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带点黑科技重返17岁 > 第58章 落地沙克尔顿环形山

第58章 落地沙克尔顿环形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没想到你能量还挺大,”

    5号一大早,李现在文昌的市区里一个酒店起身,

    旁边躺的正是冰冰同学。

    虽然小姑娘看起来比较娇小,但是能量还是巨大的,一晚上和李现谈了好几笔价上亿规模的生意。

    “讨厌,我先去洗漱!”

    只是随手搭了一个毯子,冰冰同学就起身去洗手间。

    看着眼前的佳人,李现哪有放过的道理,

    直接一个猛虎扑食,拉着王就开始了早操模式,

    一直折腾到接近9点,两人才洗漱好下楼吃早餐。

    “我在11月底之前应该都会在贵阳,有机会的话可以来贵阳采访,我可以安排你来一次关于贵阳深空电子对抗的深度采访,”

    吃早饭的时候,李现说起来自己的工作安排,

    说到采访的时候,李现突然起身对着王的耳朵边说到,

    “要是你表现好,我给你来一个主题《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防智慧》系列的纪录片都可以。”

    这一句话,正是说到了王的心头上,

    长久以来,深空集团以全球科技巨头的形象深入人心。

    其业务覆盖了从航空航天到电子能源的广泛领域,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展现出了领导者的姿态。

    然而,深空集团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实力却鲜为人知,其能量之大令人惊叹。

    以贵阳深空研发中心为例,该中心在电子对抗、通信干扰、激光武器研发以及超高音速电子脉冲导弹研发等领域取得了显着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超越了国家队的水平,更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果再加上其在5g领域的突破,贵阳深空研发中心足以位列世界科技企业50强。

    除了贵阳深空研发中心,深空集团还涉足了其他两家国防类业务的公司,分别是星盾科技和深空船舶制造。

    这两家公司是纯粹的国防科技企业,虽然对外业务所知甚少,但并不意味着它们默默无闻或科技含量低。

    相反,根据王冰冰的消息来源,去年海军采购的深空船舶制造的知识产权就高达5亿人民币。而比深空船舶早成立多年的星盾科技,其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根据公开的资料,国内两大国防公司,兵器装备和兵器工业公司从18年开始每年向星盾科技采购的各种配件武器装备等业务量就不少于10亿人民币,

    这还是公开的资料,

    而非公开的业务,估计只是公开的量的冰山一角。

    如果李现能答应自己把《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防智慧》的纪录片做出来,

    那么自己绝对可以在央视地位水涨船高,甚至弯道超车很多老人都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冰冰突然觉得自己手里面的皮蛋瘦肉粥不香了,

    她感觉自己还能再和李现谈几笔生意,

    好几个亿的那种。

    看着眼前的小姑娘突然两眼冒绿光,李现就知道鱼儿上钩了,

    倒不是李现会不兑现承诺,

    只是觉得无聊的生活又可以多一些无聊。

    挺好,各取所需嘛,浪费资源可耻。

    当然,老李同志不是一个纵欲无度的人,吃完饭就带着王回到了基地,

    毕竟今天还是有正经事情的。

    晚上11点,12颗“启明星号”量子通信卫星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上完成了精确的星箭分离。

    星箭分离瞬间,12颗闪耀着银色光芒的“启明星号”卫星依次从火箭母体中优雅释放,如同璀璨星辰散落在月球的蓝色背景下。

    分离后的火箭并未废弃于太空,而是尝试着陆于月球南极附近的“沙克尔顿环形山”(shackleton crater)边缘地带。

    沙克尔顿环形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备受瞩目,它的南极位置意味着环形山的某些区域终年处于阴影之中,可能隐藏有水冰沉积物,这对于未来月球基地的水源供给和燃料生产(通过分解水得到氢和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环形山附近还可能存在永久光照区,这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理想条件,

    此外,选择这一地点还有助于对月球极端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极端温度变化、宇宙辐射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特殊地质构造。

    通过在这样一个环境复杂多变的区域部署科研设备,深空的专家们能够获得关于月球乃至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宝贵信息,同时也为未来的登月任务和月球基地建设积累关键数据与经验。

    在李现的计划中,深空航天并没有对登月有执念,

    在李现看来,月球只适合作为地球的矿场,就算登月也只能个别工作人员过去,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移民居住,

    一个没有大气层的月球,对人类而言就是一个致命的。

    晚上十一点星箭分离后,经过精密的轨道调整与数小时的紧张飞行,火箭于凌晨三点二十七分(协调世界时)成功完成了在“沙克尔顿环形山”边缘地带的软着陆。

    这次降落堪称典范,火箭利用先进的姿态控制技术和创新的缓冲着陆腿系统,确保了着陆过程的平稳与安全。

    着陆后,火箭迅速激活了其搭载的量子通信设备,与刚刚部署完毕的“启明星号”卫星网络无缝对接,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任务中的量子通信实时画面传输。

    这一科技突破,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安全性,更是人类通信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箭体传回的实时画面中,可以看到火箭周围扬起的月尘缓缓落下,呈现出月球表面特有的静谧景象。

    火箭底部的摄像机捕捉到了“沙克尔顿环形山”壮丽的轮廓,月球地平线上微弱的阳光勾勒出环形山的边缘,而远处则是无尽的月球平原,表面覆盖着细小的陨石坑和月壤,展现出一种荒凉而神秘的美。

    画面中还穿插着几个由量子通信实时传回的细节镜头,包括火箭着陆点附近的岩石样本,这些样本的纹理和成分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凌晨4点15分,随着火箭成功着陆后姿态的完全稳定,静谧的宇宙舞台上即将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展示。

    5分钟之后,火箭底部的高清摄像机开始实时传输画面,地球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台小巧却功能强大的月球车缓缓驶入了所有人的视线。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移动,它是人类首次在月球任务中,利用量子通信技术实现无延时观看月球车行动的壮举,标志着通信技术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当月球车的第一缕实时动态画面毫无迟滞地跃然于指挥大厅的巨大显示屏上时,整个房间瞬间被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所充盈。

    欢呼声像是蓄势已久的波涛,猛然间爆发开来,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平日里沉稳内敛的项目负责人,都不由自主地从座位上站起,掌声雷动,交织着兴奋的交谈与赞叹。

    “我们做到了!”一名工程师兴奋得近乎哽咽,双手紧紧握拳,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朋友们!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亲眼见证并参与了人类首次无延时量子通信技术应用于深空探测的奇迹。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继续携手,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看着此刻指挥大厅内激昂的专家学者们,李现也被感染,和旁边的张伟来了一个深深的拥抱。

    “老张,牛逼啊,这是要写进史记里面的。”

    “哈哈哈哈哈,有生之年,能把中国航空航天做到这种程度的,咱们值得自豪!”

    张伟也是满眼泪水的看着此时的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感慨万分的说道。

    之后,通过量子通信技术,月球车的每一步行进、每一次转向、甚至是车轮碾过月面扬起的细微尘埃,都以几乎与现实同步的速度展现在众人眼前,没有任何延迟,仿佛他们自己正漫步在那遥远而神秘的银白世界中。

    这种实时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极大增强了对月球车操作的精准控制,也使得地球上的人们能够即时分享月球探索的每一分震撼与发现。

    月球车搭载的各类科学仪器开始运作,分析土壤、拍摄高清图像,并将这些珍贵数据通过量子中继,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传回地球,每一项数据的接收都伴随着科研人员的惊叹与欣喜。

    这一刻,人类不仅跨越了空间的距离,更是在时间的维度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即时连接,让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沟通变得如邻家对话一般自然流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