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救赎黛玉我必娶,宝钗洗白不放过 > 第189章 皇家学堂立,道统之争起

第189章 皇家学堂立,道统之争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洪熙皇帝看着满朝文官都堵着嘴不能出声,心情极为畅快。

    “我们老周家算是跟儒教决裂了,将来几千年上万年的骂名算是彻底坐实了,不过,我们一家子都不在乎。

    大乾王朝在你们手中,衰落的已经不成样子,连绵不绝的科举,如此之多的禄蠹,天下百姓哪里能够养活你们穷奢极欲的追求?

    开国不足百年,大乾已经如此衰败,禄蠹禄蠹,蛀空了栋梁、吃空了粮仓,百姓皮包骨,军营半空饷。

    不管是元蒙打回来还是后金之类,谁打赢了,你们儒教就会支持谁,到时候我们老周家的人都会被你们拿来谄媚新贵、新帝。

    我们老周家继续跟你们儒教合作,必然是断子绝孙、户灭十八族的下场。你们也不必瞪着我看,没办法,蝼蚁尚且头上,何况人呢?”

    说完这些,洪熙皇帝转向贾钰,蝼蚁尚且投生啊,何况这一大家子锦衣玉食的皇族,能活着谁不想好好的活着?

    “东海侯,有什么建议,不妨坦诚直言,如今这步田地,也不需要有什么顾虑了!”

    贾钰也是很惊讶大乾皇家的决绝,真到了这个地步了吗?这位皇帝和太上皇两人这两天经历了什么?

    明末的故事贾钰也算是熟悉,好歹他也是听着历史故事长大的,难道在红楼的世界设定当中,曹雪芹设定的竟然不是一个盛世,而是浓缩了的末世?

    在科技现代世界当中,有无数的红学爱好者们讨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大多数人都是认可这是一个盛世。

    虽然古代的盛世,对于百姓来说是灾难一般的日子,但是按照盛世的定义,一个朝代中期比较平稳、战乱比较少的时候,就是当作盛世看。

    大家普遍认为,红楼的背景是这个时代。

    红楼究竟是什么朝代?红楼一书的神京,可以确定是长安城,到底为何如此设定?

    贾钰现在恐怕有了答案了,红楼一书中的最后一部分,无论怎么猜都没有猜到点子上,恐怕曹雪芹想要描绘的是,安史之乱类似的模式,黄巢起义类似的模式。

    以明末那帮禄蠹为朝臣,以明末四边异族为外敌,以唐末安史之乱、农民起义为内患,这就是曹雪芹想要的样子。

    差不多理顺了事情,贾钰开口说道:“启禀圣上、太上,这帮禄蠹有一个事情说得是对的,拔除儒教的特权,天下大乱指日可待。

    两千年的秩序一旦放弃,天下百姓从儒教的剥削压榨下释放出来,人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自处、该怎么与他人相处。

    儒教狡猾就狡猾在,操弄人心!儒教盯着的点不是农田、商贸、军事,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儒教如同附骨之蛆一般无法摘除的原因。

    微臣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请皇家开办皇家学堂,这皇家学堂一直开办到村里。

    儒教中人同样招收为老师,任何人只要通过了皇家学堂的选拔,都可以成为皇家学堂的老师,咱们不挑食。

    在京城建立全新的考试、选拔机制,考题、考核方式,笔试还是实操,都可以,都可行,如此天下当可平稳过渡。”

    洪熙皇帝听完,认真思索一番,又看看太上,太上开口问道:“宝玉啊,这事情倒是颇具操作性,问题是,需要大量的钱粮来支撑这件事情。

    还不止是钱粮,书籍印刷、笔墨纸砚都是巨大的消耗!这么多人读书,天下如何能够供给?”

    “回禀太上,钱肯定不是问题,王爷你来说吧。”

    洪熙皇帝和太上皇就看向了水溶,问道:“抄了多少银子回来?”

    北静王很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惭愧惭愧,二十七亿八千多万两银子,没凑够三十亿两银子,实在是愧对两位圣上!”

    “啥?”两位圣上当场吓得呆滞,满朝文武东倒西歪,啥模样的都有,关键是太吓人了这个数字。

    “圣上,太上,咱们上次就探讨过这个问题,光有银子没用,胡乱使用的结果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除非我们可以用这些银子从外国采购大量的物资回来。

    前期微臣可以提供万亿斤粮食给到朝廷,这些粮食都是可以作为种子使用的优质良种。

    笔墨纸砚微臣相信,笔墨砚台都是小问题,工部自然能够解决,最大的问题是纸张,前期微臣同样可以提供纸张、印刷机、造纸技术。

    相信经过两三年,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贾钰说完,洪熙皇帝和太上皇都有些发呆了,他们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正在这时工部尚书举手示意有话说,洪熙皇帝示意龙禁尉松开他,让他说话。

    “启禀圣上、太上,两位陛下生明烛照,堪称千古圣王之最。

    孔夫子曾说,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是上古圣王尧舜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这是圣道。

    可见孔夫子并未自认为是圣人,乃是后世宵小之辈,以孔夫子为挡箭牌,谋求私利罢了!

    两位圣上如此开明大度,即将超越尧舜,开创万世圣明天下!

    我工部之人体会最深,这天下何曾能够离开百工,百工凭什么下贱?凭什么做白工?凭什么养着这些儒教儒生?

    正如两位圣上所说,百工乃是天下脊梁,不管是农田水利、房间屋舍、战争器械、玉器珍玩、金银珠宝,哪个能够离得开百工?

    就说这满朝文武身上的官袍、玉带、帽子、鞋子,哪个不是工匠所造?

    百工学问大着呢?哪里比孔夫子的学问低贱了?

    圣上御赐天下百工为良籍,从此工匠不再低贱,一定会万世万万世代称颂两位圣人的功德!

    微臣别的能耐没有,这造纸、印刷、兴建学堂,是臣最熟悉的业务,臣愿意亲手开启百工兴隆的世代,臣愿肝脑涂誓死追随两位圣人!”

    工部尚书说完,洪熙皇帝、太上皇对视一眼,而后眼睛都亮了,这可以,这位可以用起来。

    “爱卿有此心情实在是让朕感动,将来天下万民也会感念爱卿的功德,你自回去工部准备一应事宜,如何建立学堂,太上会安排人跟你接洽,这是太上最大的梦想,你若是能做好此事,爱卿身后配享太庙!”

    “微臣谢陛下!臣一定肝脑涂地,呕心沥血,一定完成太上毕生的心愿,一定完成陛下的嘱托。”

    “工部尚书,不用吝惜人力物力,准备各项事宜的同时,安排足够人手,尽快刻印永乐大典,这将是每个皇家学堂的标配丛书。”

    太上皇也嘱托道,然后又看着贾钰:“宝玉,这印刷的技术就靠你啦!”

    贾钰微微一笑,说道:“微臣遵旨!”

    贾钰想起来自己穿越平行世界的事情来,这位太上皇对于《永乐大典》实在是看重得很。

    贾钰曾经通读整套《永乐大典》,实在是一套最优秀的百科全书,这套书籍能够广泛传播,对于华夏大地五千年文明传承实在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赵全,安排得力人手,一定要保护工部尚书和工部众人的安全,包括他们的家人,提防儒教奸人的屠杀和加害。”

    洪熙皇帝又安排人保护工部尚书一家子和工部众人。

    工部尚书谢恩,又朝着贾钰点头示好,贾钰也是点头。工部尚书曾经是贾政的上司,又对贾政蛮不错的,贾钰琢磨着虽然自己这个爹不咋地,但是这份情还得照顾,打定主意给工部开些小灶。

    工部尚书三七二十一不管的接受圣旨忙活去了,其他文官此时方才发现,这道废除儒教特权的圣旨,似乎完全可以对自己没有任何损害,可能还有更大的好处,瞬间也都开窍了。

    户部尚书抢先表态,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会抓紧一切时间将良种天下推广,让天下产粮翻上十倍。

    贾钰大致推算了一下,这大乾粮食年产大约一千五百亿斤,到了科技现代时候一年大约一万三千多亿斤。

    如果没有山河社稷图的支持,恐怕无法实现,不过考虑未来一年修行力量的提升,海外粮食采购的加持,年总可用粮食数量达到一万五千亿斤,还是非常可行的。

    接下来各官员都纷纷表态,抢着领任务。

    最终,大殿之中就剩下来翰林院、督察院、礼部官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太上皇周棣气得一拍桌子,骂道:“你们翰林院是傻子吗?皇家新学堂开立,讲学规范、教学大纲、新版的考试选拔制度,这活儿你们不懂得接吗?”

    翰林院大学士又跪倒说道:“启禀圣上,微臣实话实说、不敢欺瞒,微臣一时之间确实全无头绪,祈求圣言指导。”

    “蠢材,宝玉啊,你教教他怎么办。”太上皇自己也是没什么头绪,把球儿踢到贾钰这边来。

    “是,微臣遵旨。

    翰林院这活儿却是有些不容易,比工部、户部面临的问题都要复杂深奥一些,微臣思考一番倒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这人间天下兴旺幸福,都需要什么,翰林院就应当有哪些学士,需要种地就应当有农学学士,需要喝酒就应当有酿酒学士,需要刀枪就应当有军械学士。

    不知道需要什么,就应当有专门研究需要什么的大学士。

    翰林院扩充齐备,自然皇家学堂的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么多领域,不可能全靠翰林院研究,皇家各个学堂也应当充分承担起来,研究、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问不断发展进化才是正道。”

    洪熙皇帝和太上一听,十分有道理,纷纷点头。

    翰林院大学士也有些开窍了,赶忙谢恩,领了旨意去忙活去了。

    督察院挨了一顿骂,也是明白了自己的职责依旧,只是需要把这天下的变化考量在内。

    最终就剩下礼部众位在那里杵着,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天下兴旺发达,礼部却没有自己的事情做,事实就是如此。你们各自找学堂当先生去吧,前面已经说了,朕没有灭绝儒教、儒家的意思。

    各家学说百家争鸣,以后学堂里有应当是这样的氛围。”

    宋璟为首的礼部官员,也没敢多说什么,能够带着脑袋回家就是幸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儒家能够赢得一次,就可以赢得第二次,更何况,圣院还没有出手呢,一切胜负都言之尚早。

    自古以来,道统之争才是最大的利益根本,道统之争从来血腥,超凡力量介入人间事务,圣院到底会如何做?且行且看吧!

    宋璟如是想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