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厨房内,一盏昏暗的油灯被摆在灶台之上。
一缕黑烟从煤油灯火焰口袅袅升起。
母亲龚玥借着煤油灯的微微光亮,随手拿起锅铲从锅中铲了一粒田螺,放到了口中。
一瞬间,满口香辣鲜俱全的汁水刺激着味蕾。
满口的鲜香让她连连赞不绝口:“老五!你这田螺烧的可以呀!很好吃!比妈的手艺强多了!以前怎么没见你有这手艺呀?”
“等会!最近两天我发现你好像变了许多,老五,你实话跟我说,是不是遇上什么事啦?”
母亲龚玥忽然看向了贺卫国,一脸的惊诧。
其实,她早就发现自己儿子与以前有些不一样了,但她并没有在意,只当以为经历了被王寡妇冤枉一事后,自己儿子成长了些许而已。
不过今天,当她看到自己儿子有这般手艺之后,她却当即否定了自己之前的推测。
这可不是经历某些事情就能做到的,必须得学,得练才行。
“妈,这些你就别管了,我打算明天去县城兜售这些嗦螺,您觉得怎么样?”
面对自己母亲的疑惑,贺卫国顿时笑了笑,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出了自己的赚钱计划。
“啥?你要拿这些田螺到县城去卖?难怪我看你这两天都不着家,敢情是为了卖这东西?”
虽然她明白了贺卫国这两天忙前忙后的原因,可同时她也开始担心起来。
与当下大多数人一样,他们第一时间所想到的就是投机倒把罪。
可还不等她开口,贺卫国便看出了她的担忧,连忙给她解释了一遍当下的政策与什么叫做投机倒把。
当她听到自己儿子十分肯定的回复之后,她总算松了口气。
“不算作投机倒把就好!不算作投机倒把就好!老五呀!你也老大不小了,也是时候该考虑一下结婚的事情了,妈听说隔壁老徐家的闺女去了县里的麻纺厂上班,要不……”
“妈……我不急!您就别操这个心了,这事我心里有数!”
还不等自己母亲把话说完,贺卫国就接过了她手中的锅铲,开始翻炒起锅中的嗦螺来。
与此同时,他也迅速扯开话题,问道:“妈……咱们家以前不是有一口铝制的煮饭锅吗?碗口大概有这么大,有着双耳,我记得还是咱爸花了三块钱找人打的,后来让找村口徐铁匠补过。”
“你说那口锅呀?那是熟铁的,不是铝的,铝的哪用得起,当年你爸好不容易找人打的,煮饭炖粥都不错,后来生产队弄大食堂,就给收起来了,之后赶英超美被差点砸掉炼了铁,你等等,我去给你找找看,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母亲龚玥暗暗叹了口气,回了一句后,转身去找那口锅了。
贺卫国立马端上灶台之上的煤油灯迅速跟了上去。
经过母亲在木质碗柜下一通翻找,总算将那口铁蒸锅给找到了。
那是一口与海碗差不多大小的铁蒸锅,铁锅的檐口有一尺来深,煮十个八个人的饭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两边有着双耳,形制其实与后世的电饭锅内胆有些相似。
贺卫国拿着锅对着煤油灯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并没有看到亮点,初步估计应该是完好不漏的。
随后,他又借着煤油灯昏暗的光亮,仔细检查了一下,也许是因为抹了什么油之类的缘故,这锅竟然没有多少锈迹。
于是,他立马对其清洗了一下,又再仔细检查了一番,最终确定这锅确实是能用的。
想到这,他即刻拿着锅走到灶台边,将灶台锅中的嗦螺全都用锅铲舀进了那口铁蒸锅中。
在这之后,他又找了把蒲扇盖到了上边。
…………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徐国民家。
片刻过后,他和徐国民就悄悄端着一个铁皮炉子出了门。
回到自己家中,贺卫国又用竹条编制的背篓,背上了一些昨晚早已准备好的木炭,里边再放了一些引火的枯草,最后再将铁皮炉子给放了进去。
至于铁蒸锅与蒸锅里早已熬制好的嗦螺,则被他用麻绳固定住,小心翼翼的放到了另一个竹背篓内。
而蒸锅的上边,则用昨晚的那把蒲扇给轻轻盖住了。
“卫国!要不我干脆去把我爸那二八大杠给偷出来得了,咱们这么背着去县城,得走多久,那可是十几里地了!”
徐国民一边背上装有铁皮炉子与木炭的竹背篓,一边对贺卫国说道。
此时此刻,贺卫国也正小心翼翼的将装有铁蒸锅的竹背篓给背在身后。
他一听徐国民的话,不禁微微摇了摇头:“不行!就你爸那性格,他可不会同意你跟我去县城卖这个的,这事得暂时瞒着你爸!”
“而且你是他儿子,难道你还不知道你爸对那辆二八大杠的可宝贝着吗?你忘了昨天我跟你爸磨了半个小时嘴皮子的事情啦?”
“呵呵……那倒也是!成吧!等我赚了钱,老子一定要买一辆全新的永鸽牌……不!凤凰牌二八大杠,然后骑到他面前炫耀炫耀!”
“好了!你就别跟我们在这贫嘴了!赶紧的,咱们早点赶到县城,早点把这些嗦螺给卖出去!”
贺卫国立刻白了徐国民一眼,背上竹背篓就出了家门。
“卫国,你说咱们能把这些螺螺卖掉吗?”
“当然能!也一定能!”
“可是万一卖不掉咋办?”
“凉拌!”
“那咱们商定的一份两毛钱是不是太贵了点?”
“不贵!咱们嗦螺这么好吃,分量差不多有三两,一点不贵!”
“那咱们用什么装着卖呀?总不能用碗吧?”
“用报纸呀!待会你到了麻纺厂门口后就去找你舅外公,问他要些看完的旧报纸来,咱们半张报纸多叠几次,舀的时候再把汤汁去掉一些,应该能行!”
“那没有牙签怎么吃呀……!”
“你哪来的这么多为什么!走一步看一步!”
…………
一路上,徐国民就像有十万个为什么似的,一个劲的追问着贺卫国。
然而贺卫国早就把能想到的问题都给想好了。
而他二人却并不知道,就在他们奔县城而去之时。
此时的公社大院,公社书记办公室,气氛颇为紧张。
几个公社的主要领导都聚集到了一起,传看着手中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