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都说了,别让精神病修仙 > 第26章 天地有正气

第26章 天地有正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浩然正气,是儒家读书人能够屹立天下成就美名的不传之秘,没有孔圣人以及过往先贤的首肯和庇护,无人能够偷得一丝浩然气,整个华夏九州从无例外。

    自古以来,现在的浩然天下,最是受辱,手无缚鸡之力是崇拜力量者对读书人的鄙视,不说比以身躯见长的妖族,就连化劲武者也是自比不如,被其他法门以力相欺也属正常。

    阳盛则衰,月阴而长,书中自有彼岸天,读书人不屈的意志是他们抵御一切外地的有力武器,只要心中还有一口浩然正气在,无人敢笑读书人不丈夫。

    这股缥缈的浩然气,比道家的修行来的虚无,毕竟灵气化为真元有迹可循,只看天赋和心法;与佛门更是大有不同,佛门讲众信,信我佛者,皆为居士。

    世上读书人多了,有的是着作等身的大儒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别说一丁点浩然正气了;也有李文采这种年纪不大胸中文墨不多的读书种子,却被浩然气接纳灌溉的怪胎。

    多年以来,很多读书人前仆后继的钻研,也就有了辉煌的文学历史和百家争鸣的辉煌篇章。

    从来都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没有哪个学说能够清楚的说清楚这股浩然气的由来和修行的关键,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各种学说大行其道。

    最后还是儒家孔圣人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见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走访了所有的学说大佬,融合各个学说的特点,以儒家为基,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时浩然天下还不是浩然天下,以前叫做炎黄天下,也是最羸弱的天下,被其他天下的人欺辱,甚至就连武夫也能在一个文学大儒面前耀武扬威,只有胸怀浩然气的读书人才有对抗的能力。

    眼看炎黄天下的地域被不断侵蚀,万千读书人抛头颅洒热血,也难以抵挡外族入侵。最后以孔圣人及弟子为首,大量先贤联合儒家抵御外敌于外,这才成就浩然天下。

    事后,剩下的先贤散去大半浩然气,修建孔庙,修建各式各样的书院。这些存在本身既是传承,又相当于儒家的城池,书院在,浩然就在。

    这些书院就是集讲学、藏书、供祀为一体的地方。讲学、藏书很好理解,那么供祀是干什么的呢?供祀就是祭祀,奉祀的意思,读书人要供祀为此无私奉献的孔子及其弟子,以及着名的先贤。

    书院制定了浩然正气的级别,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登天梯开始。登天梯,亦或是跃龙门,这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浩然正气的基础,也是未来成就能有多高的一种预见。每个书院的台阶,又叫天梯或是龙门,就是寓意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当然了,儒家读书人,最根本的学业还是读书治学,就像道家的炼气修行和佛门的念经参禅是一个道理,不修行就不能步步生莲,但是只修行也不能让你突破桎梏,一切还是看个人的缘法。

    不同于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门的祈愿顿悟斩心魔,读书人的文位是需要通过书院乃至孔庙的考核认可才能过关的。

    个人文位的获得,需要得到书院的认可,否则也只能成为白袍书生。最基础的文位就是童生,不同的文位可以有效帮助提高自己的浩然正气,这就是先贤无私的馈赠。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世间哪有真正的公平可言。

    浩然气的生成分先天和后天两种,在没有书院考试就获得童生资格的,先天蕴含一口浩然正气的,未来不可限量,是真正的读书种子。

    而大多数是从小拜师读书,通过多年治学考试才得到童生资格,在祭祀中得到浩然气的,是后天种子。

    还有些倒霉蛋,得到文位但是却没有浩然正气加持,属于未开窍的一种,只有不断的治学,看看能否老树开花或是大器晚成,起码都有一些期待,因此在浩然儒家,穷经皓首的老书生多不胜数。

    最后一种则是其心不正,属于暗箱操作的一种,是最不被认可的一种,当然了,这种事情被发现,被除名连累家属师门也是常规操作。

    一般来说,获得文位的读书人,就可以到地方去当官,这是许多地方都认可的一种选拔制度,是很多官家争抢的人才。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有文位不代表就是真的读书人,但是起码是有学识的人。

    历史中,从来不缺意外和偶然。

    儒家浩然正气的获得,还有一种最为浪漫的方式。这种方式叫做才气,以独一无二的文学才气形成各种篇章文体告慰浩然天下冥冥之中的先贤,才气会引发浩然正气入体,得到先贤的馈赠。

    浩然天下最为眷念有才气的读书人,往往有读书人久久郁郁不得志,却因一首诗词或是文章,再或是话本一鸣惊人,才气调动浩然气入体,天下皆知。

    但是不管如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绝对是没错的事情,是故埋头苦读的读书人比比皆是。因此很多读书人挑灯夜读或是读书悟道,于是天赋说大行其道。

    读书人胸腹之中的浩然正气与道家的真元,佛门的心经各有差别。如果说道家是炼气为主,炼化天地灵气为真元之力,还是以修自身为主,最终就是白日飞升,叩长生门;

    那么佛门就是提取七情六欲磨炼自身,斩却心魔,一念成佛;

    儒家则是天大地大,规矩最大,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舍生取义乃我辈读书人之最终目标,我以浩然定浩然,我以胸臆抒正义。

    三者虽有差别,但是较为相似的一点就是可以调动整座天下无处不在的灵气为我所用,只不过调动的多寡也体现了实力的区分。

    天下的读书人,都要遵循儒家的规矩,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伴随读书人一生的考试,也是读书人自我检点自我认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读书人的考试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私学,还有一种是官学。

    私学很简单,就是一般的蒙学学子都要被老师考校,比如说能不能背一些古文什么的,字写得真不认真,文章是不是有进步,治学是不是严谨。

    这种不够正式的考试,一般就被称为私学,受益的是自己的学识,也可以引发浩然正气的灌体,是贯穿读书人的一生重要环节。就算是成名许久的大儒,也会面临这个时刻,这也是先贤早就说过的——学无止境。

    还有一种普遍被人所知的就是官学。官学是各大书院或是几大书院联合举办的正式考试,也被称为科举制。

    一般来说,书院每年就有一次入学考试,这种最低级别的考试较为随意,由各大书院其中一名领路人出题,只要能够过关,在祭祀之中得到浩然正气,就被称为童生;

    次一级的考试名为童试,只能由童生参加,出题者则为书院的山长,被过半数书院老师认可,即为考上为生员,又叫秀才。除了少数历史悠久、名满天下,有大儒坐镇的书院之外,一般书院的权力就到此为止。

    第三级的考试叫做乡试,又被称为秋闱,需要由几个书院联合举办。举办地轮流坐庄,由主办的书院按照相关章程,请求孔庙同意,并派遣主考官监考。剩下的副考官则由主考官指定一名,其余三名副考官则是采取竞聘的方式产生。

    考官确定以后,确定出题方向和考核标准。最后则是由被各大书院推荐的生员和自己的授业恩师老师一同参加,授业恩师作为保人,保证自己的学生德行无亏,学业有成。此次考试连考三天,考上为举人,别称孝廉;

    最为令人瞩目的考试叫做会试,又被称为春闱,由孔庙的主持,只要是浩然天下的举人都可以参加,考试地点就在孔庙,也是连考三天,考上为贡士;

    之后就是会试,会试也考三场,三场都合格者称为“进士”。其第一名称为“会元”,“进士”都可以参加最高层次的考试,都能取得做官的资格。

    最后一关则是称为殿试,由进士参加。

    殿试,是最后定进士科名,即由孔圣人亲自主考的意思,实际只是虚设御位,供行礼施仪用,孔圣人也不能到场,而是由大儒宣读考题。

    殿试只出一道考题,历来考题包罗万象,甚至有作诗一首的考题,一般限制一个时辰,当日交卷,午后交由八位读卷官轮流批阅,并拟出前十名,进呈孔圣人塑像前,由才气决定名次。

    名次共分三甲,一甲取前三名,一甲第一名俗称状元或殿元,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叫进士出身;三甲也若干,叫同进士出身。新取进士的名单用黄绫榜公布,称为“金榜题名”。

    至此之后,儒家的官学考试正式完结,以后每一步的晋升,都需要莫大的机缘和努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