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 第82章 孙仲谋果决弃江夏 贾文和诡道犯汉中

第82章 孙仲谋果决弃江夏 贾文和诡道犯汉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由于人民觉悟不足,加上封建思想及环境限制的原因,均地权一事只能从上到下,且缓慢推广。来来回回办了一个月之久,才把地主门阀手里的不义之财散下去。

    但这仍是我设想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交够官府的,留足预备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一来不仅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士兵得知家中分到土地后,也各个干劲十足。少了地主门阀从中作梗,百姓手里的粮食多了,汉中的税收也上去了,皆大欢喜。

    当然,我动了老财们的蛋糕,也自能料到他们会报复,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只是我还是少算一步,他们以这件事情为根源,借助后续事件作为导火索,险些把我的政治生涯画上半个句号。

    不过这是后话,暂时不提。当下最紧要的是我得到了两个消息:贾诩出山,率军进犯汉中;曹彰出手,东吴庐江失守。

    而且贾诩来兵还不是一路,仅探报来看,已有三路。

    原来贾诩令郭淮走陇西入川,又打散军队,令陈泰、邓艾等一应雍州将领分头率领,隐蔽行进。所以直到魏军陈仓,散关,斜谷汇合,才被探子探得。

    我看着送来的一堆战报,研究了起来。

    ……

    且说孙韶不敌,被曹彰阵斩,一万吴军四处溃散,皖南门户大开,已是三面受敌。期间丁奉被臧霸缠住,徐盛则是顾虑曹休掣肘,都分身乏术。关键是谁都没料到孙韶败的如此之快,掎角之势还没发挥作用,一个角就被掰断了。

    此时的局面,徐盛只剩两个选择:收缩皖城,固守待援;趁合围之势未成 迅速向西与丁奉汇合,向江夏转移。

    显然第一个选不了。

    东吴主力还在陆逊那里,张辽势大,必难援救。而南线失守,剩下的两万预备队也难指望了。

    徐盛当机立断,迅速携带部分粮草,会同丁奉弃城而去。曹彰带着虎豹骑追了一阵,见徐盛军容整齐,不是溃败模样,怕离大部队太远被来个反包围,就回皖城了。

    陆续收拢败军后,徐盛手里还有近两万五千人马。虽然皖城的丢失对东吴而言也不算致命。但徐盛心里苦啊:问了败军才知道这公子哥跑出去和曹彰玩命去了,主将一死,士卒哪来的斗志?不败才怪!现在好了,皖城丢了,主公爱侄死了,背锅的事先放一边,关键是这接下来咋玩?

    玩不了!因为曹彰留三千军与文聘驻守庐江,带着曹休又追江夏来了。

    且说徐盛大军跑了十余日,人困马乏,总算到了江夏。由于走的匆忙,粮草不足,一路上每天只够吃一顿饭,好不狼狈。

    曹彰就舒服多了,悠哉悠哉昼行夜止,吃着东吴的粮草,用着东吴的营帐,好不惬意。

    ……

    得知庐江失守后最慌的还当属孙权。

    江东诸臣日夜无眠,心惊胆战:徐盛败走,江防空虚,如果曹彰就从皖城过长江,十日可到建业,而以现在仅存的两万吴军完全无力阻挡。

    好在曹彰并没有这么做,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蜀汉,打东吴只是因为他挡道了。

    陆逊一面和张辽焦灼,一面关注着西线战报。得知曹彰在西线后着实紧张了。后来庐江丢失,曹彰反而西进,陆逊迅速意识到曹彰的真实目的,更意识到张辽tmd是个幌子!

    于是乎陆逊把军务交给韩当,立马动身建业。

    江夏守不得!

    江夏郡,孤悬于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是东吴在荆州的最后一块跳板。其无险可守,除了樊口夏口,剩下的基本一攻就破。所以当初孙权从黄祖手中夺得江夏之后,搬空钱粮,留下个空城,完全不准备吞并;之前蜀吴争夺荆州时,孙权也有放弃江夏的意愿,后蜀吴重修盟好,江夏没有守备压力,才继续留着。

    如今虽然襄阳方向无忧,但庐江失守,如果还要硬守江夏,那徐盛和三万吴军只能全部报销。更有甚者,如果曹彰看出江防问题,直接南渡长江,来个假戏真做,那东吴真可以说拜拜了。

    孙权虽然经常不干人事,但有个难能可贵之处:危急时刻做到真正放权,从不微操。

    当初豫西战役时觉得蜀军成不了气候,没听陆逊建议,结果损兵折将失地。后续事件的处理中陆逊也多次展现大才,所以这次在陆逊陈说利害后孙权果断下令徐盛率军彻到豫章。

    ……

    此时南郑官府中,邓芝、王平、高翔、李球四缺一中。

    而那个一,正在一个人对着地图发愣。

    李球等了一阵,有点不耐烦道:“北境战报十万火急,要战要守,一言可定,不知都督犹豫甚么?”

    邓芝研究着桌上地图,头也不抬制止道:“莫要急躁,岂不闻谋定而后动乎?”

    李球见状,嗐呦一声,不耐烦的四处转悠。

    王平虽不识字,但熟知汉中地理,也在琢磨作战地点。

    高翔索性闭目养神,反正只要不吵,没人所谓。

    至于独孤彻,此刻不是在考虑应不应战的问题,而是在盘算全局:庐江丢了,以陆逊眼光,必然不可能再守江夏孤城。如此一来,襄阳完全暴露,加上刘备还在南征,虽然没带多少军队,但大将可是抽调走了不少,边境防守压力山大。

    关键是现在到底是贾诩想趁虚而入,还是来个声西击东实取襄阳,自己都得盘算清楚。

    尤其荆益两州,地广人稀,别看南征之军不过两三万,这两三万军队的调离直接榨干了蜀汉的容错率!

    独孤彻思虑毕,方从内室出去。却看见一幅奇妙的画卷:李球高翔地上一横,睡的安稳,王平也趴到桌子上休息,邓芝则已把一张地图画的破破烂烂,

    “诸公久等,某之过也。”独孤彻一心想事,完全没听见外面动静。但让他们等了许久,还是得先表示歉意不是?

    邓芝摆摆手,示意赶紧讨论,李球高翔一个猛子起身,王平也赶忙正襟危坐。

    “主动出击!”待诸人坐定,独孤彻当即开门见山表述看法。

    邓芝说道:“探报无贾诩兵力描述,然言多路来袭,吾以为不可小觑。”

    独孤彻指着地图道:“吾料曹彰必不行两线开战之举,贾诩所为,乃牵制也。吾等主动出击,可灭其一部或数部。且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宜为运动歼敌,吾以为可行。”

    邓芝还在盘算,见王平张口闭口,似乎有话要说,问道:“子均有何高见?”

    王平挠头道:“无甚高见,低见倒有一二,承蒙二公不弃。前闻都督有出阳平之意,平以为彼不论走褒斜道,亦或出陈仓,必需入下辨,此处乃数谷总口,可以御敌。”

    独孤彻正顺着王平说的地方看去,却被邓芝打断道:“此可于行军途中再议,吾只一问,博研要战,需兵马几何?”

    “无论贾诩兵马几何,吾只消两万。”

    原来邓芝也怕上了曹彰的当,顾虑如果阆中汉中兵马尽出,别处出事,现在可没有预备军!见其连汉中军都留下一万,也就放下心来,支持主动出击。

    呵呵,只要不是十万火急,没有预备军的条件,咱就创造条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