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 > 第428章 朝会发火

第428章 朝会发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廷和出列,“陛下,有些边民确实难管理,语言不通,他们也有自己信奉的神灵,事物处理也是内部有宿老,大祭司之类的这些人,并不是很遵守我大明的法度,久而久之,这其中就有了矛盾。”

    “杨卿,你倒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明是造反,被你说成了矛盾。有的是边民,河南,河北之地的造反也是边民?”

    朱厚照也是很无奈,这些文臣心眼太多,口才又好,你讲多了,他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的让你睡着,睡醒之后接着睡。

    杨廷和被朱厚照揶揄,也不气恼,继续云淡风轻道:“陛下,一般是两广,还有云贵的山民闹点事,主要还是那边太穷了,没有产出,活不下去!”

    “河南,河北等地还是朝廷的赋税比较重,老百姓难活。”

    朱厚照寒着脸,对着下面的群臣质问起来:“那在这里的诸位,大明的良臣,国之栋梁,你们可有良策?”

    都御史王璟出列说道:“陛下,其实朝廷对他们还是很友好的,没有赋税,就是这些山民,靠天吃饭,遇到灾年,就熬不过,才会出来谋生。”

    “朕难道不知道这些原因?朕要的是解决方法,如果是灾年,那该如何?不是来听你们的辩解的,咱们在这奉天殿里想得出办法来吗?”

    “陛下,那些山民都是没有教化之人,不懂礼义廉耻。”

    “陛下,山民信奉的都是鬼神,沟通不了!”

    “山民野蛮无理,想要什么都靠抢,实在有些可恶!”

    “山民住的都是一些深山老林,位置偏僻,何必理睬他们。”

    “”

    朱厚照一张寒脸上已经爬满了黑线,实在是摆不出好脸色给这些人。

    一个劲儿反找他们的不好,什么都是别人的原因!

    对于偏远穷苦地区,就是派去当官都没有人愿意去。

    进士推举人,举人推秀才,秀才没有办法还能捞到一个县令干上三年,最普遍常见的做法就是把犯事之官给发配贬低过去当官。

    “陛下,要不还是让这些山民聚集之处的知府,县令等官员,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上奏折,阐述原因,找出其中解决的办法。”

    杨一清出来大声说道。其实也是在阻止这些人继续说下去了,皇帝今天摆明了就是要来骂人发火的,你们还火上浇油,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他其实还挺欣慰的,这个时刻的皇帝终于有了一些皇帝的样子。

    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也就杨一清说的有一点道理,这满朝文武,武将除外,朱厚照也只有无尽的无奈和痛苦。

    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中的精英,是不愿意想还是不愿意去改变?

    “陛下!”王阳明站了出来,“臣当年在贵州当过龙场驿丞,庐陵知县,江西剿匪,前前后后十多年和不少的山民打过交道。”

    “实际上大多数山民是很淳朴的,知恩图报尤为明显。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大明的子民,我想他们应该得到和汉民一样的待遇。”

    “就像陛下您在宣府对待投奔的鞑靼人一样,给他们房子住,让他们有田地,要孩子去上学堂。”

    “去年到今年一年,那个哈兀淳部族上万人可曾说过陛下的不好?说过大明的不好?他们还想回草原过苦日子吗?基本上对我大明朝,对陛下那是感恩戴德。”

    “其实吧,说的再多,不如去做。山民不懂礼义廉耻,那去教,年纪大的信奉鬼神,那我们就去让他们的小孩子学孔孟之道,学礼义廉耻。”

    “在这个做的过程当中,再去调整,刚刚杨阁老说的很有道理,就是当地的知府,县令等地方官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对山民有好处的事情。”

    “用朝廷的好政策来吸引他们,让这些山民真真正的在内心上归附于我大明,而不是现在这样依靠武力迫使其屈服。”

    朱厚照笑了起来,很开心,还得是我王大圣人,说的真好,什么叫知行合一?

    这就是,在行动中去知晓,在知晓的过程去行动。不是先想明白了再去做,而是要边做边调整。

    如果一辈子想不明白,那是不是就不用去做了呢?

    不去做什么就知道行不行呢。

    “听听,这才是你们为官的意义所在,不去做,永远的在那儿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没有答案的。只想,朕的那个载人的热气球能在天上飞吗?”

    “礼部,吏部各派5人,去宣府问询一下那些投诚过来的草原蒙古人,然后借鉴一下,上折子给朕看看,如何的对待山民。”

    “臣遵旨!”

    毛澄,费宏连忙出来接旨。

    “吏部考核官员,不要只盯着考了几个秀才,举人,进士,要考核的是整个地方有多少人认字,有多少私塾。朕在圣卫军中实行的就是必须要认识字,认到多少数才能有机会升迁,要不然天大的功劳也只能当大头兵。”

    “礼部督学,要督的是普通老百姓。派人去圣卫小学学习经验,之后在京畿地区推行这样的模式。”

    “朕不需要所有人都把四书五经背下来,不要他们满腹经纶,说话引经据典。不要他们是童生,秀才。朕只要他们能认字,看得懂朝廷颁布的命令,看得懂报纸就行。”

    毛澄,费宏脸有苦涩,这个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啊,2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前一阵子,还笑话刑部,大理寺的人忙成了狗,现在可就轮到自己了。

    全民认字,那只能从现在的孩子抓起,全国各地的私塾严重不足。

    这真要实施下去,需要的银两就多了,国库承担得起?不会是想着加赋税来补这个窟窿吧

    毛澄是礼部尚书,这督学之事都归礼部管。

    当即就问朱厚照要钱:“陛下此举可是为了天下千千万老百姓考虑,臣唯有佩服,五体投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