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351章 若不好办就别办

第351章 若不好办就别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金濂风尘仆仆从山东回来,带回了一大堆卷宗。

    该流放的流放,杖责的杖责,甚至砍头的朱批下发的很快,都不用等秋后。

    如此的快刀斩乱麻之下,山东一地虽然惊惧,但是民心还算稳定。

    京城,郕王府。

    “此番旅途,金卿多劳了。”

    朱祁钰坐在主位笑道。

    “此乃臣分内之事。”

    金濂微微屈身回答道:“陛下,此番山东还牵扯出驸马都尉,现值南京左军都督府。”

    “哦?谁?”

    朱祁钰挑眉,大多数权贵在这事都采取妥协策略,这样才让朱祁钰恶心,毕竟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些女子,弃了就弃了,反正也享用过了。

    “驸马都尉赵辉,于南京驸马邸,私姬妾百余人,多是不正当手段获得,可臣追查下,有不少女子失踪,与其脱不了干系。”

    金濂徐徐讲起了卷宗上的事情。

    “这很为难?”

    朱祁钰仔细听完之后,反而好奇问道。

    驸马都尉赵辉,为府军前卫千户,守护南京金川门,这不是因为他自己能力强,而是他父亲赵和随大明军远征安南,为国捐躯,用命换来的。

    不过,这赵辉生得一副好皮囊,恰好算得上武官世家,就被朱棣看上了,让宝庆公主下嫁。

    身为朱棣最年幼的妹妹,自然很受兄长的宠爱,不只嫁妆是其他公主的几倍,婚后朱棣也常常赐给这个小妹妹大量财宝。

    这样的宠爱,赵辉自然受益。

    宝庆公主年终三十九岁,而赵辉当时四十七岁,在贵族里正值中年。

    没有了公主的束缚,张辉便往府邸里送认下的妹妹,渐渐的,后宫就开了起来。

    山东处置这类事情,如果不是主犯,不过是流放或杖责,而且,身为买方,只要不涉及命案,放还外加罚款便可。

    但这驸马都尉所涉及的人数太多了,百余人,确切数量不可记,其中是活是死不好说。

    金濂虽然在山东享受了一把无负担审判,但是对赵辉,就有点捉摸不定了。

    见金濂没有回话,朱祁钰不由得笑道:“难不成,大明还要看这些人的脸色?驸马都尉,比之亲王如何?朕虽念亲亲之谊,但也不是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的资本。”

    “臣,知罪。”

    闻言,金濂起身下跪拜道。

    习惯性执法让他以为赵辉这样的人不能妄动,毕竟那伊王也还没有处置。

    “你若不好办就别办,那就让兴安去办。”

    朱祁钰转头看向兴安,而兴安立马躬身,对于他来说,可没什么不好办的。

    没等兴安回答,金濂连忙磕头道:“老臣定当竭尽全力,彻查严办。”

    金濂很慌,特别是朱祁钰要让兴安去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让他想起了王振是怎么一步步走上极权的。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朝臣们办事做不到皇帝满意,而皇帝没什么可用之人的情况下,只能动用自己的家奴了。

    “嗯,起来吧。”

    朱祁钰点了点头,继续道:“金卿在山东做得不错,可不要在这种事情上依照往常的习惯,毕竟,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以赞上正万民,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肃邦犯。”

    世上没有完全的法治,只要有人存在,那必然是人治。

    而刑部就是法院,其判决无论大小,后来的人都会借鉴。

    这也导致了刑部的判罚某种程度上对于天下百姓的行为规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扶老奶奶这种小事,如果判罚不当,也会变成大事。

    更何况一介驸马都尉,凭父荫上位,不算建文,到自己这一代,也算是经历五朝荣华富贵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臣,谨记。”

    金濂起身,弯腰再礼。

    剩下的事情便不用多说了,朱祁钰要约束皇族,这些外戚也是。

    金濂出了王府,并没有马上回衙门。

    这才离开京城月余,他发现京城又变了一番模样。

    不止西城繁华,其他地方也开始兴起。

    坐在马车内,掀开一角窗帘,看着过往行人露出的笑脸,兵马司的差役在大道上巡逻。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治安好的关系,金濂看到不少女性走上了街头,

    在正统年间,乃至往前,这都是金濂不曾看过的景象。

    耳边传来年幼孩童的打闹声,让金濂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初是为何而读书识字。

    只不过在朝堂的大染缸里泡久了,做起事情变得畏畏缩缩。

    放下窗帘,金濂不再去看外面。

    再怎么看也只是表象,现在朝堂像他这样的存在还有很多,只是他心里希望,这样的场景能够持续下去。

    因为制衣坊大量雇佣女工的关系。

    拥有了劳动价值后的女性,本身就可以建立自信。

    金濂所看到的妇女,多是如此。

    有了收入能够养活一家老小,这些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当然,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也只是和京城其他妇女相比较起来的感观。

    陈凝香与于谦谈妥之后,制衣坊也开始扩大其规模。

    现在已经不需要承诺什么让孩子入学的条件了,光是收入,就足够吸引一大批人。

    而且,京城治安的良好,也让这些人家放心女子单独外出上工。

    但制衣坊的产力终究是有限的,在各地商会成立之后,于谦又向其他一些商会抛出了橄榄枝。

    只不过他们需要对比数量、价格和质量。

    众多因素的刺激之下,才有京城如今的这番景象,缺一不可。

    之后的厂区,朱祁钰想要将其移到城外去,以厂为点,其辐射区域都会得到发展,一旦有了发展的契机,朝廷就会顺理成章的建立各种相应部门。

    依照对商会的扶持,便是如此。

    所以,在金濂离开之后,朱祁钰就前往外城,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地方。

    阜成门。

    城门之外,便有大明第一座水泥厂。

    从一个应急小厂扩大规模到如今,已经拥有了上百的工人。

    在其旁边,还有一座砖窑厂,都是沿着护城河而建的。

    而阜成门外,也因此变成了城外之城,汇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