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15章 【苏德战场】涅韦尔战役

第115章 【苏德战场】涅韦尔战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德战场】涅韦尔战役:北方反攻的开篇,倒霉的叶廖缅科

    二战的苏德战场,在南线、中段和北方的战争进程风格各不相同。yuyunme南线是苏德战场的重点交战区域,德军在战争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了一支实力最强的重兵集团。这里虽然兵力有时不及中段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可德军大部分装甲部队都部署在这里。整个战争期间,苏德双方在南线大开大合,从乌克兰西部的布格河到苏联腹地伏尔加河,战场纵深近两千公里。

    在战场的中段,即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一线,战争第一个年头,这里是交战的重点地域。此后,德军将重心南移,双方在中段形成对峙,仅在勒热夫突出部就鏖战了一年有余。虽然这里不再是交战重点,可双方都在中段保持了强大的兵力,很多时候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甚至超过了南方集团军群。

    与南线和中段战线相比,德军在北方战线要沉寂得多。自从1941年围困住列宁格勒以后,一直没有投入更多的兵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8、第16集团军和1个装甲军,兵力66万人。第18集团军负责围困列宁格勒,并将战线向南延伸到伊尔门湖;第16集团军负责保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并将战线延伸向北延伸到伊尔门湖。苏军从北至南分别部署了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双方这种态势保持了2年多,交战的规模也远小于其他两处战线。

    苏军曾于1942年1月发起柳班战役,试图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但因为投入的兵力不足,至1942年5月,苏军的进攻被挫败。1942年8月,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在攻克了克里米亚半岛后,经基辅、奥尔沙、涅韦尔、列宁格勒的铁路线调往北线,隶属于屈希勒尔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希特勒计划用配属给第11集团军的“多拉”巨炮摧毁苏军在列宁格勒的防御工事。

    在德军调兵遣将之际,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于1942年8月19日先后发动进攻,向姆加和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冲击,再次企图结束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经过激战,苏军一度突破了德第18集团军阵地,德军顿时陷入危险境地。原本用以攻击列宁格勒的第11集团军投入反击,迫使红军在10月初结束了这次进攻。苏军为列宁格勒解围的计划落了空,但德军因为兵力和弹药遭到严重消耗,攻打列宁格勒的计划也同样破产。

    苏德双方在北方战线另一个交战的焦点是位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杰米扬斯克突出部。该突出部在苏军1941年苏军冬季反攻中形成,至1942年2月,德军第16集团军的6个师被苏军西北方面军围困在这里。

    此后,苏军西北方面军持续对杰米扬斯克包围圈内的德军发动攻势。但由于苏军战术的拙劣和德国航空兵对地面部队的有效支援,苏军的进攻失败。经过多次残酷交战,杰米扬斯克突出部成了无数人的丧魂之地,它也因此得到了“小凡尔登”的名声。

    进入1943年,苏德战场形势已经开始有利于苏军,苏军在中段,特别是在南线反攻进行得如火如荼,几乎所有新增的兵力兵器都投入到这两处战场,在北方的三个方面军,苏军统帅部没有给他们加强更多的兵力和兵器,也自然无力发动有力的攻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这段时间的兵力略有减少,可兵力一直没有少于60万,仍然是一个强大的重兵集团。

    1943年秋季,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都在向西撤退。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也意识到北方集团军群的撤退已经不可避免。所以早早就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并付诸行动。他将辅助部队、机关、仓库提前撤到后方;在纵深设置了中间阵地,以保证未来的撤退战斗中有逐次抵抗的依托。

    他的目的地是所谓的“黑豹”防线,大致沿着1940年波罗的海国家与苏联边界线构筑。防线位于芬兰湾和楚德湖之间,沿纳尔瓦河和楚德湖西岸、韦利卡亚河河岸的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伊德里察及其以南一线展开。

    屈希勒尔还打算把占领地区洗劫破坏一空,掠夺走所有的人口。但在他的战区内,活动着编为13个旅,总数35万人的苏联游击队,他们破坏了屈希勒尔的计划,使德军不得不降低目标,改为抢走所有成年男子和尽可能地破坏。

    德军阵地较浅的后方,还有一条中间防线,大致沿列宁格勒至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北段(列宁格勒一托斯诺一柳班一丘多沃)展开,德国人称之为“军用高速路”防线。尽管苏军已经打开通向列宁格勒的陆上通道,但只要“军用高速路”还在德军手中,围困就不能说完全结束了。

    这段时间内,北方集团军群的编成依然是两个集团军。北面,第18集团军继续监视列宁格勒;南面第16集团军连接着中央集团军群。自苏军1943年夏秋攻势结束以后,第18集团军的态势还比较稳定,第16集团军和莱因哈特指挥的第3集团军结合部却提前迎来了危机。

    涅韦尔位于苏联中西部,临近白俄罗斯,基辅至列宁格勒铁路线中间的一个枢纽,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之间最重要的后方交通线。战时德军利用这段铁路线可以快速调动部队,拟补兵力不足的问题。1943年1月,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攻占大卢基,从而迫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放弃勒热夫突出部。此后双方在大卢基以西的涅韦尔形成对峙。

    1943年4月,叶廖缅科接替普尔卡耶夫担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此前他因为在1942年冬季反攻期间作战不力,于1943年1月被斯大林解除了南方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将他调到加里宁方面军担任司令员。

    这里算是叶廖缅科的福地,1942年初,在苏军1941年冬季反攻期间,叶廖缅科率领第4突击集团军越过谢利格尔湖,与普尔卡耶夫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一道插入德军防线纵深。战斗中,叶廖缅科腿部受伤,被士兵抬着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1个月后才离开前线到后方治疗,其间斯大林还亲往医院看望过他。

    1942年8月,他的腿伤还没有康复,就被斯大林委任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成功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如今斯大林再次让他回到加里宁方面军担任司令员,想必有特殊的意义。

    到任后,叶廖缅科领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拿下涅韦尔,切断交通线,将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割。为此,他将仍然隶属于方面军的第3和第4突击集团军组成突击集团。其中,加利茨基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居右翼,实施主要突击;什韦佐夫指挥的第4突击集团军居左翼,实施辅助突击;空军第4集团军担任空中掩护。

    为了突破这一防御,加利茨基竭力集中优势兵力。突击第3集团军在100余公里的阵地上选了4公里作为突破地段,集中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步兵、全部坦克和几乎全部炮兵,并将集团军部署为三个梯队,以保证突击力量由纵深得到不断增强。

    德军驻守在这一地区的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右翼;另一部分是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第2空军野战军左翼,共5个师。兵力虽然不多,可涅韦尔地区湖泊、森林、沼泽密布,有利于守军防御。德军还在湖间隘路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苏军想要夺取涅韦尔也绝非易事。

    这里要提一提第2空军野战军,他是德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一手组建的空军陆战部队。戈林是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为希特勒取得政权出了大力。希特勒执政后,他广泛联络德国政界、军界、商界和金融界人士,将其拉拢到希特勒的阵营下,为纳粹德国启动战争机器立下汗马功劳。希特勒则投桃报李,公开宣布戈林是自己的权力继承人,并授予他唯一的“帝国元帅”军衔。

    戈林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他不仅掌控德国空军,还在战争期间组建“国家工厂”,为自己攫取了大量财富,成为帝国权贵。为了扩大自己在军界的影响力,他又组建空军陆战部队。1942年的杰米扬斯克战役期间,除了德军第16集团军几个师被围困在杰米扬斯克,舍雷尔集群也被围困在杰米扬斯克西南的霍尔姆。期间,德军第1空军野战团第3营空降到霍尔姆,并在包围圈内表现亮眼。

    借此机会,戈林开始组建空军野战师。第一批空军野战师一共10个,番号从1到10,每个师属直辖1个猎兵营,1个炮兵营,1个反坦克营,1个自行车侦察营,1个高炮营,1个补给连等单位,人数约8000人。

    第二批空军野战师一共12个师,番号从11-22,其中第21师是从第1空军野战师改编而来,第22师取消组建,人员支援给第21师。这一批空军野战师编制为2个空军猎兵团(后增加为3个),一般为2营制或3营制,1个3营制炮兵团,1个高炮营(有些师的炮兵团为4营制,即高炮营编入炮兵团内),1个负责侦察的燧发枪手营或自行车侦察营,1个补给分队,1个通信连。人数约在1万人上下。在这些野战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编成了4个空军野战军,总兵力大概在25万人。

    这些部队组建后,在戈林的直接干预下,空军野战师在轻武器上的优先级很高,比普通国防军陆军要好很多。有的甚至超过了精锐的武装党卫军。但空军野战师的重武器少得可怜,陆军步兵师至少都有一个装备36门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团。但是空军野战师师属炮兵只有三个炮兵连制的炮营。装备的主要是缴获自波兰、法国、苏联等国家的各种杂式野炮、山炮。有的师干脆只有用于化学战的100毫米迫击炮来凑数,还有的部队甚至还有从法国博物馆里征缴上来的老式150毫米铜炮。

    空军野战师投入战场后,最负盛名的是野战第1师,即赫尔曼·戈林师。该师参加过吞并奥地利,入侵波兰,法国,挪威,西西里岛防御战等一系列战役,部队绝大多数时候齐装满员、优先补充,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

    其他在1942年以后组建的二十个师的战斗力就惨不忍睹,不仅重武器不足,人员缺编,缺乏战斗经验,训练不足,士气也很低下。没有合格的师级指挥官,更缺乏合格的基层指挥官,有的师实际只有5000人左右,大部分不超过8000人,兵员只等于陆军的一个旅。除了后勤等非战斗人员,每个师能够直接参与作战的只有2000至4000人,有的部队甚至刚刚组建三个月就被仓促地拉上的战场。

    在涅韦尔地区的德军5个师中,就有3个这样的空军野战师。

    1944年10月6日晨,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叶廖缅科转入进攻。战斗顺利得不可思议。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的德国空军野战部队,尤其是第2野战空军师,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几乎瞬间就被打垮,残存的士兵们陷入一片慌乱。苏军只用几个小时就撕开一个16公里的缺口。

    当日12时,第3突击集团军打通了德军第一防御阵地,随后将后续的第78坦克旅和近卫第21步兵师投入交战以扩大成果。战至日终前,第3突击集团军已经冲入涅韦尔,很快解放了该市。整个苏德战争中,红军发动过无数次进攻战役,但像涅韦尔这样第一天就拿下主要目标,可以说是罕见的。

    空军野战师的惨败令戈林颜面扫地。为了挽回声誉,他下令将第6航空队主力的600架飞机,还有一些空军高炮连投入涅韦尔方向。却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希特勒也对空军野战师彻底失望。

    战役第二天,苏军切断了连接两个集团军群的横向铁路。随后几天内,叶廖缅科继续乘胜追击,向涅韦尔以北及以南继续发展。至10月10 日,第3、第4突击集团军已推进了25~30公里。

    涅韦尔的失守震动了整个德军高层。为了阻止叶廖缅科的部队,帮助莱茵哈特稳住第3装甲集团军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从第4集团军紧急抽出克勒斯纳的第9军,指挥第20装甲师和第505重型坦克营等部队实施救援。北方集团军群也调来了第502重型坦克营等部队,企图收复涅韦尔。自库尔斯克会战以来,分属两个集团军群的虎式坦克营指向同一个战役方向,还是第一次。

    10月11日,斯大林允许加里宁方面军转入防御,德军的反击在有准备的苏军面前被挫败。至此,德军再也无法利用铁路实施机动,两个集团军群之间依靠警卫部队保持联系。不久,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左翼退往涅韦尔以南的“黑豹”防线,并调集8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负责防御。

    10月下旬,德军出现人事变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在前线视察部队时出了车祸,身负重伤。他的职务由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接替,克鲁格从此离开东线战场。

    几个月后他接替伦德施泰特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七二零事件发生后,他因在东线期间就与反对希特勒的组织有牵连,于1944年8月15日被希特勒解职。随后他服毒自杀。

    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对自己的防御态势非常担忧,他提出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实施一次联合行动,以夺回涅韦尔。离任前的克鲁格,对莱因哈特的计划不感兴趣,因为中央集团军群的整体态势都不好,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和亨里芬的第4集团军在奥尔沙和莫吉廖夫正抵抗苏军西方面军的进攻,无法分出兵力支援第3装甲集团军。莱因哈特的计划就此被搁置。

    1943年10月29日,原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他决定实施莱因哈特的反击计划。但布施面临的问题也是兵力不足,两个集团军群为了少投入自己的部队,对反击计划中各自承担的任务斤斤计较,长时间争论不决,反击行动一直没有实施。

    这期间,两个集团军群所属部队各自独立实施了几次小规模的反攻。10月中旬开始,北方集团军群出动包括第502重坦克营在内的部队,不断尝试攻击涅韦尔,虽然偶尔有些进展,却马上被苏军的凶猛反击所阻止,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第3装甲集团军同样如此。在其编制内,第505重坦克营于10月11日配属给第9军,当时拥有16辆可动的虎式坦克(总数30辆)。随后几天里,发给该营的任务朝令夕改,部署也一再变更。直到10月18日,配属第20装甲师的第505重坦克营又被交给第129步兵

    师,并以13辆虎式坦克发起进攻。结果被打了个头破血流,13辆虎式坦克中有3辆被彻底摧毁,9辆遭受重创。第505重坦克营当天就匆匆收场,被转为军属预备队。

    10月20日,加里宁方面军改称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仍由叶廖缅科担任司令员。苏军统帅部交给叶廖缅科的下一个任务是将战线向南推进,夺取戈罗多克,切断莱因哈特第3装甲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的联系迫使其后撤。11月8日,苏军2个突击集团军突入德军阵地。叶廖缅科此时又一次出现失误,他通过侦察获悉德军的2个装甲师已经赶来增援,遂命令部队停止进攻转入防御,而实际上这2个装甲师并不存在。对于前线将领的畏战不前,斯大林再次施展铁腕儿,免除了叶廖缅科的职务。

    实际上,莱因哈特因为此前提出的反击没有获得实施,已经对战局彻底失望,当苏军发起进攻时,他要求将部队后撤。狡猾的布施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将这份请求转交给希特勒,后者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莱因哈特的要求。

    接任叶廖缅科职务的是巴格拉米扬大将。上任后,他就立即着实实施对戈罗多克的攻势。长期担任参谋工作的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近卫第11集团军在中路实施主攻;第4突击集团军和第43集团军分别在右路和左路实施相向突击。战役第一阶段是消除德军在涅韦尔以南的突出部,第二阶段计划夺取戈罗多克。

    12月13日,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4突击集团军首先发起进攻,但进展不顺,莱因哈特在这里部署了重兵,只让苏军夺取了一线前沿阵地。次日,巴格拉米扬调整进攻方向,将近卫第11集团军所属的第1坦克军左移,与第4突击坦克集团军所属第5坦克军合力向贝奇哈车站突击。战至12月16日,苏军突破德军防线,夺取该车站,将德军突出部顶端的第9军4个步兵师合围。

    在包围圈中,德军丢掉所有重武器,拼命向西突围。经过几天的混战,被围德军大部分逃脱,可部队已经军心涣散,开始出现逃亡和误伤。第3装甲集团军这支曾经让苏军畏惧的钢铁巨兽,现如今也已经日暮西山。

    12月22日,苏军逼近戈罗多夫,近卫第11集团军接连突破德军3道防线,于12月24日攻占戈罗多克。莱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在维捷布斯克重新构筑了新的防线。12月31日,经统帅部同意,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在德军当面转入防御,以准备1944年的新攻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