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雍齿曾多次背叛刘邦,为何刘邦还能给他封侯,并且善终?
一、雍齿与刘邦早年的复杂关系
雍齿和刘邦之间的纠葛始于秦朝末年,两人同为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但身份背景迥异。刘邦出身平民,而雍齿则是当地豪门大族,家境殷实,地位较高。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各地响应反秦浪潮,刘邦也在沛县起兵,这时雍齿选择投靠了刘邦。然而,雍齿对刘邦的态度并非出于忠诚,而是基于时局的考量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他内心并不甘心屈居于刘邦之下,这种矛盾心态为后续的背叛事件埋下了伏笔。
二、雍齿背叛刘邦的几次关键事件
第一次背叛:在刘邦初期反秦势力尚弱之时,雍齿曾趁刘邦率部攻打丰邑(今江苏徐州附近)之际,转而投向魏国周市麾下,并固守丰邑抵抗刘邦。这一背叛让刘邦损失惨重,不仅失去了重要的根据地,还一度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不得不暂时依附于项梁以求生存和发展。
第二次背叛:尽管后来雍齿因形势所迫重新归降刘邦,但在楚汉争霸期间,由于雍齿对刘邦始终抱有芥蒂,加上其反复无常的性格,使得他在政治立场上摇摆不定,虽未再出现明显的背叛行为,但在心理层面上并未彻底忠诚于刘邦。
三、刘邦出乎意料的封侯决策
随着刘邦逐步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如何奖赏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成为巩固政权的关键问题。此时,群臣中普遍存在不安情绪,不少将领担忧自己功劳未被公正评价,甚至担心刘邦会清算旧账。谋士张良洞察到了这一点,适时进言:“陛下若要安定人心,应率先封赏那些昔日虽有过节,但功劳显着或影响力大的人物。”其中,雍齿正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的三次背叛无疑让刘邦怀恨在心,但他同时也是刘邦心中公认的“眼中钉”。
因此,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决定做出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举动——封雍齿为什邡侯。此举目的在于向所有将领传达一个强烈信号:即便是像雍齿这样曾多次背叛自己的人都能得到封赏,那么其他无论是否有过小过失的将领都可以安心等待封赏,从而消除了潜在的内部动荡隐患。
四、雍齿得以善终的历史注解
雍齿封侯之后,尽管刘邦对其早年背叛之举难以释怀,但他遵守了封侯的承诺,并没有秋后算账。雍齿能够在汉初的政治环境中保持较高的地位,并最终得以善终,这既体现了刘邦作为开国之君的大度与睿智,也揭示了其稳固统治、安邦定国的战略远见。由于雍齿曾多次背叛刘邦,其被封侯本身就是刘邦为了安抚群臣、显示公正赏罚的一个策略性举动。因此,雍齿在得到封侯并确保自身地位安全之后,更加谨慎行事,以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荣耀不受损害。
另外,根据历史上的记录,雍齿得以善终,这说明他在受到封赏后的日子里,至少在表面上是忠诚于汉室的,并未再次引起重大的政治波澜,否则难以在复杂多变的汉初政局中安享晚年。
综上所述,雍齿虽然多次背叛刘邦,却能在最后得到封侯并安享晚年,一方面是因为刘邦为了稳定功臣集团、消除内部猜忌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性举措;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刘邦能够超越个人恩怨,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处理人事问题,从而成就了一段不凡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