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246章 让他罢官回乡

第246章 让他罢官回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徐阶示意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胡宗宪之后,默默等候皇帝处置。

    心腹们焦躁又不安,甚至暗暗懊悔这步棋下得太着急。

    徐阶淡然:“落子无悔,夜长梦多。”

    胡宗宪的功劳越来越大,皇帝顾虑也会越来越多。

    谁都不想做误杀岳飞的宋高宗!

    一切都在徐阶的计划中,唯一计划外的就是严世蕃被绑事件。

    朝中居然有人怀疑此事是他干的!

    诽谤!他们诽谤我啊!

    他甚至怀疑,此乃严世蕃的苦肉计,博取同情并陷害他!

    众党羽见皇帝迟迟没决断,商议再上几道弹劾奏折成围攻之势,徐阶阻止……过犹不及。

    逼迫皇帝,是下下之策。

    在所有人的紧张不安中,皇帝吊足胃口,终于下旨,大意是:

    胡宗宪不是严嵩一党。

    他从担任御史开始就是朕升用他,已经很多年。

    他屡次给朕献祥瑞,且当初因为抗倭封赏他,如果现在加罪,今后还有谁为朕做事?

    将他罢官回原籍闲住吧!

    钦此。

    轮值诰敕房的晏鹤年第一时间知道旨意……有点耳熟?好像是自己曾跟人说过的?

    皇帝真是的,用他的话也不打个招呼~~

    他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性格,胡宗宪若能逃过一劫,将来终有一日会知道谁是真神!

    圣意很明显,顾虑胡宗宪的功劳网开一面。

    处死胡宗宪?将来子孙再翻案吗?

    皇帝也是要面子的。

    寒风凛冽、雪花飘飘。

    整个京城都为这道圣旨沸腾,不同的意见在各个角落响起,争议几乎和严世蕃被发配雷州时相当。

    唯一共同观点:

    当大明的官风险大啊!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翰林院的朋友来晏家小聚,开了老晏的一坛酒边喝边聊。

    王锡爵是正直的性格,略微不满:“众所皆知胡宗宪‘总督银山’,光贪污军饷这一项,就该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晏珣笑问:“以儆效尤?儆谁?”

    王锡爵说:“儆你和我,儆在座诸位!我知道你们说他有功劳,难道不贪就不能抗倭吗?”

    王家是太仓首富,他对金钱没有执念。

    晏珣微微一笑:“当你有资格制定规则时,可以让天下人按你的规则,否则你就只能按别人的规则。”

    胡宗宪有再多的罪,有抗倭的功劳,晏珣就想捞一把。

    这是他的任性,偏偏又有一个纵容他任性的爹~~

    “《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你也喜欢这篇古文吧?这应该是我辈为官的准则。”王锡爵有自己的坚持。

    “对。我会要求自己,但不会以此要求别人。”晏珣正色说,“我体谅他人的难处。”

    徐时行打圆场:“就事论事。原籍浙江的官员,比如余有丁和戚元佐,都敬仰胡宗宪,还说罢官回乡太严厉。”

    胡宗宪是好是坏,浙江人最有发言权。

    王锡爵哑然,重复一句:“胡宗宪有罪。”

    徐时行微微点头:“他有罪,所以陛下让他罢官回乡,陛下英明。”

    晏珣举着小酒杯说:“我们在此赏雪品酒,杨仲泽和汪德渊他们在福建不知怎么样。”

    王锡爵闻言神色纠结。

    胡宗宪是戚继光的上司。

    现在浙军支援福建,自家老大被罢官?被偷家了?

    喵喵!朝廷不讲武德!

    “汪德渊去福建有何用?”王锡爵回过神,纳闷地问。

    王锡爵跟晏珣、徐时行同乡,但不是同科举人,跟汪德渊这奇才来往不多。

    晏珣侃侃而谈:“我收到的还是几个月前的消息……信上说官军收复横屿,恰逢中秋节,汪德渊以官府名义唱戏与民同庆。”

    兵荒马乱还唱戏?

    汪德渊唱的哪一出?

    “他唱军民鱼水情,官军和百姓齐心抗倭!”晏珣揭开谜底。

    以前随口跟汪德渊说过“文工团”,没想到贤弟就就在心里。

    宁德、福清一带,被迫从倭者众多,百姓对官军反而有戒心。

    戚继光贯彻“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重建沿海百姓对官府的信心。

    只有让百姓回到官府的怀抱,才不会浙军一走又从倭、反复横跳。

    “百姓都喜欢过节看戏。官府贴一百张安民告示、喊破喉咙,都比不上汪德渊的戏曲巡演效果好。”晏珣赞叹汪贤弟的壮举。

    他弟,这是他亲弟!

    众翰林目瞪口呆,还可以这样?

    晏珣又说:“等过年的时候,他还要专门给浙军排演几场家乡戏……浙军远离家乡作战,需要稳定军心。”

    徐时行击掌而叹:“龙泉时自拂,尚有气如虹!不愧是侠义李太常的弟子!”

    汪德渊做的事,在官方眼中微不足道。晏珣不说,京中无人知晓。

    也许有人道听途说,得骂小汪不务正业。

    晏珣把唱戏背后的意义说明白,众人才恍然……李开先教出的好学生!

    连王锡爵也连连夸赞,要作诗一首赞美琵琶大家的壮举。

    晏家气氛渐渐融洽,晏鹤年酿的酒凭空消失两坛……日防夜防,儿子难防。

    徐府的气氛却像冰雪一样冷。

    无论是斗严嵩还是打胡宗宪,都没能打死!

    这样淋漓不尽的,真是让人前列腺炎都犯了。

    有党羽说:“胡宗宪只是罢官,还有生机,必须再加一剂猛药!当初李开先被夏言逐出朝廷,如今官复原职。”

    不仅自己回来,还带着探花郎和琵琶大家一起!

    死灰还能复燃,就问你怕不怕。

    徐阶沉着地说:“咱们隐忍十几年,不差这一会儿。福建的仗没打完,皇帝要顾虑前线战士的情绪。”

    圣旨明确说,加罪胡宗宪,谁还会为皇帝做事?

    深一层的意思,此时加罪胡宗宪,谁还有心打仗?

    党羽们遗憾叹气……果然是这样!倭寇没剿清,打不死胡宗宪!

    更别说还有个在前线的戚继光,是胡宗宪的老部下!

    皇帝这一招平衡大法,让各方都蓄势待发又发不了,实在不好受。

    张居正默默听众人议论,半晌说:“胡宗宪与严党勾结太深,老师只能拿下他。但戚继光可以保下来。”

    “打胡宗宪,留戚继光?”其他人不赞同,“如今正该乘胜追击,不能再让他们立功!”

    这些人许多是徐阶的乡党,出身江浙一带,跟东南各走私集团利益相关。

    满嘴仁义道德,背后都是利益!

    张居正和这些土鸡瓦犬不一样。

    他看着徐阶,郑重地说:“戚继光在军中威望高,连他一起打,东南局势恐怕失控。”

    徐阶历来重视张居正的意见。

    太岳有振兴大明的雄心壮志,眼光和格局比寻常人高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