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让人忧心的运河堤坝
清明时因为客栈刚开张,人手经验皆不足,李氏没能抽出空闲来回乡祭扫。
此时正好带着玉诚、玉桃和孙大夫一起回东溪村一趟,给沈秀才扫墓报平安。
沈钰对东溪村没什么好感,回乡祭扫对她来说是件无可无不可的事情。
加上店铺里近日又上了新菜式需要沈钰掌勺,沈钰就索性以此为由留了下来。
李氏也知道店铺这边总要留一个人坐镇,就带着玉诚、玉桃回去了。
因为惦记着店铺这边,来去不过三日,祭扫之后去了李老大家探望,然后就匆匆地和孙大夫一起回来了。
李老大和李老二则因为这些日子地里的活计多,没有空闲跟着过来县城这边小住。
说好了等再过些日子,地里的活计不忙了,就两家人一起过来。
不过李老大虽然没有过来,却托李氏给沈钰带来了好消息。
那海椒已经种活了,大约是水土不服的原因,苗长得有些矮小,花虽开了,却很是稀少,不知最后能结多少果子。
等结了果子,会第一时间捎口信给沈钰知道。
沈钰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的高兴,对海椒的期待程度,堪比李氏期待陆琅中状元的热情。
原本一切都很美好。
这些日子以来,沈钰一家的日子过得平静又充实。
吃吃喝喝,开店赚钱,每日小院里笑语不断。
唯一称得上烦恼的是,就是进入四月以来,下雨的日子有些多。
虽然食店门口的街道已翻修过,但屋里屋外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进出极是不便。
而且天气总是阴沉沉的,见不着太阳,连菜蔬都长得不好了,沾了雨水的青菜还不容易保存。
这些日子,县城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在说,今年的年景看着不太好,要防着发洪水了。
去年春夏时大旱,最严重时运河里的水,浅的不能行大船。
今年春夏却又反过来了,入了四月后就开始下雨,这些日子就没怎么停,运河里的水也涨得比往年快些。
也不知再这样不停的下下去,那运河大堤能不能抗得住。
因为去年冬日里河堤修护的好,三月里的桃花汛来时,安平县这边的河堤安然无恙的抗住了春日涨水,给了百姓们很大的信心。
初时老人们这样说时,大家都没放在心上。
纷纷说河堤加固的好,桃花汛时比这水量还大还急,都抗住了,这点毛毛雨算什么。
老人们这是自己吓自己,杞人忧天。
可是老人们说,怕的不是响晴天气里突然涨的大水。
而是这雨水浸透了大堤之后,大堤就变得松软了。
此时若是运河里的水再大些,很容易被水慢慢冲出口子。
往年春夏若是雨水多了,沿运河各县常有这样的例子。
沈钰开始时也没当做一回事,但又有几拨南来的商客,在食店里吃饭时说起一路上的见闻。
也都说到今年雨水比往年都多,看这天气还有得下。
大家都发愁如何上路,担心走陆路时雨水把路面泡酥了,路边山上山石冲下来阻了道路之类。
沈钰结合着当地老人们的担忧,这才有些警觉起来。
她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洪水,可在现代时,网络、电视上可看到了不少。
每年一入夏,各地总是把防汛的事情摆在第一位的,沈钰的安全意识还是有的。
沈钰就和李氏商量,在家中要多备些能储存的粮食和咸菜之类,还要存些沙袋、木板,以防万一。
要防着真要被雨水冲了大堤,阻断了县城的道路,一家人被困在县城里吃不上饭。
家中几位娘子都没有经历过洪水决堤。
连孙大夫这样一把年纪的,因常年在北方不沿河的地方生活,也没经历过。
顶多遇到过夏日里雨水过大积水漫路,不过被困个几日,积水下去也就没事了。
听了沈钰的话,大家都觉得她有些过于紧张了。
又说这样的天气存粮食,容易霉坏的。
劝沈钰不要轻信那些南方商客的话,这里又不是南方地界。
沈钰这回却坚持要存。
她的理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真的县城里断了粮,后悔都来不及。
更何况自家是开食店的,存些粮食也能很快用光,大不了就当提前买粮了。
李氏向来大事上都是听沈钰的。
见沈钰这样说,望望外面那滴滴答答仍下个不停的小雨,觉得沈钰说的也有道理。
存些粮食会更安心些,就答应下来。
为了保险起见,沈钰并没有在小院闲置的菜窖存粮食,而是特意在客栈最后面腾出了两大间房子。
屋子里垫上木板,遍洒了防潮防虫的石灰粉后,才把陆续买来的粮食堆在那里。
又赶着买了许多的萝卜腌制了几大缸的咸菜,购置了一些沙袋和木板。
准备好了这些,沈钰挑了个雨下得小的时候,冒雨坐了骡车去运河大堤那里看了看。
见运河里的水位果然上涨了许多,冬日里役夫们抓鱼、抓野兔的位置早已淹没在了水下,看不到了。
运河的堤坝踩上去有些松软,吃透了水的样子,走在上边都有些担心。
河里的水流得很快,又很浑浊,和秋冬时节那平静温和的样子截然不同。
沈钰从堤坝上下来后坐车往家走。
回来的路上,满脑子都是那看上去并不怎么结实的堤坝,走到半道上,就让车夫改了道,直奔县衙而去。
因为一起吃过年夜饭的缘故,衙差们看到沈钰都是笑脸相迎。
听说她要找钱师爷,二话没说就领着她去了钱师爷在前衙做事的师爷房。
管钱粮的钱师爷这会子正好闲着,见到沈钰进来,很是意外。
沈钰与他见过礼,就把这些日子老人们的经验之谈和南来商客们的见闻,还有自己的担心都向钱师爷说了。
说完了这些,沈钰见钱师爷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就又询问道:“不知安平县往年的县志里,这运河是否牢固,每年春夏日里可都是安全度过。”
钱师爷这些日子也在为此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