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182章 乌雅·兆惠:乾隆盛世下的“新疆守护者”

第182章 乌雅·兆惠:乾隆盛世下的“新疆守护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早年仕途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早年仕途充满了荣耀与挑战。雍正九年(1731年),兆惠以笔帖式(一种官职名)的身份被授予军机处章京之职,这标志着他正式进入了权力的核心圈层。军机处作为清朝皇帝直接领导下的最高决策机构,兆惠能在此任职,说明了他在当时的政坛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随着仕途的发展,兆惠先后担任了多个要职,包括兵部郎中、内阁学士等,直至成为盛京刑部侍郎以及刑部右侍郎。这些职位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也为他后来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兆惠的官职进一步提升,他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同时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职责——督办金川战事中的粮食运输。此时正值清朝对大小金川进行平叛的关键时刻,兆惠亲自前往前线,处理后勤补给问题。他向乾隆皇帝报告了前线的情况,指出在众多将领中,只有乌尔登和哈攀龙二人表现突出,而其他省份的军队存在诸多虚报现象。乾隆对此高度重视,命令经略傅恒进行调查核实。这一事件体现了兆惠的直言不讳和对于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感。

    在平定了金川之乱后,兆惠再次展现了其在政务上的才能,负责审查军队以往的军需使用情况。随后,他又奉命前往山东处理一起伪造文书案件,并暂时担任山东巡抚一职。这一系列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从政经验,也让他成为了乾隆帝信任的大臣之一。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兆惠又被派遣到西藏地区,负责筹划防御准噶尔部的工作。这一任务要求他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外交能力,还需要对边疆事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准噶尔部作为当时威胁清朝边疆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兆惠在此期间的工作无疑对维护清朝的领土完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从征准部

    乾隆十九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4-1757年),兆惠在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准噶尔部的动乱给清朝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乾隆帝为了稳定边疆局势,决定出兵平定准噶尔。兆惠在这场战役中被委以重任,先是协理北路军务,总理粮饷事务,确保前线军队的物资供应。

    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着准噶尔部台吉噶勒藏多尔济的归顺,兆惠的任务也相应调整,他被指派驻守乌里雅苏台,并负责管理牲畜分配。然而,就在这一年,厄鲁特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突然叛变,攻陷了伊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乾隆帝迅速作出反应,命令兆惠移驻巴里坤,同时监管额林哈毕尔噶台站,确保战略物资的安全运输。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击败了阿睦尔撒纳,收复了伊犁。由于原定西将军策楞在指挥过程中表现不佳,乾隆帝召回兆惠,并授予他镇守北疆的战略规划任务。在兆惠尚未回京之前,策楞因谎报军情被解职,兆惠被任命为定边右副将军,负责伊犁地区的善后工作。

    然而,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厄鲁特蒙古内部的宰桑们密谋叛乱,噶勒藏多尔济秘密告知兆惠,巴雅尔即将入侵他的领地。兆惠迅速采取行动,派遣宁夏将军和起带领士兵前往驻守,但不幸的是,噶勒藏多尔济的侄子扎那噶尔布及其他宰桑在途中叛变,导致和起阵亡。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兆惠亲自率领五百伊犁军士迎战,与叛军达什策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击败叛军,并继续追击至库图齐。在随后的战斗中,兆惠再次击败达勒奇,歼灭叛军数千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兆惠率领的清军抵达乌鲁木齐,与集结于此的叛军进行了多次激战。由于天气恶劣,清军在特讷格尔被叛军包围。关键时刻,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派出援军,成功解救了被围困的兆惠部队。乾隆帝得知兆惠英勇作战的消息后,对其予以嘉奖,授予他一等武毅谋勇公的爵位,并任命为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三、转战回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兆惠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同时,发现了回部头人波罗尼都(大和卓)与霍集占(小和卓)有叛乱的迹象。面对这种情况,兆惠一方面派遣参赞大臣富德去追捕叛逃的阿睦尔撒纳,另一方面则率领自己的部队停留在济尔哈朗,以便随时支援富德的行动。然而,乾隆帝认为兆惠在处理回部叛乱和追捕阿睦尔撒纳之间未能妥善平衡,批评他轻重不分。

    在接到乾隆帝的责备后,兆惠迅速调整策略,继续北进,并派遣使者前往哈萨克,要求归还潜逃的阿睦尔撒纳。随着富德的大军在塔尔巴哈台俘获了叛军首领巴雅尔及其随从,兆惠也开始着手处理阿睦尔撒纳的问题。通过哈萨克汗阿布赉的帮助,兆惠成功地获得了阿睦尔撒纳的部分亲属,并将他们押送至京城。同时,兆惠还派遣其部下击败了阿睦尔撒纳的残部,并招降了部分叛军,进一步巩固了清军在该地区的控制权。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二月,回部发生了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任命兆惠为定边将军,负责南疆的讨伐任务。兆惠提出了先屯田于乌鲁木齐,待来年春季再行进军的建议,但乾隆帝认为这是怯懦的表现,并下达了责备的诏书。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兆惠决定首先解决厄鲁特人的威胁,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回部叛军。为此,乾隆帝任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负责直接进攻南疆,而兆惠则需要在完成对厄鲁特蒙古的剿灭后,与雅尔哈善会师共同进击叛军。

    兆惠在执行任务时,与副将军车布登紮布、副都统瑚尔起、侍卫达礼善等分四路进攻厄鲁特蒙古余部。尽管乾隆帝对一些叛军头目的未被捕获表示不满,但兆惠还是在四月份成功抓获了鄂哲特等人,并将他们押送至北京。

    在处理完厄鲁特事务后,兆惠奉命前往库车视察军务。正当他返回北京时,乾隆帝的诏令要求他立刻前往库车支援雅尔哈善。由于雅尔哈善的军队已经被库车的叛军所围困,霍集占趁机逃脱。乾隆帝随即命令兆惠取代雅尔哈善的位置,并嘉奖他敢于亲自率领八百人赴库车,誓言不破敌军誓不还朝的决心。

    四、黑水营之围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八月,定边将军兆惠率领清军从伊犁南下,旨在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兆惠派遣副将富德驻守阿克苏,自己则率领四千余骑兵和步兵向叶尔羌城进发。叶尔羌城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周围有十二座城门,叛军在城东五里处挖掘壕沟,构筑工事,以抵御清军的进攻。

    十月初三日,兆惠的部队抵达辉齐阿里克,距离叶尔羌城约四十里,并在此扎营。他随即派出左右两翼的部队抢占城东的高地,以控制通往叶尔羌城的要道。初六日,叛军从东、西、北三个城门出击,试图阻止清军的推进,但在几次交锋中均被击退。

    兆惠的大本营设在黑水河畔,因此被称为“黑水营”。鉴于叶尔羌城的坚固防御,兆惠决定分兵一部分给副都统爱隆阿,以防备来自喀什噶尔的大和卓叛军。与此同时,兆惠计划通过袭击山下的牧群来补充军粮,并诱使叛军出城作战。

    十月十三日,兆惠亲自率领千余骑兵南下,目标是夺取一座桥梁,以便顺利前进。然而,当约四百人过桥后,桥身断裂,叛军五千骑兵和一万步兵从叶尔羌城中涌出,包围了清军。清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进行殊死抵抗,直至夜幕降临,叛军才撤退。这场战斗造成了清军一百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其中包括总兵高天喜。

    次日,霍集占组织叛军对黑水营发动猛烈攻击。兆惠指挥士兵一边战斗一边构建临时工事。战斗持续了五天,期间兆惠派出五名士兵向阿克苏求援。舒赫德在阿克苏接收到消息后,迅速向朝廷报告,乾隆帝随即命令靖逆将军纳木札尔率军救援。爱隆阿在返回阿克苏催促援军的路上遇到了纳木札尔的部队,但他劝说纳木札尔等待大部队到来后再行动,纳木札尔并未听从,结果在途中全军覆没。

    面对强攻无效,霍集占改变策略,选择长期围困黑水营。黑水营的清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持了三个月,从十月至次年正月,他们面临着严寒、缺乏弹药和粮食的困境。为了生存,清军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比如从树木中挖出子弹,挖掘水井和储粮窖来维持基本生活。

    十一月间,叛军担心布鲁特人可能与清军有所联系,害怕遭到夹击,因此对黑水营的攻势稍有减弱。与此同时,清廷加紧调动援军。驻扎在阿克苏的定边右副将军富德与侍卫舒赫德在巴尔楚克会合,共率领三千余兵冒雪驰援。巴里坤办事大臣阿里衮也带领六百兵马,携带两千匹马和一千头骆驼赶来支援,与爱隆阿的部队汇合。

    五、大战呼尔璊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富德率领的大军终于抵达呼尔璊,准备解救被围困在叶尔羌的兆惠。富德被任命为定边右副将军,直接前往叶尔羌解救兆惠。在前往叶尔羌的途中,富德的军队与回兵相遇,双方展开了连续五昼夜的激战。在战斗中,阿里衮将战马送至前线,两军会合后再次与回兵交战。布拉尼敦在这次战斗中负伤,不得不撤回喀什噶尔休整。

    清军在叶尔羌河岸边重新集结,阿里衮与爱隆阿的部队合并成为右翼,而富德和舒赫德则组成了左翼,两翼合力追击叛军。正月初八,兆惠听到北方传来的枪炮声,意识到援军已至,随即分兵两路出击,成功突破了叛军的包围,并派人与富德取得联系。富德于十三日晚进至叶尔羌河岸,距兆惠的营地约二十里。次日凌晨,富德率军与叛军交战,斩杀了二三百名叛军。叛军见势不妙,纷纷渡河逃离战场。最终,富德与兆惠会师,按照谕旨返回阿克苏,黑水之围得以解除。

    呼尔璊之战后,霍集占兄弟陷入困境,失去了维吾尔人的支持。二、三月间,霍集占试图寻求外部支持,联系了葱岭以西的巴达克山、浩罕等地。然而,由于浩罕未有回应,加之担心布鲁特人的干扰,和卓兄弟决定逃往巴达克山或前往痕都斯坦。

    四月,随着清军占领和阗的消息传来,叶尔羌的局势进一步动荡不安。霍集占开始将家眷、财物转移至叶尔羌以西的赫色勒塔克。波罗尼都也在为逃跑做准备,他向喀什噶尔的居民征集粮食和马匹,准备在六月十日前运至塔勒巴楚克河。

    与此同时,兆惠与富德正在筹备粮草,计划在麦收之前发起对叶尔羌的攻势。五月,原喀什噶尔伯克和什克建议先攻打喀什噶尔,以防止霍集占投奔浩罕的额尔德尼伯克。兆惠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决定先攻喀什噶尔,再取叶尔羌。此时,不少流亡在外的和卓后裔开始向清军投诚。

    六月十一日,兆惠率九千兵马由乌什南下,向喀什噶尔进发。阿里衮与巴禄率领三千兵马从巴尔楚克出发,在喀什噶尔与叶尔羌之间等待与富德会合,并负责守住各处要塞。六月十八日,额色尹、玛木特与波罗尼都交战,取得胜利后,他们带着众多投降者前来兆惠军营投诚。

    六月二十七日,波罗尼都将喀什噶尔居民迁至城南的提斯衮,并带着约一百五十户居民及其家眷、奴仆逾千人逃往玉鲁克岭以西。霍集占在抢掠了叶尔羌居民的牲畜后,又向当地毛拉勒索了四千两白银,于闰六月二日逃往羌呼勒。大小和卓在色勒库尔会合后,向西逃窜。留在喀什噶尔和叶尔羌的伯克们随即派人迎接清军进城。

    闰六月十四日,兆惠进驻喀什噶尔城,而富德的先锋部队则进驻叶尔羌城。十八日,富德进入叶尔羌。乾隆帝下令兆惠留守喀什噶尔,处理喀什噶尔和叶尔羌的善后事宜,而富德和明瑞则继续追击叛军。

    六、回京病逝

    乾隆中期,兆惠因平定回疆之乱功勋卓着,大军凯旋后被绘入紫光阁功臣图,备受尊崇。此后数年,他历任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等要职,参与国家重案审理及水利建设,展现出卓越的政务才能。兆惠与刘统勋共赴江南,勘察运河,后又受命治理直隶水患,成功疏通天津、静海等地水道,再与尹继善规划荆山桥河道疏浚,为民生福祉贡献力量。然而,乾隆二十九年冬,兆惠不幸病逝,享年五十六岁,乾隆帝悲痛万分,亲临丧礼,赐赠太保,谥号文襄,以示哀荣。至嘉庆元年,兆惠更被追赠配享太庙,其一生忠勇智略,为后世所敬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