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念关山之穿越成为了团宠任如意 > 第488章 臣附议

第488章 臣附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尽管如意山庄内众人心怀不满,但杨盈却在这一夜得到了充分的休憩。

    当晨曦初现之际,她便悠然醒来。

    杨盈静静地凝视着仍紧闭双眸、安睡中的任如意,手上的动作愈发轻柔。

    此刻清晨时分,又能有何事可做呢?自然是上朝处理政务了。

    杨盈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轻盈无声地迈出脚步。

    门外守候的一群宫女见状,纷纷跪地行礼。

    \"圣上!\"她们异口同声地。

    杨盈急忙摆手示意:\"嘘!莫要惊扰了我的如意姐。\"她深知早起的苦楚,宁愿独自承担这份痛苦。

    \"遵命,圣上。\"宫女们迅速压低嗓音。

    杨盈唤来一名名为小五的内侍,轻声吩咐了几句。

    内侍颔首应诺,恭谨地立于一旁。

    杨盈将双手背于身后,暗自叹息一声,随后转身返回自己的寝宫。

    在侍女们的侍奉下,她洗漱梳妆,更换朝服,接着便前往朝堂,开始一天的朝政事务。

    “圣上到——!”

    随着云江高亢而又嘹亮的嗓音响起,杨盈从后方缓缓走了出来,稳稳地坐在了那张雕刻着九条五爪金龙的龙椅之上。

    一时间,朝堂之下的文武百官纷纷下跪行礼,齐声高呼道:

    “臣等,参见圣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杨盈挥了挥手。

    “谢圣上!”满朝文武百官起身,笔直的立于堂下。

    当然,其中便包括了宁远舟、钱昭、孙朗、于十三、柴明等人,甚至连身体刚刚好转一些的元禄,此刻也和其他朝臣一样,恭敬地站在了一旁。

    李同光自然也是来到了朝堂之上,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凝视着那位身着明黄色龙袍的杨盈。

    原来,梧国的圣上竟然真的是一名女子。

    不过,这对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对方不和自己争抢师傅,那么一切都好商量。

    “臣,参见梧帝。”李同光对着杨盈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之礼。

    “李首辅,平身吧。”杨盈微微抬手,示意对方起身说话。

    杨盈努力克制住内心的困倦和无聊,一脸肃穆地看着下方的众多大臣。

    她暗自叹息,这早朝的时间实在是太早了些。

    不行,等再过一段时间,她一定要想办法进行改革。

    毕竟,这么一大早,众人都还没有睡醒呢,脑子里都是迷迷糊糊的状态,如此行事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呢?

    想到这里,杨盈不禁轻轻摇了摇头。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随着云江洪亮的嗓音响起,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但很快便又嘈杂起来。

    只见宁远舟跨步出列,躬身行礼后朗声道:“圣上,微臣有事要奏。”

    杨盈抬眼看着宁远舟,轻声道:“准奏。”

    宁远舟再次拱手作揖,向前迈了一步道:“圣上,您是否还记得,当初咱们出使安国时,曾在合县遭遇北磐人一事?”

    杨盈微微点头,表示自己记得此事。

    “圣上,”这时,钱昭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北磐人素来野心勃勃,微臣认为合县之事,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

    杨盈赞同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于十三也站了出来附和道:“微臣附议。”

    杨盈环视着下方的众位大臣,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对此事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话音刚落,一名大臣便站出来说道:“微臣认为可以派遣重兵把守我国与北磐的交界处。”另一名大臣却反驳道:“可是天门关如今是安国的镇守之地啊。”

    “那难道我们梧国就只能对北磐人可能会卷土重来这件事坐视不管吗?”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道。

    “话虽如此,可如今天门关已经属于安国的领土了……”

    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百官们各抒己见,议论声此起彼伏。

    “李首辅,不知,你可有何高见?”

    杨盈此言一出,那原本嘈杂喧闹的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只见得百官们纷纷停下议论之声,转头看向李同光。

    李同光见杨盈点到自己了,便向前一步,拱手作揖后,朗声道:“天门关如今是我大安的二皇子在镇守。臣此次前来梧国,正是为了解决北磐一事。”

    他顿了一顿,然后上前几步,接着说道:“北磐人向来都是我们中原的敌人,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既然臣受安帝旨意,与梧国交好。那么,自然也愿意邀请梧帝派兵援助镇守天门关。如此一来,凭借着大安和梧国两国的军力镇守,天门关必然固若金汤、安然无恙,而那北磐人也定会被抵挡在天门关外,无法越雷池半步!”

    说完之后,李同光抬头看着杨盈,眼神坚定且自信满满,似乎对自己刚刚所说的话充满了信心。

    这时,于十三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圣上,臣以为,李首辅此话甚是可行。”

    紧接着,柴明也站了出来,同样躬身行礼道:“圣上,臣也赞成派兵镇守天门关。”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诸位大臣们纷纷附和,表示赞同李同光所言。

    在北磐一事上,这些大臣们都表现出了同仇敌忾的态度,决心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于是,许多大臣便纷纷附议,表示支持派兵镇守天门关之事。

    而驻守天门关的人选,也终于尘埃落定。

    此人乃是朝中一名备受瞩目的武将,也就是萧将军,他的英勇事迹早已广为人知。

    杨盈心中惦记着此前杨行远出征时的种种状况,尤其是将士兵年龄提前以及边境百姓面临的困境。

    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一路上的见闻抛出,让朝中大臣们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然而,要决定如何行动、采取何种措施并非易事。

    在听取了群臣的意见后,杨盈还需要仔细斟酌一番。

    毕竟,作为一国之君,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未来。

    这一上午,杨盈可谓忙碌异常。

    当皇帝实属不易,而要成为一位贤明的好皇帝,则更是难如登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