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153章 费宏:明朝文治武功的内阁首辅

第153章 费宏:明朝文治武功的内阁首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年少成才

    费宏,这位明朝中期的杰出政治家,其辉煌人生的起点,可追溯至他的早年岁月。出生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仁义乡横林之孝友堂的费宏,自幼便被赋予了家族的厚望。其父深知科举对于士人的重要性,自己未能圆的科举梦,转而倾注于儿子费宏身上。为此,他聘请了学识渊博的陈受诲作为费宏的老师,对其教育严格要求,奠定了费宏坚实的学问基础。

    费宏的天赋与努力在童年时期便已显现。成化十二年(1476年),年仅八岁的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文章,显示出超越同龄人的文学造诣。随后,费宏在五叔费雪峰先生的指导下,于含珠山进一步深造,学业大有长进,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卓越的学习能力。

    费宏的家族成员对他的成长同样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成化十八年(1482年),二伯费瑄在家中书信中表达了对费宏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勤奋学习,以实现远大的前程。这种家族内部的激励与关怀,无疑为费宏后来的成功奠定了情感基础。

    到了成化十九年(1483年),费宏的学术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五叔费瑞一同在含珠山讲学,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家族间浓厚的学术氛围。同年,费宏与五叔费瑞一同参加乡试,并双双高中,这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是费氏家族的一大盛事,开创了叔侄同榜的佳话。

    然而,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成化二十年(1484年),费宏与五叔费瑞虽满怀信心参加会试,却都未能如愿中选。面对暂时的挫败,费宏并未气馁,得益于二伯父费瑄的安排,他得以借助朝中关系进入国子监深造,这一转折点为他后续的仕途铺平了道路。同年,费宏还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重要时刻——与夫人濮秀兰的婚礼,这标志着他在个人生活上的新开始。

    次年,即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费宏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满,岳母邹赛贞以诗寄情,表达了对费宏学业和未来功名的美好祝愿。这些温馨的家庭互动,不仅反映了费宏在亲人中的良好形象,也从侧面映证了他在学业上的不断精进,预示着未来更加辉煌的仕途。

    二、状元翰林

    费宏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科举之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一年,他先是通过会试,虽然仅列第十六名,但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凭借出色的表现和深邃的对策,赢得了明宪宗的青睐,被钦点为状元,这一荣誉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无限光彩,也让整个费氏家族为之骄傲。加冕状元之后,费宏受到了一系列的皇恩赏赐,包括朝服冠带及宝钞,他代表所有进士向皇帝表达了感激之情,并率队拜谒孔子庙,完成了传统的新科进士仪式。不久,费宏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正式开启了其文官生涯。

    在弘治年间,费宏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他被选中参与编纂《明宪宗实录》,这一工作不仅体现了朝廷对他的高度信任,也让他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历史与政治运作。然而,这段时期也伴随着家庭的悲喜交加。费宏在得知五叔病重及祖母去世的消息后,内心深受打击,虽身在远方,仍设位遥祭,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弘治三年,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费宏积劳成疾,但由于官场规矩,不得不忍耐思亲之苦,无法即时归家。直到弘治四年,他才得以回家养病,期间还收到了皇帝因《明宪宗实录》告成而赐予的奖励,足见其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费宏的修养期间并未完全脱离政务,弘治七年,他与家人共游龟峰,享受了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这也是他紧张政治生涯中的一抹温情。而到了弘治八年,身体康复的费宏重返京城,继续他的官宦生涯,官复原职,再次投身于国家的治理之中。

    三、从侍东宫

    费宏在弘治年间的职业生涯与个人生活经历了显着的起伏。弘治九年,他因徐溥等朝中重臣的赏识,被提拔为左春坊左赞善,承担起了辅导皇太子朱厚照的重要职责。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费宏在学术与道德上的双重权威,也预示着他将在未来的国家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费宏在东宫期间,不仅教授太子学问,还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位未来君主的品性与见识,为皇太子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正当费宏在仕途上稳步前行之际,个人生活的变故接踵而至。弘治十一年,费宏的母亲余安人不幸去世,这对费宏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明代的丁忧制度,官员需离职回乡为父母守丧三年,费宏因此暂别官场,返回铅山老家,深切地履行孝道。在此期间,他还亲自为母亲撰写了行状,邀请大学士李东阳为母亲撰写墓志铭,这些举动不仅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费宏的守丧生活并不平静,期间还遭遇了父亲费璠的去世,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强忍悲痛,再次担起孝子的责任,为父亲料理后事,亲自撰写行状,显示了其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费宏在守丧期间并未完全脱离朝政,如在弘治十五年,当得知岳父病逝的噩耗时,他虽不能亲往吊唁,但仍派遣使者前往慰问,展现了细腻的人情味和深厚的家族情感。

    在丧期结束前后,费宏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弘治十六年夏初,他与宗兄费诚同游含珠山,这既是情感的释放,也是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眷恋。同年五月,李东阳、刘健、谢迁等重臣提议编纂《历代通鉴纂要》,费宏因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政治经验,被推荐为编纂官之一,这标志着他又一次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使命,即将投入到整理与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艰巨工作中去。

    四、守制复出

    弘治十七年,费宏在历经了长达数年的守丧生活后,正式结束了丁忧期,朝廷急于重用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官员,特赐驿站车马供其北上回京。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有着更为复杂的安排,在回京途中,费宏在苏州得知了妻兄濮韶病逝的消息,这迫使他不得不改变行程,携夫人一同绕道至太平为妻兄办理丧事,并亲自撰写了深情的祭文,彰显了他对亲情的重视和对亡者的哀思。

    费宏在途中还特意拜谒了位于吕梁洪的二伯父费瑄祠,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也反映了他在仕途重启之时,内心对于家族荣誉和传统孝道的尊崇。三月,费宏终于回到京城,正式官复原职,继续他的政务与教学工作,这一复出标志着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新起点。

    同年八月,费宏受命前往南京主持应天乡试,这是一个重要的职责,不仅关乎选拔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是对他学术水平和公正性的认可。在考试结束后,他没有忘记私人的温情,特地绕道太平探望岳母,途中与友人王献可相会,展现了其在繁忙公务之余对私人情感的珍视。

    进入弘治十八年,费宏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高峰。二月,因九年任期圆满且表现出色,他被明孝宗提拔为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这是对其学术造诣和政治智慧的高度肯定。四月,轮到费宏值日讲授经筵,他提出的“人君之于族属,固主于亲睦之仁,而不可无裁制之义”的观点,不仅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君臣伦理思想,也透露出对于君主治国应有尺度的深刻理解。遗憾的是,这次讲授因孝宗皇帝病情加重而未能进行,但费宏的见解已足以展现其作为一位智者和辅臣的深远考量。

    五、辅佐武宗

    费宏在正德年间,尤其是在辅佐明武宗朱厚照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与道德勇气。明武宗即位之初,鉴于费宏在东宫的卓越表现,迅速将其提拔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这一举措不仅肯定了费宏的从侍之功,也预示着他在新朝的重要角色。然而,这段时期也是费宏个人生活中的低谷,八月,他的夫人濮氏去世,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层阴霾。

    在政务上,费宏身兼数职,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他不仅充当日讲官,参与文华殿经筵,还负责预修《明孝宗实录》等重要文献,充分展示了他的学识与能力。尽管如此,费宏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面对权倾一时的太监刘瑾时,他屡遭刁难与打压。如《历代通鉴纂要》的编修,本是费宏的功绩,却因刘瑾找茬,被罚夺俸二月。此外,费宏在朝堂上直面刘瑾的侮辱,以及匿名书事件中被无辜牵连,都体现了他身处逆境时的不屈不挠。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费宏仍然坚守原则,不改其忠直本色。在经筵讲论中,他敢于直言,提出“天命之去留,实由于人心之得失”,巧妙地规劝武宗远离宦官,亲近贤臣,展现了一个臣子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费宏的正直不仅体现在对武宗的劝诫上,他还积极纠正刘瑾乱政后的各种弊病,如恢复江西科举名额,处理宗室袭封争议,纠正冒籍入学问题等,这些举措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

    在个人荣誉与家族荣耀方面,费宏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他被赐予三品诰命,其父祖也因他的成就而被追赠官职,这不仅是对费宏个人贡献的认可,也是对其家族世代忠良的肯定。然而,费宏并未因此自满,面对武宗的怠政,他依旧勇于上书劝谏,体现了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入阁辅政

    正德六年至正德九年,费宏的政治生涯进入了最为辉煌但也极其复杂的阶段。他被明武宗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正式步入内阁,参与国家最高级别的决策过程。尽管费宏最初谦逊推辞,但皇帝的坚持表明了对他的高度信任和倚重。这一晋升,不仅标志着费宏个人仕途的巅峰,也是他运用多年积累的学识与经验,为国家效力的开始。

    在内阁任职期间,费宏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不仅频繁参与国家祭祀等重要典礼,还多次与同僚联名上疏,针对时弊提出批评与建议,如对狼兵横行、贼寇平定、京营与边军对调等问题的直陈,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稳定大局的考虑。面对明武宗的某些不当决策,费宏能够坚持己见,不畏权势,如拒绝钱宁的贿赂和干预,坚决反对朱宸濠恢复护卫军的企图,这些举动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面对皇帝的赏赐和荫子特权,费宏多次上疏推辞,虽起初未被允许,但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说服皇帝改荫为六品文职,这不仅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态度,也反映了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清廉自守。同时,费宏还多次为同僚辩护,如在翰林修撰何瑭因讲学触怒皇帝时,他与杨廷和等人力争,最终使何瑭得以减轻处罚,这些事迹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中的声望,也彰显了其维护正义和同僚的情谊。

    在个人荣誉方面,费宏获得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等重要官职,并被赐予蟒衣,这些不仅是对其政治贡献的表彰,也是其地位提升的象征。然而,荣誉背后,费宏也面临着来自权臣如钱宁等人的嫉妒和攻击,如朱当凉的诬告事件,但每一次,费宏都能凭借自己的清廉和智慧,以及朝中正直力量的支持,安然度过危机,维护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七、不惧宁王

    正德九年至十六年间,费宏的人生经历了从政治风暴中心到避世隐退,再到复出平乱的曲折历程。面对权臣与地方豪强的联手迫害,费宏展现出了不凡的勇气与智慧。

    在与权阉钱宁及野心勃勃的宁王朱宸濠的较量中,费宏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尽管他竭力阻止朱宸濠恢复护卫军的请求,但最终未能改变皇命,这不仅加剧了与宁王的矛盾,也使他成为钱宁等人的攻击目标。面对朱宸濠与钱宁的联手报复,费宏的族人和家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他的住宅被毁,族人被害,甚至连先人的坟墓也遭到了破坏。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费宏依然坚持原则,拒绝与朱宸濠合作,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彰显了其作为士大夫的风骨和对正义的坚守。

    在被迫赋闲的几年中,费宏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而是以文人的方式继续影响着周围的世界。他参与修缮家园,与士人交往,为诸多逝者撰写墓志铭,这些活动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贡献。费宏的文学创作和人际交往,反映出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即便在政治生涯的低谷,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当宁王朱宸濠终于发动叛乱,费宏并未置身事外。他虽在家乡避难,但心系国家安危,与从弟商议起义兵,以实际行动响应平叛。他通过书信与外界沟通,为平叛出谋划策,展现了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和政治智慧。费宏的种种努力,虽然在当时未立即得到朝廷的正面回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平定朱宸濠叛乱中的贡献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多位官员上疏请求重新启用费宏,这证明了他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行为最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八、再次入阁

    费宏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随着朱厚熜(明世宗)的即位,迎来了政治生涯的第二个春天。明世宗对费宏的能力和忠诚给予了高度认可,不顾前朝遗留的复杂局势,毅然决定召回费宏,使其再次踏入内阁,担任要职。费宏在接到召唤后,虽历经长途跋涉,沿途访古探友,但最终不负圣望,于同年十月抵达北京,官复原职,并被赋予了编修《明武宗实录》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对费宏学术和行政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过去在对抗朱宸濠叛乱中贡献的奖赏。

    费宏的二次入阁,正值明朝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期,他与杨廷和等重臣共同面对“大礼议”等重大争议,这场围绕明世宗生父兴献帝尊号的争论,使得朝堂分裂,意见相左。费宏与杨廷和等人坚持原则,多次上疏,力图避免皇统混乱,维护孝宗一脉的正统地位,展现出其作为士大夫的坚守与担当。尽管他们的立场与皇帝意愿相悖,费宏等人依然不畏强权,据理力争,这种勇气和坚持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在处理政务的同时,费宏也面临着个人荣誉与家族利益的考量。面对皇帝的恩赐与封赏,他多次表现出谦逊和推辞的态度,这不仅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品格,也反映了一种理想化的士大夫道德观念。在涉及个人利益时,费宏总是以国家和大局为重,如在恩荫子侄的问题上,他一再推辞,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政治风气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更凸显了他作为国家栋梁的无私与高洁。

    费宏在任期内还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从劝导皇帝勤政爱民,到关注农业生产、税赋征收,乃至对宫廷奢侈浪费现象的批评,都体现了他全面而深入的治理思维。尤其是他在面对自然灾害和朝政弊端时,能够直言不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体现了他作为内阁首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然而,费宏的第二次内阁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面对以桂萼、张璁等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挑战,费宏多次陷入争议与攻讦之中。面对这些挑战,他一方面积极为自己辩护,维护清誉,另一方面也因身心疲惫和健康状况不佳,多次请求致仕,体现了他作为人臣的无奈与挣扎。

    九、遭人排挤

    嘉靖五年至六年,费宏的政治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不仅面临来自桂萼、张璁等人的持续排挤,还被卷入了一系列莫须有的指控中,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他第二次辞官归乡。

    在这段动荡时期,费宏首先遇到了因儿子费懋贤参加廷试而引发的回避争议。尽管他主动请求不参与读卷,以示公正,但未获皇帝批准,这预示着其处境的微妙变化。随后,桂萼与张璁联手,在明世宗面前对费宏提出了多项不实指控,包括接受贿赂、操纵朝政等,这些指责明显带有个人恩怨和政治斗争的色彩。费宏面对这些不实之词,选择以书面形式作出回应,不仅反驳了对方的指控,还揭示了桂萼、张璁试图谋取更高职位的野心,同时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小人争斗,请求告老还乡的意愿。然而,明世宗并未立即批准他的请求,这表明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仍信任费宏,或对当前政治局势有所顾忌。

    尽管如此,费宏在这一时期仍获得了皇帝的赏赐与肯定,如监修《恭穆献皇帝实录》有功而被赏赐,以及在制定乐曲、选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被采纳的建议,显示出他在政务上的能力和贡献。然而,张璁、桂萼等人的攻势并未因此减缓,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削弱费宏的影响力,甚至通过攻击他与皇帝的诗词交流,试图离间君臣关系。费宏在此压力下,多次请求退休,均未被立即接受,直到其子费懋良因罪入狱,费宏再次引咎求退,情况变得更加紧迫。

    随着张璁、桂萼等人的攻击升级,费宏被指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这些指控显然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诽谤。即便如此,费宏依然坚守岗位,直至最终明世宗同意他与石珤的退休请求,这标志着费宏第二次入阁生涯的黯然落幕。

    十、晚年

    费宏在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再次被征召回朝,标志着其政治生涯的又一转折点。此时,曾经排挤他的桂萼已去世,张璁也已离职,明世宗开始怀念费宏的才能与忠诚,决定再次召回这位老臣。费宏的回归受到了皇帝极高的礼遇,不仅有御用佳肴的慰劳,还有明世宗亲自接见,表达对费宏的深切期望,赐予金银、图书及象征尊荣的银章,上刻“旧辅元臣”,显示了皇帝对费宏的信任与依赖。费宏在重回朝堂后,推行宽和政策,赢得了朝臣的普遍爱戴,这与前任张璁、桂萼的苛政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宽厚与远见。

    然而,好景不长,费宏在嘉靖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六十八岁,他的离世对明世宗而言是一大损失。为了表彰费宏的功绩,明世宗赐予其太保的追赠,谥号“文宪”,并按照规格举行祭葬,遣官护送其灵柩归乡,这些待遇体现了费宏在皇帝心中以及朝野上下极高的地位和尊荣。

    费宏去世后,其家族也因其生前的贡献而获得了持续的恩泽。从嘉靖十六年开始,明世宗陆续荫庇费宏的子孙,从儿子费懋良到孙子费延之,再到曾孙费华,分别被授予官职或学衔,这不仅是对费宏个人贡献的延续承认,也是明代皇帝常用的一种恩典方式,旨在通过荫及后代来表达对功臣的敬重和感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隆庆四年(1570年),在费宏之子费懋良的请求下,明穆宗按照体例赐予费宏之妻孙氏适当的葬礼,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对费宏遗孀的尊重,也是对费宏家族贡献的又一次肯定。

    结语

    费宏的一生,是明朝中期政治风云变幻的缩影,他的政治理念和为官之道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费宏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更在个人操守和道德风范上树立了典范。在那个权力与阴谋交织的时代,他能够保持初心,以国家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文治武功”。费宏的故事,是对后世的一种激励,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守原则、勇于担当的精神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