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战役篇-欧洲战场】波兰战役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倾全国之力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只有三次,分别是入侵波兰、法国和苏联。qingzhuome与后两次不同的是,在入侵波兰前,德国和西方国家还没有彻底撕破脸,在外交上还有回旋的余地,这导致德国内部对于入侵波兰还有很大的不同声音;另一个方面,德国的战争能力还没有彻底释放,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和古德里安提出的闪电战理论还没有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德国将军们对战争的结局还缺少信心。
波兰大部分国土地处于波德平原,地势平坦广阔、河湖密布,平均海拔173米,南部喀尔巴阡山脉地势升高。18世纪下半叶,波兰连续三次被普鲁士王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瓜分,至1795年彻底亡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为制衡德国和苏联,决定帮助波兰复国,并在凡尔赛协议中,确定了波兰复国方案。1921年3月,波兰成立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在此期间,波兰违反事前承诺的、以寇松线为波苏边境线,派兵入侵苏联,试图将波兰东部边境恢复到1772年以前的状态,苏联当时正在进行国内战争,被迫与波兰达成新协议,割让一部分国土给波兰,这就是苏联在二战初期同德国一同入侵波兰的主要原因。
同时,德国在一战战败后,被迫将东部的大片国土割让给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其中最让德国人难以接受的,是德国国土被分割成不相连的两部分。按照凡尔赛协定,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之间被“波兰走廊”隔开,但泽港为自由市,交由国际联盟托管,从而使东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块飞地。
1938年10月德国向波兰提出:将但泽地区归还德国并修建一条通往东普鲁士的铁路和公路的要求,以试探波兰的态度。如果波兰同意,二战的进程很可能会改变,因为德国届时会优先考虑进攻苏联。波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希望倒向德国或者苏联任何一边,而是希望自己在德国和苏联两个大国中扮演一个独立力量。1939年3月26日,波兰在收到德国“最后通牒”式的催促后,正式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几天后,波兰得到英国政府的安全保证。
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白色方案”作战命令,决心入侵波兰。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德国东线的威胁,同时与苏联秘密决定,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也向波兰东部出兵,战后双方以寇松线为界瓜分波兰。这份条约促成了苏德两国在二战早期的合作,也成为苏联在二战时期最大的污点。
波兰方面,1939年4月6日,波兰与英国签署了一个临时性的互助条约,互相承诺为对方提供安全保证。但此后,双方在军事方面的合作陷入停顿。1939年8月25日,在得知苏德签订协议后,两国才正式签署互助条约。事后证明,这份协议根本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在波兰国内,波军现役兵力有30个师、10个后备师和12个骑兵旅,此外还有250万经过训练的预备役兵员。战前波兰曾经制定“西方计划”作战方案,确定:“波军应在掩护国家要害地区的各条战线以顽强的防御和预备队的反击遏制德军的进攻,使敌人遭到最大损失,为英法军队赢得在西线展开的时间。此后,波军预定实施总反攻。”由此可见,波兰的作战计划完全是基于英法军队能够及时地在西线发起进攻为基础的,并没有独立作战的决心。
波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仍然停留一战时期的阵地战思维,根据“西方计划”,波军将总兵力的70布置于同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线上,划分了8个作战集团,其中纳雷夫集团军部署在东普鲁士东部;莫德林集团军部署于东普鲁士南部;波莫瑞集团军部署于但泽地区以南,负责阻击来自波美拉尼亚德军的进攻;波兹南集团军防守西面突出地,罗兹集团军和克拉科夫集团军防守来自德军上西里西亚方向的进攻,喀尔巴阡集团军阻击从捷克斯洛伐克方向进攻的德军,普鲁士集团军作为第二梯队负责主要战役方向的反突击。此外将仅有的400架可作战飞机,分配给每个集团军。波兰海军仅有的舰船负责确保尼亚海军基地和海尔半岛的防御。
德军为求速战速决,在西线实行战略防御,部署刚刚组建完成的32个师;东线集中主要兵力共54个师,这里面包括德军全部的15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坦克3600辆,飞机1929架,总兵力150万人。
由冯·博克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辖克鲁格指挥的第4集团军和屈希勒尔指挥的第3集团军。共21个师,其中有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其任务是由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向华沙方向实施进攻,建立东普鲁士和德国之间的联系。尔后以全部兵力粉碎在维斯瓦河以北地域防守之敌,接着与南方集团军协同,消灭仍留在波兰西部的波军。
由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辖利斯特指挥的第14集团军、赖歇瑙指挥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第8集团军。共33个师,其中有4个装甲师、4个轻装师和2 个摩托化师。该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在第10集团军地带集中重兵,从西里西亚地区向华沙方向进攻,粉碎该集团军当面的波军,并尽可能提前以较大兵力在华沙两侧强渡维斯瓦河,与北方集团军群协同,消灭仍留在波兰西部的波军。
1939年6月6月14日,“白色方案”的详细计划确定,参战部队开始战前准备。7月,屈希勒尔指挥的第3集团军借口参加“庆祝坦嫩贝格会战25周年”将部队开进东普鲁士。北方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借口“掩体作业”,将部队开进至波美拉西亚。8月19日,德军陆军司令部迁往德国东部的佐森,同一天,德国海军接到出发命令,21艘潜艇进入不列颠群岛以北和西北海域,监视英国海军。8月29日,德国外交部通知驻英国、法国和波兰的使馆工作人员和德国公民尽快离境。8月30日,已驶入但泽港作为期2天访问的一艘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号也没有按期驶离,一直停泊在但泽港附近海域。
1939年8月23日,波兰政府下令实施全国秘密动员。8月26日,波军开往预定地域。8月29日,波兰政府宣布全国实行总动员。但英法以“正在和德国谈判”为由,要求波兰推迟动员时间,波兰政府只好作罢。
1939年8月31日,纳粹党卫队副总指挥海德里希从集中营中拉出10几名死囚,让他们换上了波兰军服,又配备了波兰制式武器。海德里希对他们说:“你们对国家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我给你们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接着,同样身着波兰军服第的150名党卫队士兵将这批“波兰军人”拉到波德边境16公里处的一处森林里秘密杀害,然后押送一名唯一幸存的死囚,赶往波兰境内的格莱维茨电台。在那里,一名会讲波兰语的党卫队士兵念了一段事先准备好的一份充满煽动性的反德言论,然后宣称波兰已经对德国发动了入侵。随后,党卫队杀害了最后那名死囚,扬长而去,这就是德国为入侵波兰制造的“格莱维茨事件。”战后,据德国情报局拉豪森供述,参与此次事件的150名德国党卫队员也全部被处死。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跨过德波边境,开始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
在冯·博克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方向,战争初期德军和波军争夺的焦点在包括但泽港在内的波兰走廊地区。德军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出发,其右翼第3军越过波兰边境推进至格劳登茨。同时德军第4集团军兵分三路,左路直取但泽,中路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向东,准备与第3军会合,第4集团军右路负责保护第19装甲军侧翼。
越过边境后,德军第19装甲军就高速向前推进,这里是古德里安自己提出的“闪击战”的第一个实验场地。为此,德军统帅部特意将战术实施和后勤管理都授权给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下辖第3装甲师、第2、第20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他们在克罗尼亚地区遭遇波军边防部队的轻微抵抗,但并没有妨碍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唯一造成影响的是德军一开始的战斗即出现混乱,在消灭波军的战斗中,古德里安乘坐的装甲车险些被己方坦克发射出的炮弹击中,两发炮弹落在自己身边后,古德里安迅速驱车逃离了那片区域。
第二天早上,古德里安遇到了第二个难题,部队的油料和弹药用尽,而后勤支援纵队还没有赶到,而他们已经插入到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防御纵深。波军趁机德军反击,形势对德军不利,还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德军军官和士兵也开始慌乱。幸好不久支援纵队赶到,得到油料弹药的坦克又一次发动。9月3日,第19装甲军和德军第3集团军右翼部队会合,不仅将波兰走廊地区与波兰内陆切断,还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合围。
历史上波兰骑兵向德军坦克冲锋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里,波军第18枪骑兵团奉命突破第19装甲军的堵截,他们在向步兵冲锋的时候,遭到第19装甲军第20摩托化师坦克部队的反突击。被逼无奈下,第18枪骑兵团只能英勇地向德军坦克进攻,在冲锋的前几分钟,波军就损失了一半的骑兵,剩余的骑兵冲到德军坦克前,掀开坦克舱盖,向里面投掷手榴弹。不久,第18枪骑兵团被德军全歼。
在但泽港,战斗主要发生在韦斯特普拉特要塞,这里驻守着182名波兰第209步兵团的士兵。滞留在但泽港外的德国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号,在德军地面部队进攻前就开始对波军要塞实施炮击,波军在睡梦中惊醒,随后与德军展开激战。同时,德国空军开始空袭格丁尼亚海军基地。当天,要塞守军得到的命令是:象征性地抵抗12小时后,可以向德军投降。但守军没有放下武器,凭借要塞坚固的攻势继续抵抗,直到9月7日,德军已经深入波兰腹地,弹尽粮绝的守军才走出要塞向德军投降。
受到东、西两面夹击的波军波莫瑞集团军遭受重创,但如果后撤,将会暴露德军突进华沙的道路,所以只能坚守阵地。9月5日,德军歼灭了被围的波军。
在德军北集团军群的另一个进攻地域,第3集团军主力在左翼兵分三路从东普鲁士南部出发,向波兰首都华沙推进。开始部队进展顺利,随后在姆拉瓦地区遭遇波军莫德林集团军的强力阻击。在战前,古德里安提出遇到波军重兵固守筑垒的地区,应孤立当面之敌,绕过其正面继续向前推进,但屈希勒尔没有采纳古德里安的建议,而是向波军姆拉瓦地区全力进攻,在遭到重大损失后,未能攻克该地。9月6日,德军第3集团军主力从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和纳雷夫集团军的结合部渡过纳雷夫河,威胁华沙。
在南线,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的进展十分顺利,第8、第10集团军从波军波兹南、罗兹和克拉科夫集团军的结合部达成突破。其中,中路赖歇瑙指挥的第10集团军2天就推进至拉多姆斯克;左路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第8集团军也越过普罗斯纳河,两个集团军从左右两翼包抄波军罗兹集团军的后路,致使该集团军被迫后撤。利斯特指挥的第14集团军则在波军克拉科夫集团军防御正面突破,该集团军所属第18军由山地师组成,负责在正面推进;克莱斯特指挥的第22装甲军作为集团军主要突击力量,向波希米亚和塔尔诺夫方向的推进。9月6日,第14集团军攻占克拉科夫。
至此,德军已经在波兰的北、西、西南三个方向突入波兰腹地,波军克拉科夫、罗兹集团军遭到重创,并开始向东撤退;波莫瑞集团军的情况跟它们差不多;莫德林集团军受到德军第4和第3集团军两翼包抄的威胁,但是撤退就会让开通往华沙的道路;波兹南集团军的处境略好,他们处于德军南北集团军群的空隙,没有遭到的军队的打击,但他们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一直被动地待在原地。在波兰东部部署的纳雷夫集团军受到德军第3集团军主力牵制,战略预备队普鲁士集团军在集结阶段就遭到德国飞机袭击而动弹不得。这时,波兰统帅斯米格雷认为,波兰已输掉了这场战争。
9月5日,波兰政府从华沙撤出,逃往东南部城市卢布林。9月8日,波兰政府通过电台呼吁波兰全民参战。
9月9日,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第8集团军掉头向西,负责围歼仍在原地的波军波兹南集团军;第10集团军主力向东南进攻,负责围歼波军罗兹集团军;第4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第3军挥师向东,从西面夹击波军莫德林集团军;此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抽调至北线,临时隶属于第3集团军,负责从北面向华沙方向推进;南面的第14集团军以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为主要突击部队,从南面进攻华沙。
在波兰西部,波兹南集团军一直没有受到德军的打击,集团军司令库特谢巴曾建议部队向南攻击德军第8集团军的侧后,但遭到斯米格雷元帅的拒绝。不久,库特谢巴奉命东撤,途中他们没有遇到德军的地面部队,但遭到德军空军的持续空袭。在库特诺他们遇到了北面波莫瑞集团军的残部,两军会合后的兵力有20余万人。库特谢巴再次请求攻击德军第8集团军侧后,得到同意。
此时,由于德军第8集团军的突击部队推进过快,后续的步兵和突击部队之间已经脱节。在库特谢巴的对面,是德军第8集团军第30步兵师。9月9日,波军发起了战争中唯一的一次主动进攻。当天即突破德军第30步兵师的防御,并俘虏1500余名德军。9月10日和11日,波军持续进攻,自身同样伤亡惨重,更重要的是部队在完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作战,弹药和粮食成为阻碍他们持续进攻的主要问题。
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伦德施泰特和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并没有因为波军的反攻而慌乱,他们看到了一次合围歼灭波军重兵集团的绝佳机会。经过高效和快速的部署,第10、第14集团军一部西调,交由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统一指挥,此时他手中已经有6个军,德军逐渐在库特诺对波军完成了合围。9月12日,库特谢巴决定向东南方向突围,但德军很快就封闭了合围圈。9月15日,波军再次突围,遭到德军有力的打击,大批波军在维斯瓦河两岸被德军消灭。9月17日,德军对包围圈中的波军实施空袭,共投下328吨炸弹,波军开始崩溃,当天即有4万多波军投降。9月19日,突围无望的波军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在北方战场,已经在东普鲁士重新完成集结的第19装甲军向南推进,撕开波军莫德林集团军的防线,波军莫德林集团军和纳雷夫集团军被迫后撤。由于古德里安的部队受到燃料补给不足的影响,德军的推进速度并不快。古德里安原计划夺取华沙东面的谢德尔堡,进而夺取华沙,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担心波军正在建立“罗马尼亚桥头堡”,遂命令古德里安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9月15日,第19装甲军攻占布格河东岸的布列斯特要塞。9月17日攻占符沃达瓦,与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会师。此后,根据德国和苏联的协议,德军停止向前推进,转而向华沙进攻。
第10集团军右翼部队则继续向东南方向进攻,在拉多姆挡住波兰6个师东撤的去路,在德国空军毁灭性的打击下,9月11日被困波军近6万人投降。随后,集团军主力转而北上,在南面推进至莫德林要塞。
第4集团军此时也从西北方向东进攻,9月16日,该集团军抵近莫德林要塞。
至此,波兰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波军大部被歼灭,波兰中部和西部全部被德军攻占。各集团军从四个方向完成了对莫德林、华沙的包围。波兰政府于9月17日逃往罗马尼亚,组建流亡政府。
9月20日下午,德国空军出动了620架飞机,目的是切断莫德林和华沙之间的联系。次日,戈林命令第1和第4航空队罄其所有兵力对华沙的广大地区进行集中轰炸。9月22日,德第8集团军实现了对维斯瓦河的突破,并对莫德林和华沙的波军实现了完全分割。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决定,利用维斯瓦河西岸的第13军和第11军突击波兰首都,第15 军和第10军在莫德林南面切断波军的退路。
对波兰首都的攻击于9月25日开始。空军出动了约1200架飞机,甚至还动用了不适合担当空袭任务的运输机。9月26日,空军出动450架飞机空袭莫德林。德国陆军的进攻也取得了进展,第13军在9月25日摧毁了波军在华沙第一道防线,次日又摧毁了第二道防线。9月26 日晚,华沙守军指挥官罗梅尔将军要求停战一天,并进行交出该城的谈判,遭到拒绝。9月26~27日夜,德军猛烈炮击,步兵继续在全线实施攻击。9月28日,在水电遭到破坏、食品、药品断绝,完全丧失抵抗力的情况下,华沙守军无条件投降,守城波军12万人被俘。29日,莫德林要塞停止抵抗,3万名波兰士兵被俘。
德国入侵波兰后,希特勒就催促苏联尽早出兵波兰。在他们看来,苏联出兵将会壮大德国的声威,使得英法两国更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使德国可以更加从容地消灭波兰。他们甚至希望苏联的出兵会使英法两国也向苏联宣战。果真如此,德苏关系可能会更深一层,纳梓德国的处境也将会大大改善。
苏联准备出兵,但要选择“适当的时机”。9月5日,莫洛托夫在书面答复德国要求苏联从东面进攻波兰时说:“这一时机尚未到来。”9月8 日,德军已进抵华沙城下。次日下午,莫洛托夫向德国人表示,苏联将在几天内采取行动。
9月17日,波兰政府流亡罗马尼亚,苏联政府认为,波兰国家和政府已不复存在,苏联已不再受苏波互不侵犯条约的束缚,并认为苏联有责任保护波兰境内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族同胞。9月17日5时40分,由科瓦廖夫库率领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由铁木辛哥率领的乌克兰方面军以7个集团军约40个师的兵力,越过长达1000多公里的苏波边界进入波兰境内,其快速兵团在8个航空兵群支援下,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御。
此时,波兰正全力抵抗西部德军的入侵,在波苏边境只有25个边防营。这时已呈崩溃之势的波军根本无力承受苏联在自己背后的一击。18日,已逃往罗马尼亚的波军总司令斯米格雷元帅命令部队全部撤往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对俄国人不作抵抗,除非他们进攻我们或企图解除我军的武装。但一些部队未接到这一命令,仍继续抵抗,在格罗德诺和科布林等地双方展开了激战。同日,苏军先头部队与德军会合。两军商定,西进苏军与西撤德军之间须保持25公里的距离。22日,苏军从西撒德军的手中接管了布列斯特要塞,迫使利沃夫守军投降,并占领比亚韦斯托克。25日,苏军完全占领了寇松线以东的波兰领土。
至此,波兰战役结束,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100万人(德军俘虏70万余人,苏军俘虏30万人),德军伤亡被俘32万人,苏军伤亡2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