼防线,向南阳方向攻击,吸引第5战区主力北调。此后,主力机动兵团向枣阳地区出击,切断第5战区左右两翼,并捕捉第5战区重点兵团,予以歼灭。”同时,计划明确提出所谓“第5战区重点兵团”指的是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会战目标,是因为日寇已经无力维持更大的占领区。在华的31个师团、5个独立旅团绝大部分都在承担固守占领区和封锁沿海的任务,能够用于外线机动作战的只剩下第11军的几个师团。而第11军由于态势突出,所部需要用一半的兵力维持己方防线。如果继续扩大占领区,其机动兵力也将陷入枯竭。

    日寇参加此次会战的为第3、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兵力11万余人。冈村宁次认为,即便不将战线继续向西推进,只要消灭第5战区国军重点兵团第31集团军,就可以缓解武汉以西的军事压力,进而改善第11军的战场态势。

    第31集团军司令汤恩伯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抗战后期的消极怠战和抗战后迅速堕落都让人所不齿。但抗战初期的汤恩伯以及他指挥的第31集团军的确是日寇心腹大患。

    第31集团军于1938年6月8日组建,基础部队是汤恩伯曾任军长的第13军。第31集团军组建之初,下辖第13军(张轸部)、第52军(关麟征部)、第98军(张刚部)和第92军(李仙洲部)。

    第13军组建于1933年,随即参加长城抗战。首任军长钱大钧是国民政府早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其麾下包括孙元良的第88师和汤恩伯的第89师。1935年,汤恩伯继任第13军军长,第4师此时也纳入第13军战斗序列。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第13军奉命坚守平津地区的南口。该军与日寇激战18天,歼敌5000余人,从此名声大振。

    1938年1月,第13军扩编为第20军团,下辖第13、第92和第52军,汤恩伯升任军团长,并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战后第20军团因战绩出色扩编为第31集团军。

    第31集团军另一支劲旅是关麟征指挥的第52军。该军在台儿庄战役期间表现尤为出色,在战后被誉为“铁拳”。蒋介石曾称赞该军:“中国军队如都像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第31集团军在成立不久就调整重组,第52和第92军改编为第32军团,由关麟征任司令,不久又扩编为第15集团军。第31集团军的战斗序列则只剩下第13军和王仲廉的第85军。

    所以,冈村宁次所说的重点兵团还停留在第20军团时期,第31集团军的战斗力在当时国军战斗序列中虽然仍然强悍,但实力毕竟已经有所减弱。

    武汉会战结束后,第5战区重新调整防务,在战区的南端,以江防军的4个军担任长江北岸宜昌段以及当阳、江陵地区防务,总指挥郭忏;以第29和第33集团军组成右集团军,守卫大洪山南麓,重点部署在汉(阳)宜(城)公路方向,总指挥张自忠;由第11和第31集团军组成左路集团军,担任大洪山至桐柏山之间的防务,重点部署在襄(阳)花(园)公路方向,总指挥李品仙;鄂豫皖游击纵队所属部队在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战,负责牵制日寇,以为策应;第22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作为战区预备队,协同作战。

    1939年4月20日,第11军下达作战预令,并对兵力和行动作了具体部署:第3师团为进攻第1梯队,于5月1日开始进攻。为了加强第3师团的进攻能力,第11军直属的1个步兵联队、2个野战重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山炮大队、1个迫击炮大队、1个机枪大队、1个战车大队和2个装甲车中队划归第3师团临时指挥。

    该师团计划在武汉西北孝感孟畈店地区集结,进攻发起后向随县守军方向发起进攻,以牵制枣阳东南地区第5战区左集团军兵力,同时以一部兵力前出至枣阳东北,切断左集团军北撤通道。

    第13和第16师团集结于武汉以西的天门地区,于5月2日做好进攻准备,具体进攻时间以第3师团进展而定。进攻发起后,两师团击破当前守军防线,然后向枣阳以南、以西进攻,切断枣阳和襄阳之间的联系,将第5战区部队分割为两段。

    骑兵第4旅团同样在天门地区集结,待第13和第16师团切断枣阳和襄阳联系后,开始沿两师团左翼实施大范围迂回,形成对枣阳地区的双层包围态势。进而继续向北突进至枣阳以北,切断枣阳和南阳之间的联系。

    上述部队的最终目的是在随(县)枣(阳)地区围歼第5战区左集团军,尤其是达成对第31集团军的包围歼灭。作战目的达成后,第3师团据守枣阳,掩护各部队返回进攻出发地。第3师团除留一部确保随县之外,也全部撤回进攻出发地。

    为了确保地面部队作战,第11军所属第3飞行团的2个侦察机中队、1个战斗机中队和2个轻轰炸机编队将协同作战。

    1939年5月1日,日寇第3师团从应山出发,向徐家河守军第84军(覃连芳部)第173师(钟毅部)、第174师(张光玮部)阵地发起进攻。在突破守军警戒阵地后,继续向西北推进,当日攻占郝家店。

    获悉日寇发动进攻,第9战区命令第31集团第13军前出至高城,协同第84军作战。双方在高城、塔儿湾一线激战6天,阵地多次易手。至5月7日,日寇战车部队成功突破守军防线,但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进展依旧十分缓慢。其所属铃木支队则从右翼向北迂回进攻桐柏。

    5月5日,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从京山、钟祥、黄家集出发向大洪山南麓、襄河东岸的守军第59军(张自忠兼)和第77军(冯治安部)发起进攻。日寇迅速突破长寿店、流水沟一线阵地,但在向北面守军纵深进攻中,受到上述两个军的节节抵抗。

    同时,驻守在襄河西岸的第5战区右集团军守备部队渡过襄河,从身后向日寇实施侧击。5月8日,日寇第13师团攻占枣阳。守军右集团军所属撤往襄河西岸,确保襄阳、宜城。第5战区司令部也提前从枣阳撤出,迁往西面110公里处的老河口。

    日寇方面,为了将第31集团军压缩至随县然后就地歼灭。冈村宁次于5月7日进一步明确作战部署:第3师团在击破守军高城、塔儿湾阵地后,继续向第31集团军尾随追击;铃木支队尽快夺取桐柏,切断第31集团军北撤退路;第13师团向枣阳东北方向推进,与铃木支队一同封闭西、北两个方向的合围圈;第16师团则从枣阳向西北攻击,占领枣阳和襄阳之间的白河一线,建立包围圈外防御阵地,确保其他部队围歼第31集团军。

    第5战区此前还没有识破日寇的真实企图,认为此次会战日寇的目的还是继续向西攻击,所以兵力部署西重东轻,襄河沿岸防务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忽视了日寇对其左翼的2个集团军已经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随着战役的进行,日寇合围左集团军的企图越来越明显,第5战区随即也调整部署:左集团军85军避开正面敌军,占领侧面阵地,面对随枣盆地,背靠桐柏山区向日寇实施侧击。如无法坚持,可向西北新野、唐河撤退。第13军(张轸部)和第39军(刘和鼎部)则应坚守在桐柏山和大洪山,分散配置、进行游击、袭扰日寇。右集团军在襄河以东的部队要向第16、第13师团主动进攻,以迟滞其行动。

    同一时间,军事委员会致电第1和第5战区,要求第1战区以第68军南下,协同第5战区部队确保桐柏山。对第5战区的要求与战区原定部署有所不同,军事委员会要求第13军和第84军向西转进,会同右集团军对北犯第13和第16师团实施夹击。同时以第39军北上确保桐柏。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南下进至新野、邓县,掩护左集团军退路。

    5月9日,日寇骑兵第4旅团向北急进,于当天渡过滚河,次日渡过白河袭占新野。

    第13师团则奉命从枣阳出发,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5月9日,第13师团攻占桐柏以西30公里的湖阳镇,逐渐封闭包围圈。第3师团尾随第5战区左集团军后撤部队,于5月10日攻占桐柏,并与第13师团取得联系。

    第5战区左集团军因第13和第84军得到战区和军事委员会的授权,在发现新野已经被日寇攻占后,立即改变方向向北转移,于5月10日跳出合围圈抵达方城、泌阳。左集团军所属第39军则留在大洪山展开游击。

    日寇没有预料到国军行动如此迅速,在第3、第13师团的攻击中,因均没有遭遇国军的有力抵抗,所以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判断第5战区左集团军主力应该还滞留在大洪山地区。

    5月11日,日寇第11军再次调整部署,骑兵第4旅团向西北唐河进攻,第13师团双河、第3师团向吴山、第16师团沿唐河向东北搜索、攻击前进,试图捕捉国军左集团军主力。

    5月12日,日寇骑兵第4旅团攻占唐河、南阳。此时,第2集团军(孙连仲部)、第31集团军第85军(王仲廉部)已经南下挡住日寇北进的路线,随即向日寇骑兵第4旅团展开反击,迫使该路日寇放弃南阳、唐河向南撤退。同时,第5战区右集团军所属第33集团军向枣阳地区实施反击,江防军则从潜江出动,渡过汉江攻击日寇后方。

    此时的日寇已经连续作战半个多月,部队疲惫、兵力分,伤亡消耗较大,但却未能捕捉到第31集团军主力。5月13日,日寇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令部队撤退。随后,第5战区各部对后撤的日寇展开尾随追击、侧击。此前留在大洪山的第39军占领长岗店一线,挡住日寇后撤的退路。激战4日,歼灭日寇第3和第13师团各一部,收获颇丰。

    至5月22日,第5战区先后收复唐河、枣阳、桐柏。日寇则按原计划留一部坚守随县,其余部队返回原出发地。第5战区此后也没有继续向日寇第11军实施进攻,会战至此结束。

    此役,日寇伤亡13万人,第5战区伤亡25万人。日寇第11军没有达成战役预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