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2章 先说一战:战前的世界格局

第2章 先说一战:战前的世界格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人说一战是二战的预演,也有人说二战是一战的延续。jinglime无论哪种说法,都表明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紧密联系。

    在1914年以前,世界的版图相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家的数量更少,作为独立国家存在的只有大约50多个,而且将近一半是在19世纪才纷纷独立的南美洲国家。 当时非洲、亚洲的广大地区还在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下,在战时义务地为西方国家提供着各种战争资源。战争的交战地点也主要在欧洲地区,并没有二战时期那样大的交战区域。

    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进入工业社会的欧洲,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首先崛起的国家自然抢占先机,控制市场、控制资源、控制交通命脉。后起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前者的束缚,所以矛盾自然产生;其次是欧洲国家对领土欲壑难填的渴望,导致了各国间在一战前就屡屡发生战端,每次战争的结果并没有消除矛盾,而是更加激化。

    先说一下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受益者,在20世纪前的200多年里,始终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德国的崛起要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实现统一以后。到了20世纪初,德国超过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美国于19世纪末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经济成就与国际地位的不相符,以及德国政府的铁血本色,也就必然赋予了德国挑战英国地位的勇气。

    再说法国和德国的矛盾。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上的大国,对于德国的崛起始终保持着警惕,四分五裂的德国是对法国最有益的。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无论是普奥战争,还是丹普战争,法国都给予了德国对手慷慨的帮助。其目的就是抑制德国的崛起。两国最终于1870年爆发了普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法国战败,并割让洛林东部地区和阿尔萨斯给德国,这使两者间的国家仇恨和民族仇恨始终高涨。

    三说俄国和德国的矛盾。其实德国和俄国的矛盾并不深刻,也不是不可化解。当时,德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农业方面,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这是因为在农业方面,美国中西部和俄国大草原具有天然的农业优势,德国的农业对上述两个地区毫无竞争力可言,而容克地主阶层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重要基石,所以德国不得不采取保护措施,这是德国和俄国的矛盾之一。另一个矛盾是俄国与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始终在争夺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德国在此间一直站在俄国对手的那一方,为对手撑腰,这一点就加深了俄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

    四说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奥匈帝国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在19世纪,它可是欧洲大陆上国土面积仅次于俄国的强国。奥匈帝国缘起于神圣罗马帝国,与普鲁士同宗同源,都是日耳曼人种。后来逐渐地从神圣罗马帝国中分离出来,开始向欧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发展。奥匈帝国类似于中国清朝的部族政权,其先后并入帝国版图的匈牙利和东南欧地区,在政治上没有给予后来者同等的国民待遇。这也使得奥匈帝国内部始终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一直由奥斯曼帝国统治,随着帝国的衰落,巴尔干地区逐渐摆脱了其统治。这个地区主要以斯拉夫人为主,所以在民族上,与同是斯拉夫人的俄国关系始终非常的亲密,其自身也有寻求独立的愿望。奥匈帝国的觊觎,在这个地区就遭到了当地人和俄国人的仇视。

    最后说一说意大利面对的难题。在一战爆发后不久,意大利就从同盟国跳槽到了协约国。这是因为在战前,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有它的朋友和敌人。意大利一直同德国和英国保持得很好的关系,但是同法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就没那么和谐了。首先,它与奥匈帝国在争夺巴尔干地区就存在矛盾,所以在是否加入同盟国时,态度始终没有那么坚定。其次,它在和法国争夺地中海对岸的北非殖民地过程中,逐渐落于下风。1881年法国出兵占领北非的突尼斯,两国的冲突公开化,也因此将意大利推向了同盟国的怀抱。

    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这一点在一战前夕做了完美的诠释。在面对共同的敌人面前,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于1882年成立了同盟国组织,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在战争爆发之初也加入其中,一战的同盟国就此成形。英国、法国和俄国于1907成立协约国组织,在一战后期,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也加入了这个组织。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角色就全部粉墨登场了。

    大事件的发生自然也需要有仪式感,一战也不能免俗,这个仪式发生在1914年6月28日,地点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剧情是一个皇n代的非正常死亡。

    巴尔干地区在当时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首先是这里居住的斯拉夫人血液里有着争强斗勇的个性;再者巴尔干地区地处欧洲和亚洲的咽喉,在战略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最后也最重要的就是欧洲各国都在这里争夺自己的利益,就像如今的中东一样。

    前面提到,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没落,巴尔干地区开始了独立自主的道路。期间,塞尔维亚逐渐地壮大起来,并且希望统一整个巴尔干地区。这时候在其西北方向的奥匈帝国首先干预,并且占领了塞尔维亚西面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招致了塞尔维亚的强烈不满,双方随后都积极的备战。对于塞尔维亚方面,他们的计划是收回属于自己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对于奥匈帝国方面,他们的目的就吞并塞尔维亚,进而占领这个巴尔干半岛。

    在1914年6月,奥匈帝国计划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举行一次军事演习,假想敌就是塞尔维亚,时间也是颇为敏感的6月28日。在1386年的这一天,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塞尔维亚,所以这一天也被塞尔维亚人定为国耻日。奥匈帝国选择这一天在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其含义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no zuo no die,在这一天,当初那个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的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拉开帷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