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555章 从今天起,你来处理百家(求全订月票!)

第555章 从今天起,你来处理百家(求全订月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什么时候,这天下能轮到我来治理啊。

    扶苏看到赵高,内心发出了真诚的疑惑。

    他回头望着身后这么多大儒一个个看着自己,仿佛眼前的人一颗明星;再看看自己的弟兄们一个个都握拳,都愿意追随自己。

    固然我抛砖引玉,画饼团结众人,但是你们也不该这样坑害我啊!

    我只是给你们画了一個饼,可没有叫你们这就追随我啊。

    嬴政这个时候召唤自己,肯定是因为自己方才和群儒辩论的事情。

    本来这次秋猎,是和自己弟兄们打好关系的大好时机啊。

    就这样,扶苏被赵高带到了嬴政跟前。

    嬴政一眼就看到了他身后跟着的十几个弟兄,更有大儒十多位。

    马车一路跟随在后,足足有十多辆。

    宦侍、朗卫宾从,旌旗在车头飘展。

    这样的队伍,已经可以和嬴政平日里出巡的队伍相媲美了。

    至于这后面跟着的人,更是让嬴政感到匪夷所思。

    这些大儒,随便拎出来一个,那都是在天下赫赫有名的人物。

    最让嬴政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扶苏身后还跟着众多的弟兄。

    这让经历过成嬌叛乱、嫪毐之乱的嬴政感到不可思议。

    “你知道我为何叫你过来吗?”

    “适才儿臣不小心与诸位大儒说了两句话,应该是这个打扰了君父狩猎雅兴。今日群臣跟随君父来到上林苑,都是为了秋狩。”

    “这样事关国家收获的大典,不该因为儿臣一个人的几句话就被打乱。”

    “儿臣有过。”

    嬴政双目微微眯起,这小子实在是机敏。

    看他这次懂事,寡人就先原谅他。

    “寡人听说,你重新解释了师道。”

    “君父,这不是儿臣解释的。这是上古时期古人们已经总结好的,儿臣只是将真正的师道拿出来说而已。”

    嬴政望向李斯。

    李斯赶忙站出来道,“大王,太子谦逊啊。天下有那么多大儒宗师,他们尚且不能发扬真正的师道精神,到了太子这里,义言一出见英明。”

    其他的大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

    “大王,太子之德,可以持国;太子之学,可以治人心之蛊。太子治学天赋超群,可以释经。太子既然具备这样高的才能,连天下的群儒都折服于太子。”

    “臣等恳请大王,由太子亲自来主持百家经典的修正编纂,重新解释经典文书。”

    扶苏心头一震。

    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个都忽然间变化这么大。

    这般大臣怎么了,忽然间想出一个法子。他们今天良心发现了,居然想着为几千万庶民的未来考虑了。

    从一开始,经典先诞生,随后就出现大儒、名流、宗师。

    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经典的解释权最终落到了大儒、宗师的后代手中,就衍生出经学世家。

    到了东汉时期,更是有无数经学世家。

    从西汉时期,就曾经有过以张苍为代表的古经文学派和今经文学派的著名争端。

    对于经典,历史上张苍等人自然是坚持保留原意。

    但是今文学派最终在后续占据主流。

    这场历史上有名的经典解释争端,它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却对每个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西汉开始,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借着修撰经文的名义,对经文加新的注解。

    这也就是训诂学上那句‘自汉朝以后无真书’的由来。

    尤其汉代造纸术发明以后,编写传抄之风大盛,伪书遂流行开来。据证,经,史,子,集,道,佛等古书均有许多伪造或偏误之处,总计辨正书籍达上千部。

    历史上的汉代,那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空前膨胀,民族意识空前凝聚的时代。

    但是谁人当时又注意到了,一些思想的毒瘤开始落地、发芽、生根、结果,甚至以野火燎原的方式迅速地遍播天下。

    汉代在经书文字上的解释权并不在官府手中,多在世家乃至读书人个体手中,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没有能力加以监管约束。

    陈陈相因,给后世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为何自汉代伪造开始多起来?正是造纸术的发明。

    汉朝假托古人蔚然成风。当时的人,“多尊古而贱今”。

    尊古之风在东西两汉成为大众流行文化,一般知识分子仍非常向往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所以编书者假借古人之名遂成习惯。

    再者纸张革命使文字一下子从竹简锦帛中解放出来,书写材料变得廉价易得,方便携带。即便印刷术还没出来,但以抄书为业的行当已经发展起来。

    以上两点,就为商人们提供了操作空间,利润来源。

    民众大多都处在谋生的繁忙与无尽的痛苦之中,一者没时间读书,二者经典又多是佶屈聱牙,很多经文的道理根本难以理解,而且即便读懂了也难以做到。

    再加上,秦末楚国项羽一把火烧掉了大半,秦始皇又坑杀了很多儒士,毁掉了很多经书,

    来来回回,真的经书已经没有几本。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给后世稍微懂得一些学问的人创造假书的契机。

    谁人若是能写出像样的经文,安抚民众一时的痛苦,让他们听的高兴,届时再附上老祖宗的名号,自称是某个祖师留下来的传人,一些单纯懵懂的民众这就掉进了甜蜜的陷阱里。

    看书的人万人追捧,造书的人势必笔耕不辍,财源滚滚。

    假书也就越来越多!

    而汉代假书这个问题,对后人的精神毒害威力是相当大的。

    最典型的一个骗局,就要数德道经里那句后世人人广而传诵的道理。

    说什么大器晚成,骗了无数老实人一辈子。

    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等到真的老了,手上还是一个破房子,一个破碗,家里破破烂烂,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就。

    有的人老了,倒是家里有钱了。可是年轻时不爱惜身体,中年时过度透支,等到家业成了,人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也享受不了福。

    甚至突如其来的家庭条件改善让他十分地不适应,觉得多年卑贱的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生活,没过几天咯噔走人。

    可就是这句话,勉励了无数人,让无数人打了鸡血去拼搏去奋斗,去追求某个东西。

    但是人家老子根本就没说这话。

    《德道经》原文本说,大器免成!

    这句话的本意也就是民间有智慧的人自己经常说的那句,“小富在勤,大富在天。”

    真正的道理意思都是一样的!

    如果想要得到大的成就,大的富贵,你得看天意,也就是运气。有那个运气,你就上去。

    没有,伱就安安心心在家待着,做你的闲鱼,一辈子平平安安舒舒服服,享受清福。这本来就没有错!本来人就应该这么舒舒服服、轻轻松松的生活!

    而衣食温饱,稍有余钱,这是自己稍微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但是很多人都被大器晚成这句话骗了。

    这句话骗人说,要努力、要吃苦、要自律、要忍耐。

    中国古代从未有心理学,但是驾驭人心那一套,实在是恶毒。

    不知不觉间,又一批老实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被人坑害了。

    大器晚成,这就是后世鼓吹人奋斗的来源吧。奋斗本身是好的,活着就得干点事情。但是当大器晚成被鼓吹的时候,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过分地努力,过分的追求,过早的透支了自己。

    害人最大的,永远都是思想。

    一念之差,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候一个决定做错,整整十年都要为那个错误的决定痛苦,回头时人生最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

    而汉朝伪书盛行的原因除了商业追求利润这个最大的原因,伪造书籍也可出于诽谤他人,党同伐异等目的,这也都有实际记载。

    事实上,也就真的应了那句话,祸害遗千年。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千均的重担。至于错误的思想,流传了千百年,又到底毁了多少人的一生,祸害了多少个家庭。

    电光火石之间,一想到汉朝解释经典的权力落在世家和士人手中,那得是多么可怕!

    说真的,与其由着世家和士人解释经典,真的不如从一开始就收归中央啊,由官府朝廷掌控经书的解释权。

    甚至于万一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够强,也不关注这些,那日后想收也收不回来。

    扶苏心里不由得一怵。

    好啊,这可是天赐良机。

    这个差!我必须得接!

    “寡人以为,没有比你更合适在挑起这个任务。你在天下士人心中,本来就有着超然的地位,又曾经师从韩非,现在又以博士仆射淳于越为师。”

    “对于经典,目前为止,只有你的解释最得人心。方方面面来看,只有你做这件事最合适。”

    扶苏听到这些,却有些茫然。

    如果把经典的解释权收回国家的话,那他愿意做这个人,统领百家。

    但是你若说,让自己去解释那么多经典。

    那不是让自己去做士人的差事吗?

    怎么听起来,有点像以后自己要专门去做这件事。

    扶苏感觉眼前分明有个圈套已经给自己挖好了要自己跳。

    再看李斯王绾之流,觉得个个都是面目可憎。

    “儿臣只是偶然灵感迸发,若是要担当这样的大事,恐怕才能尚不足啊。”

    嬴政捋须。

    这件事他是真的打算交给扶苏,因为没有人比他更合适。或许别人解释经典上有私心,但是扶苏他不会。

    他不属于任何世家,不属于任何流派。对他来说,民众的利益就是他自己的利益。

    论地位,天下只有寡人高过他,其他人都不如他。

    论学问,天下的士人没有人能够辩得过他。

    他每天都和这些士人搅和在一起,与其放他出来在朝堂上掺和政事,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不如让他专心做这件事。

    嬴政也不多说,直接面向文武群臣。

    “这不是寡人的意思,是文武诸臣的心愿。我们都一致认为,只有你最适合去做这件事。”

    李斯也出言,“太子素来就通晓经文典籍,解释经典更是接近上古圣人之训。每每出言,都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而太子学冠群儒,深得经典奥妙。事情还未发生,就已经预测到结果。臣以为,太子恐怕比李斯更为明白,如果任由诸子百家学说再这样各行其道,横行于世,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祸乱。”

    “请太子接受大王的命令吧。”

    李斯早就看穿了嬴政的心思,这一招也实在是借坡下驴。既然太子深得士人之心,那就让太子去引领那些士人吧。

    至于等到太子登基。他身后天然就有着一批支持者,根本不用担心缺乏才士的问题。这样太子也就不用自己煞费苦心到外地去寻找名士。

    大王安心,太子的王储之位也能稳固。

    两全其美之法!

    众臣也站出来齐齐道。

    “太子,此事非得请您出来主持大局。”

    众人固然襄举,扶苏自然不肯接受。

    这是规矩,哪能人家一请,你就立刻答应。

    嬴政望着众人托举扶苏,扶苏还不肯答应。

    这时候他就下了一道最直接的命令。

    “寡人任命你为太学祭酒。太学曾经就是你提议修建的,诸子百家的名流也都已经入了太学。从现在起,你来掌管太学,专门治理诸子百家学说。”

    “寡人要的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让杂乱的学术都统一起来。什么百家争鸣,争来争去的结果无非是制造更多的纠纷和争夺。”

    “从今天起,你来处理这百家。”

    祖龙一声令下。

    顿时周围的人气场都要减半。

    “唯。”

    扶苏咬着牙,接下了此事。

    扶苏早已经不习惯被人命令而去做事。

    这一天,上林苑里聚集了上万人。其中大臣名流加起来约有上百人。

    众人襄举一处,于此推举扶苏为太学祭酒。

    场面非常浩大。

    在这上林苑秋狩之际,嬴政听取李斯的意见,又为大秦帝国的创立加上了统一思想学术这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因为这次的事情非常重大,在大秦帝国即将诞生的前夕,秦国的国土面积空前扩大,甚至于大过了当初周朝刚刚建立。

    而百家的学说和思想,只是因为秦国的铁蹄踏平了五国,使得曾经沸腾一时的各家名流都一度销声匿迹。

    但是他们的学说始终没有消失,他们的影响力也没有减弱。

    史官们洞察历史,他们预见到了嬴政这个决定将会历史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

    而由扶苏来主持这件大事。

    他的身份是那么的特殊,一国的太子,未来的秦王,凭借着出色的天赋,独特的见解,以不足二十的年纪,统领天下文士,监管当世经学世家,把控对天下经典文书的最终解释权。

    这也昭示着扶苏这位王者继位之后的大政与前人有所不同。

    未来的秦国,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采取什么制度,身为国君,引领国家和子民向什么方向发展,都引人深思。

    史官不仅浓墨重彩地记录这件事。

    更有人将这次上林苑扶苏接受众人推举,接替太学祭酒的大事的宏阔场面做成了石刻画像。

    一共分为六板。

    第一板画面为事情的开始,扶苏带着十八世子质问群儒。

    第二板画面为群儒和扶苏的对辩。面对一众儒士,扶苏的气势在工匠的刀刻下,压过了在场所有人。而群儒提剑,都对着扶苏接连不断地发起质询。

    第三板画面则是群儒对着扶苏低首。群儒固然仗着长剑,可是在扶苏面前却都是心悦诚服的模样。

    这昭示着太子扶苏凭借个人出类拔萃的能力,压倒了不可一世的儒学世家。

    第四版画面就是廷尉李斯向秦王政上谏。这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站出来维护了衡秦王政和太子扶苏权力天平。

    第五版画面就是众人托举扶苏,立其为太学祭酒。这昭示着王室把控了经典解释权。

    第六版画面,工匠却是匠心独运。

    画面中只有嬴政和扶苏两个人。

    秦王政高高在上,气势非凡,他低头对着扶苏做出某种意义重大的安排。而占据画板另外一半的则是年纪尚轻的太子,在高傲专权的嬴政面前,他傲然挺立,昂着头接下这样的命令。

    只是这一版画面上也只有这两个人,再无其他……

    这些自然都是后来的事情。

    ——

    只是那一天之后,众多公子在亲眼看到了扶苏被秦王任命,又得众臣推举的场面后。

    这引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极大的自卑感。

    当天扶苏被人任命后,其他公子再看扶苏时,觉得他好像是一只飞起来的仙鹤,而他们只是生下来就用于衬托他的野鸡。

    仿佛扶苏已经成为了一座巍峨的高山,他只要一低头看着他们,就显得他们很是渺小。

    他们从一开始地热烈地崇拜扶苏这个大哥,变成了一个个望着扶苏却不敢走近。

    这些幼小单纯的王弟们,他们生下来就接受了嬴政作为一个君王的强权压制,随后又逐渐地活在了扶苏这个太子巨大的阴影之下。

    在看到自己的王弟们这样的反应之后。

    扶苏立刻以祭酒的身份,对嬴政说出自己打算让自己诸位王弟都进入太学的想法。

    “既然要让王室掌握经典的解释权,那就要贯彻到底!”

    “培养王室宗亲学习经典,让王弟们努力掌握学术,假以时日,必有大成。届时解释经典学说的权力,自然而然就落在王室手中。”

    而自己也就可以多歇息一下。

    嬴政听了,自然也万分喜悦。

    他一直都看着自己的其他庶子感到多余,却又不忍,毕竟那也都是他的骨血。

    扶苏的主张,直接去掉了嬴政的一块心病。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