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欧洲战场】阿登战役1
【欧洲战场】阿登战役:扶我起来,我要打下安特卫普
阿登战役爆发于1944年12月16日。jingzhime在此之前,美军第12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在亚琛及其以南的许特根森林取得了一些进展,从而在德军齐格菲防线上形成了一段相对突出的位置,这次战役也因此称为“突出部战役”。又因为这是德军在西线主动发动的一次进攻战役,所以也被称为“阿登反击战”。这场战役也是德军在西线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役。
二战欧洲战场爆发于1939年9月1日。纵观整个欧洲地区的战事,似乎可以把战争爆发后德军闪击波兰、闪击北欧和进军巴尔干比喻成这场“战争盛宴”的开胃菜。不对等的工业和军事实力,大国的冷眼旁观或是趁火打劫都让战场上没有多少胜负的悬念。
东线战场起于1941年6月22日,起点在涅曼河(北方战线)和西布格河(南方战线),更有历史性标签的是布列斯特要塞(中段战线)。到了1944年秋天,苏德双方的战线也恰好在这里不远(战线略向西偏移)。在此前的第1942年秋天,德军最远到达的地方是a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团军第52军夺取了里海西岸的阿斯特拉罕,这里距离布格河有2000公里之遥。
在西线,盛宴的主角于1940年5月登场。起点就在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曼施坦因版的“黄色方案”将进攻法国的主攻方向选在了阿登山区,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和施密特的第39装甲军则是方案的具体实施者。此时,隆美尔也正在第39军中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了这次作战、战绩斐然。
所以也可以这样认为,二战德军的三位名将(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的军事生涯就是在这里腾飞,最终成为名噪一时的领军统帅。
四年后的1944年秋天,站在阿登森林身后的是曼陀菲尔、迪特里希和布兰登贝格尔。其中,第7集团军司令布兰登贝格尔在曼施坦因担任第56装甲军军长时,是他麾下的第8装甲师师长。
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曾经长期在第7装甲师任职,在法国战役期间是该师的一名营长。1943年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并率部参加了次年初在东线的日托米尔反击,成就了自己的功名。
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迪特里希早年是希特勒的司机兼私人保镖,他是党卫军第1装甲师(希特勒师)实际上的首任师长,并长期在古德里安的麾下作战,二人关系甚密。
至于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和g集团军群司令巴尔克也曾经与古德里安是上下级关系。苏德战争初期,在莫德尔担任第3装甲师师长时,他的师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巴尔克在法国战役期间服役于第19装甲军,当时还只是一名中校。
此时,隆美尔已经被解职,他不久将被希特勒处死;曼施坦因正在家中养病,也已经彻底告别的军界;只有古德里安凭借着军中威望和深厚的人脉继续在军中服役,他正担任被希特勒架空了的陆军总参谋长一职。
在介绍阿登战役前之所以梳理上述德军将领的关系,是想主观的猜测,希特勒在构思阿登战役期间,当他决定扔下西线战局最后一枚筹码时,是否指望这三位名将的老部下们能够延续德军的辉煌,一举扭转战场上的局面。
简单介绍了德军参加阿登战役的几位将领,在讲述阿登战役前,我们再介绍一下当时德军所面临的局势和这个即将崩溃的帝国还有多少军事实力。
进入到1944年冬天,德军主要的交战区域有三处。东线德军的对手是苏军;南线的对手是盟军地中海战区所属部队;西线的对手就是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西线盟军部队。
整个1944年,德军阵亡总数为176万人,这里包括了所有军种的阵亡数字。其中,东线战场阵亡人数为123万人,占总数的70;西线自6月份开始,德军阵亡人数是24万人(另有33万人被俘或失踪);其他地区包括南线战场、北极圈战场、巴尔干战场共阵亡28万人。
至年底,德军部署在各战区的兵力总数维持在650万人左右。东线依然保持着最大战区地位,拥有154个陆战师、307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东线以外,德军另有340多万兵力。
西线德军实力这段时期变化很大。在1944年底时增加到132万人。其中b集团军群56万人、g集团军群39万人、h集团军群47万人。南部战线有约27个师和旅,兵力40多万人。
尽管希特勒放弃了一些地区,大量兵力却依然被留置在一些几乎没有战斗或较为次要的战区。首先是所谓北极圈战区。这里的德军除了应付海空战和小规模骚扰外,在地面所面临的直接对手只有进入挪威北部的苏军卡累利阿方面军。但在1944年11月之后,彼此也没有什么大规模战斗。如此平静的战区,却部署了19个师的重兵集团,仅在挪威就有46万人。
另一个耗费大量兵力的次要战区是巴尔干。放弃希腊后,德军在南斯拉夫仍有10个师。一部分对付苏军,一部分对付铁托。
相比之下,在1945年1月3日,西欧大陆上的美英盟军集团更为庞大,总兵力超过372万人。其中按兵种划分为:49个步兵师,20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按国籍划分单位构成为:49个美国师,12个英国师,3个加拿大师,1个波兰师,8个法国师;国籍来区分的盟国兵力构成为:美军270万人,英联邦军92万人(包括海空军)。法军12万人。
盟军真正的优势在于巨量的武器装备,在西线有上万辆盟军坦克和近8000架作战飞机,按编制测算可能有3万门左右的火炮和迫击炮。当德军和苏军在东线硬碰硬地打了几年之后,英美已经为战争积攒了雄厚的家底。盟军的后勤保障不足是相对的,相比苏军以及对面的德军,西线盟军的补给已经侈相当奢。
在1944年冬季,德军在战场上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平稳期。苏军除了在南段战线围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其他战线上的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从南至北的大致战况是:
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主力从巴尔干半岛北上,与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正在进攻布达佩斯城。德军在那里部署了东线近一半的装甲部队,匈牙利军队在德军的胁迫下仍然在坚持抵抗。
战线向北推移,彼得罗夫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被哈尔佩的a集团军群右翼阻止在喀尔巴阡山脉北麓。由于地形不利于进攻,双方的战线相对稳定,苏军也没有在这里投入太多兵力。
在波兰境内,德军a集团军群主力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与苏军对峙在维斯瓦河一线。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控制着桑多梅日登陆场,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华沙以南控制着2处面积不算大的登陆场。
在华沙以北,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指向了东普鲁士。莱因哈特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署在华沙以北运河一线和马祖里湖两侧。
战线再向北延伸进入波罗的海。舍尔纳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被苏军波罗的海第1、第2、第3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围困在库尔兰半岛。他们只能依靠海上和本土保持联系。
战线最北面的是北极圈地区的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集团军司令伦杜利克已经奉命撤离佩特萨莫镍矿区,退守瑞典境内。
在德军的南方战线,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在“哥特”防线上阻止了克拉克指挥的盟军第15集团军群北上。德军在那条防线一直坚持到战败投降。
在西线,巴尔克的g集团军群和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退守齐格菲防线。当面盟军从南至北分别是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布莱德利的第12集团军群和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
德军h集团军群则部署在荷兰、丹麦地区,他们威胁着盟军的左翼英军第21集团军群。
至11月初,隶属于英军第21集团军群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肃清了斯海尔德河口的德军,打通了安特卫普港的出海口,那里将很快成为盟军最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
希特勒在1944年9月时就开始筹划德军在西线的反击,他给这次行动起了一个颇有迷惑性的代号“守望莱茵”。希特勒执意发起反击的初衷也不难理解,齐格菲防线只能迟滞盟军的进攻,终究有攻破的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哪怕有一丝可能性,都要试一试。他的目标是安特卫普,由于港口设施完好,当盟军肃清了斯海尔德河口后,这里将会是盟军后勤补给中枢。所以安特卫普失守后,他就将这里和英国伦敦一样定为v-1和v-2火箭攻击的重点目标。
安特卫普距离阿登地区有200多公里,希特勒计划用一支有力的装甲部队从阿登山区出发,渡过马斯河奔袭安特卫普,从而切断盟军的补给线,同时将盟军的战线拦腰切断,就像1940年的法国战役那样。在希特勒的设想中,届时盟军会陷入混乱,进而激化盟军内部的矛盾,从而让这个本就不牢固的联盟土崩瓦解。
此后,希特勒开始为将来的反击战竭力搜罗兵力和装备。他原本打算能搞到45个师,其中包括12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但由于东线无底洞式吞噬了德国的大部分战略资源,希特勒的宏伟构想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拼凑出大概相当于计划三分之二的兵力,其中还包括大量新组建不久、战斗力低下的“国民掷弹兵师”。
另一个难题是油料不足。1944年9月,德军丢掉了罗马尼亚的油田;人工合成燃料工厂在盟军的远程战略空袭下,产量大幅减产。给西线准备的油料只够德军走一半的路程。穷困窘迫的德国人只好盘算在战役中夺取盟军的油料来供应德国战车。也不光是油料,据说连德军的厨子都进行了特别训练,学会如何用美国食材来做德式军队午餐。种种麻烦使进攻计划一拖再拖。
至于盟军空中优势,希特勒打算用天气来弥补。帝国元帅戈林承诺会出动3000架飞机,但希特勒根本就不相信,他认为德国空军能够投入800架飞机就不错了。所以德军需要选择恶劣天气出现时发动进攻,到时候盟军的飞机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他的坦克集群就能够全力冲向安特卫普。
1944年10月中旬,“守望莱茵”作战计划正式出台。10月19日,美军第1集团军攻入亚琛,希特勒立即召集西线德军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和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返回东普鲁士的拉斯滕堡。由于“守望莱茵”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二人并不知道这个计划的存在。两位元帅以为希特勒的这次召见是想宣泄丢失亚琛的愤怒,所以他们并没有亲往,而是让自己的参谋长去参会。
西线德军总参谋长维斯特法尔和b集团军群参谋长克莱勃斯已经准备好了挨上一顿臭骂的。当他们觐见元首前,首先被要求在保密手册上签字,并被告知如果泄密将被枪毙。随后他们走进会议室,会议的议题只是一些日常事项。会后他们同另外13个人留下来,这才聆听了元首亲自讲解的“守望莱茵”的作战设想。
这份简要计划的内容是:德军将动用28~30个师,其中包含12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编成两个集团军(第5装甲集团军和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在第7集团军的左侧翼掩护下,从蒙绍和埃希特纳赫之间出击,首先突破盟军当面薄弱的几个师的防御,然后强渡马斯河,迂回布鲁塞尔,进而攻占安特卫普。11月20日为战备截止日,11月25日为进攻发起日。
当计划带回西线时,让西线的两位主将大吃一惊。莫德尔看到这份计划时,说的第一句话是:“这玩意儿连一条腿都没有!”(一句德国谚语)。他之所以有如此反映,是因为以西线德军现有的兵力,达成这样的作战行动无异于痴人说梦。反击能够取得的最好的结果是可以迫使盟军后撤,而德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不可承受的,如果这些可预见的损失用于防御齐格菲防线,他的价值将会更大。
希特勒自然不会将自己的“赌博”心态向将领们和盘托出,所以自计划抛出来起,“守望莱茵”就遭到了莫德尔和伦德施泰特的强烈反对。
按照德军作战计划的制定流程,在方案框架、作战目标以及其他关键事项确定后,方案的细节将由执行人负责拟定。为了能让希特勒改变主意,莫德尔和伦德施泰特在细化方案阶段对“守望莱茵”进行了调整,伦德施泰特提出的细化方案代号为“马丁计划”,莫德尔提出的细化方案命名为“秋雾行动”。
10月24日,伦德施泰特召集莫德尔、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迪特里希和第7集团军司令布兰登贝格尔商讨细化方案。
在细化方案中,两个供讨论的版本大体一致,只是细节上有些不同。会上,莫德尔和曼陀菲尔的意见相左,这让会议的气氛非常压抑。为了让希特勒改变主意,莫德尔罕见地将自己的方案向伦德施泰特的方案靠近,最终拿出了一份一致意见。
在细化方案中行动将分为两个阶段,德军抵达马斯河东岸时,将首先合围歼灭一部分盟军,然后再视情况渡过马斯河,向安特卫普进攻。在伦德施泰特和莫德尔看来,他们二人提出的计划风险要小得多。但他们并没有搞清楚希特勒的真实用意,元首的目的是通过此战扭转西线的局势,而不仅是改善目前的被动局面,所以这样的方案注定是不能让希特勒满意的。
11月1日,“守望莱茵”计划正式下达给西线德军司令部。11月2日,莫德尔主持拟定的细化方案也正式呈送西线德军司令部。后来人们习惯将两个计划分别叫做“大解决方案”和“小解决方案”。
1944年11月3日,伦德施泰特陪同德军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来到莫德尔的司令部,约德尔此行的目的是代表希特勒最终敲定阿登战役的行动计划。
会议一开始,约德尔又一次阐述了统帅部提出的“大解决方案”,并要求与会的几位将领表态。首先被要求发言的是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他起身说:“约德尔将军,我认为根据你的计划,我们能够抵达马斯河!”
伦德施泰特和莫德尔听到曼陀菲尔的发言心中顿时有些紧张,因为曼陀菲尔的表态非常重要。作为两个攻击集团军的指挥官,迪特里希是希特勒的坚定拥护者,无论元首如何要求,他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以后也并非如此)。所以曼陀菲尔如果也支持希特勒的计划,那“小解决方案”就只能扔到纸篓里了。
约德尔也明白“大解决方案”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所以他此行是做好了和西线将领们舌战一番的准备的。曼陀菲尔的表态让约德尔有些欣喜,他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但曼陀菲尔接下来就话锋一转,给约德尔提出了确保行动成功的五个必要条件。其一是必须得到空军的足够支持,不能让盟军完全掌握制空权;其二是进攻期间必须保证充足的补给;其三是参战部队必须保证战场机动所需的物资和装备;其四是第7集团军在南侧翼的进攻必须加强;其五是配合行动的其他部队必须保证不折不扣地按照计划行动(主要指h集团军群的策应)。
听完曼陀菲尔的发言,约德尔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在此后的2天中,几个人争吵不休,谁都无法说服对方。最后约德尔拿出了尚方宝剑,对众人强调希特勒明确要求:他的计划不可以更改!
一周之后,正式方案出炉,完全符合希特勒的要求,只是名字改成了莫德尔起的“秋雾”。对于莫德尔提出的兵力不足,希特勒则承诺会给他补充突击兵力,然后他将一些国民掷弹兵师调给了莫德尔。
由于需要更多的时间准备,希特勒最终将行动时间定在了12月16日。根据气象部门的估计,在16日之后的3~4天,阿登地区和法国东部将会出现浓雾天气。在无法更改统帅意愿的情况下,莫德尔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战准备中。
1944年12月11日晚,在德军发起进攻仅剩5天时,希特勒在巴伐利亚的“鹰巢”大本营,分2批接见了参加此次战役所有师以上的指挥官。
很多亲历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都描述了他们所看到的元首:他面色苍白、脸颊浮肿,佝偻着背坐在椅子上,两手发颤,尽力掩藏那条随时要剧烈抽搐的左臂。
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本想借此次会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希特勒花了两个小时讲了一通政治和历史的大道理,最后自然少不了一些歇斯底里的鼓动言论。
随后约德尔谈了一些对战役比较务实的内容,其中可以看出他的看法更接近前方的几位高级将领。由于他的发言颇有见底,希特勒并没有打断约德尔的发言,而是一直仔细地聆听。但也仅此而已,作战计划没有一点改变。
当曼陀菲尔终于找到机会向希特勒询问,如何向部下解释在战场上看不到自己的空军时,明知空军已经难堪大用,希特勒还是告诉曼陀菲尔,会有1000架飞机配合第5装甲集团军,另有1000架飞机会支援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