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各自安家
人伢子一进脚店,还正想着找人,结果不用了,人就在大堂内。
他眼尖,一眼就看出,堂内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主顾。
“苏老爷,你托我办的事,可算是有着落了。我跑了好些个地方,终于找到三处,符合你要求的。”
这么快就有结果,所有人都很高兴。
“你先说说情况,让大伙都听听。”
人伢子嘴巴最能说,自然是手到擒来,冲着杏花村一众人说道:“一处是凌花巷,那儿有四间带院子的一进屋子,厨房、柴房什么都是一应俱全。”
“还有一处是桃花巷,分前后两条街,前头有五间,后头有三间,总共有八间。”
“最后一处比较集中的便是离你们宅院比较近,靠近东城那儿,有两间屋舍对外挂了牌子。那两间屋舍比较大,是一进院落。规格都是一间正房,带两个耳房,两间厢房。人多的人家,可以选择住这个,还是很划算的。”
众人听完后,有人忍不住说道:“这都不太集中。”
人伢子一拍大腿,急忙说道:“哎呦,诸位客官,想十来户人间都在一个地方,还都是短租,那屋主也不带同意的。我寻摸到这三处,还是你们赶巧了。前段时日,有大官被抄家灭族,连着了好些人,才有紧挨着的房屋空置下来。”
苏孝忠开口,“他说的没错,想要全部一起,一个地方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空置的屋子对外挂牌短租。”
“现在时辰还早,各家可以同他去瞧一瞧,若是觉得合适,便签。若觉得不合适,再让他继续找一找。”
他话音刚一落下,杨屠夫屁颠屁颠跑到人伢子跟前,“靠近苏老哥那个一进庭院多少钱一个月?”
“短租,三两一个月。若你长租,可便宜五十文。”
三两一个月,不得不说,很贵了。
若租一年,起码要花费三十多两银钱。
要知道大雍朝的百姓一年到头,一共赚不到十两银子。
自古以来,凡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房价普遍高。
想当年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大诗人,都在感叹当时的京城,“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可见自古以来都是通病。
杨屠夫当机立断,“先带我去瞧瞧。”
小舅舅杨大河也跟着说道:“带我去那边瞧瞧。”
这两个人反应最快,等其他人反应过来,都已经迟了。
杨屠夫和杨大河两人,跟着苏音第一个发一笔横财的人。
那一笔钱,足够他们租上一年有余。
人伢子带着一帮人离开,唯独徐娘子没走。
“徐嫂子,可是遇到什么难事?”
“没事、没事,就是我婆婆身体有些不舒服。”
“我帮你看着,你赶紧过去看看。”
“那你麻烦音音了。”
她一走,苏母忍不住开口,“音音,我们那边儿的屋子也大,要不让徐娘子一家暂住我们那边。左不过就一个月的时间,那些屋子空着也是空着。她们孤儿寡母的,以后在这上京城讨生活只怕很难。”
即便得了那些银钱,但总有花完的时候,更别说妞妞还小。
苏母心善,想着能帮衬一把便帮衬一把,给信阳、信光兄弟两人积德。
苏音没什么问题,她看向老父亲,“爹,你有什么想法吗?”
“你娘都说了,那就听你娘的。”
“行吧。”
苏宝珠见他们同意下来,笑着道:“那我把徐娘子喊回来。”
“你也得问问她们愿不愿意。”苏音笑着提醒。
你让她们住,别人不一定愿意同你们一起住。
徐娘子被喊回来,回来的路上已经从苏宝珠的嘴里知晓了事情,一见到苏音母女两人连连道谢。
“我都不知该如何谢你们。往后家里的打扫,便让我来干,不然我住得不安心。”徐娘子眼圈微红,紧紧握着苏母的手。
当初他们一家同大壮一家闹了矛盾,徐娘子一家能义无反顾的支持他们,站在他们的这一边,就凭着这一点,苏音一家帮衬着他们都不为过。
杏花村、李家村各家主事跟着人伢子出去后,一直待到天黑,都不见他们回来,各家女眷很是着急,晚上吃饭都不香了,一个个心里都惦记着事。
待到街道上都点上了灯,一群人这才回来,每家人脸上都带着笑。
想来他们应该是谈妥了。
“如何?”
“怎么样?”
各家女眷着急忙慌的问着。
男人笑着一一作答。
凌花巷和桃花巷两处屋子都差不多,大一点多间房子的每月房租就多几十文,但大多数都一两银子一个月短租费。
各家都挑选好了心仪的屋子,也同屋主都签好了契,明日就可搬过去。
能这么快找到屋子,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
他们本想着最少要花上个两三日才行,没想到当天就成了。
解决了一件大事,各家自是高兴。
当然他们也都知道了苏音他们一家子不声不响的买了一间二进的宅院,一个个竟一点儿都不意外。
用他们的话来说,万三爷一直都是苏家人照顾着,万三爷给苏音的报酬肯定不少。
给他们每家每户都有一百两,给苏音几千两那不是很正常。
打死他们都想不到万三爷哪里是给了几千两,那是给了六万两,还有十枚价值不菲的戒指。
第二日一早,各家结算了脚店的房钱,熟练的将行李安置在马车上,驾车往各自的新租的屋子去。
杨屠夫、杨大河、李大夫三家定了距离苏音他们距离最近的那两处屋子,只要拐一个弯,走过一条巷子就能到。
杨屠夫家里人多,单独租一间院落。
小舅舅杨大河一家,人口简单,不需要那么房间,便和同样人口简单的李大夫一家合租一间一进的院落。
两家人也好相互照应。
其他各家亦有合租的,但凡家里能挤一挤的,都是如此。
人实在多的,便自己单独租一间。
大伙基本上在一个方向,一同上路,队伍浩浩荡荡的,等到了各自的街巷后,便一点点分开,最后就剩下苏音他们四家人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