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主动示好
兴复元年九月十一,朝廷下诏书正式讨伐李茂贞,近六万名精锐士兵浩浩荡荡地向凤州进军。
李茂贞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吃一惊,急忙召集他的心腹们商讨对策。
\"李侃这次来势汹汹,诸位可有什么应对之策\"李茂贞焦急地问道。
李从曮首先开口说道:\"父亲,据说对方有六万大军,而我们在凤州仅有三万兵马,实在难以抵挡,不如先撤回兴元府,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
次子李从昶也附和道:\"凤州的城池低矮狭小,相比之下,兴元府的城墙高大且粮食充足,孩儿认为应该把兵马集中到兴元,依靠城池坚守。虽然对方兵力众多,但我们也有七八万人马,可以通过消耗战拖垮对方。\"
李茂贞皱起眉头,\"对方拥有霹雳炮,要想坚守城池并不容易,而且我也不能把所有的兵马都调到兴元,其他州也需要军队驻守,否则会被王建夺走。\"
李彦琦深吸一口气后,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大帅,末将认为这样一味地退让下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眼下我们必须要去寻求一些外部的援助才行!”
李茂贞不禁愣了一下,然后皱起眉头问道:“如今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外援?汴州的朱全忠虽然一直想要与我们结盟,但由于李侃的阻隔,他根本无法前来支援。而且几个月前朱全忠在清口遭受了惨败,现在恐怕连自己都难以自保吧。”
李彦琦却摇了摇头,认真地回答道:“大帅,末将所说的外援并非是指朱全忠,而是王建。”
听到这个名字,李茂贞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疑惑地反问道:“李将军,你是不是有些糊涂了?王建之前杀死了我们那么多的将领,还占领了我们不少城池,你觉得他此时会站在我们这一边?更何况李侃已经下令让他攻打兴元。”
李彦琦缓声说道:“大帅,如今局势已变,不可同日而语,据末将所知,李侃不仅驳回了王建的奏折,还任命仪王遥领东川节度使,覃王遥领武信节度使。以王建的性子,他历经数年苦战才攻下的东川,怎会轻易拱手让给朝廷?”
李茂贞听后不禁一怔,“话虽如此,但即便王建不愿听从朝廷命令,也未必会选择与我们结盟,毕竟我与他争斗多年,双方战死的将士多达数万之众,岂能轻易握手言和?”
李彦琦摇头道:“大帅,藩镇间的纷争,死伤本就难以避免,并非不死不休之仇。如今朝廷的意图已相当明确,先除掉我们,接下来便是王建,倘若他目光长远,便绝不会拒绝与我们结盟。”
李茂贞沉默片刻,面色凝重地说道:“我与王建向来水火不容,又怎能主动开口提出结盟之事?”
李彦琦连忙拱手道:“大帅,大丈夫能屈能伸,末将愿代您前往一试。”
李茂贞面露忧色,“此去成都来回一千多里,快马加鞭也要数日之久,而且王建也不一定答应结盟,即便他同意了,等调兵驰援,至少要半个月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挡住敌人的进攻。”
“大帅,您可在凤州派兵拖住敌人几日,然后在兴州再布置军队坚守数日,末将十日之内定会带援军回来。”
李茂贞目光扫过几个儿子和假子,开口问道:“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对视一眼,李从曮率先回应道:“父亲,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李彦琦迟疑片刻后继续说道:“我们与王建结盟不仅需要共同的利益,还需建立特殊的关系来稳固联盟,末将提议您与王建联姻,如此一来双方的关系将会更加牢固。”
李茂贞面露惊愕之色,疑惑地问道:“联姻?我已有三子成家,次子年龄尚小,而五位女儿中两人已嫁人,剩下三人年仅十岁,如何联姻?”
李彦琦回答道:“大帅,您的侄子不正处于适婚年龄吗?”
“侄子?你说的可是继崇?”
李彦琦点头道:“原来如此,王建与周氏育有一女,芳龄十八,比继崇小五岁,继崇曾任秦州节度使,若能迎娶王建之女,也算是门当户对。”
李茂贞手抚下巴,沉默不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虑,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这个计划还有些顾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终于点了点头。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不知道王建会不会应允。”
李彦琦连忙说道:“大帅放心,末将会尽力说服王建,您要尽快部署兵力,争取时间。”
李茂贞微微点头,目光在几位假子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李继岌身上。
“继岌,你率两万兵马镇守凤州,务必拖住敌人五日时间,五日之后,可退往兴元府。”
李继岌心中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当场抗命。
他咬咬牙,硬着头皮回答道:“孩儿遵命!”
李茂贞又将目光转向李继远,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继远,你率领两万兵马驻守兴州,至少坚守七日方可撤退。”
李继远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但脸上却不敢表现出丝毫的不满。
“孩儿领命!”
李茂贞郑重地看向李彦琦,“李将军,本帅和山南西道的安危全系于你一身了,你即刻动身,速去速回!”
李彦琦一拱手,“大帅放心,请静候佳音!”
李茂贞摆摆手,“好了,都散了吧,你们各自去做准备。”
等几位假子离开,李茂贞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你们立刻收拾行装,我们今日便离开凤州。”
数日后,李彦琦终于抵达了成都。
王建在得知他的来意后,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迅速召集了自己的心腹亲信前来商议此事。
假子王宗佶率先驳斥道:“义父,千万不要答应,李茂贞现在已经陷入绝境,想用联姻的办法逼您对抗朝廷,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王宗侃也站出来表示反对:“义父,我们跟李茂贞交战多年,已经牺牲了数万将士,这份血海深仇怎么能轻易忘记?我们不但不能接受他们的提议,还应该听从圣旨,攻打兴元府,争取一举拿下山南西道。”
王建皱起眉头,语气严肃地问道:“遵从圣旨行事?如果我们真的打下了兴元府,你们以为朝廷还会允许我们占有这座城池吗?”
王宗侃顿时愣住了,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既然这样,我们不打兴元府,可以趁此机会夺取利、璧、巴、阆、果、通等州。”
王宗翰也开口说道:“义父,孩儿觉得这个计划可行,让朝廷和李茂贞自相残杀,我们则坐收渔翁之利,趁机攻占这些城池。”
王建闻言有些心动,但也十分犹豫,他转头看向智囊毛文锡,眼中带着一丝疑虑和期盼,“毛长史,你觉得宗侃的主意如何?”
毛文锡沉默片刻,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大帅,新帝李侃并非一般人,他有着雄才大略,治理国家的决心和手段不可小觑。”
“如今朝廷驳回了您请封的折子,这表明朝廷对藩镇割据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大帅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立场,是要自立为王,还是继续听命于朝廷?”
此言一出,在场的将领们都不禁脸色微微一变,他们心中暗自惊讶,同时又充满了期待。
这个问题实在太过敏感,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忌讳,然而毛文锡却毫不避讳地将这个关键问题摆到了桌面上,让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
众人的目光纷纷转向王建,急切地等待着他的回应。
王建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皱起眉头,似乎在权衡利弊,思考着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