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家
两天后,候五跟着季明一起回到桃源村,季明的铺子已经过了契书。
候五也给宋月华看了三套很不错的铺子,想叫她本人去看一眼。
听了候五的形容,宋月华听着很有兴趣,就是价格上有些高。
第一个铺子最大,1200两,第二个铺子稍小,但有后院跟住房,得600两。
第三个铺子,铺面的空间很大,但有些旧,而且后面没有住人的地方,只有一间灶房一间茅房,还有一个储物的小房间,也得500两。
“现在的价格不应该很低吗?”宋月华问道。
候五道,“对啊,很低啊!”
宋月华,“……”
次日一早,宋月华把季明也给捎上,三个人一起去到县城看铺子。
这三个铺子都还挺不错,大的那个前铺后院都宽敞,几乎能开茶楼了。
小一点的店铺后面还有四个住房,灶房柴房一应俱全,刚好满足宋月华心目中的预期。
最便宜的那个店铺,铺面确实挺大的,但破损得有些严重,后面储物间比较小,灶房的空间也有些逼仄,也难怪价格最便宜。
宋月华觉得后面两间都行,做生意嘛还是以店铺为主。
看好了,就轮到季明上场。
季明低声问道,“你就真的一句话都不打算说?”
“我说的那都是废话,这事你专业,还得你来。”宋月华道,“看能不能砍一半下来。”
话音刚落,季明抬腿就要走,宋月华又把人给拉了回来,“怎么你还走了?”
“你这活我干不了。”季明觉得宋月华就是在逗人玩。
宋月华才缓和道,“一个400两,一个300两,你给我砍下来。”
“不成,一个500两,一个400两。”季明伸出5个手指头道。
宋月华没想到,季明还得先跟自己磨价格。
把价格说好后,宋月华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候五追了上来,表情局促不已道,“宋姑娘,我家丫丫能不能也放到你的学堂识几个字……”
“可以啊,”宋月华笑着道,“女孩子不用束修,但笔墨还要是购置一些的,吃住在学堂会有点贵,可以在村里找户人家借住,价格你们自己商量看。”
“好嘞,”候五高兴道,“等明年一开春,我就把丫头送过去。”
没过几天,医馆也开张了,老大夫看上去苍老了不少。
周大富好不容易把他从县里请到村里,在看到满院子重伤的人,轻叹了一口气也没问什么,便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看诊。
县里的药材还不太全,好在村里的药材有剩,加上宋月华的存货,才勉强够配齐药。
老大夫的看诊费是的银子,走的时候,他看着村子的围墙问,能不能把诊费换成粮食。
周大富愣了一下,现在虽说都领了粮食回来,但要让他们分粮,怕是有些麻烦。
“我来换吧。”宋月华小声道。
周大富问道,“你家中粮食可还够吃?”
“没事,吃食还是足够的。”宋月华接过诊费,给老大夫全部换成粟米。
临走时,老大夫给周里正看了看肺疾,看完后,老大夫开了个方子道,“莫要再操心,好好温养着。”
周大富接过药方,恭恭敬敬把人送了回去。
县里发赈灾粮,搭施粥棚,外头已经安稳了不少。
许多外村人都陆续回到自己村,虽然破破烂烂,但总归是自己的家,还是要回去的。
至于田多跟牛才,还乌大头,曾志,王刚子五个人,他们同宋月华说好,五天后过来做工,先送家人回去,把家里家当收拾收拾。
东山的围墙,其实是留了一个门洞的,不过暂时,宋月华还不打算打开这个门洞。
为了建围墙,棉花地被占去了不少地。
没有被占的地方,也被压得平实,成了练武的操场,要想明年种棉花,还得重新耕过。
宋月华估算了一下,能用的地方约摸只有四十多亩的面积,今年种不了棉花,倒是可以种些土豆,萝卜,白菜。
在这之前,还得重新把地给耕一耕。
又过了几天,住在学堂的伤员都陆陆续续接回家去照顾了,学堂的学生跟夫子也重新搬了回来。
谢瑜往炕上一躺,伸着懒腰道,“再也不用天天爬暗道了。”
“不是挺好玩的吗?”大宝问道。
谢瑜捏着他的鼻子道,“你觉得好玩,我可不这么觉得。”
小宝也高兴地坐起身道,“以后就有大把的时间跟谢姐姐下围棋了。”
“呃……”
谢瑜尴尬地笑了两声道,“小宝,我还要上乙班的课,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可能会有些忙,易夫子棋技非凡,不如找他切磋。”
“小宝喜欢下棋啊,”宋月华笑着把小宝搂过来,“下次回来给你买个围棋盘吧。”
现在条件有限,小瑜跟小宝下棋是在纸上画的棋格,用黑白纸片当作棋纸。
小宝眼睛一亮,笑眯眯道,“好呀。”
看着三个人在炕上玩闹宋月华也笑了,感觉日子正在一天一天回归正轨。
把两小只打发走后,谢瑜同宋月华提起了学堂的事,“聂婶子住在大院的时候,丙班的几个小丫头都在她那里学绣活。”
宋月华听她话说到一半,问道,“想学就学呗,有什么问题吗?”
谢瑜叹了一声道,“小草跟若初过了年就12岁了,我听张婶的意思,是打算叫若初同王婆婆学几年针线活,再过两年就要替她相看人家了,小草跟若初玩得好,两个人怕是会一起走。”
农家女子能识字就已经是大本事,嫁人成婚,生子,是她们中大多数的归宿。
宋月华轻嗯一声。
果不其然,学生回到学堂后的第二天,张氏跟林氏约着一起上门来,
原本学生念不念书是自己家的事,也犯不着这么郑重。
但宋小草同宋月华关系算亲近,过年的时候,宋月华还给小草送了不少旧衣裳。
所以,林氏才会特意上门,她一个人来又怕叫人误会,于是把张氏也给喊上了。
“她们俩个识得字,能读会写,已经胜过不少人了,”林氏笑着道,“如今年纪大了,好好学些针线活,到时也能相看个好人家。”
张氏也道,“其实这事,我们商量过,聂娘子说她们手巧心细,只要好好学上几年,往后就是绣帕子也能换几个铜板。”
宋月华笑道,“有两位婶子替她们打算,那必是最好的。”
“哎呀,就你会说。”
把话说透后,三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张氏跟林氏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