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变化
公元前251年秋,秦昭襄王卒,子安国君赢柱立,史称秦孝文王。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咸阳城王宫却笼罩着死亡的气息。当今天下六国积弱,秦国富强,诸侯虎视眈眈。谁都没想到,一代英明霸主秦昭襄王会死于此时。
消息传到安国君的太子府时,赢柱瞬间仿若衰老了几岁。他没想到英明伟大的父王竟猝然离世,不免泣涕零落。悲痛之余,赢柱又想到国外形势复杂,父王死去的消息暂时不可外泄,否则举国皆乱。此时六国再趁机合纵,秦国必困。
“速叫子楚和吕先生前来!”赢柱收敛悲伤情绪,国难当前必须冷静。
少顷,子楚和吕不韦一前一后而来。三人入席,讨论举措:“宫中传来消息,父王薨逝!”
“太子,消息可有他人知晓?”吕不韦道。
“依寡人看,消息还未泄出。”
“儿子认为该速速封锁消息,避免泄露引起混乱!”子楚接过赢柱递来的茶,抿了一口。
“大王猝然离世,六国细作必定还未得知,太子即刻前往王宫封锁消息,不韦与公子在宫外配合行事。”吕不韦一直没开口,其实是在思考对策,见子楚与自己想法不谋而合才宣之于口。
然天下没有不漏风之墙,秦昭襄王薨逝的消息还是泄露了,消息传到六国耳中已是几月之后。孝文王赢柱为人忠孝,决定守孝一年,待丧期满后行登基礼。赢柱从太子府搬出,迁居咸阳宫,封华阳夫人为王后,公子子楚为太子。
昔日热闹的太子府门可罗雀,赢柱和一众嫔妃媵妾都已入住咸阳宫,唯独夏姬决意留在此处。
夏姬是子楚的生母,无宠于赢柱,连带子楚也不得宠,否则怎会派他质于赵呢?她偏居一隅,终日囿于三寸之地,十几年未再见过夫君一面。无宠之人,日子过得格外清减。儿子当上太子,这是她从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实现了,夏姬心里多了一份喜悦。一向冷清的宫室也热闹起来了,礼物堆了一地,奴仆们脸上有了笑颜。夏姬心里欢喜,连带着多吃了些饭,消瘦的面庞圆润起来,身材也渐渐丰腴,不用终日困在这小小的宫室里,整个太子府都是她的了。
夏姬坐上了一辆垂帘淄车,吴太监沉稳地驾驶着。吴太监是赢柱身边的老人,服侍安国君的时间比自己长久。淄车一路前行,穿过几条清幽的青石路,转过几间宁静的宫室,最终停了下来。吴太监掀开垂帘,搀扶夏姬下车。
眼前是一座方正的楼宇,湖中央建有四角小亭,通过甬道相连。夏姬记得,这是她和赢柱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她缓慢地踱步过去,亭中一位身材颀长的男子背对而立。赢柱察觉有人到来,转身之际视线对上夏姬:“多年未见,赢柱老矣!”
夏姬心内颤动,本以为此生无相见之可能,再见已物是人非。十几年未见,赢柱已两鬓斑白,眼角皱纹清晰可见,!她心痛难忍,忍不住哽咽:“妾,参见秦王!”夏姬躬身施礼,赢柱将其扶起,夏姬缓缓入席。
“可否为寡人弹奏一曲,一如当年!”
赢柱不由感慨。桌上放着一把古琴,十几年前夏姬凭一曲《陈风宛丘》得宠,然后生下子楚,之后再也没见过赢柱。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羽。”琴音婉转悱恻,音韵绵长幽怨,夏姬不免潸然泪下,赢柱也心生悲伤之感。一曲终了,俩人皆沉醉其中,相对无言,却无言胜千言。也许,这将是此生最后一次相见了……
同年,燕王喜派国相栗腹出使赵国,赠金五百镒为赵孝成王祝寿。栗腹回国以后对燕王喜说:“赵国壮年男丁皆死于长平之战,其孤未壮,且赵相新丧,廉颇老矣,分兵攻之,赵氏可图。”
燕王喜对栗腹之言犹疑,遂召昌国君乐间问之:“昌国君,攻赵可否?”
乐间对:“臣以为,赵国是同四方交战的国家,其民习兵,不可讨伐!”
“以五伐一,如何?”燕王喜又问道。
昌国君乐间依旧坚持,燕王喜大怒,群臣迎合燕王喜:“哪有以五不能敌一的呢?”
此时大夫将渠谏议:“大王,燕国刚与赵国交好,此时攻打违背道义,必不能战胜!请大王深思!”
燕王不以为然,使栗腹为大将,乐乘佐之,率兵十万攻鄗。使庆秦为副将,乐闲佐之,率兵十万攻代。燕王亲率兵十万为中军,在后接应。
将欲升车,将渠垂泪劝阻燕王喜:“大王万不可亲自率军迎战!”
燕王喜怒,脚踢将渠,将渠又劝阻:“臣一片忠心劝您不要领兵,大王若不听臣之言,祸及燕国矣!”燕王喜大怒,令人逮将渠下狱,等凯旋之日杀之!
邯郸城内,赵孝成王坐于大殿之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御敌之策。
一时朝上议论众多,太子春平侯进言:“李牧将军驻守北部边境防御匈奴,可令其为副将迎击庆卿于代!”
廉颇说:“燕军认为我赵国新丧,士气低迷,若大赏国中十五岁以上男丁,使其迎兵抗战,我军士气大振,必能攻克燕军!栗腹好大喜功,本无谋略;乐乘、乐间游走于燕、赵之间,不为尽力,燕军可破!”于是赵王任廉颇为上将军,领五万军迎击栗腹于鄗;任李牧为副将,领五万军迎击乐乘、乐间于代!
廉颇陈兵于房子城,隐匿其壮年男丁,只派老弱守营。栗腹探听得知,大喜:“赵军果然不堪战矣!”于是率领士兵急攻鄗邑,鄗邑中人知援军已至,坚守城池十五日。
于是廉颇亲率大军,先以千数老弱士卒试之。栗腹留乐乘攻城,自领军与赵军交战,只一回合,赵军败走!栗腹乘胜追击,不料遭遇伏兵,廉颇疾驰而出,大呼:“廉颇在此,栗腹速速受降!”
栗腹挥刀便砍,奈何不能抵挡赵国的精兵强将,几个回合后被廉颇生擒。乐乘听闻栗腹被擒,于是被廉颇所招降!乐乘写书予乐间,乐间也降赵!时李牧迎击庆秦于代,大胜燕军!燕王喜知两路军队皆已覆灭,于是连夜奔回中都,廉颇长驱直入,包围燕都,燕王于是请求议和!
乐间进言于廉颇:“此次攻打赵国,乃栗腹之谋也!将渠多番劝阻,被罪下狱,若要议和,须燕王立将渠为相,出面主持方可!”廉颇听其言。燕王无奈,只得将牢狱中的将渠释放,并授予相印,将渠推辞不受。
燕王不听将渠之言,导致燕军大败,只能再三恳求将渠出面主持议和之事。将渠受相印,并劝谏燕王喜将投降赵国的乐乘、乐间之亲属归还。将渠出面与廉颇议和,遂斩栗腹之头、弃庆秦之尸于燕!
廉颇班师回朝,赵王封燕将乐乘为武襄君,乐间依旧为昌国君,以蔚文城封廉颇为信平君,代理相国职权!李牧任代地郡守!
此前赵王之弟庐陵君为燕国进言,欲促成议和之事,被赵王厌恶。
冯忌进宫为庐陵君谓赵王说:“大王欲驱逐庐陵君,为燕否?秦多次提出对虞卿的意见,大王并未加以驱逐。今燕国刚对庐陵君不满,大王就打算驱逐他,难道不是轻视秦国而重视燕国嘛?”
赵王说:“寡人非为燕,固将驱逐之。”
冯忌又说:“大王驱逐爱弟,臣认为不可取。”赵王没有听取冯忌之言,驱逐了庐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