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8章 西征之二(九)

第18章 西征之二(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郑帅!”

    目见郑守义血葫芦般回来,周德威扑上来把住他的双臂,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老黑在银州闹了他的酒宴不假,可是上阵不怂。

    若非郑守义执行命令坚决,尤其在右路解救及时,化了李继鸾的危难,今天是生是死就难说了。

    正如杨师厚看出这边硬扎,周德威更是明白对面难打。

    方才看旗子与造型,发现好像是李仁福在前,郑爷兴奋呐。

    若是拿了这厮,不管死活,这夏州城哪怕不能投降,也得又乱。

    所以,郑大帅发了狠,逮着老党项猛追。可恼那厮跑得太快,老郑座下的马爷都跑得快口吐白沫也追他不上,最后只好放弃。

    待他回转,便听到鸣金,两边士兵正在如潮般各自退去。

    “怎么不打了?”

    屠子爷只看着李仁福猛追,完全没注意到身后李继鸾险些崩溃。

    周德威道:“用兵,讲究避实击虚。再打下去,无非两败俱伤,得不偿失。杨师厚不愧梁贼虎将,麾下儿郎俱称精锐。

    这般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不打也罢。”

    “嗯。”避实击虚,不到万不得已不硬拼,一直是大李的用兵原则,郑二也非常认可。夏州远处西陲,确实犯不上在此打生打死。道:“我看这银夏之地也没甚油水,不如归去。

    银州不好走,你我走河南地,先去天德军,自北面绕路回去。

    看看路上有无党项羌,也不白走一趟。”

    就郑爷对掳掠如此上心的精神,周德威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经过此战,两人也有些惺惺相惜,战斗友谊嘛,不复早前尴尬。

    主要还是郑守义放开了怀抱。

    当初辽王安排他做副手,老郑很不情愿,辽王就说,让他跟着周德威多学学。彼时郑大帅哪里听得进去,心说,这厮跟梁兵也就打个七上八下,半斤八两,有甚好学?

    经了此战,郑爷感觉大哥就是大哥,这把还真是学到不少。

    那不顾人命黑心肠地攻城就不说了,就折嗣伦和今天这阵上的状况,郑爷算是明白辽王让他学什么了。

    从前都是自家兄弟上阵,不论是跟谁搭档,肯定不用担心临阵脱逃这种烂事。

    如今嘛,事业大了,往后不可能都是知根知底的老弟兄。

    会有折嗣伦这种混蛋,也会有李继徽这种友军。

    今后,不但要防着敌军,更得防友军。

    被友军出卖这种事,过去没少听,但是咱郑爷没经过呀。

    好么,这把体会了。

    看后路的说走就走,招呼都不打。

    都上了阵,临阵说走就走,几千人呐,拦都来不及。

    劫后余生的李继鸾等周德威、郑守义两个肉麻完,凑上来一拱手道:“今日多谢周帅、郑帅救命之恩。某铭感五内,无以为报,请受某一拜。”说着竟跪下去了。真悬呐,慢一步,就全完了。

    大唐官员,若非重要场合、重要事项,见天子也就是拱手鞠躬而已。

    大殿议事,那是坐而论道。臣拜君,君亦要回礼。

    至于官员之间,下官若给上官无故下跪就很失官体,会被同僚戳脊梁骨骂地。

    如今大唐是没了,但风气依旧,只怕还要更好些。

    真命天子都没有的待遇,你凭啥?你也配?

    李继鸾这一拜着实不轻。如他所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无以为报啊。

    周德威晓得是怎么情况,受得坦然,但郑守义不清楚啊,顺手一把就将李继鸾拉起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何须如此。”前面李继鸾打得很硬气,那刀刀见血,郑爷很是尊敬。心中一动,道,“哎我讲个趣事。

    那岁,究竟哪年我忘了,朝廷封赏李头,中官儿跑营州来送敕旨。李三那厮一听敕旨到了,噗通就给跪下,哈哈,被他阿爷一顿好打。哈哈。这厮。”回头找找,看张忠就在不远,指着道,“便这厮送敕旨来地,哈哈。”

    老黑这么一打岔,方才的凝重气氛也就一扫而空。

    李继鸾道:“大恩不言谢。”又向周德威、郑守义,甚至还向卢八哥挨个鞠躬到地。

    这厮左一个大恩,右一个救命,郑爷就有点糊涂,茫然道:“这是怎么?”

    边上张忠察言观色,便来解说道:“方才梁贼狡猾。

    前阵骑军身后藏有一阵,欲混淆视听来袭我军右翼。岂料郑帅明察秋毫,先以一阵挡开前敌,又以卢指挥铁骑在后,将梁贼后阵打断。

    时李继鸾将军苦战多时,若非郑帅应对巧妙,可不就危险了。”

    这小中官一直在将台上,将局面看得分明。

    还是挺悬的。

    周德威道:“敌骑来得快,我只及令亲军于中军右侧列阵,却不及调兵拦阻敌骑。郑帅实在是神来之笔啊。”同样是心有余悸。

    “啊,啊哈哈哈。”郑哥脑袋转得不慢,闻言立刻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其实哪是他明察秋毫、神来之笔,完全是看李仁福冲得快等不及卢八哥,自己先走。八哥那是因为马慢跟不上,阴差阳错罢了。

    不过呢,这运气也是实力嘛。

    遂大言不惭道:“嘿嘿,用骑,何时轮到梁贼嚣张?

    那岁在成德,故晋王便曾用大股骑队在前遮挡,而后数千精骑突敌侧翼,杀得成德大败,血流漂杵。这都是爷爷玩剩下地,梁贼班门弄斧,自取其辱哇。”

    周德威经他这么一提醒,也想起来那次他也在场,只不过彼时他在步军。心说,这老黑真是能扯,不过打了个旗鼓相当,成德败而不乱从容退走,哪来的血流漂杵。

    不过此时也不拆老黑的台,看对面梁军已经缓缓退回夏州城,周德威道:“苦战一日,众将士辛苦,回营吧。”

    “对对!”郑守义好像才回过神来。

    这大热天披甲折腾一日,够累人地。糊了一身血都不说,主要那屁股底下简直跟泡发了一般,裤子湿粘在腚上,别提多难受了。

    左扭右扭也无用,得赶紧回去换换。

    ……

    既然都吃不掉对方,两边也就都不想打。

    休息数日,周德威拔营,从北边绕过银州,经麟州向东,渡过黄河回师。

    郑守义与他在银州以北分手,周德威向东,郑大帅向北,仍沿来路穿过河南地,在中受城附近渡过黄河,再向东折回朔州。

    算算账,感觉这一回打赔了。

    一路连死带伤折了四五百人,主要都是与梁军阵前步战损失。

    抢的那点牛羊财货,走一路也就基本吃光,回来又是抚恤又得赏赐,里外里一计算,可不就赔了。

    ……

    放下郑大帅怎么跟辽王哭穷要钱发赏赐不提,却说那中官杜廷隐。

    这厮感觉杨师厚来者不善,怕被人扔到阵前送命,找个由头就脚底抹油,溜了。一路是风驰电掣跑回洛阳,来向主人表功。

    说来也巧也不巧。

    听说夏州有事,梁帝已驻跸陕州督战,但杜廷隐赶到,圣人却并没把他这个中官当回事,不着急见他。急得杜廷隐有功无处表,心里直抓挠。

    不几日,定难军露布飞捷,言杨师厚在夏州大败周德威云云。

    圣人闻讯情绪大好,也就想起还有个杜廷隐这个人物,将他叫来问话。

    杜中官心情激动地扑倒在梁帝面前,四体投地行了拜礼。

    为何不是五体投地?因为少了一条腿嘛。

    自打刘知俊造反,梁帝就觉着天下都乱了套,心情也跟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没个准成。

    如今捷报传来,有此大胜,斩首数千……

    啊,梁帝想来,这可是与辽贼作战胜得最痛快的一次。

    至少梁帝认为是。

    “你起来说话。”梁帝抱着那报捷文书,怎么看怎么欢喜。

    杨师厚不负我呀。

    梁帝随口问道:“你在夏州有日,说说。”

    杜廷隐早就编好了几个剧本,就等登台表演了。总算得到天子问询,便答:“回圣人话。奴在夏州月余,亲见贼兵围城……

    没料想过门都没完,梁帝又道:“不说这个。

    嗯,讲讲所见辽贼、岐贼是何端地。”

    本来设计好的台词被打断,就有点把不住天子的脉。杜廷隐犹豫了一瞬,试探着解说:“辽贼较岐贼勇悍,步伍严整,进退有据。

    脚力尤多,奴在城上远望,畜群遮天蔽日。

    不过,攻城皆非二贼所长。

    呃,贼兵强攻旬月,一无所获。”

    梁帝问:“李仁福其人如何?”

    杜廷隐答:“李节度,嗯,不是雄主。”

    梁帝眉梢轻挑,道:“哦?”

    杜廷隐道:“李节度去岁承位,二贼就来过。

    此后整整一年,亦未见其整饬防务,有所筹备。

    奴至夏州时,城中兵不足三千,粮仅三月之积。若非神兵天降,夏州危矣。

    奴入城不数日便遭贼兵围城,以奴观之,李节度或有……

    “或有心投敌?”

    看他吞吞吐吐,梁帝干脆帮他说了。

    李仁福想做墙头草也正常。毕竟夏州遥远,梁朝鞭长莫及,至少在彻底稳定关中之前无能为力。哪怕硬打下来,离那么远,换谁做节度使未必就比李仁福强。

    夏州边角之地,毕竟不是心腹之患。本想与这中官问几句,梁帝现在又没兴致了,就想挥手让他退下。

    杜廷隐虽然垂着脑袋,眼神儿可是片刻也没有离开天子。

    感觉圣人要打发自己,好不容易获得一次出场机会的杜中官这怎么能够,把心一横,道:“圣人。夏州边角之地,非我腹心之患。

    李仁福本党项羌内附,畏威而不怀德,亦不必与他计较。

    经此一胜,宋文通此贼亦无力东侵。

    待关中并鄜、坊、丹、延各州安定,定难军必不反侧。

    倒是辽贼悖逆,不可小视。

    李贼原有河北三镇,又得河东,再不剪除,遗祸不小。”

    梁帝未曾想这中官还有这等见识,就顿了一顿。

    边上一直默默无言的敬翔突然说道:“圣人,此次定难军能够坚持,杜使君出力不小。”

    梁帝容色奇异地看着这位老伙计,不知可否道:“哦?”

    敬翔道:“杜使君送国礼至夏州,恰逢贼兵围城,军无战心,民意不稳。

    正是杜使君亲领三百勇士,坚李仁福之志,并发动城中军民,筹划战守,这才等到杨帅援兵前来。”

    梁帝道:“还有此事?”

    敬翔道:“崇政院有报。”

    梁帝便让贴身中官将前阵子的公文全都抱来,翻检一阵,在一个角落果然找到了这卷文书。是张汉玫、杜廷隐的联名述职,并附有崇政院的意见,还有同行将校的言辞俱在。

    想是看漏了或者忘了,梁帝将那书看罢一遍。双目忽然落在杜廷隐身上,杜中官立觉心脏被人一把揪住。不,是心肝脾肺肾,乃至灵魂都被天子看了个明明白白,通通透透,浑身上下,无一处遗漏。

    似被死亡笼罩,杜廷隐的两腿不自觉就开始发抖,背上直如翻浆,豆大的汗珠一颗颗从额角滑落。

    不知过了多久,梁帝的声音似从天外飘来。

    “退下吧。”

    杜廷隐顿觉身上的威压一松,哪敢多话,老老实实磕头退出去了。

    其实梁帝也就瞥了这厮一眼,待他退下,梁帝谓敬翔道:“爱卿怎么为这中官说话?”

    敬翔坦坦荡荡道:“圣人不拘一格用人。中官乃天子家奴,家奴懂事,总强过瞎胡闹。这厮求到我,想去河北报效,臣以为,这厮在河北也不错。”

    “呵呵,你呀,总有理。”

    前唐中官之祸,殷鉴不远,作为开国之君,梁帝对此十分警惕。虽然也用中官办事,但是,对于中官始终不能放心。尤其是中官与朝官、武将之间的勾连,最让梁帝敏感。

    这些中官就在自己身边,可以说他的吃喝拉撒都在这些阉竖手里。当然,他们是家奴不假,可是反过来,他这个天子又何尝不被这些中官控制着?威胁着?

    大唐,不就是中官们掌握了禁军,才能废立皇帝吗。

    敬翔不是武将,可是他对武将的影响可不小。

    杜廷隐与他有交往,梁帝能不警惕?

    敬翔如此大方承认,梁帝倒是心情转晴,道:“西边事了,河北不能再拖。杨师厚打得顺手,我意留康怀贞在关中,以杨师厚为北面行营都统,北伐。

    此次,狮子搏兔,必用全力。

    敬公以为如何。”

    敬翔早想催促北伐,大有时不我待之感。

    梁帝年纪一年大过一年,身体近来也开始出现小恙。朱家几个子侄皆非英主之资,不趁老朱活着赶紧灭了辽贼,还留他过年么。

    哪怕不能一蹴而就,至少也要给予其沉重打击。

    比如,河北打残。

    否则,让这厮以河北钱粮,躲在河东养精蓄锐,这还得了。

    若非刘知俊造反,若非杀了王重师……咳。

    敬翔郑重回答:“正当如此。

    需用禁军精锐。

    辽骑悍勇,亦需多派马兵,以免被动。”

    “嗯。”跑来陕州督战,梁帝也是想赶紧办完西边的事,好跟李可汗算总账。之前的筹划如今可以拿来就用,只是换个主帅。

    眼珠子转转,梁帝又想起一事,道:“成德赵王总是哭诉受了辽贼欺辱,过两日,让刚才那个叫什么?”

    “杜廷隐。”

    “对,便让这厮走一趟成德,问问借道之事。粮他也得出点吧。”

    敬翔一听脸就黑了,大哥这是想干嘛。

    条条大路通幽州,走永济渠,从魏博一路从瀛、莫就能推到幽州城下。

    借道?是假道伐虢吧。

    敬翔连忙劝阻道:“圣人,需专心。

    辽贼大患,成德乃疥癣之疾。平了辽贼,何愁成德?”

    哎呀被这厮看出来了。

    实在是梁帝打小顺手牵羊习惯了。而且对付河北这几个逆藩,不使点手段也是不成,顺手就想加点料。

    被敬翔提醒,梁帝也觉不该节外生枝,就讪笑道:“兵不厌诈嘛。

    先放放风,看是彼辈怎么反应。

    晋、绛,泽、潞,成德,魏博,亦或者走义昌?

    先瞧瞧辽贼怎样应对,我军才好定策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