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33章 【苏德战场】利沃夫战役

第133章 【苏德战场】利沃夫战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六利沃夫战役: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首战

    1944年3月底,希特勒对南方集团军群进行重组,以第6、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组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以第1、第4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1集团军组建北乌克兰集群。jingyame希特勒如此命名两个集团军群,其用意就是告诉前线将领和他的盟友,德国没有放弃乌克兰。

    1944年4月,撤退到喀尔巴阡山北麓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相当疲惫。特别是胡贝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历尽艰险突围到本方防线,虽然兵力损失并不严重,可重型装备损失巨大。新的集团军群尚有4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不足千门,装甲部队情况较好,拥有85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曼施坦因随着南方集团军群的解体,也丢掉了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新组建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指挥官换成了希特勒在东线最信任的莫德尔。

    二人对接下来的战局判断趋于一致,苏军会继续将主要进攻方向选择在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防御正面。该集团军群主要防御地带位于乌克兰的西北部,向南延伸到喀尔巴阡山北麓,中央地带是以利沃夫为核心的地区,防线北段延伸到科韦利。在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身后,是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南部,苏军一旦突破这里,势必会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

    鉴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兵力有限,又是苏军最有可能打击的目标。德军统帅部在接下来的2个月将几乎所有可以调动的部队都交给了莫德尔,其中包括本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的第56装甲军。

    到7月初,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兵力接近90万人,装甲师达到11个。第1和第4装甲集团军主力集中在利沃夫、雅罗斯拉瓦地区,北翼第56装甲军和第42军防守科韦利,南翼匈牙利第1集团军和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一部扼守喀尔巴阡山各处山口。在集团军群的南面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北面是中央集团军群。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战斗序列中,曾经在第聂伯河右岸遭受严重损失的那些装甲师,如今已经得到及时的补充。一些撤到后方休整的部队,比如党卫军骷髅师、维京师再次返回战场。此外,以营级单位编成的虎式坦克部队被大量的部署在这里,其中第501重型坦克营装备的是45辆“虎王”坦克,该坦克重达68吨,正面装甲达到150毫米,配备一门88毫米火炮。被德军誉为“最完美的武器”。

    让德军意想不到的是,苏军的进攻方向选择在了白俄罗斯。由于防线绵长,缺少预备队,驻守在白俄罗斯地区的中央集团军群缺少预备队,尤其缺少装甲部队。苏军的进攻如摧枯拉朽一般撕碎了德军防线。6月底,莫德尔接手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权,他虽然名义上还是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官,可实际上已经无法两面兼顾,在希特勒的允许下,长期跟随莫德尔的哈尔佩接过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权。

    苏军方面与哈尔佩对峙的部队分为两部分,北面的科韦利地区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左翼,兵力为40万人。在南翼是乌克兰第1方面军,兵力110万人。方面军司令员不再是朱可夫,为了更好地实施巴格拉季昂战役,朱可夫以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前往白俄罗斯,指挥乌克兰第1方面军这个庞大部队的是科涅夫元帅。

    在战争初期,朱可夫曾经挽救过一次科涅夫的军旅生涯。1941年10月,科涅夫的西方面军兵败维亚济马,斯大林要将其解送军事法庭。从列宁格勒返回接手莫斯科防务的朱可夫提议由科涅夫担任其副手,负责指挥莫斯科以北加里宁地区的防御,后者因此延续了自己方面军级指挥员的职务。

    此后,科涅夫对朱可夫一直非常尊重,长期甘愿担任朱可夫的陪衬,朱可夫对此也非常受用。作为苏军主要的前线高级指挥员,两人的关系也时常会有些微妙,从而引发一些矛盾。尤其是1944年2月切尔卡瑟口袋战役期间,科涅夫的“越权指挥”招致了朱可夫的强烈不满。

    在这次交接乌克兰第1方面军指挥权的过程中,二人在各自的回忆录中描述的也有些不同。科涅夫记录当时的情景是,朱可夫静候自己的到来,然后详细地介绍了方面军的情况,二人相谈甚欢,朱可夫于次日离开司令部返回莫斯科。朱可夫的回忆就没那么和谐,他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等科涅夫赶到,就离开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司令部。

    无论怎样,作为“苏军三驾马车”的其中两位(另一个是罗科索夫斯基),他们的一些不愉快不会干扰到作战。况且朱可夫留给科涅夫的部队够他激动一段时间的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兵力有111万人、16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作战飞机3246架。当面德军除去驻守在科韦利的第56装甲军和第42军,兵力约70万人。

    这里集中了苏军5个坦克集团,即卡图科夫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雷巴尔科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以及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上述5个坦克集团集中了方面军近80的坦克。美中不足的是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都缺编1个坦克军,各自只有1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战后,苏军认为如果能够将骑兵机械化集群充实到坦克集团军中,则能更集中使用坦克,苏军在战役中应该能够取得更大的战果。

    为了保障部队作战期间的物资消耗,乌克兰第1方面军提前储备了大量物资。包括23~3个基数的步兵武器弹药;31~51个基数的火炮和迫击炮弹药;61个基数汽油;106个基数的柴油。以及够百万大军吃15~33天的大量食品。为了运送这些物资,苏联铁路部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仅弹药就占用了大约5万节车厢。

    苏军对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攻势,计划在巴格拉季昂战役之后立即实施。由于自己手上雄厚的兵力,科涅夫打算改变一下苏军的惯例,即一个方面军在战役中只在一个地区实施主要突击。他想在利沃夫(南)、雅罗斯拉瓦(北)两个相距60多公里的地区实施突击,如果达成突破,则可以将德军的防线撕扯成几块,甚至可以趁混乱之际,能够捕捉到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机会。

    科涅夫的作战设想超出了苏军统帅部的承受能力,斯大林认为科涅夫的方案过于大胆。因为从两个地区同实施突击,这对于方面军的指挥机构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则可能被德军抓住漏洞,造成重大损失。科涅夫给斯大林的理由也很客观,一个方面军统一指挥2个突击方向,可以更好地调动部队,避免分散指挥带来的不便。二人各执己见,甚至发生了争吵。最终,科涅夫给斯大林立下了“军令状”:如不成功则甘愿上军事法庭。

    方案即便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可二人又因为一个战术调整发生了分歧。为了在第一时间突破德军防线,并迅速向纵深发展,科涅夫主张进攻之初就投入主力坦克部队。可斯大林不同意,他坚持由步兵首先撕开德军的突破口,然后再投入坦克部队发展进攻的战术。这一次科涅夫没有固执己见,遵从了“斯大林同志”的要求。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苏德战场上,双方在进攻时采用的不同战法。德军的进攻首先是使用装甲师冲在前面,步兵师则跟在其身后,负责填补装甲师进攻路线上留下的空隙,消灭残存的苏军坚固据点。德军的战术在1941~1942年大多数时候都非常奏效,多个围歼苏军重兵集团的战役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战术达成的。

    可它的弊端在逐渐显现,当遭遇苏军大纵深防线时,过早地投入装甲部队,往往会提前消耗掉他们的攻坚能力,导致后续的进攻势头衰竭。

    德军善于构筑大纵深工事,所以苏军在进攻时,会首先投入步兵,在少量坦克和大量炮兵的支援下,先突破德军的主要防御工事,然后再将坦克部队投入战场。此时德军的防线已经撕开,苏军的坦克可以恣意地驰骋在的德军防线身后,扩大己方的战果。这种方式的弊端同样存在,就是牺牲了进攻初期的突然性。德军在一开始可以获得较多调动部队的时间。苏军能够突破防线,也往往是德军用光了预备队的时候。这种战法其实最终拼的就是实力,虽然笨拙但稳妥。

    对于斯大林来说,苏军的胜利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他需要的是胜利,既然原来的战术仍然有效,就没有冒险的必要。

    1944年6月下旬,苏军在白俄罗斯开始实施巴格拉季昂行动,莫德尔和希特勒都意识到了自己此前的错误。为了挽救中央集团军群,德军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先后抽走5个装甲师。虽然他们又获得了一些步兵师的补偿,使兵力数量没有减少多少,可装甲部队的损失还是给哈尔佩的集团军群造成了削弱。科涅夫也捕捉到了自己的战机。

    按照战前计划,苏军将在三个地段实施进攻。其中,在雅罗斯拉瓦和利沃夫是主要突击方向,南面在喀尔巴阡山还会发起辅助突击。三个突击方向中,从北段雅罗斯拉瓦方向进攻的是近卫第3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第二梯队是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和巴拉诺夫骑兵机械化集群。苏军希望在这里首先包围歼灭驻守突出部的德军第42军第291师,然后继续向纵深发展,渡过桑河夺取雅罗斯拉瓦。

    在利沃夫方向进攻的是第38、第60集团军,第二梯队是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和索科洛夫骑兵机械化集群。在突破德军防线后,坦克集群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利沃夫发展进攻,争取围歼德军的重兵集团。

    南翼担任辅助进攻的是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牵制当面守军,使其不能向苏军主要突击地段抽调兵力。战役发起时间定为1944年7月13日,位于北段雅罗斯拉瓦地区的近卫第3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将率先发起进攻。

    战前,苏军大规模的调动引起了德军的注意,并通过苏军的集结地区,准确地判断出苏军的突击方向。相比于巴格拉季昂战役实施前严格的保密措施,科涅夫的部队在这方面非常随意。后勤部队白天排着长长的车队运送物资,全然不顾头顶上德军的侦察飞机。这一点让科涅夫非常气恼,可他指挥的部队,不论是现在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还是更早的第2方面军,保密工作向来不怎么样。

    苏军很快为自己的疏忽付出了代价。1944年7月12日,在即将发起进攻时,在进攻的北段,负责防守突出部的德军第42军放弃了突出部阵地,后撤到预先构筑的主防御阵地。这让精心准备的炮击一下子失去了意义,也让苏军在战役初期歼灭德军驻守突出部第291步兵师的企图落空。

    7月13日3时,利沃夫战役如期打响,被虚晃一枪的苏军取消了例行的炮火准备,直接投入近卫第3集团军的步兵和配属给集团军的少量坦克。由于进攻部署被打乱,苏军的在初期的进攻很不顺手,炮兵需要时间调整,短时间无法给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科涅夫只好出动更多的飞机支援地面的进攻。4个小时后,苏军推进到德军的主防御阵地,在戈罗霍夫镇,他们遇到了自己原计划的猎物-第291步兵师。

    进攻第一天,苏军在北段的进展很有限,没有在任何一点突破德军的防线,凭借德军主动让出突出部,近卫第3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推进了6~15公里。

    7月14日,哈尔佩及时调来了第46装甲军,接管了第42军291步兵师防守的地段,该军下辖第16、第17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含第291步兵师)。苏军则集中12个师(含二线4个师),对德军实施突击。这一天,苏军空中支援和地面炮火都为步兵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乌克兰战场上再次出现熟悉的绞杀战。德军的空军也异常活跃,他们不仅掩护己方阵地,还将战斗延伸到苏军的后方,袭击苏军的二线部队。

    战至7月15日,双方都损失巨大,德军第16和第17装甲师剩下43辆坦克可用。苏军在投入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的一个坦克旅的情况下,也没有突破德军的阵地。为了尽快打开局面,科涅夫将进攻方向向南移动,改由第13集团军向德军实力相对较弱的德军第42步兵军防守地区实施进攻。战至当天日终,苏军终于撕开了德军防线,向纵深推进了15~30公里。

    在中段利沃夫方向,苏军同样在7月13日发起了进攻。各师派出的先遣营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火力侦察,证明德军的前沿阵地尚有大量部队驻守,并没有像北段雅罗斯拉瓦的德军那样选择后撤。7月14日,苏军的炮火落在了德军阵地上,3000多门火炮持续炮击1个多小时。随即是1000架苏军飞机对德军阵地狂轰滥炸。

    防守利沃夫地区的是第1装甲集团军的主力,包括第13步兵军和第3、第24、第48装甲军,其中包含第1、第8装甲师和第20装甲步兵师。接替胡贝指挥这个集团军的是原来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劳斯,这个人似乎没打过太出彩的仗。

    科涅夫首先投入的仍然是2个步兵集团军,支援他们的坦克只有119辆。第38集团军司令员莫斯卡连科对此颇有抱怨,他手下的步兵在这点儿坦克的掩护下,需要付出更多的鲜血。糟糕的是,很多坦克陷入了德军阵地前的雷区,还没有发挥作用就被炸毁。这一天,苏军损失了84辆坦克。在此情况下,一线展开的13个步兵师英勇地冲击还是突入德军防线3~8公里,致德军损失惨重。

    战斗的第3天,劳斯决定反击。布莱特的第3装甲军所属第1、第8装甲师和第506重型坦克营已经集结在防线的纵深,共有坦克283辆。右翼第1装甲师反击的对象是苏军第38集团军进攻地域,他们的出现让苏军措手不及,第38集团军进攻队形被冲乱,不得不向后撤退了2~4公里。

    左翼第8装甲师反击的对象是苏军第60集团军,他们则没有那么幸运,或者说是自讨苦吃。出发前,布莱特叮嘱该师应该通过森林进入交战区域。可该师师长却沿着公路大摇大摆地行进,立即被苏空军发现。闻讯而来的大量苏军飞机对德军第8装甲师实施了空中打击。第8装甲师在行进的5个小时里,其上空光顾的苏军飞机达到1848架次,扔下17200颗炸弹和1700发火箭弹。经过这一轮打击,第8装甲师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得到意外礼物的第60集团军,趁机加紧进攻。库罗奇金的集团军还获得了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2个坦克旅的加强,更加快了苏军的进攻节奏。7月15日当晚,库罗奇金所属第15步兵军仍然在进攻,并在当日深夜推进了18公里。该军第322步兵师在科尔托夫地区打开了一条向西、宽度4~6公里的通道。后来,苏军将这里称作“科尔托夫走廊”,它很快会成为利沃夫战役后续战事的焦点。

    截至7月15日日终,苏军在两个主要突击方向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北面第13集团军和南面第60集团军深入德军防线,中间夹着德军第13军的4个师和保护其两翼的两个师,共5万余人。科涅夫再一次捕捉到歼灭德军重兵集团的时机。

    7月16日,科涅夫决定投入方面军的突击力量,趁德军还没有调整,围住第他们的第13军。

    在北段雅罗斯拉瓦,巴拉诺夫的骑兵机械化集群首先投入战场,该集群拥有30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突击力量并不比坦克集团军差多少。遗憾的是,巴拉诺夫的指挥一塌糊涂,还没有遇到德军,自己就乱了阵脚,混乱的行军队形导致部队前出速度非常缓慢。科涅夫本来要求其快速渡过到西布格河,可他们赶上己方步兵就花去了1天的时间。而德军第20装甲师及时从防线南翼赶到,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战争后期还有如此糟糕的表现,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在中段利沃夫,雷巴尔科指挥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绝对是驰骋战场的精锐之师,集团军拥有坦克和自行火炮454辆,战斗部队36万人。他们计划投入战场的地段正是前一天第60集团军第322师开辟的科尔托夫走廊。这条走廊目前仅有几公里宽,两侧的德军炮火对行进的坦克将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样条件下实施进攻,毫无疑问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科涅夫有些犹豫,如果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遭遇重大损失,作为方面军司令员将承担主要责任。可不马上投入坦克集群,德军第13军会从苏军手指间溜走,他也会因为指挥不力遭到统帅部的责难。就在他左右为难时,雷巴尔科致电科涅夫,他请求率领自己的集团军不顾两翼威胁,全力向西突击,杀出一条血路,与北面的突击集团合围德军第13军。最终,科涅夫下定决心冒一次险。同时他命令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和索科洛夫的骑兵机械化集群随时做好出发的准备。

    7月16日,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进入科尔托夫走廊,他们立即遭到德军两侧火炮、迫击炮甚至机枪的阻击。在走廊的北侧,第13军用两个师对苏军实施侧击;在南侧,第3装甲军的第8装甲师和第506重型坦克营挤压着走廊的狭窄空间,试图将这里封闭。

    雷巴尔科则坚定信念,率领部队一直向西冲,他们的先头部队在当天傍晚渡过了佩尔捷夫河。第二天集团军主力渡过该河,身后的通道却已经岌岌可危,一旦切断,被包围的就不是德军第13军,而是苏军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

    为了解除雷巴尔科的后顾之忧,科涅夫决定提前投入第4坦克集团军,该集团军也有400多辆坦克。这样一来,苏军在科尔托夫走廊集中了苏军800多辆坦克。德军要想吃掉这么大一坨钢铁猛兽,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在北面的雅罗斯拉瓦地区,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在司令员卡图科夫的率领下投入战场,该集团军拥有坦克和自行火炮346辆,因为缺少1个坦克军,力量稍弱。司令员卡图科夫是苏军最早的坦克部队指挥员,比罗特米斯特罗夫和雷巴尔科的资历都要高。不仅如此,在1941年,正是在他的建议下,苏军取消了一个旅混编轻、中、重型坦克的传统编制,改由中型坦克为主,配属少量轻型坦克的编制。后来罗特米斯特罗夫又完善了苏军坦克部队的战术,从而造就了苏军战争后期的钢铁雄狮。

    由于个性张扬,卡图科夫并不受上司的赏识,尤其是和朱可夫不合。二人在战争期间曾长期共事,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朱可夫命令卡图科夫从不适合坦克通过的沼泽地区实施突击,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最终第一个冲进了柏林城,为朱可夫赢得了荣誉,卡图科夫的集团军为此付出了5个旅长和22个营长的伤亡代价。

    但在战后,朱可夫没有为卡图科夫争取其应有的荣誉和地位。据说,斯大林曾经打算在战争结束后晋升卡图科夫坦克兵元帅军衔,却遭到朱可夫的阻挠。不久,朱可夫也因功高盖主失势。1959年,早已经离开权力核心的朱可夫曾经跟人说:“卡图科夫是个好人,我离职后只有他没说我坏话。”

    我们还是回到战场上。

    投入战场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马上盘活了北段的苏军攻势,之前行动迟缓的巴拉诺夫骑兵机械化集群也加快了突击的速度,德军第20装甲师在苏军的压迫下,只能向南步步撤退。7月17日,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渡过西布格河进入波兰境内,德军第46装甲军不得不放弃既有阵地,一直进攻受阻的苏军近卫第3集团军就此也打开了局面。

    难题抛给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哈尔佩。第13军的两翼已经十分危急,苏军的两路坦克集群正在对其形成合围。哈尔佩手上的预备队几乎都用光了,仍然没有挡住苏军的推进。为了稳住西布格河一带的防线,他将手上最后的预备队投入战场,他们包括第17装甲师和第509重型坦克营。同时,哈尔佩将科韦利地区的第101歼击师南调,充实自己的预备队。

    哈尔佩的调整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和巴拉诺夫的机械化集群已经在西布格河站稳的脚跟,尤其是巴拉诺夫集群击退德军第20装甲师,夺取了杰列夫利亚内,切断了德军第13军西撤的道路。

    同一天,南翼的苏军2个坦克集团军很快击破了德军第101歼击师的反击。索科洛夫集群逼近利沃夫,雷巴尔科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渡过佩尔捷夫河后兵分两路,一路与索科洛夫进群会合,另一路和北面的巴拉诺夫会师。至此,苏军封闭了合围圈,德军第13军的6个师被苏军包围。

    1944年7月17日,是利沃夫战役最关键的一天,北翼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和南翼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起到了“鲶鱼效应”,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不仅通过自身的突击扰乱了德军的防线,苏军其他作战单位也积极行动起来,扩大了苏军的战果。

    这一番眼花缭乱的攻势让久经战阵的哈尔佩慌乱起来,以至于没有第一时间对第13军实施救援。直到7月18日下午,他才向第13军军长豪费下达命令,让其向西突围,同时命令第1和第8装甲师从包围圈外实施救援,为第13军打开一个通道。

    接到命令后,豪费以一个强击火炮旅为先导,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以便让自己的5万多部下脱身。可第13军舍不得丢掉宝贵的重装备,导致行动非常缓慢,强击火炮旅的突击能力不久也被消耗掉,豪费只好指望外围的2个装甲师了。

    在此期间,第3装甲军所属第8装甲师,以及配属该师的第506重型坦克营准备实施一次突然袭击,以解除第13军的围困。问题出在前线指挥官身上,一次无谓的兵力调整,不仅耽误了时间,还引来了苏军的坦克。第8装甲师师长梅伦廷以苏军已经有所防备为由,下令取消了这次偷袭。第13军彻底失去了突围的希望。

    7月19日,德军第13军又一次尝试突围,被库罗奇金的第60集团军击退。随后,该军陷入混乱,各师和军指挥部失去了联系。战至7月22日,第217师一部幸运地逃出了苏军包围圈。其他部队则没有那份运气。

    随着包围圈的缩小和苏军围剿的加剧,他们的境况越来越糟糕,伤亡越来越大。第340步兵师师长庇佑特尔少将在这天被打死。眼见末日迫近,第13军军部里充满了绝望情绪。见势不妙的c军级集群(兵力相当于师)指挥官朗格中将决定自行突围。当晚,在夜色掩护下,朗格带着c军级集群和第349步兵师的残存官兵,组成密集队形,狂喊着扑向苏军最后的阻击线。经过短兵相接的生死搏杀,幸存者们终于跨过利沃夫-帕尔诺波尔铁路路堤,逃出了包围圈。

    第13军的其余兵力没指望了。束手无策的豪费带着他的参谋沮丧地徘徊在树林里,7月22日早晨,他们遇见了第454警卫师的一个随军神父。豪费显得很绝望,但表示要尝试在第二天晚上再突围一次。可是苏联人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当天下午,最后的歼灭战开始。无数飞机不断狂轰滥炸,无数炮弹和火箭弹也从四面八方向德军倾泻而来。越来越小的包围圈内,除了弹药和汽油的爆炸声、伤员的呻吟与哀号外,全然没有回击的炮响。就在这天如血的夕阳中,德国陆军第13军覆灭了。约17万名德军放下武器,沦为俘虏,其中包括军长豪费步兵上将及其司令部人员,以及第454警卫师师长内特维希和第361步兵师师长林德曼。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苏联战史把豪费从俘虏名单中去掉了。因为此人被俘当天就踩上了地雷、阵亡。

    据战后统计,除了17万德军俘虏,苏军在包围圈里击毙了至少3万德军,逃出包围圈的德军约6000人。

    在围歼德军第13军的同时,苏军的坦克部队没有停下脚步。在北段,卡图科夫指挥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和巴拉诺夫集群继续向西推进,目标是渡过桑河。此时,苏军两路突击部队的协调出现问题,中段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正奉命围歼德军第13军,他们没有和北段的友军保持同步,导致哈尔佩向利沃夫增派了第16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待雷巴尔科的坦克集团军冲向利沃夫时,德军在该城南面组织了一条新的防线。

    雷巴尔科试图从这里突入利沃夫,但在德军的顽强阻击下没有成功。他于是留下2个坦克旅和2个摩托化营,主力绕过德军防线迂回到利沃夫以西。第4坦克集团军的近卫第10坦克军跟随在他的身后,从利沃夫西南突入城内,与德军展开巷战。

    至7月24日,趁着城南苏军兵力空虚,哈尔佩下令利沃夫守军弃城。苏军就此失去了再次合围德军重兵集团的机会。

    7月28日,雷巴尔科与卡图科夫的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会师,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合围住德军。进入利沃夫的苏军看到了路旁的指示标牌,上面写着:距柏林896公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