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通史演义 > 第190章 桀宋的覆灭:楚、魏、齐三国的联合讨伐!

第190章 桀宋的覆灭:楚、魏、齐三国的联合讨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话说宋康王是宋国辟公辟兵的儿子,剔成的弟弟。他的母亲梦见徐偃王来托生,因此取名为偃。他生来就有奇特的相貌,身高九尺四寸,脸宽一尺三寸,眼睛像巨星一样明亮,脸上有神光,力气大到能屈伸铁钩。在周显王四十一年的时候,他赶走了自己的哥哥剔成,自己登基为王。立了十一年后,国中的人发现了雀巢,里面有蜕化的卵,其中有一只小鹯。人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便献给了君主偃。偃召集太史来占卜。太史卜卦后奏道:“小小的东西能生出大的,这是反弱为强的象征,预示着一个雄起的霸王。”偃非常高兴地说:“宋国实在太弱了,我无法振兴它,还要仰望哪个人来呢。”于是宋康王开始大力征兵,亲自训练,最后拥有了超过十万的精锐部队。他先向东攻打齐国,夺取了五座城池;然后又向南击败了楚国,扩张了三百多里的土地;接着又向西击败了魏国的军队,夺取了两座城池;最后消灭了滕国,占领了它的土地。之后,他派使者与秦国建立友好关系,秦国也派使者回报。从此,宋国被称为强国,与齐国、楚国和三晋并列。宋康王也开始自称为宋王。自称为天下英雄,没有人能与之相比,渴望快速实现霸王之业。每次朝会时,他命令群臣齐声呼万岁。在殿上一呼,殿下就会应和,门外的侍卫也会一同应和,声音传出数里之远。此外,他还用革囊装满牛血,悬挂在高竿上,然后拉弓射击。弓强箭劲,射穿革囊,血雨从空中洒落,让人们在市场上传播传言:“我们的王射击天空,获得胜利。”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恐吓外邦人。此外,他还举办长夜狂欢的盛宴,用酒强迫群臣喝,而他自己偷偷用热水代替酒来饮。那些素来酒量不大的群臣都喝得狼狈不堪,醉得无法恪守礼仪,只有康王保持清醒。左右谄媚之人纷纷称赞:“君王的酒量如海,喝了千石的酒也不会醉。”他还经常与多名妇女纠缠,一夜之间与数十名女子御乐,散布传言:“宋王精力充沛,仿佛有数百人的精力,从不感到疲倦。”通过这些行为来炫耀自己。

    有一天,宋康王游览封父的废墟,遇见了一个非常美丽的采桑妇女,为了能看到她,他在那里筑起了青陵台。他查访了她的家庭,发现她是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息氏。宋康王派人去告诉韩凭他的意愿,让他献上他的妻子。韩凭和妻子商量后,问她是否愿意。息氏写了一首诗来回应:“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宋康王一心贪恋着息氏,派人到息氏家里去强行把她夺走。韩凭眼看着息氏上车而去,于心不忍,便自杀了。宋康王把息氏叫来,一同登上青陵台,对她说:我是宋国之君,能让我高兴的人升官发财,能让我生气的人就会被杀头。你丈夫已经死了,你还打算依靠谁呢?如果你肯顺从我,就立即立你为王后。息氏又作了一首诗回答他:“鸟有雌雄,不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宋康王说:“你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即使你不想跟随我,也不可能了!”息氏说:“请让我沐浴更衣,向故夫的魂魄告别,然后我会侍奉大王。”宋康王答应了她。息氏沐浴更衣完毕后,向空中拜了两拜,然后从台上跳下自杀。宋康王赶紧派人拉住她的衣服,但已经来不及了。看她的时候,她已经气绝身亡了。她将一幅书简简化成书,放在裙带旁边。书上写道:“死后,请求赐予遗骨,与韩凭合葬于同一冢墓,让我们在黄泉中感激您的恩德!”宋王非常愤怒,因此决定为他们建造两座冢墓,隔绝开来,使它们东西相对而不相亲。三天后,宋王回到了国内。突然有一天晚上,有两棵文梓木在两个坟墓旁边生长出来。仅仅十天的时间,树木就长到了三丈高,而且树枝自然地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了连理。有一对鸳鸯飞到树枝上,相互依偎着悲鸣。村里的人们感到非常悲伤,说:“这肯定是韩凭夫妇的灵魂所化!”于是,他们将这棵树命名为“相思树”。髯仙有一首诗感叹道:“相思树上两鸳鸯,千古情魂事可伤!莫道威强能夺志,妇人执性抗君王。”

    群臣看到宋王的暴虐行为,许多人都有勇气进谏。但宋王无法容忍他们的冒犯,于是在座位旁边放置了弓箭,每当有人进谏,他就会拉弓射击。有一天,他射杀了景成、戴乌、公子勃等三人。自此以后,朝廷中再无人敢开口。各诸侯国纷纷称宋王为桀宋,以示他的暴虐行为。

    当时齐湣王听从苏代的建议,派使者去楚国和魏国,约定一起攻打宋国,并把宋国的土地三分给楚、魏、齐。当军队已经出发时,秦昭王得知了这个消息,非常生气地说:“宋国刚刚与秦国和好,现在齐国却要攻打它,我一定要派兵援救宋国,没有别的选择了。”齐湣王担心秦国的军队会去援救宋国,于是向苏代求助。苏代说:“请让我去西方阻止秦国的军队,以保证大王攻打宋国的功业顺利进行。”于是苏代去见了秦昭王,说:“齐国现在已经攻打宋国了,我敢为大王祝贺。”秦昭王说:“齐国攻打宋国,你为什么要向我祝贺?”苏代回答:“齐王的强暴不亚于宋国。现在他与楚国和魏国约定一起攻打宋国,他一定会欺诈楚国和魏国。楚国和魏国受到欺诈,必定会向西来依附秦国。这样,秦国损失一个宋国来引诱齐国,却能坐享其成得到楚国和魏国,大王这不是得益了吗?我为什么不祝贺呢?”秦昭王说:“我想援救宋国,怎么样?”苏代回答:“宋国触犯了天下的公愤,天下人都希望它灭亡,而只有秦国去援救它,那么众怒就会转移到秦国身上了。”于是秦昭王停止了出兵,没有援救宋国。

    齐国的军队先到达宋国的郊区,楚国和魏国的军队也陆续前来会合。齐国的将领韩聂,楚国的将领唐昧,魏国的将领芒卯,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唐昧说:“宋王意志坚强且骄傲,我们应该示弱以引诱他。”芒卯说:“宋王荒淫暴虐,人民心怀怨恨,我们三国都有军队失利、土地丧失的耻辱,我们发布檄文,揭露他的罪恶,以招揽故地的百姓,必定会有人反戈一击,对抗宋国。”韩聂说:“二位的建议都很正确。”于是他们发布了檄文,列举了桀宋的十大罪状。一是驱逐兄长篡位,得国不正;二是灭掉滕国,强行兼并土地,强凌弱的行为;三是喜好攻打战争,侵犯大国;四是革囊射天,触犯了上帝;五是长时间饮酒作乐,不顾国家政事;六是夺取他人的妻子和女儿,行为淫荡无耻;七是射杀进谏的臣子,使忠良之士闭口不言;八是越分称王,妄自尊大;九是单独讨好强大的秦国,与邻国结怨;十是怠慢神明,虐待百姓,毫无君主之道。檄文传遍各地,人心惶惶。三国失去的土地上的百姓并不愿意归附宋国,他们驱逐了官吏,登上城墙自守,等待三国的军队到来。因此,他们所向之处都取得了胜利,直逼睢阳。宋王偃大规模地检阅了车辆和士卒,亲自统领中军,离城十里扎营,以防备敌人的突然进攻。韩聂先派遣部下将领闾丘俭,带领五千人前去挑战。宋国的军队没有出来应战。闾丘俭让几名嗓音洪亮的士兵登上战车,朗诵桀宋的十大罪状。宋王偃听后大怒,命令将军卢曼出马迎战。两军略经数个回合的交战,闾丘俭假装败退,卢曼紧追不舍。闾丘俭于是丢弃了所有的车辆、马匹和器械,狼狈逃窜。宋王偃登上城墙,望见齐军已经溃败,高兴地说:“击败了齐国一支军队,楚国和魏国定会丧失斗志!”于是他率领全军出战,直接逼近齐军的营寨。韩聂再次设下一个阵势,然后退后二十里扎营,却命令唐昧和芒卯两支军队分别从左右两侧出击,绕到宋王的大营后方。

    次日,宋王偃误以为齐军已无力再战,撤掉营寨,直接攻击齐军的营地。闾丘俭打着韩聂的旗号,摆开阵势与敌相持。从早晨到中午,双方交战了三十多次。宋王果然英勇,亲手斩杀了二十多名齐将,士兵死亡的人数超过百人。宋将卢曼也死在了战场上。闾丘俭再次大败而逃,丢下了无数的车辆、武器和装备。宋军争先恐后地抢夺掠夺。突然,一名侦察兵报告说:“敌军正在急袭睢阳城!侦察到是楚国和魏国的军队。”宋王非常愤怒,立即命令部队整队返回。还没行进五里,一支敌军冲出,高声喊道:“齐国的上将韩聂就在这里!无道昏君,还不速速投降!”宋王的左右将戴直和屈志高,一起驾驶战车冲出。韩聂大显神威,先将屈志高斩于车下。戴直不敢与韩聂交锋,只保护着宋王,边打边撤。回到睢阳城下,守将公孙拔认出了自家的军队,便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三国的联军合力攻打,昼夜不停。突然,他们看到灰尘飞扬的地方,又有大军到来,原来是齐湣王担心韩聂不能成功,亲自率领大将王蠋、太史敫等人,带领三万援军前来,军队的气势更加壮大。

    宋军得知齐王亲自率领军队,人人都感到胆寒,个个心灰意冷。此外,宋王也没有关心士兵的疲劳,昼夜驱策男女守卫,没有给予任何恩赏,导致怨声四起。戴直对王偃说:“敌人势力蔓延,人心已经改变,大王不如放弃城池,暂时避开河南,重新谋划恢复之策。”宋王此时,原本的一心想要称王称霸的雄心,现在却像秋天的水一样冰冷。他叹息了一会儿,和戴直在半夜里悄悄地放弃了城池。公孙拔立即举起了降旗,迎接湣王进城。湣王安抚了百姓,同时命令各路军队去追击宋王。宋王逃到了温邑,却被追击的士兵抓住,戴直被先抓住并斩首。宋王自己跳进了神农涧,但没有死,被士兵们拉出来,斩首后送往睢阳。齐国、楚国和魏国联合起来灭掉了宋国,并瓜分了宋国的土地。

    楚国和魏国的军队撤离后,湣王说:“攻打宋国的战役中,齐国的贡献最大,楚国和魏国怎么能得到土地呢?”于是他率领军队紧跟在唐昧后面,袭击并击败了楚军在重丘的部队。他们乘胜追击,收复了淮北的所有土地。接着又向西侵略三晋,多次打败了他们的军队。楚国和魏国对湣王背弃盟约的行为感到愤怒,果然都派使者去联合秦国,而这一切都被秦国视为苏代的功劳。湣王在得到宋国的土地后,更加骄傲放纵,他派遣宠臣夷维,去与卫国、鲁国、邹国三国的国君会合,要求他们称臣并朝贡。三国害怕齐国的侵伐,不敢不顺从。湣王说:“我打败了燕国,消灭了宋国,开拓了千里土地;击败了梁国,削弱了楚国,让诸侯都对我表示臣服。鲁国和卫国都已经向我称臣,整个泗水流域都对我感到恐惧。我准备在不久的将来,率领一支军队去征服两周,把九鼎迁到临淄,正式称帝,统治天下,谁敢违背我!”孟尝君田文劝谏说:“宋王偃之所以败,是因为他骄傲自大,所以齐国才能乘机攻打他。希望大王以宋国为鉴!虽然周王室已经衰微,但它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其他七个诸侯国在攻战时,都不敢侵犯周王室,这是因为敬畏周王室的名义。大王如果去掉帝号,不以天子自居,那么天下各国会更尊重齐国。现在您突然有了取代周王室的念头,恐怕这不是齐国的福气!”湣王说:“商汤赶走了夏桀,周武王打败了商纣,桀和纣难道不是他们的君主吗?我和汤、武相比有何不可?可惜你并不是伊尹、太公那样的贤臣。”于是湣王又收回了孟尝君的相印。

    孟尝君担心被杀,于是带着他的门客逃往大梁,投靠公子无忌居住。这位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他为人谦逊,喜欢结交士人,待人唯恐不周。有一次在吃早餐的时候,有一只鸠鸟被鹞鹰追逐,紧急之下飞到案几底下,无忌遮掩住它,等待鹞鹰离开后,才放出鸠鸟。然而那只鹞鹰却隐藏在屋脊上,看到鸠鸟飞出后,又追上去把它吃掉了。无忌自责道:“这只鸠鸟是为了躲避灾难才来投奔我,却最终被鹞鸟杀死,是我对不起这只鸠鸟!”结果一整天都没吃饭。他让手下捕捉鹞鸟,一共捕到了一百多只,分别关在笼子里献给他。无忌说:“杀死鸠鸟的只是其中一只鹞鸟,我怎么能牵连其他鸟呢?”于是他按着剑在笼子上祈祷说:“不吃鸠鸟的,就向我哀鸣,我会放了你。”众鹞都发出悲鸣声。只有一只鹞到了那个笼子,低下头不敢仰视,于是无忌取出并杀死了它。然后他打开了笼子,释放了其他的鹞。听到这件事的人感叹道:“魏公子连一只鸠都不忍心负担,他又如何忍心负担人呢?”因此,无论贤者还是愚者,都将归附于他,如同市场上的商品一样。他的餐桌上还有三千多名食客,与孟尝君、平原君并列。

    魏国有一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多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卫。无忌听闻他一直品行端正,且有奇特的计谋,因此受到乡里人的尊敬,被称为侯生。于是无忌驾车前去拜访,并带着二十镒黄金作为见面礼物。侯生推辞说:“嬴一直安于贫穷,严守自己,不曾接受过别人一分钱的馈赠。现在我已经年老,怎么可能为了公子你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呢?”无忌不能说服他接受礼物。他想通过尊重和礼遇侯生,来展示给其他的宾客看,于是他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酒会。那一天,魏国的皇族、将领和各尊贵的客人都聚集在堂中,座位都已经安排好了,只有左边的第一个座位空着。无忌亲自驾车去夷门,邀请侯生来参加酒会。侯生登上车后,无忌恭敬地请他坐在座位上,侯生并没有推辞。无忌握着马缰在一旁,态度非常恭敬。侯生又对无忌说:“臣有一位朋友朱亥,在市场的屠宰场里,想要去看望他,公子是否愿意陪同前往?”无忌回答道:“愿意与先生一起前往。”他立即命令引车绕道进入市场。到了屠宰场门口,侯生说:“公子请暂时留在车中,老汉将下车去看望我的朋友。”侯生下车后,走进朱亥家,两人坐在肉案前,闲聊了好一会儿。侯生时不时地看着无忌,无忌的神情始终和蔼,没有一点疲惫。当时跟随无忌的骑兵有几十人,看到侯生聊天聊个不停,都感到厌烦,有些人开始偷偷骂人。侯生也听到了这些议论,但他只关注无忌的神情始终没有改变。和朱亥告别后,侯生重新上车,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无忌出门时是午时,等他回到府邸时,已经是申时末了。那些贵宾看到公子亲自去迎接客人,还空出左边的座位等待,他们正不知道是哪个有名的游士,或是哪个大国的使臣,所以都带着敬意等待着。但等了很长时间都没见到人,大家都开始变得烦躁和无聊。突然听到报告说:“公子迎客已经到了。”众贵宾们的敬意又重新升起,都站起来迎接,睁大眼睛看着。但见到的客人却是一个白胡子的老者,衣冠破旧,他们都感到惊讶。无忌引领侯生向宾客们介绍。这些贵宾们听说他是大梁夷门的守卫,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无忌请侯生坐在首席,侯生也没有推辞。酒喝到一半,无忌亲手捧着金杯,在侯生的面前为他祝酒。侯生接过金酒杯,对无忌说:“臣只是夷门的一名普通官员。公子枉驾下来,给予了太多荣耀,长时间站在市中,毫无疲倦的表现。还将臣尊敬于其他贵客之上,对臣而言似乎有些过分。然而,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为公子树立一个下士的形象!”众贵客都暗自笑着。宴席散场后,侯生成为了公子的尊贵客人。侯生因为看重朱亥的才华,无忌多次前去拜访,但朱亥始终不回答拜礼。无忌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他屈尊降贵对待士人的态度就是这样。

    今天孟尝君来到魏国,只有无忌与他相互依靠,正应了那句古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的感情自然十分融洽。孟尝君原本就与赵国的平原君公子胜交情深厚,因此让无忌与赵胜结交。无忌还把自己的亲姐姐嫁给了平原君为夫人。这样一来,魏国和赵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而孟尝君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齐湣王自从孟尝君离开后,变得更加骄傲自大,日夜谋划着取代周朝成为天子。当时齐国出现了许多怪事:天空下起了血雨,范围达几百里,沾在人的衣服上,腥臭难闻;地面裂开了数丈宽,泉水涌出;还有人在关口哭泣,只听到声音,却看不到人。因此百姓非常恐慌,担心随时会死亡。大夫狐咺和陈举先后进谏,并请求召回孟尝君。湣王大怒,将他们杀害,把尸体陈列在街头,以警告其他人不要再提意见。于是王蠋、太史敫等人都借口生病,辞去职务,回到家乡隐居起来。不知齐湣王后来的结局如何,让我们在下一回中继续讲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