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 第90章 合三军汉将会师 省功过独孤呈表

第90章 合三军汉将会师 省功过独孤呈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道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下辨一部汉军恶战十数日,总算是熬到黎明破晓,还复新生。

    独孤彻此刻如释重负,紧绷了许久的神经放松下来,瘫在椅子上长呼一口气。

    但要说心情,却一点也好不起来。

    这次战役的损失太大了,汉军战死,伤残者几乎占了汉中兵团总数的一半。虽说对目前整体汉魏局势并无决定性影响,但如果算上人口因素和后续发展,却当引以为戒。

    和东吴不同,孙权的主要目的是割据一方,只要长江防线守备充足,其他都是无伤大雅,但刘氏集团欲要完成复汉目标,势必在一定时机内转入战略进攻,这就需要保证充足的兵源。所以一切实力对比都得对标曹魏。相比而言,蜀汉家底太小,这种消耗战是真的打不起几次啊。

    而且,跟着自己出来打仗的,有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有三四十岁的大叔,一仗下来,有父母失其子者,有妇失其夫者,有子失其父者,这些穷苦百姓们,又该是何种心情?本来把家中男丁送来军队,就是想改善生计,若能搏得一二军功,光宗耀祖,更是好事。只是这次他们等到的不再是亲人重逢和军饷发放,而是一份讣告。

    “都督,这个……赵将军千里来援,吾等是否远迎以自表?”高翔作为老油条,总是很注重礼节一事。但见主帅现在这个德行,也怕触霉头,故而试探问之。

    独孤彻闭着眼睛叹气道:“唉,吾方督一地,首次领兵,便有此败,实属无颜呐。”

    星彩见大哥意志消沉,宽慰道:“御敌于国门之外,斩其主将,岂可谓之败也?”

    银屏亦道:“且大哥以寡敌众,魏军死伤者亦与吾相当,败从何来?”

    独孤彻摇首道:“唉,汝等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北地富庶,人口稠密,南方贫瘠,地广人稀。是故魏可十败而不易其势,吾一败则国力大减。陛下十数载方积得此等家业,吾一战损其万数,实属大过也。”

    言毕,又扫视在场三人道:“且如无赵将军来救,吾等更有全军覆没之险,实事求是,方得进益。汝等好意,吾心领之,此战过责,自愿担之。”

    星彩不干了,目视银屏,二人对视点头,直接把椅子上这团烂泥拉起来。星彩道:“功过之事自有公论,且莫非教赵世叔来见大哥否?如此,成何体统?”

    独孤彻正思考事情呢,让她俩这一拽整了个猝不及防,叫道:“哎哎哎?好好好。莫拽莫拽,去去去!”

    倒不是独孤彻不知礼数,只是自局势安定后,就一直在复盘此战始末,无暇顾及。

    此战自己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用运动战的思想和准备打了阵地战。

    运动战切忌预选战线,运动的目的是掌握主动,战线要根据战场事态随机应变。预先选择作战地点则可能会丧失这种主动。尤其是面对一个战略大师时,往往会被其预判。战术退却是以弱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从退却走向反攻的必由之路。

    归根结底,还是对理论的实践不足。

    边想事边走路,时间容易悄咪咪溜走。

    及见赵云,独孤彻双手抱拳,躬身道:“独孤彻在此拜谢赵将军援救之恩。”

    官方场合,自还是按赵将军称呼。

    赵云眉头一皱,近前搀起道:“博研何生分如此?你我之间,何语恩怨乎?”

    “败军之将,蒙千里来援,理应感恩,且私交公事,彻不敢造次。”

    “博研宽心,吾料陛下亦不以此为败。纵有丧师之责,然毙杀敌酋,亦足抵之。”

    “多谢子龙公宽吾心,吾非虑赏罚也,实为亏欠百姓所伤也。”

    ……

    一路上,这对忘年交就这一战唠了许久。

    “云还需还成都复命,就此别过,下辨战事博研其勿虑也,保重。”

    “子龙公保重。”

    待赵云去后,还活着的将校纷纷感叹劫后余生,各自饮酒叙旧。

    但不是岁有人都要这个心情,这一战可供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独孤彻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写一份总结报告,和战报一起交上去。

    臣彻言:

    下辨一役,其惨烈之势,惊险之状,实臣从军以来未所见也。汉军阵亡者五千九百七十,轻重伤者计八千三百。主将无能,累及三军,臣之过失,难辞其咎。然臣不敢不竭心中所想,书其始末经过,及其可取、可弃,以供批判警戒。

    昔臣探得之时,敌五万大军已兵分三路,聚于陈仓,斜谷,散关,是天时在彼,而地利在我也。故自战之初,臣欲借地势以阻其两路,另结优势兵力以先灭其一部。后知陈泰一部为其至弱,便有吞并之意。然贾诩之设计在臣之上,早知此地可守,于战前即遣邓艾截汉军后路。其地利也,汉魏共占之。臣又以贾诩乃敌军之首,毙之可乱其部署,遂夜袭敌营。虽得毙之,然于事无补也。后至粮草尽绝,惟行冒险之举以补前错。

    臣宿夜思之,以为此战有三事可戒。

    一者,为将者不可不知地理,尤忌仅求诸图上。臣知阴平地险,却未实地查之,故失此一着也。如预设一二岗哨,亦或留千百人马,不至此也。

    再者,臣行事过于主观,未尝料及敌之所为。屡以己之意度敌之意,未能于未然之际多备他法,以至深陷被动,为敌所制也。汉军如于初遭围困之际,首行溃围之策,或能另有转机。

    三者,臣料敌过于乐观。汉军两万,魏军五万,实应先以退却之态疲之误之,纵据阳平驻守,亦不至如此损失。而臣自不量力,反欲于其行进之际求战,至损失惨重,此其为至要之过也。再如臣初挫陈泰之际,本应先以雷霆之势破之,则贾诩只得无功而返。然臣又自不量力,不顾汉军弱势之实,反欲擒贼擒王,终不得破,以至敌成合围之势也。

    臣又以为有两事可用。

    一者,臣自任汉中以来,整训精锐三百,此战居功至伟,其斩首贾诩,皆赖其力也。臣思之如日后财力物力充足,或可推广。

    二者,汉弱而魏强,每战多成劣势,故作战首以集中兵力,求战于运动之际也。如此,其于战略劣势得之战役优势,于战役劣势得之以战斗优势,惟此,为胜战之道也。似消耗战法,实难久持也。

    败军之将,斗胆直呈,还望陛下海涵。

    【附注:为防止文中表述不清以至看官迷糊,特梳理时间线。

    这三场战役先后开展,同时进行。

    二月,刘备南征。

    由于信息传递效率的原因,曹彰攻吴与贾诩伐蜀基本在三月进行。

    又由于蜀道难,所以在皖城战役结束后蜀汉才得知消息,至此已是四月间。而下辨战役进行时孙权做出弃守江夏郡的决定,至此,曹彰整体的对吴作战目的已经全部达成。

    五月刘备平定南方,班师回朝。贾诩死亡,赵云救援,下辨战役终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