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苏德战场】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
【苏德战场】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上):叶廖缅科回旋
从1941年12月5日起,苏军在莫斯科方向的反攻,终结了德军夺取莫斯科的企图。luochenme在近一个月的反攻中,德军向后撤退了100~250公里。截至1942年1月2日,苏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恢复番号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前出到勒热夫、梅扎河、鲁扎河、波洛夫斯克、基洛夫、别廖夫、奥廖尔一线。
德军退却期间,逐渐在莫斯科西南面的基洛夫和西北面的勒热夫形成两个突出部,像一把要伸出去的钳子,钉在苏军前进的道路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新防线从北至南依次展开第9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由于两个突出部态势突出,有被苏军突破、合围的可能。
德军统帅部意识到了这种危险,1941年12月28日,统帅部发布关于组织防御的命令,要求各部队竭尽全力寸土必争。在冬季的主要任务是守住已占领的地区,以争取时间调集新的预备队,为1942年春天重新发动进攻创造条件。其中,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守住勒热夫、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构成的三角地带和勒热夫一维亚济马一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一格扎茨克两条十字形铁路交通线。
1942年1月2日,莫斯科苏军统帅部。
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从前线赶回来,参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会议。斯大林在会议上兴致勃勃地阐述了自己对接下来战局的看法:“德军由于在莫斯科附近的失败而惊慌失措,而且他们过冬的准备很差。现在正是转入总攻的最好时机。敌人企图把我们的进攻拖延到明年春季,以便他春季集中力量再转入积极行动。他想赢得时间,获得喘息机会。我们的任务是,不给德寇喘息机会,不停地将他向西驱赶,迫使他们在春季以前就消耗尽自己的预备队…到那时,我们将有新的预备队,而德国人将不会有更多的预备队了。”
基于这种判断,斯大林主张苏军从南面的克里米亚半岛到北面的列宁格勒全线转入反攻,一举将德军击溃。
此时的朱可夫,在过去半年的战争中,通过一系列的战绩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赢得了斯大林的“救火队员”的美誉。在战争爆发前,他就指出苏军存在的严重隐患是部队的位置距离国境线太近,后方缺少纵深防御。
战争爆发的前一天,身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和时任统帅部国防委员的铁木辛哥强烈建议斯大林发布战争动员令。战争爆发后,作为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前往西南方面军,敦促方面军投入机械化部队向德军反击,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战争爆发初期的进展远落后于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
在向斯大林提出放弃基辅的建议后,斯大林解除了他总参谋长的职务,随后担任防御莫斯科方向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在1941年7月率领方面军在叶利尼亚打退了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消除了叶利尼亚突出部对莫斯科的威胁。
9月,朱可夫出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他通过务实冷静的作风逐渐消除了方面军指挥部内部的恐慌。又通过加强重点地段的防御兵力,挫败了德军的进攻,稳定了危在旦夕的列宁格勒。
10月,他返回莫斯科,指挥西方面军保卫首都,并力保刚被解职的西方面军原司令员科涅夫,让其出任方面军副司令员,在莫斯科北面防御加里宁地区,并在12月初与科涅夫一同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逐出莫斯科城下,迫使德军后撤到勒热夫、莫扎伊斯克、别廖夫一线。
在1942年1月2日大本营会议上,朱可夫的意见让斯大林有一丝不快。虽然朱可夫表达得尽可能含蓄,可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与会者都明白,朱可夫不赞成苏军发动全面反攻,他认为苏军没有发动全面反攻所必需的兵力和兵器。德军依然强大,苏军在冬季应该集中可动员的力量,重点在莫斯科以西发动局部反攻,这样可以在西部战线上取得更大的战果。用有限的兵力在北面和南面发动反攻,只会一定程度上改善战场局面,不会扭转战场上的整体局势。
最终斯大林拒绝了朱可夫的意见,坚持了自己的主张。二人也又多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这种争执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还会时常出现,作为一位纯粹的军人,朱可夫也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据传有一次朱可夫和斯大林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看到斯大林脸色发青,他的一位侍从冲上来打了朱可夫一记耳光。当朱可夫退出斯大林的办公室后,这位侍从追了上来,悄悄地向朱可夫表达了歉意,但他也跟朱可夫说,多年追随斯大林的他,刚才看到了斯大林眼里出现了杀气,如果他不用这种方式转移紧张的气氛,朱可夫今天在劫难逃。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找到借口,将朱可夫贬到边远军区担任司令员,远离了权力中心。
1942年1月初,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编成非常混乱,一些建制不完整或是减员严重的师留下尚有战斗力的作战单元,充实到防线的缺口中,其余的则到后方休整。一线战斗部队共有73个编制完整的师,德军统帅部从本土还抽调了9个步兵师和1个警卫师给中央集团军群。
苏德战场爆发后的前两年,东线新增派的部队大多数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战斗力普遍比较强,和以后德国实行战争总动员后组建的师有很大的不同。在后备兵员到达前,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兵力为120万余人,装备有13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坦克1100辆(大部分需要维修)。
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防线最南端的库尔斯克,是第2集团军的防御地带,第28摩托化军和第55军当面是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3和第13集团军。施密特的集团军因为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在之前的作战中,就被苏军上述两个集团军打得节节败退,频频向左翼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军求援。
施密特的北面是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此时戈利科夫指挥的第10集团军已经推进至基洛夫,其中由德军第216步兵师一部组成的基尔扎战斗集群坚守在苏希尼奇突出部,威胁着戈利科夫前锋部队的后背。苏军第10集团军一路西进,其第324步兵师将这里三面包围,但也因为连续1个月的作战,部队相当疲惫而且减员严重,苏军向苏希尼奇发动了连续进攻,却一时无法攻克。
德军第4集团军、第4和第3装甲集团军从南至北部署在防线中央,位置也比较突出。尤赫诺夫曾经是德军第4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现在由第4集团军第20军第10装甲师的一部分兵力防守,也是第4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结合部。
新任第4集团军司令屈布勒企图向苏军发动一次有限的反击,以改善这里的防御态势。他当面是苏军第43集团军,屈布勒的反击一开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北面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这个时候在苏军的压迫下,为了缩小自己的防线,擅自命令部队后撤,致使屈布勒的反击失败。霍普纳也为此被希特勒解职,第4装甲集团军由鲁奥夫接替。刚刚担任第4集团军司令的屈布勒,也于1月19日被解职,他被调往南斯拉夫继续担任山地军军长,接替屈布勒担任第4集团军司令的是“将n代”蒂佩尔斯基尔希。
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负责防御第9集团军的右翼,所部第5军部署在拉马河一线,当面是苏军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所属第1装甲师部署在瑟乔夫卡与勒热夫之间,既保护集团军的左侧翼,也负责随时支援北面的第9集团军。
在德军防线的最北面是勒热夫,这里是德军防御的重点,希特勒希望将这里作为1942年春季进攻莫斯科的出发基地。负责防守这里的是施特劳斯指挥的德军第9集团军。其中第6和第27军主力负责防御勒热夫,第23军负责在勒热夫西北防御,与北方集团军群的防御战线相连。
1942年1月7日,苏军方面军司令部接到了进攻训令。作为冬季反攻最重要的进攻地段,3个方面军的具体作战计划是:在战线南部,苏军第10集团军继续进攻基洛夫,牵制德军以保护西方面军的左侧翼。第43、第49和第50集团军则全力进攻尤赫诺夫,然后向维亚济马方向推进。
在战线北部,西方面军第1突击集团军和第16、第20集团军会同加里宁方面军第29、第30和第31集团军负责消灭勒热夫至瑟乔夫卡地区的德军第9集团军。
加里宁方面军的第22和第39集团军则从北面迂回,进攻目标同样是德军后方的维亚济马,目的是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部队一分为二,并包围歼灭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中路的苏军第5和第33集团军向莫扎伊斯克、格扎茨克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发动牵制性进攻,使其不能增援其他地段德军。
此外,在加里宁方面军的北面,西北方面军第3和第4突击集团军在德军北方集团军第16集团军防线进攻(杰米扬斯克战役)。达成突破后,将向大卢基方向推进,在更深远的地域对德军实施迂回包围。
布良斯克方面军则在战线的南面负责牵制德军第2集团军,防止其增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其他地域的防线。经过补充,参加反攻的苏军兵力比1941年12月反攻时不降反升,总计124万人。
苏军的反攻计划不可不谓壮大,而事实上掩盖了一些苏军面临的问题。在进攻的苏军中,兵力总数虽然增加了20余万人,但是其中少了很多乌拉尔、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的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精锐部队,他们已经在过去1个月的反攻中消耗掉了大半。
替代他们的是临时组建的师,这些师的兵员无论是年龄还是军事素质都非常低下,也缺乏实战经验。在兵器上,苏军坦克只有571辆,相比于德军至少没有优势可言;火炮和迫击炮数量为8700门,以中小口径的火炮居多,火力上要弱于德军。
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在进攻前,所辖的集团军已经从最初只有第22、第29和第31集团军,又增加了第30和第39集团军。其中第30集团军原属西方面军,在夺取克林期间,为了便于指挥,转隶给加里宁方面军;第39集团军原属于预备队,在1941年12月21日划归加里宁方面军,在北线与第22集团军向勒热夫东北方向突击。此外,第11骑兵军也划归方面军指挥。至此,科涅夫的方面军已经拥有32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和4个坦克旅,兵力346万人、坦克107辆。
朱可夫的西方面军仍然是冬季反攻的主力,共有9个集团军70余万人。西方面军的进攻重点放在和加里宁方面军更近的右翼,朱可夫和科涅夫计划以钳形攻势夺取维亚济马,割裂德军北段和南段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方向,朱可夫将方面军中突击能力最强的库兹涅佐夫的突击第1集团军、弗拉索夫的第20集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全部集中在这里。
苏军的战前部署在此后遭到质疑。首先是战役目标并不明确,既想消除勒热夫突出部,又企图夺取维亚济马,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割裂。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两个目标(勒热夫、维亚济马)、三个主要进攻方向(勒热夫方向和南、北夹击维亚济马)最终都没能达成目的。
其次,斯大林对反攻的期望过高。在战役进行期间,他将西方面军第1突击集团军调离,导致勒热夫方向的攻击能力减弱。当朱可夫意识到应该集中兵力于维亚济马时,苏军的进攻锐利已经削减,从而丧失了突破德军防线的最有利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线战争的后半段,苏军显然吸取了此前的教训。每次战役都尽可能地集中兵力兵器于一点,达成突破后,再向德军防线纵深发展。那时的德军因为兵力处于劣势,不得不将几乎全部兵力集中在一线,纵深缺少足够的预备队。当苏军突破后,德军有限的预备队不足以封堵突破口,最终只能选择放弃防线后撤。纵观1943年以后的苏德战场,绝大部分战役都是这样的结果。
1942年1月8日,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发起新一轮进攻。其中第30、第31集团军在勒热夫东北方向攻击德军第6军;第29和第39集团军一部在勒热夫西北方面进攻德军第27军;第22和第39集团主力则进攻德军防线最西面的德军第23军。
在第一天的进攻中,苏军第39集团军就在德军第23军防御地段达成突破,并向纵深推进了15公里。即便如此,斯大林还是觉得加里宁方面军的速度太慢,他于1月11日向科涅夫下达命令,要求他“动用该地区所有炮火和空军向勒热夫城实施打击,即使该城受到严重破坏也在所不惜。”
在斯大林的催促下,科涅夫加强了正面进攻的力量,同时将骑兵第11军投入到第39集团军的突破口,继续向勒热夫西南后方迂回。德军匆忙将一个团级装甲部队投入苏军的突破口,但无法挡住苏军的冲击。同时,加里宁方面军第22集团军在第39集团军的右翼、勒热夫更远的西北方向再次突破德军第23军的防线,也加入到向西南迂回勒热夫的行列。德军第9集团军侧后的缺口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深远。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清楚这样下去的后果,如果不阻止苏军在防线身后的推进,德军则会腹背受敌。而且后方中枢维亚济马一旦失守,中央集团军群北面的第9集团军、第3、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的一部分都将被苏军包围。
1月14日克鲁格将防守压力相对较小的第3和第4装甲集团军中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增援给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后者将他们投入到苏军南下的攻击路线上,局面稍有缓和。希特勒也清楚战局的危险,他罕见的于1月15日向中央集团军群命令,允许克鲁格在局部地区后撤。
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在德军第9集团军危在旦夕的时候,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借故请了病假,然后就从前线溜走了。军情紧急,主将却临阵脱逃,克鲁格不得不把这个集团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让他并不放心的莫德尔。
之所以不放心,是因为在半年前莫德尔还只是古德里安手下的一个装甲师长(第3装甲师),3个月前刚刚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现如今要交给他一个集团军,的确是冒风险。要知道这在德军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便是希特勒宠爱的隆美尔也无法与其相比。
至于施特劳斯则被希特勒弃用,直到1944年他才重新返回东线。莫德尔则在接下来1年多的时间里,和勒热夫绑在了一起,成就了他“防御大师”的名号。
1月19日,莫德尔在空中视察了自己的防线。第9集团军防线现在已经被冲得混乱不堪。在勒热夫的东面,第6军正在经受苏军第30和第31集团军的进攻,很多阵地已经被苏军割裂,德军据守在一些重要地段,以不至于让防线崩溃。
西面第27军一面防御苏军第29集团军的冲击,一面分出兵力抵御已经从西南迂回的苏军第39集团军的攻击。这里正被苏军南北夹击,而且德军的防御宽度越来越小。
第23军的情况同样不妙,他们已经被苏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在勒热夫以西50多公里的奥列尼诺,只有东面和集团军保持着并不顺畅的联系。
困难重重之下,莫德尔决定发起一次反击,首先解决北面的危险。1月21日,第1装甲师从勒热夫以南向北出击,他们一度冲散了苏军的战线,一些被孤立的德军借机冲出已经被孤立的据点向勒热夫方向后撤。
同时,第6军和第23军各组成一个战斗群,从东西两面夹击已经冲到奥列尼诺和勒热夫之间的苏军。在德军猛烈合击下,德军第9集团军在北面的防线稳定了下来,形成了勒热夫(北)、瑟乔夫卡(南)、奥列尼诺(西)小三角防御地带。
在此期间,克鲁格于1月19日命令其他集团军放弃一些位置突出阵地,收缩防线,全部退到由前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制定的冬季防线内,以减少德军的防御正面宽度。至此,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从北至南收缩到勒热夫、祖布佐夫、格扎茨克、尤赫诺夫一线。
得益于缩短防线,德军可以机动的部队有所增加。接下来他们还要解决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苏军在第9集团军西面突进来的部队正在“冬季防线”的身后推进。
这里现在已经不仅是加里宁方面军第39、第22集团军和骑兵第11军,此前隶属于西北方面军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第4突击集团军在杰米扬斯克以南谢利格尔湖达成突破后(参见杰米扬斯克战役),也在向德军后方纵深发展。
1月21日10时,叶廖缅科的突击第4集团军占领了托罗佩茨市,在当地缴获了一个巨大后勤基地,有6辆坦克、723辆汽车、45万发炮弹,还有够集团军吃一个月的粮食。普斯卡耶夫指挥的突击第3集团军则几乎在同时逼近霍尔姆。
1月22日,为了让加里宁方面军尽可能地扩大战果,苏军最高统帅部将西北方面军第3、第4突击集团军划归给科涅夫统一指挥。就在这一天,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的叶廖缅科给科涅夫送去了一个胜利战报,他的突击第4集团军切断了勒热夫和西面大卢基之间的铁路线。
突击第3集团军主力则渡过洛瓦季河向大卢基推进。这里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西北方向,换一个说法就是苏军已经进入到整个德军防线的大后方。
不仅如此,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9集团军和第11骑兵军也继续在德军冬季防线更近一些的后方向南推进,在梅扎河遇阻后,转而向东夹击勒热夫、瑟乔夫卡和维亚济马。至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北段防线处于苏军东西夹击的危险境地。
让克鲁格欣喜的是,统帅部给中央集团军群的增援的9个师陆续抵达前线,自己又从收缩的防线上抽调出一些部队,他可以组织一次有力地反击了。1942年2月1日,由4个步兵师和1个警卫师组成的反击部队,在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的指挥下,开始向已经突入到斯摩棱斯克以北50公里远杰米多夫的苏军第4突击集团军反击。
此时,苏军突入德军内线的几个集团军经过20多天的连续作战,兵力已经消耗大半,有的师只剩下1000多人。叶廖缅科在1月20日被德军炮火击伤,一直在担架上跟随部队作战。当时是冬季最寒冷的时期,气温连续低于零下40摄氏度,对连续野外作战的苏军士兵的体力是极大的考验。因此,德军开始反击后,苏军的进攻势头被中止了。2月6日,加里宁方面军在德军内线进攻的突击第3、第4集团军,第22、第39集团军转入防御。
叶廖缅科也离开了前线,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这次战役是他第二次在卫国战争中负伤,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在战争爆发初期,他担任西方面军副司令员,负责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进攻方向的防御。1941年8月,他担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在莫斯科保卫战接近的防御阶段,身负重伤,转送他的飞机还在途中坠毁,当地村民发现他时,他已经在旷野中奄奄一息了。
斯大林没有追究叶廖缅科战败的责任,实际上斯大林一直很欣赏这位作战勇敢的猛将。在叶廖缅科治疗期间,斯大林还亲自前往医院看望叶廖缅科。1941年12月,叶廖缅科伤愈归队,因为没有方面军级别的职务给他,他降级担任突击第4集团军司令员,从奥斯塔什科夫一直打到200多公里外的韦列日,完成了战场上的回旋,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回旋。他后面的精彩故事要等到半年之后,在伏尔加河的下游的斯大林格勒。
(未完待续,明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