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官途,从小科员到一省之首! > 第418章 分工

第418章 分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秦市长,我这两天考虑了一下,您的分工就按元昌书记的意见,分管我们临平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

    杜应明接着大致说了一下秦立的工作范围,包括市招商引资局以及国土、规划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是临平市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部门。

    从县级开始,政府的组成部门都差不多,所以对于经济口的工作,秦立非常了解。

    杜应明最后说道。

    “明天的专题办公会再重新划分一下,然后下发。”

    “感谢杜市长的信任。”

    秦立点了点头。

    这时,杜应明的秘书谭明洋敲门后走了进来。

    “市长,我看了一下,明天上午您有一个接待,下午有空,您看?”谭明洋站在办公桌边看着杜应明道。

    杜应明点了点头,看着秦立,“秦市长,那就定在明天下午,由你来阐述我们新区的发展设想?”杜应明征询的语气看着秦立。

    秦立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室后,新来的秘书刘坤云已经就位。

    见秦立进屋,刘坤云忙站起身来,秦立点了一下头,然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前,秦立看着对面墙上的临平市地图。

    想着刚才自己跟杜应明在汇报新区建设设想时,杜应明并没有多少表态。

    看来关元昌说的,让自己通报给他就行的说法好像有点意思。

    既然杜应明明确自己的分工管辖范围,秦立考虑下午是不是去走访一下这些分管部门。

    刚拿起电话准备让刘坤云安排,想了想,这事还是等到明天分工文件下发后再说吧。

    秦立现在要考虑的是,明天在市长专题办公会作为自己在临平市政府班子的第一次亮相。

    按杜应明的要求,由自己来阐述新区定位的方案,那么自己的这个方案必须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而且方案清晰,措施可行。

    要知道市领导都会有很多工作上的借口,没那么多的时间来听你讲些没有意义不着边的东西,所以这第一炮秦立必须要打响。

    想到这里,秦立电话叫来了刘坤云,把明天下午市长专题办公会的主要议题跟他说了一下,同时着重阐述了一下自己关于临平新区建设的想法,要刘坤云下午3点前拿出方案来。

    刘坤云领命而去。

    截止今天,秦立履新常委副市长差不多有一个星期了,但对于临平市的政治格局基本还是两眼一抹黑。

    要知道政治格局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这之中包括临平市政府的主要官员的背景、政治立场和政策取向以及临平市的社会动态、民生、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分管领域现有政策、工作动向等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掌握,将有助于秦立了解政治格局背后的社会基础。

    秦立拿起电话打给了孙铭阳,询问他那里有常委和政府班子成员的简介,得到回复后,秦立马上安排刘坤云过去取。

    等到刘坤云取回秦立要的材料后,秦立大致看了一下临平市委常委的简历。

    临平市委目前有11位市委常委,简历上看大多数常委都来自临平基层部门。

    市委书记关元昌跟自己一样,在一年前跨区调任的。

    市政府班子成员,跟那些常委一样大多长期在临平基层工作。

    秦立知道,一个人的简历通常只能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专长和部分个人成就,并不能全面展现一个人的全部特质,比如个人品质、性格、动机和潜在能力等内在因素。

    后者是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去考察评估的。

    这就如同冰山模型一样,上面的部分是显现的,而隐藏在水面下的才是最为关键的。

    这一届市委班子和市政府班子成立于两年前,市长杜应明是从市委组织副书记顺位过来的,比关元昌早一年担任市长,简历显示他一直从事的是组织工作。

    看了杜应明的简历,秦立有种不太好的感觉。

    杜应明作为市长,长期在临平工作,极有可能形成强大的本土势力、稳固的人脉和影响力,而且他长期在组织系统工作,这样的经历往往会在人事安排、政策制定等方面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

    要知道,组织部门的思维导向是有别于其他部门的,这个部门的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就是更加注重对人的“揣摩”和评估,这种工作方式可能会内化为个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在杜应明的思维中难免没有固化的这种思维模式?

    如果跟一个缺乏经济思维模式的人打交道,可能在处理经济发展、财政预算等事务时,难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这可能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挑战。

    杜应明组织部门的工作背景,可能会让他的思维方式与其他部门有所不同,秦立担心的是杜应明在决策时过于依赖这种“揣摩”和评估人的能力,而忽视了经济思维的重要性。

    下午两点,刘坤云敲了敲门,拿着几页纸走进了秦立的办公室。

    “秦市长,这是您明天下午专题会的发言稿,我还不太了解新区的情况,里面有很多没有说道的地方,请您审阅。”

    刘坤云将手里的稿子放在了秦立的面前。

    秦立看了一眼刘坤云后,拿起了稿子。

    在秦立翻阅稿子的时候,刘坤云一直很忐忑地看着秦立。

    但并没有从秦立的表情中看出有什么异样,以至于站在那里略显局促。

    “坤云,这里……”秦立将文稿放在桌上,从笔筒里取出一只红色的铅笔,在文稿的段落下划着线。

    “临平新区重新定义为,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面交代了建设的背景,这一段应该阐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建设的必要性……”秦立指着文稿说道,“阐述完这些后,就要对工作步骤进行论证。”

    秦立说着抬眼看了一眼刘坤云,“最后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论证过程,提出产业和发展上的定位。”

    刘坤云今天才履职,除了知道临平新区的区位外,估计对其他的也就一无所知了。

    秦立不知道是自己没有讲明白还是刘坤云脑袋里对新区还没啥概念,文章到后面就有点泛泛而谈越来越空洞了。

    看来,自己还需要跟再他讲清楚,以便让他尽快进入角色,减轻自己的压力。

    秦立指了指桌前的凳子,接着阐述了一下他关于临平新区重新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的意义以及功能和发展定位,包括希望达到的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创新能力提升等。

    刘坤云是带了纸笔进来的,秦立一边说他一边记录着秦立的观点。

    在刘坤云记录时,秦立惊讶地发现,刘坤云居然用的是速记的方法。

    在表述完这些后,秦立重点谈了工作步骤论证以及可能涉及的关键要素。

    要知道速记通常使用的是殊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代表音节、单词或短语,使得记录速度可以跟上说话者的语速。

    秦立继续说道,“坤云,任何措施方案在提出建议时,都需要配合更明确的措施,以确保建议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

    这样,受众才能清楚地了解你的意图、方法和预期成果,才有助于提高建议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

    秦立在经济发展需求时,强调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临平原有的产业结构可能已无法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只有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才能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每说到重点内容的时候,秦立都会不自觉的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里要着重阐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于科技创新和研发,一旦成立,将有助于推动临平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再就是人才吸引与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我们可以通过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秦立讲得很细,他是希望刘坤云明白这些细节才是未来高技术开发区的工作项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果。

    秦立双手手指交叉继续说道。

    “除了上面讲到的几点外,还有就是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把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置于我们苏省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获得省里的支持,进而跻身省级经开区的行列,因为,省里面也要考虑如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就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绿色发展。”

    “坤云……”秦立阐述完这些后,看着刘坤云,“通过上述必要性和工作步骤的论证,可以看出临平新区转型为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科学规划,精心实施,以确保高新区建设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提出我们临平的产业定位,而刚才谈到的都属于产业布局的范畴,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发挥出我们经开区的主引擎功能和作用。”

    见秦立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刘坤云合上记录本看着秦立,“秦市长,我马上回去整理。”

    刘坤云起身说道。

    秦立点了点头。

    刚才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详细跟刘坤云说了,如果他还不能领会的话,那就证明他不能胜任秘书的工作了。

    就在秦立继续翻看着市政府班子成员简历的时候,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接听后,是一个女子的声音,秦立不由有些狐疑,自己刚来,竟然就有女同志电话找自己?

    电话里,女生在得知与她对话的是秦立时,忙自我介绍说是乔芷伊。

    乔芷伊?清理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招商引资局那位风情万种的身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