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79章 【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基辅之殇

第79章 【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基辅之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基辅之殇:德军南北分兵的利与弊

    在苏德战场爆发前,斯大林曾指出:“主要战略方向的判断,可以决定战争命运的90。kongshanme”在30年代末,苏联面临东、西两个方向作战的危险。对于远东地区日本咄咄逼人态势,斯大林始终认为“西线战区将是主战场”,这也是苏军最后在关键时刻抽调远东部队,最终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西线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上,斯大林犯了错误。

    1939年秋,苏联总参谋部在制订《国家防御和武装力量动员部署计划》时认为:“德军将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并将中路和北翼为主要突击方向,因此,红军主力也应相应地集中在这些地方。”但是,这一计划没有被批准。

    1940年8月,总参谋部重新制定了一份更加详尽的防御计划,认为德军可能把兵力集中在白俄罗斯的布列斯特地区。斯大林在听取这一报告后指出:“我不完全明白总参谋部把力量集中在西方向的方针。你们说希特勒企图通过最短的路线向莫斯科发起主要突击……然而我想,德国人特别看重的是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现在希特勒在巴尔干地区已站稳脚跟,他就更可能在西南方向准备发起主要突击。”

    他再次要求总参谋部重新修订防御计划。1940年10月14日,经过修订的防御计划采纳了斯大林的意见,预计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在西南方面。为此,苏军在基辅特别军区部署了第5、第6、第26和第12集团军共计58个师的兵力,比西部特别军区还多14个师。

    朱可夫在担任该军区司令员时,将军区主力部署在利沃夫,并以4个机械化军、5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编入军区预备队。此外,在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军区,苏军还部署了第9集团军和独立第9军,共计22师,两个军区兵力达865余人。战争爆发后,基辅特别军区改为西南方面军,由基尔波诺斯指挥;敖德萨方面军改为南方面军,由秋列涅夫指挥。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辖第6、第17、第11 集团军,第1装甲集群,由第4航空队实施空中支援。其任务是:左路第1装甲集群和第6、第17集团军,从波兰的卢布林地域向基辅方向和第聂伯河下游实施突击,通过迂回包围阻止苏军退过第聂伯河;右路第11集团军在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协同下,稍后从罗马尼亚向第聂伯河下游发起进攻。

    在苏军西南方面军指挥部捷尔波诺尔,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0分,4名德军组成的破袭小组潜伏在方面军指挥部附近。在乌克兰边境,这样的小组有几十个,他们的任务是在德军发动进攻前,破坏苏军的通讯和指挥系统。

    潜伏在捷尔波诺尔的这个小组原本计划在这里寻找并破坏苏军的弹药库和铁路线,但组长劳伦德尼中尉发现这里的无线电信号特别活跃,判断这里至少是一个集团军的司令部,遂改变计划,将苏军指挥部作为破袭的主要目标。

    此时,德军的空袭和炮火准备已经开始,各部队通过电话向军区指挥部汇报自己方向上被袭击的情况:飞机被炸毁在跑道上;城市的发电站、工厂遭到空袭;一些前哨部队汇报德军装甲部队在大举入侵,大部分前哨部队已经失去联系。

    突然,指挥部所有的灯都熄灭了,指挥部一片漆黑。司令员基尔波诺斯马上意识到指挥部遭到渗透,立即命令警卫部队搜索司令部附近地区。德军的4人小组不久被俘,他们对战局的影响无法准确估量,但毫无疑问,他们的行动加剧了西南方面军在战争初期的混乱。

    6月22日,德军第1装甲集群首先对苏军第5、第6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击。在这里,最早的战斗主要是苏军的边防部队在抵抗。苏军第5集团军试图向边防部队靠拢,但未能奏效。边防部队组成的战斗小队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人员数量上与当面的德军都有悬殊的差距,但他们表现出了军人的英勇。尤其是德军主要突击方向上的第90边防总站,在贝奇科夫斯基少校的指挥下,他们在边境地区的战斗坚持到7月初,总队下的很多独立作战的小队最终全部牺牲,为西南军区苏军主力集结赢得了一些时间。

    6月22日下午,在德军主要突击方向的乌斯季卢格至克雷斯诺波尔,第5集团军第124师和第45、第62、第87各两个团开始向德军反击(这3个师各有1个团正在进行营地建设,来不及集结并赶到战场)。由于反击部队仅携带了少量弹药,苏军的反击没能将德军击退,但也迟滞了德军的突进。

    在苏军防线纵深,预备队的4个机械化军开始集结,他们距离边境最近的也有250多公里,这些部队的坦克在数量上并不比德军少,但大多数是陈旧的老式坦克,新型的kb和t34坦克仅有163辆和少量kv-2重型坦克,德军的700辆坦克则全部是新型的3号坦克。

    6月23 日至29日苏德两军在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地域展开了一场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坦克遭遇战。苏军的反突击粉碎了德军在利沃夫突出部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力及迅速突入基辅的计划,但因缺乏统一指挥,诸军兵种未能组织好协同动作,苏军反击的企图也失败。

    随后,德军变更部署,投入精锐兵团,打退了苏军在接合部的抵抗。30日,德军攻占利沃夫和罗夫诺,开始向日托米尔方向实施强大突击。苏军统帅部考虑到形势的严重性,于6月30日发布命令: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在7月9日前搬至旧国界筑垒地域,在那里组织坚固防御。

    7月1日,右路德军第11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开始强渡普鲁特河,向德涅斯特河推进。德军虽遭到苏军有准备的抵抗,仍于7月3日突至莫吉廖夫一波多利斯基。

    7月4日德军占领奥斯特罗格,逼近苏军旧边界筑垒地域防线。至此,德军在南翼推进了300至350公里。苏军在南翼阵亡172323人,伤69271人,平均每天伤亡16106人,但没有出现被德军大量包围、被俘的情况。

    但在基辅,苏军却遭受了本可避免的严重损失。

    19世纪初叶,拿破仑曾有这样的名言∶“占领基辅就等于抓住了俄国的双脚。”由此可见,基辅的战略地位多么重要。这座号称“俄国诸城之母”的历史名城,是苏联仅次于莫斯科、列宁格勒的第三大城市,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首都,重要的政治、工业和科技文化中心,其周围地域还是著名粮仓。该城位于第聂伯河与杰斯纳河交汇处,陆路、水路和航空四通八达,既是苏联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德军夺取顿涅茨工业区和高加索油田的必经之路。

    7月5日,德军装甲部队利用苏军尚未完成退却和展开之机,抢先到达旧国界筑垒地域,迫使苏军转入仓促防御。苏军第5和第6集团军巧妙避开德军合击,并以一部兵力切断德军补给线,依托筑垒地域击退德军多次进攻。

    尔后,在机械化部队支援下,向德军第1装甲集群和第6集团军的翼侧发起突击,迟滞德军进攻达2日之久,迫使德军一部放弃对普里皮亚季林区的进攻,改从沃伦斯基新城西北地域向南迂回。

    在基辅西北方向,波塔波夫指挥的苏军第5集团军坚守科罗斯坚筑垒地域达一个半月之久,并向德军左翼接连实施反突击,改善了基辅守军的防御态势。后因德军增调兵力和加强进攻,该集团军于8月下旬奉命撤至第聂伯河以东,退守基辅以北。

    在基辅以西,德军第1装甲集群右翼在新米罗波尔以北地域突破苏军防御,于7月7日晚攻占别尔季切夫;同日,由第6集团军左翼与第1装甲集群所属第3装甲军临时编成“基辅突击集群”,准备在突破苏军防御后向基辅方向继续推进;8 ~9日,德军在沃伦斯基新城南北先后突破苏军防御,进而以第3装甲军夺取日托米尔。与此同时,第6集团军右翼进至别尔季切夫西南地域。至此,德军从正面抵近基辅。

    在基辅西南,苏军以机械化部队出敌不意地发起反突击,挫败了德军第11集团军同第17集团军尽快会合的计划。此后,德军第17和第11集团军因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并持续遭遇苏军顽强抵抗,进展较慢,分别进至普罗斯库罗夫地域和德涅斯特河一线。至此,苏军第26、第6和第12集团军被德军分割包围,基辅也面临德军的直接威胁。

    7月9日,为解除被合围苏军的危险,西南方面军以3个机械化军的兵力从卡扎京地域向别尔季切夫方向发起反突击。7月13日,希特勒急令在南方集团军群北翼担任掩护任务的2个快速师驰援南翼,尔后又将进至基辅以西15~20公里处伊尔片河一线的第3装甲军调往南翼。经一周激战,苏军西南方面军迟滞了德军进攻,并营救第6、第12和第26集团军主力撤出德军包围圈。

    在基辅以南,由南方面军所辖第18集团军和刚刚从西南方面军划至该方面军第6、第12集团军负责防御。7月19日,德军主力避开基辅西面的坚固筑垒地域,分两翼继续向基辅以南推进。左翼第1装甲集群主力从基辅西部向东南推进,在第6集团军右翼支援下,经白采尔科维地域向乌曼以东苏军实施平行追击和深远包围。右翼第17集团军,从27日开始向乌曼以南苏军侧后实施突击。

    8月3日,在五一城附近,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会合,将苏军南方面的第6和第12集团军,以及第18集团军一部合围在乌曼地域。8月8日,乌曼战役结束,德军消灭苏军约20个师,俘虏103万人,缴获坦克317辆、火炮858门。

    8月7日,苏军第26集团军向基辅以南博古斯拉夫方向发起反突击,并于次日收复该市。8月上半月,在基辅筑垒地域基础上组建的苏军第37集团军击退德军在基辅西南的攻势,至8月15日,苏军基本恢复了基辅筑垒地域的外围防线。

    在德军统帅部,希特勒和前线将领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希特勒在入侵苏联前就主张将主力置于南线,这一点倒与斯大林的判断一致。而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为首的陆军将领则主张将进攻的重点放在距离莫斯科最近的白俄罗斯。最终,希特勒做出了让步。

    7月3日,当中央集群第2、第3装甲集群向斯摩棱斯克高速推进时,希特勒又提出了可供以后选择的3个突击方向:一个是东北方向的列宁格勒;一个是东面的莫斯科;一个是东南方向的亚速海。

    由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当时未能给予苏军西南方向的重兵集团以重大打击,反被苏军阻于旧国界筑垒地域一线。希特勒随即指出:“如果南方集团军群不能以第1装甲集群突进到日托米尔,尔后向东南方向卷击,那么中央集团军群除以较弱兵力向莫斯科追击外,以克鲁格装甲集团军(由第2、第3装甲集群临时编成,亦称第4装甲集团军),向东南突击最符合歼灭战思想。”

    但此设想随即被希特勒自己否定,因为从斯摩棱斯克至哈尔科夫、亚速海的距离分别为744公里和1150公里,他对该集团军是否有能力实施如此深远的作战尚存疑虑。次日,希特勒进一步道出他举棋不定的心态:“究竟是向北还是向南转移兵力?这也许是本次战争最困难的决策!”

    布劳希奇则坚持装甲集群继续向东,利用苏联短暂的夏天和秋天,夺取莫斯科,他的观点也得到克鲁格(第4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司令)和霍特(第3装甲集群司令)的一致支持。鉴于南北分兵关系苏德战争的全局与成败,希特勒认为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因而于7月8日确定:“预计北方集团军群可用现有兵力完成向列宁格勒突击的任务,今天还不必作出关于中央集团军群的决定。”至此,关于南北分兵问题暂被搁置。

    7月16日,德军中央集群夺取斯摩棱斯克,而北方集群和南方集群的进攻并不顺利。希特勒再次提出南北分兵的问题。7月19日,希特勒签发第33号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在完成其当前任务、实施补给并部署对莫斯科方向的掩护兵力后,除以若干步兵师转而南下,还应向东南方向派出其他兵力,主要是装甲部队,以阻止到达第聂伯河彼岸的敌人逃往俄国的纵深地区,并将其歼灭……通过中央集团军群南翼部队和南方集团军群北翼部队的协同作战,最先受到歼灭性打击的可能是敌人的第5集团军。”

    为劝阻希特勒分兵,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7月23日向希特勒汇报敌情时强调:“苏军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兵力为35个半师,而在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分别为23个半和34个师;德军步兵师的战斗力已降至80,装甲师降至50,摩托化师介乎两者之间;8月中旬,南方集团军群才能渡过第聂伯河,最早到8月5 日中央集团军群才能肃清斯摩棱斯克合围圈内的苏军并实施补给。”

    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特别强调列宁格勒在工业和海运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布尔什维主义中心的特殊意义,乌克兰拥有一批工业中心,其东面还有油田。因此,他不仅坚持南北分兵,而且通过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于7月23日下达对第33号指令的补充命令。

    据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2、第3装甲集群和第2集团军将向南北两翼实施更深远的突击。其中,第2装甲集群奉命协同南方集团军群“在夺取哈尔科夫工业区后渡过顿河,向高加索方向实施突击;第3装甲集群暂时转隶北方集团军群,以保障该集团军群右翼安全和合围列宁格勒周围的敌人。”

    针对这一决策,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多次表示异议。为系统阐明陆军的观点,该司令部于7月底草拟了一份因故没有发出的建议书。它不像希特勒那样强调经济目标,而是从纯军事观点论证了南北分兵与东进莫斯科的利弊得失,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陆军总司令部认为,南北分兵的弊端主要是:“分散使用兵力,不利于实施协同,留在中央集团军群的20多个师难以胜任宽达250公里的正面进攻和掩护任务,丧失向莫斯科突击的有利时机,9月初前不可能在这一方向恢复进攻,使德国空军无法在莫斯科附近获得机场,以便对该市实施更有效的空袭。如果给苏军1个月的喘息之机,以加强莫斯科以西的防御准备,并建立从黑海到波罗的海的绵延防线,入冬前将德军进攻阻止在苏联的工业区前。”

    与此相反,向莫斯科进军的好处是:“可以挫败苏军的上述企图,为德军机动作战部队前出到苏联的纵深地带创造条件;可望在这一方向歼灭苏军最强大的兵力,并摧毁苏联的指挥、交通和工业中心;将苏联分割为南北两半,突破苏军的绵亘防线。”

    根据上述判断,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建议:取消南北分兵计划,而以中央集团军群的2个集团军担任正面突击,第2和第3装甲集群为南北两翼,另以1个集团军掩护南翼,从8月12日开始向莫斯科方向发起强大攻势。如进展顺利,可望在9月初进至莫斯科。

    一向对希特勒俯首帖耳的约德尔,也转而支持陆军的意见。他于7月27日主张,德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应考虑向莫斯科进攻:“其原因不在于莫斯科是敌人的首都,而在于估计那里还有敌人所能集结的唯一重兵集团。”

    然而,希特勒抱怨将军们不懂得经济,他始终强调夺取顿涅茨克工业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哈尔科夫工业区比莫斯科重要。正在德军决策者们争论不休时,苏军西方面军4个集团军级集群向斯摩棱斯克发起反击,虽然这次反击没有取得成效,但它迫使希特勒收回了第33号命令。

    随后,希特勒签发第34号命令:“最近几天的形势发展,敌强大兵力在中央集团军群当面和翼侧的出现,补给方面的困难,以及给予第2和第3装甲集群约10天的时间休整其部队的必要性,迫使我们暂时放弃7月19日第33号指令和7月23日对该指令的补充命令中提出的下一步任务和目标。”至此,德军的南北分兵再次被暂时推迟。

    7月底,朱可夫收到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的报告。基尔波诺斯认为:“德军有集中主力,沿第聂伯河和杰斯纳河对基辅地区苏军合围的危险,所以他建议放弃基辅,将部队撤退到第聂伯河东岸。”

    朱可夫仔细研究了德军的动向和苏军的兵力情况,认为基尔波诺斯的判断是正确的。7月29日,朱可夫带上战略形势图、德军部署图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他向斯大林列举了各方面军的损失情况和对德军接下来行动目的的判断。最后他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将部队东撤至第聂伯河东岸,以保存实力。

    对于朱可夫的放弃基辅建议,斯大林无法接受。随后,朱可夫被撤销总参谋长的职务,他的职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朱可夫则被任命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该方面军负责防御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之间的通道。

    8月初,随着南线战场局势的变化,希特勒又一次看到分兵南下的必要性:“如果能以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主力在基辅形成合围,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歼灭战,如果能够一举吃掉苏联兵力最雄厚的西南方面军,将可能成为对苏联的致命打击。”

    8月4日,希特勒抵达中央集群司令部,在那里他与中央集群总司令冯·博克和第2、第3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和霍特会面。随后他返回统帅部,发布了新的作战命令:“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2装甲集群和第2集团军立即挥师南下,参加即将开始的基辅地域合围战;第3装甲集群和第2航空队所属第8航空军转而北上,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围攻列宁格勒。”

    至此,德军的兵力部署发生重大变化,在南部,德军的兵力增至2个装甲集群、4个集团军和1个航空队,约占侵苏德军的一半,另有罗马尼亚的2个集团军配合作战。原先兵力薄弱的北方战线,也增至2个装甲集群、2个集团军和1 个航空队又1个航空军,其突击力明显加强。原为主要突击方向的中路仅留有2个集团军,其装甲摩托化部队全被调离。德军形成中路转入防御,左右两翼加强进攻,以南方为主要突击方向的重点进攻部署。

    在基辅,朱可夫和基尔波诺斯的担忧还是发生了。

    8月25日,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和第2集团军从斯塔罗杜布地域开始南下,参加基辅地域合围战。在此情况下,苏军以第21和第3集团军组建布良斯克方面军,集中兵力阻止德军第2装甲集群向南突进。此外,西南方面军在其右翼增建第40 集团军,在科诺托普以北和西北地域沿杰斯纳河展开,试图依托江河障碍阻止德军南下。

    自8月底,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多次向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暴露翼侧实施突击。8月29日~9月4日,苏军航空兵还出动飞机4000余架次,支援布良斯克方面军作战,使德军第2装甲集群蒙受重大损失。但因兵力不足和陆空协同不好,苏军未能阻止住德军突向南方。

    9月1日,德军第2集团军一部在切尔尼戈夫以东地域突破苏军杰斯纳河防线,在该河以南夺得登陆场。9月7日,第2装甲集群强渡杰斯纳河与谢伊姆河,突破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御。次日,德军第2集团军占领切尔尼戈夫,并同德军第6集团军左翼的第51军会合。

    9月10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攻占苏军西南方面军后方的罗姆内,从而将苏军西南方面军第21、第5和第37集团军包围在切尔尼戈夫、基辅、涅任三角地区。

    在基辅西面,德军南方集群第6集团军一面以主力向基辅地域实施正面进攻,一面以第51军在基辅以北追击苏军第5 集团军。8月25日,该军东渡第聂伯河,向杰斯纳河方向推进,企图同南下的第2集团军会合,但被苏军阻于该河以西。9月6日,德军第51军突破苏军杰斯纳河防线,在该河以东米罗夫斯克附近夺得登陆场。

    在基辅东南,德军第1装甲集群第3装甲军于8月23日攻占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并在那里夺取一座第聂伯河大桥。8月29 日,德军第17集团军开始强渡第聂伯河,并占领河中数个小岛。8月31日,该集团军所属第52军在克列缅丘格以东、第聂伯河左岸夺得登陆场。尔后,德军陆续渡过第聂伯河,准备北上。

    在此情况下,苏军“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鉴于苏军西南方向的预备队已消耗殆尽,于9月11日向最高统帅部建议,将西南方面军撤至普肖尔河一线。然而,苏军最高统帅部仍希望重新组织力量阻止德军进攻,不愿轻易放弃基辅。

    统帅部命令西南方面军∶“未经许可不得放弃基辅,不得炸桥。在完成普肖尔河防线之后,方可开始从基辅撤退。”至此,苏军西南方面军错过了避开合围和保存实力的最后时机。

    9月12日以第1装甲集群主力和第17集团军一部在第4航空队支援下,从第聂伯河左岸克列缅丘格附近登陆场,经卢布内向西北方向推进。15日,南北对进的德军第1和第2装甲集群在洛赫维察地域会合,完成了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第21、第5、第37和第26集团军的合围。

    7月19日,德军第6集团军攻占基辅。至26日,德军将基辅地区苏军全部歼灭,俘虏苏军665万人,击毁坦克824辆、火炮3436门。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在突围途中被迫击炮击中阵亡,在突围中阵亡的还包括方面军参谋长图皮科夫在内多名高级将领。第5集团军司令员波塔波夫则身负重伤,陷入昏迷的他随后被德军俘虏。苏德战争后期,波塔波夫在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后来曾经担任敖德萨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于1965年去世。

    1941年9月27日,苏军以第40、第21、第38和第6集团军重建西南方面军,铁木辛哥出任方面军司令员,并在别洛波利耶、希沙基、克拉斯诺格勒一线重组防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