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全民诸天:开局获得神话大罗道果 > 第80章 天符元年,风暴来袭,君臣交锋

第80章 天符元年,风暴来袭,君臣交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秦昭襄六十六年。

    帝九子赢君诞生,有紫气东来、大星入命,显圣王兆。

    帝遂诏天下曰:元年春,王正月,此乃天降祥瑞,当改元,赦天下。

    十月一日,改元天符,大赦天下。

    并定十月为岁首,是为天符元年。

    此诏一出,朝野上下,内外震动。

    大秦丞相、穰侯魏无羡率百官上书:不敢奉诏。

    帝大怒,夺穰侯册封八百户,以示惩戒,帝命乃达。

    同时,诏下次日,咸阳有童子谣曰:元者,君之始也;春者,岁之首也,公子名君,帝遂改元,暗定储君,阴许帝位。

    这个“遥遥领先的预言”,却是将帝乙改元,定姜承乾之诞辰为岁首的举措,解读为“储君之位定矣”。

    于是乎,咸阳内外、朝野上下,皆是大为震动。

    在这谣言四起当中,穰侯魏无羡以丞相之尊,再率百官上书曰:诸公子已壮,按礼当入朝,请帝允之!

    此书一上,天下哗然,暗流涌动。

    只因穰侯魏无羡等朝堂百官,竟然公然对抗帝主,将相权跟帝权的争斗,摆在了明面上。

    这种公然破坏默契的行为,无异于是撕破脸了!

    而穰侯魏无羡一派,针对“公子君”的行止,更是丝毫不加遮掩。

    不仅直接拉开了夺嫡序幕,更是近乎于公开表态:储君之位,任谁也可,唯公子君不可!

    又三日,帝诏曰:公子已壮,入朝观政,此为祖制,允之!

    并明降圣旨曰:公子入朝,皆入御史台,试行考成法。

    此诏一出,朝野震荡,百官惊怖,天下州郡,皆为之躁动。

    什么叫针锋相对?这就叫针锋相对!

    帝权与相权的正面交锋,在整个大秦境内,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一场席卷朝野、乃至于整个天下的“大朝争”,俨然已经拉开序幕。

    穰侯魏无羡强势出手,帝乙的应对更是诠释了何为“帝心如铁”。

    又有流言曰:穰侯偿于暗室,对左右云:任他帝心如铁,我等臣心、民心如炉,一意孤行者,非帝也,一独夫尔。

    帝闻之,大怒,诏对穰侯曰:朕闻古书有云“未闻弑君,闻诛一夫纣矣”,丞相以为然否?

    穰侯大惧,跪地免冠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臣请出南涯郡,为一匹夫足矣。

    帝拂然不悦,曰:丞相欲陷朕于不仁不义乎?

    遂罢穰侯相位,权(代理)之,又夺册封三千户,以示警醒。

    两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可谓是步步杀机、毫不遮掩,掀起了一场席卷朝野的庞大风暴。

    而这场庞大风暴的核心,就是刚出生不过一个月的小公子赢君。

    帝乙的决心,坚定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让天下人都甚觉不可思议。

    要知道,帝乙御极天下六十六载,执政风格不能说激进,也能说是四平八稳、稳字当头。

    素来都以理阴阳,顺四时为要,最看重的就是朝堂稳定、君臣一心。

    自穰侯魏无羡拜相以来,帝相之间,不能说是明争暗斗,也能说是默契相合。

    至少在对外的时候,始终都表现出了“君臣一心”的和谐。

    甚至于,帝乙拜相的时候,曾发明诏示天下曰:帝高居九重,掌龙庭,任丞相,辖百官,无为而治,天下大同。

    丞相魏无羡则对曰:臣赖陛下信重,不以臣卑鄙而拜以相位,当为百官表率,上佐帝主,下遂民心,外镇四夷、抚平诸侯,内亲同僚、善待百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片刻不敢忘陛下之恩、国朝之重,愿以此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整个昭襄一朝,主打的就是君臣一心、各司其职。

    就算以陈貂寺为首的“帝党”,跟穰侯魏无羡为首的丞相府、武安君公孙起为首的五军都督府争斗最激烈的时候。

    帝乙也从未公开表态,如此直白地支持过谁,更没有跟任何大臣说过半句重话。

    始终都秉承着“帝高居九重,垂拱而治”的原则,居中主持,燮理阴阳,以大局为重,视平稳为本。

    故而帝相君臣六十六载,大秦朝堂从未有过如此动荡的时候。

    但是此时,帝乙却一反常态,为了一个刚满月的小孺子,公开跟丞相魏无羡反目,甚至不惜掀起滔天风暴。

    这是何等让人费解?又是何等让人惊骇?

    君臣之间的争斗,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已达到了公开化、白热化的程度,可以说是刀刀见血、两败俱伤。

    没错!就是两败俱伤!

    从表面上看:穰侯魏无羡多次被帝乙公开训斥,甚至还被剥夺了三千八百户的封地,简直就是元气大伤。

    要知道,大秦帝朝的传统,一直都是:唯有丞相,可为万户侯。

    穰侯魏无羡拜相数十年,可谓是“劳苦功劳”,多次被“恩赏”、“加封”,也不过是受封一万三户而已。

    可现如今,他却被剥夺了整整三千八百户封地,只剩下九千二百户,已然远远低于丞相应有的水平。

    甚至于,穰侯魏无羡连“丞相”的位置都丢了,只能“权掌丞相府事”。

    无论怎么看,都该是穰侯魏无羡大输溃败、帝乙稳居上风、大赢特赢才对。

    但是实际上,帝乙的“一意孤行”,赢得的是表面的胜利,输的却是“民心”。

    现如今,穰侯魏无羡赫然已是“孤忠之臣”的代言词,赢得了朝堂百官、州郡长吏的同情与钦佩。

    甚至有人将他视为“强项令”的代表,丞相府更是门庭若市。

    而帝乙却被冠上了“昏庸之君”、“残暴之主”的“美名”,被视为“少时英明、老年糊涂”的典型。

    就差没被列入“秦史十恨”,“恨帝乙未能早死”了!

    整个舆论场中,帝乙不能说是“百姓拥戴、鸟生鱼汤”,也能说是“民怨沸腾”、“官不聊生”了。

    甚至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等典故,也屡屡出现在各级官员的私人信件当中。

    但是帝乙却浑不在意,俨然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之态。

    甚至还曾多次在“私人场合”,对左右言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朕行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秦国运,皆在我儿。

    颇有几分“唯有吾儿赢君,才能让大秦再次伟大”的懂王姿态。

    什么叫一意孤行?什么叫帝心如铁?什么叫头破南墙?

    这就是了!简直就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的典型。

    区区黄河,何足道哉?看朕百万将士、投鞭断流。

    一言蔽之: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那么问题来了:小公子赢君,到底是何许人也?

    难道帝乙不知道自己的“一意孤行”,会引来如此严重的反噬吗?

    一个御极天下六十六载、秉国执政风格稳健的帝主,难道果真会如此不智?

    甚至于,难道他不晓得装一装会比较好,根本毋须以如此强硬的姿态,引得朝野动荡、天下沸腾?

    这怎么可能!

    帝乙的手段,百官群臣又不是没领教过,他最擅长的就是“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

    看似虚心纳谏、从不与臣下正面冲突,但是实际上,他想要推行的政策,哪个不是顺风顺水地推行了下去?

    而且还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不得不执行他所推进的政策,还得高呼“陛下圣明”,就差没来一句“你人还怪好的嘞”了。

    但是这一次,他为何要如此头铁呢?

    无数人左思右想、仔细揣摩,却始终都百思不得其解。

    唯一的解释,就是帝乙真的笃信一件事。

    那就是“公子赢君,有圣王之兆、天帝之姿”,乃是“帝星转世,天命帝主”。

    所以才不舍得让他受半点委屈。容不得他被任何人针对。

    哪怕举世皆敌,也要“一意孤行”!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想不出第二种解释。

    可是小公子赢君,到底有何等神异,又具有何种魔力,竟然能将“帝主”迷得如此“神魂颠倒”,却是没有人知道。

    一时间,整个大秦都在议论纷纷,对姜承乾的好奇,更是到达了极致。

    但是帝乙的保密工作,却是做得密不透风。

    没有半点关于姜承乾的只言片语,流传到了帝庭之外。

    而整个大秦帝庭,在陈貂寺的经营和坐镇下,更是犹如龙潭虎穴,可谓是“水泼不入、针扎不进”。

    不能说是处处漏风,也能说是固若金汤。

    这不由让天下臣民,更加地好奇起来了。

    于是各种有关于小公子赢君的猜测,俨然已经是整个大秦都最热议的话题。

    无数的流言蜚语和志怪传说,都被“张冠李戴”地加在了姜承乾的头上。

    有人说公子赢君,乃是上古圣王转世。

    也有人说公子赢君是绝世妖孽转世。

    有人说帝乙已被妖孽转世的公子赢君以分神夺舍,才会表现得如此“昏聩”。

    甚至还有人说:公子赢君的母妃宣德夫人,乃是上古天妖:九尾狐下凡,所以才能“迷惑帝主、祸乱朝纲”。

    各种各样的流言、传说,在整个大秦的范围内喧嚣尘上。

    你若是开口不提“公子赢君”,在任何场合都插不上话。

    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私底下,凡是聚会,必提“公子赢君”,永远都是最核心的话题。

    各种舆论战、攻心计、阴谋论、神话说、志怪谈,更是风靡九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