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阙三国梦 > 第113章 互换江城

第113章 互换江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阿斗!你这小鬼,还知道来看月姨。”黄月英看到刘禅喜出望外,满屋子给他搜刮零食。

    “禅儿,来此有事?”孔明看出端倪,开口先问。

    “嘿,有事,但是找月姨有事。”

    “啊?找我?何事?说吧!”黄月英听说找自己,放弃了寻找零食,过来坐下听孩子说啥。

    “月姨,我想请工掾帮我造一套蒸馏用的器具。”

    “蒸馏?那是什么?哎!对了,你不说我还没想起,你这孩子老是帮仲景师父出主意,也不来给工掾谋划谋划,白疼你了。”

    “月姨,工掾乃振兴之根本,得分门别类系统发展,这可急不得。至于蒸馏设备,那是用来提纯酒精的。用它消毒可以救命,越快弄出来越好。”

    “酒精?酒精是什么?是酒么?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还想酿酒呢?”

    刘禅再次无语,只好耐下性子慢慢给黄月英解释。

    “酒精是酒里面的有效成分,人喝了酒会神智不清就是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这酒精可以消毒,战场上阵亡的战士多数是因伤口感染所致,若能及时以酒精清理伤口,便可极大地避免感染。事关人命,事关重大!”

    “当真?受了伤可用酒来涂抹?这管用么?”

    “咱们这酒不行,里面酒精含量太低。所以才得要蒸馏设备来提纯,只有制出纯度八成以上的酒精方可使用。”

    “哦,原来如此。那蒸馏又是什么?”黄月英已经彻底被刘禅带进节奏了,就连孔明先生也放下手头的事,聚精会神地听刘禅讲课。

    “蒸馏是一种提纯的办法。比如说水,烧到一定的温度会沸腾,这个使水沸腾的温度即为沸点。水沸腾后会变成气,不妨称之为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到温度低的物体,又会放热重新凝结成水。就像清晨的露珠,那便是水蒸气在叶面凝结所致。”

    “但是,产生露珠的水蒸气是谁烧出来的的呢?”黄月英不愧是墨家传人,对自然科学颇有基础,已到了提问阶段。

    “那不是烧的,乃是江河湖海受阳光加热所生。”

    “哦,原来是这样。”这一番科普听的孔明夫妇如痴如醉,烧开水、水汽、露珠,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听刘禅这么一解释,背后还有这样的道理,怎不令人称奇?

    “阿斗,你的意思是,这酒精也与水一样?”黄月英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没错,而且酒精的沸点比水还低。也就是说,只要能控制好温度,就能使酒中的酒精蒸发变成酒精蒸气,而水却不会蒸发。如此便可通过收集酒精蒸汽,再让它重新凝结,将酒精从酒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蒸馏。”

    刘禅说罢,拿起笔开始画图,边画边讲解。

    “可以将整个设备分成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是蒸发器,用一个密闭的金属器皿,里面倒上酒,然后用热水给器皿升温。由于是用水来加温,所以器皿的温度会比水的沸点低,因此酒里的水不会蒸发,出来的都是酒精蒸气。第二部分是冷凝器,冷凝器内部可以做成很多层的通道,使酒精蒸气通过时能够充分冷却、快速凝结。第三部分是收集器,把凝结成液体的酒精重新收集起来,蒸馏就完成了。另外,酒精在常温下容易挥发,所以还需要密封良好的容器来保存。”

    刘禅边说边画,看得诸葛亮两口子目瞪口呆。黄月英怔怔地问:“阿斗,这些,你是从哪学来的?这,这法子怕是墨子本人也想不出来吧。”

    诸葛亮拿起图纸,仔细看了许久,抬头对刘禅道:“如此精妙之物,非你亲自督办不可。禅儿,明日便让月姨带你同去工掾,与李譔大人商议过再开工试造。一应物料钱帛让工掾直接找我,为师给你解决。”

    有了孔明的支持,制造蒸馏器的项目就算正式列入预算了。第二天一早,黄月英便带着刘禅来到工掾衙署,直接找李譔商议。

    这李譔与尹默同为梓潼人,二人一起来荆州游学,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尹默专于经学,李譔则无不涉猎。算术、卜术、医药、机械之巧,皆致思焉。黄月英已是多才多艺,可给李譔当副手却心服口服,可见此人真有材料。

    然而此刻,李大人捧着公子禅绘制的图样,竟激动地浑身颤抖,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这、这,公子,这图样真是你绘的?”李譔对蒸馏器并未过多关注,却对这图样惊为天人。

    “这可真是好东西!既有结构图又有分解图,还标注了尺寸。若以后器械制造都能有这种图样,非但制造起来省时省力,还能保证器械的规格相同,宝贝,真是宝贝呀!公子,你一定得把这个制图方法教给我们工掾,以后作为标准进行生产。”

    李譔不愧是内行,一眼就看出这张图样的价值,立刻产生出推广的念头。

    刘禅自无不应允,答道:“李大人,当务之急是先造样品,至于学习作图,我看不如找有经验的匠人来,由我讲解,边造边学。待样品造好也有了一定基础,然后再集中学习推广,如何?”

    “好!公子这法子张弛有度,下官完全赞成,我这就去安排。”李譔说完,急匆匆出去找人。黄月英对着图样又端详了一阵,叹道:“阿斗啊,你这小小的脑壳里到底装了多少惊奇?我可还是头一次见到钦仲先生这么佩服别人。”

    “月姨你可别夸我了,我这年纪夸多了容易学坏。”刘禅冲月姨打哈哈。

    黄月英笑骂:“你这年纪,坏又能坏到哪去?”说到这里神色一黯,叹道:“哎,月姨再怎么疼你,又如何能比得了阿梅?”

    刘禅闻言眼圈微红,咧起嘴角强作笑脸:“月姨除了是月姨,还是阿斗的师娘啊。师娘也是娘,将来我娶媳妇,您可得帮我管着新妇。”

    黄月英立刻破涕为笑,直笑得捂着肚子弯下了腰:“哈哈哈……,你这娃儿,这么小就想着娶媳妇,真是不省心。哈哈哈……”

    师娘在荆州笑,后娘在京口可就笑不出来了。

    孙尚香回京口已有半月,每天只做一件事——去都督府陪伴小乔夫人。

    这乔氏姐妹号称江东绝色,当年双双出嫁于孙周二郎,是何等的风光?哪知繁华过后便是一地凄凉,两姐妹年纪轻轻就都守了寡。这孙郎、周郎既是少年英雄又是大帅哥,可偏偏都还是短命鬼。有缘佳人、无福消受,惜哉、痛哉。

    孙尚香自幼便与孙策和周瑜最相得,对两位嫂嫂更是亲近,从来也没把二乔当外人。遭此变故,彼此又都有心理需要,与小乔的关系亦愈加紧密。

    “小妹,都说不用日日来陪了。公瑾走了,日子还得过不是?你有事便忙去,我自己理会得。”小乔一身素服、不施粉黛,却似清晨的露珠,透明的让人心疼。

    “姐姐,你是嫌我烦么?我能有何事,只盼能多与你说些话。公瑾、公瑾这事透着诡异,我绝不会就这么不清不楚地放过。”孙尚香冷静下来以后,对周瑜之死的疑点还是无法释怀。

    “唉——,这话休再提起。人都不在了,放不放过又有何区别?我现下只想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旁的都不在意。”小乔说的很平静,确是一副心如止水的模样。

    孙尚香点点头,没有接话。自己要追查那是自己的事,有什么必要非得搅合这孤儿寡母的生活呢?小乔夫人能够释怀,未尝不是件好事。

    两人闲聊几句,小乔便去安顿孩子。孙尚香独自离了周府,回自己的郡主府去。路过码头,忽见有船队靠岸,规格还不小。命人一打听,却是孙乾奉刘备之命前来出使的船队。

    听说是荆州来的船,孙夫人这才想起自己这个将军夫人的身份。心想该不会是这个名义上的丈夫派人来接自己了吧?按说不能,嫁过去这么久,俩人满共也没说上几句话,哪来的夫妻情分呢?

    孙夫人这回还真想错了。

    虽说孙乾此来的真正目的是讨要江陵,但这种事怎能摆在台面上说?故而当真是打着接回夫人的旗号而来。至于真实目的,那只能暗箱操作。

    孙刘既已联姻,名义上便是一家人。孙乾代表妹夫来访,吴侯当然得给足面子。

    于是大摆酒宴款待。

    筵席之上,说些抗曹旧事、风土人情,气氛倒也融洽。孙乾是刘备的首席外交官,这些场面司空见惯,故而举止得体、不卑不亢,应对的相当从容。

    看看吃喝的差不多了,吴侯孙权知道该上主菜了,开口问道:“左将军遣公佑此来,除了接回舍妹,可还有其他事宜?”

    孙乾闻言,赶忙放下酒杯,从袖筒中取出刘备的亲笔信交给从官,呈与吴侯过目。

    孙权接过信,展开看罢。心想这刘备倒也直接,拿江夏换江陵,几句话说得清清楚楚,一句虚头八脑的客套话都没有。

    “左将军之意,孤已知之。事关重大,待孤与群臣商榷之后,再作答复。”

    “吴侯英明,群贤得力,正该如此。下官便静待佳音。”孙乾答应一声,起身施礼告退。

    酒喝完了,正事也说了,这筵席也就该结束了。送走了孙乾,吴侯便召集自己的核心智囊们紧急开会,讨论刘备的来信。

    “主公,江陵乃荆州重镇,地处要冲,城池坚固。公瑾围困一年才从曹仁手中夺得,岂能轻易交与刘备?若让刘备得了江陵,长江两岸便皆在其控制之下。如此一来,中游之地尽归于备,等于扼住长江咽喉,此事切不可答应!”

    张昭是江东第一文臣,又一向讨厌刘备,故此不管旁人,第一个出言反对。

    孙权闻言不置可否,又问其他人的看法。张纮开口应道:“子布之言虽善,然江陵虽好,于我江东却是险地。物资转运皆需经过江夏,一旦被截断则立刻成为死地。昔日范雎劝秦昭王,越韩、魏而攻强齐,此失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以此度之,与其耗费钱粮去维持一个吞不下的江陵,倒不如换一个吞得下的江夏。吾以为可以答允。”

    “子纲,这是何言?江夏与荆南亦被江陵阻断,何独江陵为险地?”张昭见张纮明捧实贬,不由争辩。

    “子布,须知刘备打的是公子刘琦的旗号,在荆州深得人心。而我江东与刘表征战多年,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如备,一旦在此地发生冲突,我军将处于劣势啊。”张纮坚持己见,直接怼了回去。这两个老头都是一副倔脾气,谁也不肯改弦更张。

    其他顾雍、虞翻、阚泽等人各抒己见,有支持张昭的,有支持张纮的,互不相让,唇斗不已。

    “罢了!既然诸君意见相左,此事容后再议,各位先回吧。”孙权见吵作一团,赶忙出言送客,以免伤了和气。

    待众人走后,吴侯孙权修一封急信命人送往柴桑,问询鲁肃的意见。鲁肃自授命大都督之职,便去柴桑与程普交接工作、熟悉部队。突然收到吴侯急信,鲁肃不敢怠慢,急忙取出阅读。

    程普陪在一旁,不知出了何事,一脸的疑惑加着急。鲁肃新官上任,这等事自然不能瞒着副手,看罢便将吴侯的信递与程普,请他一起参详。

    “岂有此理!”程普看罢来信,想都没想就要掀桌子:“江陵乃周都督亲冒矢石、苦战一年而获得。岂有拱手送人之理?”

    “德谋,主公信上不是说以江陵换取江夏么,这怎么是拱手送人?”鲁肃见程普发怒,没有直接表态,采取了曲线反驳的办法。

    “都督,我等武夫,只知攻城略地、保境安民。主公欲图江夏,出兵取之可也,以江陵去换是何道理?”

    鲁肃心想你算盘倒是打的好,问题是你有这本事么?那刘备又岂是任人宰割的软蛋?

    “德谋之心,吾深以为然。然而小不忍则乱大谋。曹操虽败,势力未减,日日觊觎江南,为我心腹之患。若与刘备妄动干戈,即或胜之,亦必大损元气。倘曹军趁机南下,届时江东既无战力又失强援,祸至无日矣。”

    程普乃孙坚旧臣,追随孙氏已历三代,除了作战勇猛,军事素养也极高,在军中资历威望皆非常人可比。周瑜任都督时,便对这员老将格外尊重。鲁肃初来,意见与程普不一致,却也只能耐着性子慢慢劝说,不敢以上级的身份强压于他。

    “都督之意,是赞同交换?”程普与周瑜共事多年,彼此爱敬交加。又值周瑜刚刚去世,爱屋及乌,对江陵有种特殊的情感。现在见鲁肃居然支持交换,程普心中大为不满。但这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军中上下级关系最为严格,他心里有气,言辞中却不敢显露出来。

    “德谋,你来看。这江陵虽是要地,但通向江东的水道却被江夏扼住。表面看在我东吴手中,实则随时会被关羽的水军切断后路。与其如此,何不换作江夏,与江东连作一片?如此一来,退可稳固占据,进可窥伺荆襄,还能作为北进中原的通道,更无后顾之忧。这笔交易其实划算哪!”

    程普闻言,循着鲁肃的手指在地图上细看一遍,心中暗叹一声,自己可真是小觑天下英雄了。以前只当周都督乃不世之奇才,不想这个一向文邹邹的鲁子敬竟也有此等战略眼光。

    这一番解说的确比自己高明太多。这位鲁都督之才,绝不在公瑾之下呀!主公可真是独具慧眼,竟能从这从不显山露水的鲁子敬身上挖掘出这等才干。

    “大都督远见,程普不及也。果如都督所言,这笔买卖做得!”

    所谓赢得尊敬的永远是实力,靠权势和地位只能得到小人的谄媚与君子的鄙薄。鲁肃露了这一手,明显镇住了眼前的老将,除了措辞、连语气都恭敬了许多。

    鲁肃面色如常,似乎没有察觉到程普细微的态度变化,点头道:“既然德谋同意,我便修书与主公,表明你我的意见。”

    孙权很快收到了回信,是鲁肃与程普的联名上书,信中的意见与张纮完全一致。这其实也是孙权的态度,将数万精锐孤悬于江陵,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正想给部队换血,这次调动不就是绝佳的机会么?这可是一举两得。

    次日早会,孙权便将鲁肃与程普的回信交与众人过目,同时也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同意交换。

    如此一来这事便确定了下来,张昭等人虽有意见却也只能服从。于是吴侯请孙乾上殿,给予正式回复。同时命内务官去做准备,送孙尚香与孙乾一道返回公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