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9章 二战前的中东:锈蚀的东西方纽带

第19章 二战前的中东:锈蚀的东西方纽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中东”这个词汇是欧洲人提出的地理概念,他们将东亚称为“远东”,将地中海东南沿岸地区称为“近东”,将北非、西亚称为“中东地区”。qinhanme在现代,中东地区包括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还包括阿拉伯半岛上的约旦、沙特、也门、阿曼、阿联酋、科威特;以及东面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

    二战时期,北非是交战地区,西亚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但是作为欧洲战场的侧背,以及欧洲、亚洲战场联系的陆上通道,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小心翼翼地对待西亚国家,他们的政策方向对二战的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东地区有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都出现在这里。在本是一体的欧、亚、非大陆上,中东地区居中,陆地、海上都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纽带。因此造就了这里灿烂的文明,也造就了这里先后被各种民族统治的客观历史。

    在公元前8世纪之前,在中东地区居住的各民族建立了众多的小国家。因为沙漠的阻隔,他们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地中海沿岸。

    公元前8世纪时,在现今伊拉克地区,一直默默无闻的亚述国突然强大,他们征服了西面大部分中东地区的土地,发展成为一个帝国。不过,亚述人以统治者的身份,在历史中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公元前7世纪,这种部族割据性质的国家就消失了。现如今,亚述人已经没有独立的国家载体,他们的后裔仍然居住西亚肥沃的“新月地带”(新月地带包括伊拉克东北部,叙利亚西、北部,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和土耳其东南部)。

    正如亚述帝国一样,后来在中东地区出现的、不同民族创立的强盛帝国,都具有部族政权的属性。因此,他们可以凭借一时的武力征服整个中东,甚至更多的领土,始终无法将中东地区融合为一个整体。

    波斯帝国第一次崛起始于公元前6世纪,他们征服的土地比此前的亚述帝国更广阔。在古希腊的历史中,波斯帝国往往以野蛮的负面形象出现。但实际上他们的文明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欧洲。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从希腊崛起,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横扫整个西亚,最远到达印度的恒河流域。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成了这里的统治者。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继承其遗产,继续统治西亚大部分地区。而此时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又一次兴盛,建立萨珊帝国。两个帝国之间整整争斗了400年。

    因为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不断地爆发战争,往来于此的商人无法通过。于是他们绕道阿拉伯半岛继续行商,从前在西亚中一直默默无闻的阿拉伯民族逐渐开始强盛起来,并于公元7世纪,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义也迅速传播,至今都是中东地区普遍信仰的宗教。

    13世纪,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铁骑进入西亚,并在这里维持了100多年的统治。15世纪时,有蒙古和突厥双重血统的帖木儿汗国取代伊尔汗国。他们衰落后迁往印度,在那里延续着自己的统治。

    突厥人兴起于中国的北方,8世纪时,在中国唐王朝的打击下,他们被迫西迁,并在中亚地区(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定下来。14世纪,突厥族的一个分支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爱琴海以东、黑海南岸,今仍属土耳其)崛起。15世纪,击败拜占庭帝国,而后四处扩张。17世纪时的奥斯曼帝国,在领土上达到了顶峰。除了北非和西亚地区,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也在他的统治之下,对奥地利的南部构成威胁,成为那段时期有实力与已经强大起来的欧洲国家相抗衡的伊斯兰国家。

    16世纪时,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进入高加索地区,黑海四周的陆地都是奥斯曼人的领土。但是不久,他们遇到了向南扩张的俄国。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两个帝国发生了12次战争,奥斯曼帝国因此失去了黑海北面的领土,其在巴尔干地区的统治,也一直受到俄国的威胁。这就是日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建立的国家)与俄国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已经褪去了光环,欧洲其他国家开始向这里渗透。但是他们也清楚,自己无力吞并偌大的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如果发动战争,结果很可能是为别国作嫁衣。所以英国、法国、奥匈帝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德意志都对奥斯曼帝国采取温和、友好的政策。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经济层面。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阵营,虽然他们在1915年与英国的加里波利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最终还是以战败国的身份向协约国同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协约国秘密签订协议,决定战后瓜分奥斯曼帝国。1919年,英国、法国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1923年,土耳其国民议会与协约国签署《洛桑条约》,欧洲国家全面介入中东。

    1923年,原奥斯曼帝国的小亚细亚地区,凯末尔建立世俗政权土耳其共和国,延续了奥斯曼帝国的血脉。同年,叙利亚被法国托管。1925年,塞浦路斯归属英国。1926年,黎巴嫩独立但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归属英国,阿拉伯半岛交给英国“伊本沙特”管理。

    1927年,伊拉克发现石油。1932年,伊拉克获得独立。

    1932年,沙特独立。1938年,沙特发现石油。

    北非西端的摩洛哥在8世纪接受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在15世纪时,欧洲入侵摩洛哥。1912年,摩洛哥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16世纪时,摩洛哥东边的阿尔及利亚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不久被欧洲国家入侵。1805年,被法国占领。

    阿尔及利亚东北方向的突尼斯,和前两者的命运非常相似,1881年,突尼斯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因此引发意大利在一战前倒向德国)。

    1912年,利比亚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1882年,作为奥斯曼帝国行省的埃及被英国占领,成为其保护国。1922年,英国宣布埃及独立。

    19世纪时,波斯人的后裔生活在现在的伊朗高原上,而此时他们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他们被英国和俄国共同管制。1908年,伊朗发现石油,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产油国。1925年,伊朗进入巴列维王朝时期,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

    在二战爆发之前,中东地区各国除阿尔及利亚在意大利的控制之下以外,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在英法或俄国的控制下,而德国的势力并没有太多地渗透到这个地区。但中东地区独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且大多对英法、俄国抱有不满,所以在二战爆发以后,这些国家也并没有完全倒向哪一个阵营。

    此外,在二战时期,中东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更让交战国家重视,其石油产量当时在世界石油产量的占比仅有4,所以在当时并不算是重要的产油地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