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三十章东风好去莫回头
作者有话要说:</br>写作过程中,虽想以安史之乱后唐中晚期为时代背景,却因所查资料大都来自网络,部分故事情节又纯属虚构,生怕因本人学术方面不够严谨,显得对历史不够尊重。所以在书中并未特意明确朝代,亦把其中一人物原型陆贽改写为陆挚,有喜欢唐朝历史地小伙伴,还请自行脑补。
与舅母的热切期盼不同,陆婉儿因对北方没什么概念,也就谈不上期待,唯一觉得轻松地就是那里没有什么熟识的人。
想来已是多年未曾回去了,本就是北方长大的舅母,骨子里也自是有着与南方人不同的豪爽,虽也知陆婉儿刚刚经历了和离种种,却依然在马车上表现出平日里不太常见地兴奋与开朗,其中最明显地特征之一就是“健谈”。
陆婉儿也是第一回知道,原来舅母那么爱聊天儿在这一点上表姐大概就是尽得其真传了。想到这儿,倒还想起来好像听姐姐说,此番表姐也是十分想与母亲一同北上省亲的,只可惜亦是嫁了人还刚有了身孕,心有不甘之余还跟舅母啰嗦许久,就看在此行有人只能独独羡慕的份儿上,却也是值得心情大好的。
才离开洪州城半日,都不用婉儿开口,她就已经从舅母口中得知了舅舅的求学史、恋爱史、工作史还有舅母的成长史。如此口若悬河热情洋溢的舅母,倒真是与之前印象里长辈模样不同,就,多了些少女感,像前几日入梦的母亲那般不同。
这倒是让开始还觉拘谨的婉儿,顿时亲切了许多,甚至连心头笼罩多日的那些阴霾,都开始随着与洪州城越来越远的距离,日渐浅淡起来。
原来舅舅年轻时,是婉儿不甚了解的另一种年少有为的人生。
说起科举,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整个国家每年通过科举及第之人不过二三十之数,且大都是复考多年才能得中,当真算得上是鲤鱼跃龙门了。
因婉儿那位尚未曾见过就已去世的外祖,原先本就中过举人,所以舅舅与母亲都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而参加科举便也成了舅舅自小读书的志向。
虽天资聪颖者着实不多,但年少时的舅舅却也能算得上一个,经外祖托人举荐之后,舅舅也是没有辜负期望,于江南道省试及第后遂进京参加了会试,而自此留在京中苦读,直到几年后方才得中。
后虽封了官职,却因在朝中没有什么背景,性子又敦厚不显,且不爱趋炎附势,入仕近二十年来依然只是做到了一名八品参军而已。
舅舅与舅母的相识,自是在其北上求学的过程中,温家本是不愿把女儿嫁得太远,可眼见舅舅高中,说不定日后能在京中常驻,却也算是门好亲事,只是哪曾想婚后不久舅母便随着舅舅南下就职,自此再也没能回北方去。
离家多年,起初语言不通饮食不适,甚至到今天都未曾完全习惯江南道的气候,不过舅母却说对于嫁给舅舅这件事,她却并未后悔过,只是遗憾与父母相隔千里缘分渐远,可舅舅对她却算是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对人的良人。
陆婉儿想,舅舅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自然也是能够“居庙堂之高”,而他不争与敦厚贤德的秉性,又让他虽为官多年却好像一直是“处江湖之远”的状态,这般偏安一隅随性又冷静的特质,倒好似只在姐姐陆珍儿身上感受到过。
就在婉儿一边听舅母讲故事,一边胡思乱想的时候,许是舅母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说错了什么,不该对其提及婚姻如何美满之事,使得车上之人陷入沉思,便突然停住了口;满是慈爱地拉起陆婉儿的手,并意味深长地开始安慰起这个,连本人都差点儿忘了自己婚姻如何不幸的人。
“婉儿,你可知你的人生旅途,就像我们此次北上一样,才刚刚走了小小的一段。虽不甚了解你之前在岳家之事,但凭你有勇气拒绝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只此一点,舅母倒是觉得像极了你舅舅那样勇敢,女子和离一事其实在北方尤其在京城,当真也算不得稀罕,所以你心里不要想那么多”
听到这番话,于是从别人的人生过往中,复被拉回到自己的,方才觉得马车外的温度比出发前好似已经降了几度。感受着舅母的好意,陆婉儿用另一只手紧了紧衣襟领口,迷茫中却不知自己人生的后半段也像这一路往北的旅程,充满了颠簸与未知。
不要回头,即使前路漫漫,可能春日里也异常寒冷料峭,可能没有人在目的地等你,亦不要回头
陆婉儿在心里深吸一口气,对现如今的自己来说,陌生的总比熟悉的好,不是吗?就像此次岳府的危机,生意上的触礁与艰难总是可以过去,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不过就是一个需要直面的挑战而已。
可感情呢?破镜难圆,才是最让人无力也无奈之事。
不是不明白,这样的逃离其实只能证明自己的懦弱,证明了对那段感情陆婉儿还处在一个无法面对或放下地惨痛阶段。世人都知时间是良药,或许只要不伤及性命,所有的伤口终将愈合,所有的经历终会过去,只是眼前记忆新鲜之下,谁又能真的在爱里洒脱呢?任她是陆婉儿,也做不到。
所以,于人生而言,有时候学会逃避也挺重要。撇开你可能因此有点儿看不起自己的那份自尊心受挫,它是可以加速不良时间的进程,和对某些不幸经历遗忘速度的。许是不论舅舅或姐姐,还是婉儿都明白这个道理,方才有了这次的北上之行。
出于安全上地考量,夜晚尽量都是选择在城中客栈落脚休憩,因此行程很慢却很是新鲜有趣。越来越雀跃的舅母,每至安稳之处便想拉着婉儿随处闲逛,于是这一路叮叮当当,零零碎碎的东西倒是买了不少。
听舅母说,再有几日她们便要换船沿运河继续北上了,这让婉儿颇有些好奇。诗人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虽讲的是从北方南下一路泛舟而行,可对于那些有关长河落日圆的描述,与因地域不同景象迥异地感受,都该是差不多的吧?硬说不一样,也只是减衣与加衣的区别。
其实这一路行来,倒也不是只能看到热闹与繁华,相反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城外,更多地是还远比不上洪州的小城镇,而路上行走的也大都是些衣衫朴素之人。
城外确实有无数巍峨的山川,有波澜壮阔的江河,城内却不只是安居乐业的百姓,有锦绣也有破败。
因此行目的地是河南道沂州府,温家。陆婉儿与舅母一行人,带着众多行李换行到船上后,行驶不过两日便又复下得船来,在附近驿站租赁了马车继续前行。
原来路途遥远之下竟是这般辛苦,历经数日的舟车劳顿后,连舅母都已是越来越安静了,直到最后一日,许是近乡激动之余方才看起来又有了些力气。
难怪那么多年都未能归乡探望父母双亲,同是一身疲惫的婉儿,想到这里倒是想起了岳沐之南下的行程,那些山险水恶又风餐露宿的日子,该是比这北上艰难数倍吧
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当你为一件事付出的努力越多,失败时相应的挫败感便会越重。历经千辛万苦,本以为收获的理所应当就是硕果累累,可天灾人祸竟然偏偏颗粒无收,又有几人能立马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继续努力?更多的人,怕都是会沉浸在不敢置信与一度自我怀疑当中吧。
想到这些,陆婉儿倒开始有些理解那个当初把自己关在书房,颓废至极的人了。只不过让婉儿真正从失望到绝望的,从来不是他在岳记那场狂风暴雨中的逃避与软弱,而是在男女之情里自己与他不同,无法接受多了第三个人的存在。
就在婉儿间或地对往事胡思乱想中,马车终于快到沂州府了,一行众人也早已换上厚厚的棉服,东风早已转向为北风。在城外最后一个驿站,本想下车最后舒展一回筋骨的陆婉儿,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北方冬天低温中夹杂的干燥与凌冽,才从马车上探出个头,便又不自觉地缩了回来。
这一幕落到舅母眼里,倒令其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不但眼前这个南方姑娘有些耐不住河南道的严寒,就连她这个自小长在这里的北方老姑娘,时隔多年,也已是诸多不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