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220章 手工课

第220章 手工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诶~对!王恭厂!”

    陶有道说着,双眼一亮,说道:“我们设计图纸,请圣上让王恭厂做出来不就好了!”

    “这能行吗?这种事劳烦圣上。”

    有人提出了质疑。

    “不然呢?你现在去学打铁?”

    陶有道反问让对方也沉默了下来。

    “哎,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对方也没有抬杠,反而很现实。

    “我觉得,其实可以让生员们试试,他们很多都是工匠之子,从小耳濡目染,与你我不同。”

    刘升想出了较为曲折的办法。

    “我觉得你觉得行。”

    陶有道也是点了点头,表达了认可。

    “我们先捋一捋,请示开一堂公开课?”

    刘升打开的思路,让其他老师觉得可行,公开课就像是辩经,只不过学校的公开课,多是实践操作课,比如热气球,理论并不清晰,但是能让人意识到某种原理。

    “行,那我去申请!”

    公开课不是你说开就能开的,特别是上千人的公开课,总不能让你用于传教吧?

    所以,公开课陛下向上级领导申请,目前来说,他们往上的领导,那就是景泰学校的校长,大明至尊,睿智的开拓者,皇帝陛下。

    “哎,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啊!”

    一人起身坐到椅子上,一手撑着脸颊,似乎在抱怨。

    “那就别睡,年纪轻轻,睡不着就睡不着,我们是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

    陶有道没好气的坐到了那人的对面。

    “对,这个年纪,你们怎么能睡得着觉!”

    另一人起身出去,再回来时,手里拿着蜡烛。

    “哟,这是要秉烛夜谈了?来来来!谁算学最好,某可有很多问题要问!”

    刘升兴奋坐到椅子上,拍了拍桌子,示意所有人都坐好咯!

    熬夜对他们来说,真算不上什么。

    自打开蒙之后,学的都是什么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就学习态度而言,在场的老师并不弱于人。

    只不过,第二天学生上课,都看到老师们顶着黑眼圈,头发也没有以前那么规整。

    今天景泰学校的课,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在介绍着一种很神奇的现象。

    呼呼的水壶声从各个班级里发出,而老师则是在旁边跟学生们讲解着。

    因为老师们自己不会打铁,就询问了学生,哪个学生的家长有这本事?

    结果就是,每个班级都有,而他们的父亲或者爷爷,就在王恭厂当工匠。

    可当老师们询问学生,能不能让他们家长帮忙的时候,得到的反馈也是一样,不能!

    王恭厂,那是大明的兵工厂,熔炉里炼的是钢,对于每一个工匠,那都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些工匠也不用去接私活。

    而且,就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要是没圣人允许,工匠们也不会答应。

    师徒制下,尊师重道,圣人算是他们的半个师父,而且,工匠们又不傻,没有圣人同意的情况下,帮了你,那就是背叛!

    现在日子刚过好点,你就想让人家背叛恩人?真当别人和你一样自私自利了?

    不过,老师们也看得开。

    于是乎,朱祁钰第一次收到学校教师的主动请求,那便是在学校开手工课。

    鉴于自己动手能力不足的这一客观事实,老师们自然不能让自己教的孩子和自己一样,死读书。

    对于手工课,朱祁钰是想过的,但是这些孩子,是有农忙假的。

    所谓农忙假,其实就是放孩子回去帮忙干农活,依据节气,开春、夏收、秋收,主要就是这三假。

    目前只有京城景泰学校会这么实施,这不是死规矩,而是需要灵活调整的。

    毕竟现在大明没有高考,而且,相比于学习,对于农户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活下去。

    因而朱祁钰很相信这些孩子的动手能力,那肯定比书香门第或者寒门要强的多。

    不过,隔壁大院倒是有手工课。

    朱祁钰捏着下巴,想了想,便批复了一个圆圈。

    “兴安,去王恭厂挑几个技师,每五天去一个,到景泰学校指导学生炼铁。”

    将批示递给兴安,朱祁钰开口说道。

    “陛下,是炼铁对吗?”

    兴安双手接过批示,确认道。

    “对,炼铁。”

    朱祁钰当然明白兴安的意思,身为兵仗局掌印,对于钢铁自然格外重视,哪怕是学校,也不行。

    闻言,兴安躬身垂首道:“臣这就去安排。”

    昨日刘升回去,是搞了什么?

    朱祁钰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内情,但是多少能猜出一些。

    无非就是刘升大概或许可能想要把蒸汽机搞出来,但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就只能从基础一步步做起。

    这也是朱祁钰乐于看到的。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某个人突然掏出一个大宝贝,然后所有人就嗷嗷的学会了。

    现在的朱祁钰,更多的是将自己看成一个保险。

    等刘升他们成功了,或许对于学阀的冲击比建几座学校的冲击还要大。

    双眼回到桌面,看着需要批复着奏折。

    事情很多,兵部调动兵马,都督府任命大将,户部需要圣人批复让王骥部队能沿途取粮草,工部则是上奏要修路,至于吏部,则是推荐官吏。

    现在司礼监名存实亡,决定权握在朱祁钰手里,不管是兴安还是舒良,都不曾主动说什么陛下日理万机,操心劳力这种话。

    之前的皇帝就是这样渐渐放出权柄,最后造就了大明第一个权宦。

    目前来看,除非内阁有意隐瞒,或者是下面的官僚,不然任何大事都不会逃过朱祁钰的双眼。

    对于货币政策,内阁并没有把消息放出去,主要是害怕有人趁机囤积银两。

    而在内阁大臣们看来,大明确实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去代替那私发的铜钱,和不值三文的宝钞。

    可是,他们也清晰知道,大明的银矿不多,害怕到时候银贵物贱,商贸停滞的局面,所以这种大事,依旧还是需要由圣人做决定。

    他们所做的,就是将想得到的问题,不断上书给圣人,或者和圣人讨论解决办法。

    “世上哪有万世法,总是想着一劳永逸,难怪改革那么难。”

    朱祁钰看着内阁大臣的奏折,不禁感慨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