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野猪林
听了爷爷讲述自己当年吃马肉的故事,让杨辰听得很过瘾。
也让他暂时忘记了爬山过坳所带来的疲惫。
杨辰跟着爷爷从萎军战马摔死的地方继续往东南的方向走。
杨辰觉得,自己虽然不像萎军的战马脚底钉有铁掌,踩在石头路上容易打滑。但是,爬山时,还是要特别留意脚下的路况。
要不然老一辈的人怎会提醒他人说:“小心行得万年船。”
这也是前人总结了多少次失败与挫折之后,才得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这时,太阳依然火辣,山路的坡度变得越来越陡,两人行走的速度也是越来越慢。
这里虽然山高林密,可是行人要走路的地方并没有多少树荫来遮挡。
杨辰瞄了爷爷一眼,他也是边走边拿着毛巾往自己额头上擦汗。
他想不明白,爷爷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会这么不辞辛劳地带着自己攀爬这条陡峭的山路?
也许,是自己稚嫩的年纪和肤浅的阅历,还无法了解一个历经沧桑的迟暮老人心里所想。更不了解他一生的心路历程,还有人世间割舍不断和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因为他的一生中,也就只有一儿一女两个至亲。
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嫁到这个山角落的姑姑。
此刻,爷爷心里面想的是什么,杨辰当然不会知道。
再怎么讲,爷爷和自己的关系也是中间隔着父亲。
作为孙辈,杨辰也不可能与爷辈开诚布公地探讨人生,谈论人世间的繁杂琐事。
“爷爷,这条山路这么难走,你以前常走吗?”
杨辰不希望爷爷一直闷着头走路。
如果这一路上没有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调楷,这漫长的走路过程,将会显得更加地枯燥无味。
如果一个人光是低头看路的话,那么,他整个人也会变得没有精神,更会感到全身乏力。
“我小的时候,与族上的人回去祖居时走过一次,中年的时候,每隔几年也都回去过。”
爷爷不急不慢地回答着。
爷爷说的是实话,杨辰从父亲的口中知道,爷爷三岁时就丧父了。
他七岁的时候,就去给地主家放牛了。
太爷爷只留下爷爷一个独苗儿子。
到了爷爷这一辈,杨辰的父亲也算是独苗。
姑姑是个女的,迟早要嫁人。
杨家人丁单薄,杨辰的父亲作为杨家独苗,他担任着承传着杨家血脉的“重任”。
后来,杨辰的父亲在外面成了家,在前后十年的时间里,杨家增添了五口人。
小孩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
从爷爷的角度来说,他的内心是高兴的。
以至于杨辰的父亲在外面工作并有了几个兄弟和妹妹之后,爷爷肯放弃家中的所有,跟着儿子到了他工作的地方带小孩。
由于要照看杨辰兄妹几个人,所以他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很少回故居。
现在,他已经处于暮年阶段,恐怕得知自己在世的时间不多。若是再不走动一趟,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他就安排了这次返回故居的行程,并带着杨辰一起同行。
似乎只有这样做,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诶,人生短短的几十年,要操心的事情确实很多。
就算你再拼命地去做,永远也有做不完的事情……
也许,他内心觉得,只要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地去做了,一辈子也就问心无愧!
“杨辰,你不是很想听故事吗?你别看这里是荒山野岭的,说起来,故事还真的是不少呢。”
“是吗,爷爷,我怎么觉得你更像是一个‘故事通’呢?”
“爷爷经过的人生岁月长,哪怕是道听途说的东西自然也多啊。一些是听到别人说的,一些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爷爷,那么哪些是听别人说的,哪些又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呢?”
杨辰是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像刚才,我告诉你吃萎军马肉那件事情,就是真的。”
“哦,怪不得你说得有板有眼,我也听得津津有味。身临其境的东西,听起来的感觉就是不同!”
“那当然。”
爷爷有点自鸣得意的样子。
爷爷接着说道:“下面我要讲给你听的这个故事,就是听别人说的。”
“这个故事有趣吗?”
杨辰有点急不可待的样子。
“有不有趣?等下听我讲过以后,你就会知道了。而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前面这个山坳的。”
“有那么巧合吗?”
杨辰带着疑问的口吻看着爷爷说道。
“前面那个深深的峡谷,就叫做‘母猪坳’。那一片望不到头的山林,也有人叫做‘野猪林’。七十年代以前,这里的野猪多得不计其数。”
“是吗?”
杨辰觉得,爷爷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和“活字典”。不论怎么问,都难不倒他。
“那当然,七十年代以前,人们经过这片‘野猪林’,时常会遇到成群的野猪。他们多是一个母猪带着六七只小猪仔在山林间奔跑。成年野猪的嘴巴,有着长长的獠牙,头顶上长着像钢针一样的毛鬃,虽然野猪不到万不得已时,它一般都不会伤人性命。但是,看着他凶猛的模样,就让人毛然悚骨。”
杨辰抬头看看远处茂密的森林,再加上听到了爷爷刚才的陈述。顿时,他内心也莫名其妙的涌上了一丝恐惧感……
“七十年代,不是提倡过一段时间的‘开荒造林’吗?人们到处砍伐林木,修造梯田,把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都破坏了。它们没有了食物来源,只有跑到山下去偷吃村民种植的木薯、红薯和玉米等作物来充饥。”
“野猪跑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找吃的,那它们不是很累吗?”
杨辰有点不解的问道。
“怕路远,还是保命要紧!如果在森林附近有得来吃,你以为它们又愿意跑那么远的地方,冒着生命危险去偷吃村民的农作物呀!”
“你的意思是说,是人类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它们才会去损毁村民的庄稼?”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
“说的也是,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生存法则和活动圈。”
“爷爷,那现在的野猪为什么都不见出没呀?”
“出什么出啊,可能是被人类灭绝了还说不定。就算是有,数量也会急剧下降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七十年代,这片野猪林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原始森林,被人类砍伐木头,开荒造地。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破坏,它们只好下山找别的东西来吃啦。”
“这么山高路远的地方,能够种一些什么东西呀?”
“怎么不能种?那时,这几个山头都种有用来榨油的茶子树。后来又建起了林场,种植了杉木等快速生长的林木。”
“先是人类破坏了它们的家园,然后,它们再反过来破坏人类种植的作物,这真是‘因果报应’啊。”
爷爷说道,那些下山找食物的野猪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七十年代以前,有不少家庭都是有猎枪的。
那时,一旦听说哪里出现了野猪的踪影,那么,附近的青壮年男人就会快速地集结起来。
他们拿起一种翻晒稻杆用的钢叉,便成群结队地追了上去。那种情形,就像是在打一场“人民战争”。
即使是凶悍无比的野猪,跑了近十里的山路,再加上饥寒交迫,早已成为强弓之弩。
野猪若想要逃脱人群的包围,几乎不可能!
野猪被掳倒之后,凡是参加围捕野猪的人均见者有份。
如果是未成年人也参加围捕的,所得的野猪肉的份额只有大人的一半。
也可以这么说,在缺鱼少肉的六、七十年代,几乎每一头野猪的出现,最后,都会成为村民餐桌上的美味。
野猪林,野猪林。
现在,只是成为了一种传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