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藏不住根本藏不住 > 第192章 拥军家庭

第192章 拥军家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了,还有一个匾牌,周组长还要给送个大的匾牌,我没敢要。我觉得咱们不应该要这个匾额,不值当的,咱们跟那些在前线英勇战斗的英雄,还有那些流血牺牲的战士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这个匾额,我不敢要,也不能要,我只替咱儿子要了一个指标,一个入军当兵的指标,等咱们儿子大了,上了高中,参加的高考,咱儿子就可以破格录取入军校,带军籍,当军官,为国效力了。”

    张乐佳看着父母俩人说起国家的那种忠贞,出自内心的对国家的奉献,这种贡献很朴实无华。不求回报的付出,却就是这种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家庭,把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心甘情愿把他们送上战场,才换来大汉人民共和国如今的安乐环境。

    谁不知道只要打仗,就要死人。现在这个年代,国家经济在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有无数个家庭,无数位从当初动荡年代走出来的国人,当提到为国家奉献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从来不是自己得到多少利益,而是想到的是我能为国家奉献多少。

    南北两边战场,不知道还要打多久,只要战斗,必定会有伤亡。谁的子女不是谁家父母的宝贝?谁家父母又不希望自家孩孙承欢膝下?

    可国家需要,他们义无反顾的把自家的孩子送往了战场,无数的士兵纷纷要求去前线战斗,明明知道国家还在打仗,张从明还是为自己的儿子张乐佳,只要求了一个未来能给破格提拔入军校进部队为国效力的名额而已。

    以现在张乐佳的聪明程度,再加上他的政审也没有任何问题,就算不要特权,考上军校也是板上钉钉。张从明要这个保送的特权,其实只是让儿子从军加上一个保险而已。

    丁翠莲居然也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反而红着眼睛称赞自家丈夫做的对。

    这就是大汉的人民,也就是有着这种爱国精神,无论大汉国经历多少战火,依旧能够重新站了起来。

    张从明用二十万的奖金,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匾额,换来了一个儿子几乎无用的入军校进部队的特权,还有一个“拥军家庭”的红色铁牌。

    张乐佳抚摸着父亲从包里拿出来的这个铁牌,他在大街小巷里,很多家门口的门横上都看到过,门口贴着这种拥军家庭牌的,家里必定是有人当兵的,或者曾经当过兵的。也许,有的人留在部队继续效力,也许有人因为伤残复员,也许,有的人永远也回不来了。

    但是,那门口的红色铁牌,却会一直存在着。

    他们这个胡同里就有一个,隔壁的胡同里有两家,还有在远处的胡同里,同样有这种军部发的匾牌,全国有数不清多少个家庭,都有这种匾牌,人人都会以这种匾牌为光荣。

    张乐佳相信,明天一早,父亲也会把这块宽十来公分,长二十来公分的红漆铁牌钉在大门口。

    一块匾牌,在一家三人手中流转,最后又回到了张从明的手里。张乐佳看着那块匾额,心中突然一动,想了想说道:“爸,妈,以后咱们烤鱼店要是开起来了,在招收工人的时候,就招军嫂吧,或者,退伍军人中没有安置工作的,也可以来工作,有伤的也行。”

    张从明跟丁翠莲互相看了一眼,丁翠莲一手揉在张乐佳的头发上,满是欣慰的样子说道:“我儿子长大了,知道爱国了,没有无数军人流血牺牲,哪能有现在的共和国?没有国,哪有现在咱们吃的饱,穿的暖,你们还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儿子你都知道拥军爱国,我们岂能不知道招军嫂,招退伍军人?咱们全鱼馆后厨里现在那个帮厨,他儿子就在南方战场上牺牲了,咱们新开的烤鱼店里,有一半的工人都是军属或者退伍军人,街道办推荐也是优先推荐军人。”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这样的领导,真好!”

    张乐佳叹了一口气,这一刻,心里真是感慨万千,突然的,他想到了一首歌,这首歌,他觉得应该让彭春风唱出来,或者,以后写歌的方向,也应该变一变了。

    一家人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说了一下国家南北战场的伤亡,一家人心中暗叹,当说到火箭弹大展神威,大家有都非常兴奋。让敌人闻鸣镝声而丧胆的时候,特别是张从明跟丁翠莲俩人,经历过国家动乱的人,都激动的难以入眠。

    国忠于民,而民为国贺!为国捐躯,在这个年代,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现在无数的人,都在默默的无声的在做着,无时无刻,都在准备着。

    国家因为他们的一件发明,而更加强大,让他们为之而自豪,终于,到了后半夜,一家人带着一脸的笑容,缓缓入眠。

    张乐佳第二天早上醒来,吃完老妈留下的早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自家的大门口,抬头往上看着,果真在门框的左上边,那个军部发的拥军家庭的红色牌牌,已经被张从明小心的钉在了自家的门头上,四颗钉子非常小心的钉进去,边框不见任何的破损。

    张乐佳看着匾牌,咧开嘴,露出了那抹发自内心的微笑。记忆中,中华大地,也就是有了这群最可爱的人在保家卫国,站岗值守,拒豺狼于国门之外,才有了国家后来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

    对面的孙家院子里,听到张乐佳的开门声,不大一会儿,孙斌也推门走了出来。

    “乐佳哥,这是我奶奶今天早上做的热糕,给你一块,咱们一人一块赶紧趁热吃了。”孙斌背着书包,满脸高兴的样子,递给张乐佳一个纸包,自己手里还留下一个。他并未注意到张家门口的那抹鲜红的铁牌。张乐佳也不想特意的去卖弄。

    张乐佳听到热糕,喉头忍不住上下蠕动了一下,眼睛不由的一亮,满脸高兴的接过来孙斌递过来的巴掌大黄纸包,三两下掀开露出里面煎的橙黄的两块圆饼饼的热糕。

    看着还冒着热气的热糕,感受到纸包上的热度,这块热糕应该才出锅不久,孙奶奶估计是掐着点给煎出来的。老人家的这份心意这让张乐佳心中一热:“奶奶对我真好,谢谢奶奶。”

    “恩恩,我奶奶最好了。乐佳哥,咱们赶紧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孙斌连忙跟着张乐佳的话点头,也掀开了手里的黄纸包,同样是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的圆圆热糕。

    说完,小心的顺着边咬了一小口,顿时烫的他呲哈着嘴挑着舌头,来回的吹了两口气,才吞到嘴里,尽管很烫嘴,还是忍不住又吃了一口。

    张乐佳早就馋的忍不住下嘴了,急忙的咬了一小口,果然很热,只能用牙齿捧着,小心的吹了几口凉气,才小心的咀嚼着。

    俩小子一边小心的啃着热糕,一边高兴的说着热糕的好吃,顶凛冽着寒风,往学校里走去,内心里洋溢着的热气完全驱散外面冰冷的寒风。

    热糕只是这边的一种叫法,因为只有趁热的时候,刚从锅里煎出来的时候味道最好吃,才取名热糕。凉了之后,就失去了那种软糯香甜的味道。

    热糕是糯玉米碾成面粉,然后放在蒸笼上蒸熟之后,再经过发酵糖化之后,吃的时候抓一块发酵好的玉米面,揉成团,在中间捣上孔洞,然后在里面包上红枣,或者红豆沙,或者白糖稀等,再用手小心的压成圆饼,放在油润的锅里小火慢煎。

    等煎的两面表壳金黄酥脆,里面的发酵过的糯玉米面软软糯糯的,再加上里面的馅料。真是吃一口满口香甜,味道好的让人连舌头都能吞下去。

    糯玉米种子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种子,再加上口感好,所以,在豫州这产粮食大州颇为流传的一种小吃。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

    张乐佳跟孙斌俩小子自是都爱吃,只是他们家在城市,不是农村,想要吃只能买糯玉米面粉自己做,或者买人家发酵好的半成品,自己回去包了馅料自己煎。

    自从孙启忠开始建厂之后,家里的生活质量如蹿天猴一样飞跃上升,孙启忠夫妻俩在工厂里忙活,很多时候的中餐跟晚餐都忙的顾不得在家里面吃。以前不舍得吃的食物,现在隔三差五的都能吃上一顿。热糕虽然不是啥贵重的东西,那也是属于零食的行列。

    无所事事的孙奶奶现在负责起自家宝贝孙子的早餐。当然,有感于张乐佳对他们老孙家的帮助,孙奶奶无论做什么小吃,都会带上张乐佳的那一份。

    要是张乐佳答应的话,连张乐佳的一日三餐孙奶奶都恨不得也给包了。用孙老太太的话说,孩子能吃几口饭啊,还不就是多添一碗水的事儿。

    张乐佳从来都不是那种携恩求报的人,张从明夫妇也不是那种不知道好歹得寸进尺的人。偶尔吃点零嘴倒是可以,要让人家孙老太太跟照顾亲孙子一样照顾张乐佳,他们夫妻俩第一个就不愿意。所以,每天早上丁翠莲都会做好早餐,给张乐佳在炉子上热着,让他起来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