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45章 【苏德战场】东普鲁士战役(上)

第145章 【苏德战场】东普鲁士战役(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德战场】东普鲁士战役(上)陌生的德军

    东普鲁士,二战前德国的一块飞地,西部和南部与波兰接壤,东部和苏联的白俄罗斯、立陶宛接壤,北面是波罗的海。xinmanme这里是德国军事精神的发祥地,在德国的将领中,很多人的籍贯都是东普鲁士,二战后期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甚至就出生在这里。

    对于希特勒来说,坚守东普鲁士的意义有两个。其一,东普鲁士是德国的领土,没有主动放弃的理由;其二,他必须表现出对东普鲁士的重视,以稳住军队里众多将领的情绪,尽管他对这些人已经失望透顶。

    经过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巴格拉季昂行动)和波罗的海战役后,苏军白俄罗斯第2、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左翼逼近东普鲁士,战线从波兰首都华沙向东北延伸,经马祖里湖一直到东普鲁士和立陶宛的边界涅曼河。

    1945年初,苏军在这里共集中了14个步兵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4个独立坦克军、1个独立机械化军和1个独立骑兵军。苏军总兵力共1669万人,装备有2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85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97架作战飞机。

    部署在战线中段的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该方面军下辖5个步兵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共54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6个独立坦克旅、1个筑垒地域,兵力70万人。该方面军将作为进攻东普鲁士的主攻部队,任务是绕过马祖里湖区北端,直扑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把东普鲁士德军主力驱赶到波罗的海海岸边,然后分割歼灭。

    部署在战线左翼的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该方面军下辖7个步兵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共63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5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3个独立坦克旅、3个筑垒地域。

    值得一提的是罗科索夫斯基麾下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原本隶属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巴格拉季昂战役中,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和方面军司令员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为如何使用坦克集群发生激烈争执(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临时更改了坦克集团军的进攻路线,而罗特米斯托罗夫此前已经准备了数月之久)。

    结果是战役结束后,罗特米斯特罗夫晋升装甲兵元帅(兵种元帅相当于合成军队的大将),随后他离开前线担任苏军装甲兵副司令员,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改由沃利斯基指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在战役结束后晋升为大将,继续担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但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不再交给他指挥,而转隶给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斯大林的两位爱将都没吃亏,一位晋升大将,一位得到心仪的部队。唯独罗特米斯特罗夫很失意,他虽然也得以晋升,却离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苏军组建的首支近卫坦克集团军)。

    作为这支部队的首任指挥员,他和他的部队最辉煌的战绩是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与德军展开了一场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交战。苏军能够获得此战的胜利,也正是采纳了罗特米斯特罗夫的战术原则,大胆插入德军坦克阵营,用机动性和近战抵消了德军坦克性能上的优势。

    罗特米斯托罗夫被调离前线,是苏军所有6个坦克集团军(也都获得了“近卫”称号)唯一在战时更换指挥员。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命运也十分令人惋惜,以后我们会提到。

    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最初的任务是配合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夺取华沙,然后向维斯瓦河-奥得河方向进攻。后来统帅部变更该方面军的任务,要求他们从华沙以北出击,向西北方向推进,攻占东普鲁士西部的马林堡和埃尔宾,切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西撤的通道。

    巴格拉米扬指挥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与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夺取库尔兰半岛,歼灭半岛的原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第16和第18集团军余部。其左翼第43集团军部署在立陶宛和东普鲁士边境-涅曼河,他的任务是防止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东窜。

    在波兰北部和东普鲁士,从白俄罗斯撤退出来的中央集团军群大部分被部署在这里。他们包括第2、第4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经过一番人事调整,莱因哈特终于熬到资格,担任集团军群司令。他长期指挥的第3装甲集团军交给了劳斯;指挥第2集团军的仍然是魏斯,指挥第4集团军的是霍斯巴赫。

    为了保卫东普鲁士,莱因哈特的集团军群也得到了大量补充。在其扼守的580公里的防线上,三个集团军共有33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兵力58万人,装备有1346辆坦克和强击火炮、8200门火炮和迫击炮。此外,德军统帅部在东普鲁士组建了20万人的国民突击队,被纳入到莱茵哈特的指挥之下。手握重兵的莱因哈特信心满满,甚至扬言可以击退任何苏军的进攻。

    但好景不长,他手上的装甲部队陆续被抽调走,其中包括第3、第6装甲师和党卫军第3、第5装甲师在1944年12月调往匈牙利。1945年1月初,第20装甲师也被调走。这样一来,他手上就只剩下4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步兵师。上述装甲部队被莱因哈特编成大日耳曼装甲军和赫尔曼戈林装甲军。

    东普鲁士历来都不缺少战争,所以这里遗留了很多旧堡垒。德军在此基础上,依托大型居民点的石质建筑构筑了7道防区和6个堡垒据点,防御纵深达到150~200公里。其中,在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地区和马祖里湖以北地区的工事最为坚固。

    在东普鲁士北面的波罗的海,德军仍然掌握制海权,所以德军并不过于担心自己的西撤通道被切断。更何况在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以北的泽姆兰德半岛和但丁走廊之间,还有一条弗里施沙咀可以通行,只是那里并不是理想的机动部队的通道。同时,德国海军大型舰船的舰炮还可以在必要时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在波罗的海沿岸,海军还设置了大口径海岸炮,它们都是德军保卫东普鲁士的资本。

    双方的兵力部署大致如下:魏斯的第2集团军部署在华沙以北至马祖里湖以南,霍斯巴赫的第4集团军主力部署在马祖里湖以东,一部分兵力和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部署在马祖里湖东北至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集团军群的两支装甲军部署在两个方向的防御纵深。

    苏军方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在战线左翼,德军第2集团当面。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部署在右翼,当面是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的结合部。而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所属的第43集团军部署在战线的北端。

    1945年1月12日,德军通过无线电侦听发现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即将发动进攻。莱因哈特立即派出夜间侦察机实施侦察并确认。随后,他命令第3装甲集团军主动放弃前沿阵地后撤,并下令让第5装甲师做好反击的准备。

    1945年1月13日凌晨,莱因哈特下令向苏军进攻部队集结区域实施炮击。知晓己方已经暴露进攻企图的切尔尼亚霍夫随即下令开炮还击。当天早晨6时,苏军派出侦察营向德军前沿阵地搜索前进,并很快发现守军基本已经退往第2、第3道堑壕。据此,苏军修改炮火准备计划,于上午9时对守军主要布防区域实施炮击。11时,苏军炮火延伸,步兵和坦克冲向德军阵地。

    苏军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第5、第28和第39集团军。他们的在突破地段的主要敌人是德军第26步兵军。当苏军抵近德军阵地时,第26军动用所有反坦克炮、强击火炮和野战炮实施炮火阻击,劳斯还特意将1个火箭炮旅加强给第26步兵军。

    在德军顽强阻击下,苏军遭受重大损失,当天,第5和第39集团军仅推进2~3公里,第28集团军也仅推进了7公里。为了挡住苏军的攻势,劳斯将手中唯一的装甲师-第5装甲师投入战场。

    1月14~15日,双方的战斗仍然十分胶着,苏军在进攻的前三天突入德军纵深15公里,进至德军第二道防线。1月16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命令左翼近卫第2集团军出动,打击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的结合部,当面是德军第41装甲军。同时,他把近卫第2坦克军加强给第5集团军。当天,德军第二道防线被突破。

    由于第26军在苏军打击下连续后撤,和左翼第9军之间逐渐拉开了缺口。为了防止苏军侧击第9军阵地。劳斯在1月16日当晚命令该军后撤。

    1月18日,苏军投入近卫第1坦克军,该军进入战场后,从突破地带一举冲过德军阵地。德军防线至此开始全线动摇。苏军第5和第28集团军随即达成关键突破。至此,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已经在德军防线打开了65公里宽、45公里纵深的缺口,开始北上夺取柯尼斯堡。

    在华沙以北,苏军在之前的进攻中已经在华沙以北的运河西岸夺取了3处桥头堡。其中的鲁然桥头堡宽43公里、纵深20公里将作为主攻地段;塞罗茨克桥头堡宽26公里、纵深6公里将作为辅助进攻地段;而另一处桥头因为太小,无法部署大兵团,所以没有作为进攻的出发地。

    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1945年1月14日转入进攻(与华沙以南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同一天)。苏军的进攻分为左右两路,左路主攻地段(鲁然桥头堡)选择的进攻宽度为18公里,投入第3、第48集团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当面德军是第2集团军第23军;右路辅助攻击地段(塞罗茨克桥头堡)选择的突破宽度是10公里,投入第65和第70集团军,当面德军是第2集团军第27军。

    罗科索夫斯基的炮火准备时间很短,只持续了15分钟,而且因为战场上大雾弥漫,苏军的炮击效果不佳。德军则照例将第一道堑壕的守军后撤,避免炮火造成更严重杀伤。11时,苏军越过守军前沿,开始抵近德军主阵地。在步兵进攻的前面,炮兵采用双层徐进弹幕为步兵提供保护,这种步炮协同战术在苏军的进攻中已经非常普遍。

    魏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在东线战场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他们已经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遭受毁灭打击的集团军。该集团军受损最严重的是1943年1月的沃罗涅攻战役,集团军所属第7和第13军共7个师被苏军合围在沃罗涅日以西地区。所幸当时苏军急于收复哈尔科夫,导致被围德军从包围圈里逃脱,但他们因此丢掉了所有重装备。

    除此之外,第2集团军每次在防御阶段都驻守在中央集团军群战线的南翼,幸运地避开了苏军历次主攻地段,得以保存住集团军主力。到了1945年初,不仅是中央集团军群,德军绝大多数在东线的集团军都有过大部分被歼的经历(第16和第18集团军情况稍好),第2集团军反倒成为战斗经验最丰富的集团军之一。

    现如今,放眼看看东线的德军,也已经不是当初人们熟悉的那支钢铁雄狮,甚至在此次战役中出现了可耻的临战脱逃。

    第2集团军指挥官魏斯大将也是东线的老资格指挥官,自从1943年春、沃罗涅日战役结束后,魏斯就接替扎尔穆特担任第2集团司令。如果说第2集团军在历次防御战中都因为幸运而免遭打击显然不合理,其中和魏斯沉着老练的指挥能力不无关系。在接下来的东普鲁士战役期间,他的发挥仍然稳定。

    在苏军进攻的第一天,由于德军有效地规避了苏军炮火打击,其防御阵地和火力得以发挥效力。在苏军进攻的左路,双方在运河西岸鲁然桥头堡地区展开激烈厮杀,苏军想要冲出登陆场,而德军则拼命挤压苏军的狭小空间。战至日终,苏军仅推进3~6公里。而右路赛里茨克桥头堡的进攻效果更差。

    1月15日,魏斯投入了一部分预备队对苏军展开反击,并夺回了一些昨天丢失的支撑点。于是,魏斯决定投入手上的装甲部队,企图将苏军压回鲁然登陆场。当天,德军第7装甲师、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和第507重型坦克营投入战场,鲁然登陆场的局势逐渐对苏军不利。

    当晚,罗科索夫斯基决定动用手上的坦克集群,但他不打算投入到鲁然登陆场去和德军硬碰硬,而是将近卫第1和第8坦克军投入到辅助地段-赛里茨克登陆场。1月16日,苏德双方的坦克集群分别在两处登陆场向对方展开攻势。苏军的进攻威力更大,他们有炮火优势,更有空中优势。此时的天气已经好转,大雾散尽,苏军第4空军集团军在这一天出动2516架次,重点支援地面坦克集群的突袭。

    当天下午,在苏军的持续攻击下,德军防线开始松动,并最终被苏军突破。1月17日,沃利斯基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被投入到鲁然登陆场。魏斯的装甲部队在这一天要同时防守来自两个登陆的苏军4个坦克军的冲击。当天,近卫第8坦克军突入到德军纵深,在切哈努夫,苏军坦克刚好遭遇通过铁路转运的第7装甲师的40辆坦克,这些坦克还没有来得及卸车,就被苏军缴获。

    战至1月18日,德军的2个装甲师和第507重型坦克营已经无法支撑,被迫后撤。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则在突破德军防线后,向西北方向急速突击,目标直指但泽走廊。

    从1945年1月19日起,莱因哈特的两翼都已经被苏军有效突破,手上的预备队,特别是装甲部队都已经投入战场,可没有阻止住苏军的攻势。此时,只有战线中段的第4集团军当面比较平静。该集团军一部分部署在马祖里湖以东,一部分则部署在第3装甲集团军的右翼。

    当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向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进攻时,霍斯巴赫的第4集团军就位于其右翼,但霍斯巴赫没有做出积极反应。而第3装甲集团军被苏军逼退后,其防线的侧翼也暴露出了缺口。

    1月19日,莱因哈特向希特勒请求,将第4集团军撤到马祖里湖以北地区,依托在那里提前构筑的坚固工事据守,以保护第3装甲集团军的右翼。起初,希特勒没有答应莱因哈特的请求,而是要求莱因哈特投入后方的国民突击队增援前线,以堵住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

    1月21日,德军防线的缺口越来越大,依靠国民突击队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力量实在有限。于是希特勒下令允许第4集团军撤退。在这道命令中,希特勒明确要求第4集团军的目的地是马祖里湖以北地区。

    但第4集团军司令霍斯巴赫却打起了算盘,撤到马祖里湖又能怎样呢?第2集团军的防线已经被突破,苏军正杀向东普鲁士以西地区。即便他和第3装甲集团军坚守防线,也一样会失去西撤的通道,最终归困在东普鲁士的东部地区。所以,第4集团军应该尽快西撤,和第2集团军会合,同时逃出苏军的钳形攻势。但他的想法明显是战场抗命、临阵脱逃,一旦付诸实施,自己会落得什么样的下场无法预料。

    1月21日,苏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已经进入东普鲁士,并夺取了东普鲁士和波兰边境城市坦能堡。急剧恶化的战局让霍斯巴赫不再犹豫,他决定铤而走险。1月22日,霍斯巴赫下达撤退命令。次日清晨,他致电集团军群司令莱因哈特,称第4集团军已经开始向西转进。他故意没有指明自己的目的地,只是含糊地表示“争取和第2集团军建立联系”。至于在哪里和第2集团军建立联系,则没有提及。而被战事缠身的莱因哈特也没有品出电文中暗含的漏洞,他以为第4集团军会撤到马祖里湖以北,进入德军的预设防御阵地。

    1月24日,希特勒获悉第4集团军已经放弃马祖里湖地区的阵地,并裹挟着该地区最坚固的勒岑要塞的守军继续向西撤退,才发现自己被霍斯巴赫耍了。他命令莱因哈特彻查此事,如果霍斯巴赫确定是临阵脱逃,则立即以叛国罪交给军事法庭。同时,他指责莱因哈特治军不严,导致军中出现如此可耻的事情。

    莱因哈特因此事受到牵连,心情十分沮丧。次日,他在视察前线时,又被苏军炮火击伤头部,不得不暂时离开指挥位置。同日(1月25日)德军统帅部下令中央集团军群改称北方集团军群,随即将该集团军群交给了正在芬兰的伦杜利克。

    德军内部的风波自然不会干扰苏军的攻势。在战线的右翼,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投入了进攻第二梯队-加利茨基指挥的近卫第11集团军。1月22日,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合力夺取因斯特堡,打开了通往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和其以北的泽姆兰德半岛的通道。第3装甲集团军主力则退守泽姆兰德半岛。

    1月26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先头已经抵达柯尼斯堡东郊,开始炮击该城。

    1月28日,孤守在梅梅尔的第28军接到撤退命令,他们经过海路撤到泽姆兰德半岛,以巩固那里的防御。同时,希特勒任命拉施上将为柯尼斯堡要塞守备司令。1月29日起,苏军第39集团军从东面和东北面逼近柯尼斯堡。1月30日,近卫第11集团军在柯尼斯堡以西切断了柯尼斯堡至埃尔宾的公路,然后抵达波罗的海的弗里施湾。1月31日,第39集团军绕道弗里施湾东端,切断了泽姆兰德半岛和柯尼斯堡的联系。

    至此,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将当面德军切割成两部分,即孤立在泽姆兰德半岛第3装甲集团军主力和拉施指挥的柯尼斯堡要塞守军。同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还完全切断了这两股德军与第4、第2集团军的联系。

    同一时期,罗科索夫斯基所处的战线左翼正在展开追击,罗科索夫斯基命令各坦克集群,不要和德军纠缠,不顾一切地向前突击,直到看到大海。此后,各集团军从多路向西北方向急进,特别是几个坦克军(包括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各军)大胆深入到德军防线纵深。

    1月21日,苏军进入东普鲁士。1月23日,第29坦克军连续奔袭200多公里,抵达波罗的海的弗里施湾西端(但泽附近)。从这里向西是已经退到但泽地区的德军第2集团军,以东是夹在苏军两个方面军之间的第4集团军。

    当然,苏军还没有对德军达成分割合围,特别是德军仍然控制着埃尔宾,德军的第2和第4集团军还能够保持联系,也为霍斯巴赫保留着最后一条西撤的通道。而此前,第29坦克军一部(第31坦克旅)其实已经到访过埃尔宾。1月23日,该旅在到达弗里施湾前,由7辆坦克组成的一支小分队在当晚拖着黑色的浓烟,开着前大灯,大摇大摆地开入埃尔宾市。

    此时,市内一切平静如常,街上行驶着电车,德国士兵唱着歌,市民们平静地看着俄国坦克通过,大概以为是自己人。待到德国人明白过来,把大炮拖到十字路口,俄国坦克已经穿越全城,向北开去,奔向弗里施湾。

    1月26日,第48集团军一部和第29坦克军在弗里施湾西端会合。此时,德军第2集团军已经几乎全部撤到但泽地区,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魏斯奉命在原地坚守,以保护但泽至泽姆兰德半岛之间的弗里施沙咀通道。

    经过几天的匆忙撤退,魏斯的第2集团军损失严重,特别是其所属的装甲部队为了掩护步兵,几乎丧失了全部战斗力。以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为例,该师只剩下13辆坦克可用,而战前该师拥有坦克和强击火炮共计126辆。不仅如此,第2集团军所属的大部分装甲部队都没能跟随集团军撤到但泽走廊,而是被困在东普鲁士,他们后来和第4集团军会合。

    经过一轮追击和退却,德军的2个集团军的命运基本上可以确定。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被包围在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德半岛。魏斯的第2集团军撤至但泽走廊。中央集团军群(1月25日已经改称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4集团军还在东普鲁士中部挣扎。

    前面已经介绍,霍斯巴要把自己的部队撤到但泽走廊,与第2集团军会合。但他们在途中接到希特勒和莱因哈特的命令,要求他们必须坚守阵地。此时,霍斯巴赫陷入两难,掉头向东是飞蛾扑火,继续向西则会彻底激怒希特勒。

    1月24日,霍斯巴赫获悉苏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已经打到弗里施湾西端,第2和第4集团军还只剩下埃尔宾地区可以保持联系,这里是第4集团军西撤最后的路线。如果原地坚守,则很快会被包围。经过权衡,霍斯巴赫决定带着部队西撤,如果能够突围成功,自己和部队还有一线生机。

    当晚,第4集团军冒着暴雪向西猛攻。他们首先撞到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所属第48集团军刚刚设置的防御阵地。逃生的本能激发了德军的斗志,苏军的防线被冲破。紧接着第4集团军又遇到了苏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部队,战场上极其混乱,苏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指挥部还差点被德军袭击。

    1月29日,第4集团军先头部队抵近埃尔宾,距离第2集团军已经不远了。

    霍斯巴赫的行动给苏军造成了慌乱,如果让第4集团军逃脱,罗科索夫斯基的远程奔袭也将一无所获。为了阻止德军突围,罗科索夫斯基将近卫第8坦克军、第49集团军的1个步兵军和5个反坦克炮旅调给古谢夫指挥的第48集团军。同时,沃利斯基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3骑兵军也停止北进,掉头向东迎击德军第4集团军。至1月30日,霍斯巴赫的突围失败

    1月30日,伦杜利克抵达东普鲁士,正式接替了莱因哈特的职务。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霍斯巴赫的职务,改由米勒接替第4集团军司令。然后,他命令柯尼斯堡守军和第4集团军剩下的装甲部队向苏军近卫第11集团军展开反击。并成功地在波罗的海沿岸打通了一条通道,使第4集团军和柯尼斯堡要塞恢复了联系。

    至此,东普鲁士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基本结束。苏军在此期间虽然没能彻底割裂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战役前称中央集团军群)的各个集团军,但德军原地困守,无法有效地形成合力,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逐个消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