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他可是一个有原则的帝王
书房内静默了数十秒,昭帝却忽然开口夸赞起了苏君澜,语气中是显而易见的满意和赞赏。
听到昭帝的夸赞,苏君澜不卑不亢的俯身道:“谢陛下赞赏,承蒙陛下荣宠,臣女愧不敢当。”
“哈哈哈哈,好一句愧不敢当!你父亲上折子时,可没少提你这个让他头疼的女儿啊。”昭帝轻笑。
苏君澜想到自己父亲拿自己没办法,头疼时,也不由抿唇一笑:“臣女确实让父亲头疼不少。父亲说臣女的弟弟都没有臣女这么令他无辙呢。”
“哈哈哈哈,好,好,朕挺喜欢你这样的姑娘。”
这话说出,在场的人除苏君澜外,其他人心头都一跳。
苏毅心道:好家伙,他家阿姐才及笄,十六岁不到啊!
昭帝再过两年,六十大寿就要举办了。
苏老夫人更是忐忑不已,就怕昭帝年过半百,还要纳她的澜儿入宫
她开始头疼和忐忑了!
一时间,书房内的气氛有些怪异。
“臣女能得陛下的喜欢,是臣女的荣幸。”苏君澜莺歌婉转,开了口。
昭帝再次朗声大笑,看着苏老夫人紧张忐忑的模样,他不由放软了声:“苏老夫人且放宽心,朕不过是看着郡主像朕的女儿般令朕想要亲近和喜爱,今日才特意宣你们先觐见罢了。”
昭帝心想:她啊,可是有人早就定下了。
闻言,苏老夫人和苏毅,包括陈公公三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昭帝想先见见苏君澜,吓他们一跳!
昭帝将几人的小心思看在了眼里,觉得有些好笑。
难不成他是那种老牛吃嫩草的皇帝吗?
虽然,他宫中最小的才人不过二十二岁。
但他也不至于这么的见色起意,还急不可耐啊。
他可是一个有原则的帝王!
“护国公世子今年多大了?”转头,昭帝又问起了苏毅。
苏毅心头顿时紧张,面上却平静的答:“回陛下,臣今年已满十二岁。”
老老实实的一个字都不敢多答。
昭帝又问:“可有上学堂?”
“回陛下的话,臣上月已在山阙书院入了学。”
不,是“赴死”!
苏君澜瞅了一眼站的笔直,一板一眼的弟弟,有些想笑。
好小子,在陛下面前倒是乖巧老实了,谁能想到,每天下了学,回到府中,他回回都要抗议,不想再去学堂“捐躯赴‘学’难,视死忽如归”了。
往往这时,苏老夫人便是悠然端坐在椅子上,边喝茶,边欣赏着苏君澜拿着红缨枪鞭笞自家弟弟的壮举。
昭帝听到苏毅的回答倒是有些意外,他以为这护国公世子应该会在帝城最好的书院灵辉书院上学。
或许是看出了昭帝心中的疑惑,苏君澜开口解释道:“回陛下,山阙书院有教授武艺的师傅,臣女才给弟弟挑了这个书院。”
“原来是这样,可朕听闻郡主你可是武艺超群,及笄宴上,那几个东福国的贼人还是你给收拾的。”昭帝的语气中还是赞赏和欣慰。
“陛下谬赞,臣女也只是侥幸拿下了他们而已。不过,臣女弟弟的武艺确实还需要师傅教授,不然,以后怎么为国上战场呢?”
一番话,说的昭帝心中很是满意,话锋却是一转:“知晓你这个小丫头心中装着家国大义,不知晓的会以为你苛待幼弟,不满他将来承爵。”
“臣女不敢!”苏君澜连忙跪倒,苏老夫人和苏毅也跟着跪倒,整个人都趴在了地上。
昭帝瞧着苏君澜跪下说着不敢,但他知道,这个小女孩内里是个要强的。
“呵,倒是会说。当年小娃娃的你被林将军抱在怀里,对着朕咿咿呀呀说个不停,那会儿倒是不怕朕。如今长大了,怎的生疏了?”
昭帝忽然记起来,那年边城战乱起,召苏修远和林语妫觐见,却没想到那时候苏君澜离不了林语妫,无奈之下,她只得带着苏君澜进了宫。
那会儿苏君澜长得白白胖胖的,圆嘟嘟粉嫩嫩的小娃娃进了宫,许是昭帝身上儒雅随和的气质吸引了她,居然抱着昭帝一顿亲乎,惹得昭帝老父亲的心顿时柔软不已。
“臣女那会儿不知事,冒犯了陛下,还请陛下宽宥。”
苏君澜对那年的记忆颇浅,还是后来林语妫和她说的。
“无妨,朕当年也刚得三公主不久,小娃娃都是惹人怜爱的”
正说到兴头上,书房外忽然传来一道尖锐的女声。
“皇兄,皇兄,你可要为臣妹我做主啊~呜呜~”
不待众人看向门外,那妇人已经自行跑了进来,看也不看书房内是否还有其他人,直接进来就跪在了昭帝的身旁,抱着昭帝的小腿,哀哀戚戚的开始哭诉起来。
“皇兄,臣妹不活了啊,那个死鬼居然趁臣妹前段时间缠绵病榻时,又纳了一房小妾,臣妹打骂他都没用,臣妹瞧着这些个小妾一个比一个年轻漂亮,那死鬼不知节制,还不让臣妹遣散她们,臣妹当真是不如一死百了啊。呜呜呜~”
一口一个臣妹不想活了,臣妹不如死了算了。
昭帝:
苏君澜三人:
“那死鬼也不想想他已经四十六了,这已经是他纳的十八房小妾啊,他也不怕猝死在那小妾床上。”
昭帝冷汗:比他的后宫妃嫔还要多,真风流!
“那个死人,仗着自己的父亲是开国将领,自己又是江南巡道使,抬进门的小妾一房接着一房,臣妹好歹是父皇亲封的宜兰公主,他竟然这样不顾臣妹的脸面,呜呜,让我去死好了”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的就猝然起了身,要往书房那张桌子角撞去,可眼角却突然瞄到了一旁还站着三四个人。
时间骤然仿佛静止了一般。
苏君澜赶紧拉着苏老夫人和苏毅退了三步,朝着妇人行了礼:“参见宜兰公主,公主金安!”
被宜兰公主这要去撞桌角的动作而吓住的苏毅是下意识跟着苏君澜行的礼:“参,参见宜兰公主,公主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