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厚土地祇
南昌太守越训这些兵马,这些兵马“思乡”之情。
那些水师兵马打了水漂不说,步卒逃营屡禁不止,其中有个校尉因想要当众处决逃兵,引发兵营哗变,反而将这个校尉给捆起来了,群逃四散,各自归家,说媳妇的说媳妇,造小孩的造小孩,就等着许老爷分田。
不止是他们,原先生活凄苦的贫穷老人,最是希望均田,他们人老力弱,若名下有两亩田,就是自己不种,租给别人,也多多少少能老有所养。
不要说古代以孝治天下,那是文人标榜的,乡村之中,老人能有口饭吃,便已经很好了,许多地方甚至有弃老洞。
江南西道还好,文风盛行,教化浓厚,却也难免有山沟沟的地方,再者若是穷门小户,再大的孝顺,又能提升老人家什么生活条件呢?
乃至于许志远开办大食堂,允许七十岁老人免费吃,六十及十四岁以下小孩半价吃,便是成人,也只要两钱一顿,便按照一日两顿,口粮钱也不过是一百二十钱,别管吃得好不好,只管吃得饱不饱吧。
至于赚钱,许多老人没有赚钱的手段,那就编箩筐,劈竹篾,做些简单手工,统一收购后,发放“工分”,小孩可以放牛,割草,喂猪,养羊……
在小农经济和早期工业化改革之中,这些繁琐重复简单的劳动,确实适合他们。
工分在月末,转换成发放的“工钱”,也可以直接消耗入食堂消费,或者“合作社”中购买东西。
新的铸币,早就已经开始了,水力锤压,一体成型,内钢芯,外渡铜,花纹清晰,大小和前世早期的“五角”类似,早已经流通于市场了,最早是“花钱”一类,中秋,元宵,春节,赐福的时候散出去的。
后来便开始在玉山常德流行起来,由于样式精美,难以破坏,仿造,甚至一个能换五个普通铜钱,且认为有“法力”在上,可以辟邪,甚至有外地人专门兑换去用。
现在已经差不多产量上来了,回收铜钱,发行出去,目前市场上一枚这样的钱,约莫等于两枚普通铜钱。
当然,许甲想要发行“纸钞”,自然是没啥基础的,只金蟾的钱庄,有金券,有多少黄金,他便酌情发行多少金券,也不在市场流通,只用在商人这里的大额贸易上,比如海外丝绸贸易,瓷器贸易上面。还有一种“银钞”,是只能兑换白银的,也是按照白银储备发行,用来支付中小型的商单,又或者工程结算,但总之不会超标超发。
总体来说,这边的经济是发展向上的,如今再这么一均田,一抄家,那就更万物复苏了。
许甲这边,在山顶修持,脑后的愿望之力,越发强盛,但欲望之力,也越发反噬,这股欲念汹涌异常,只是不能动摇许甲的身神。
甚至许甲的“魔神体系”,在身神之外,继续构建。
身神不用说,乃是二十四内景,三元八景诸主神,诸主神又归三百六十五路正神管辖,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又管周天混洞十万八千神,这些神又统一被元神所辖。
三元,对应天地水三元,天元主天神,地元主地祇幽冥之神,水元主江河湖海水炁运降。
在地祇之中,便有“魔神”,或者说幽冥魔神,于大地上有宫庙对应一部分地方。
现在,玉山,德兴,婺州,信州,等地一一治下,因发愿望,乃“念念不忘”,生出反馈。
于是有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河神庙,这些地祇魔神小庙庙宇,在身神内景三元空间内逐渐诞生。
这些魔神微弱细小,不如其他正神,又或者之前许甲降伏的五行魔神,姹女魔神,九字母魔神。但更为完善。
八景洞观之内,便在最下层内景中,可观见这些地祇魔神种种,各自百态,最中央的一尊,不是别的,隐隐是一尊神女形象,尊贵无匹,是为厚土。
何为厚土?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地厚三尺,便离天更近三尺,许甲在做的就是这个。
当然许甲添地三尺再多,不如有些人想要刮地三尺。
地德主坤,正所谓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最下一层,就是最基础的“物质基础”,是百姓大欲大愿实在得到满足的物质基础,也是三元八景的地基。
只是并没有足够的“厚土之炁”,将这具极为重要的“八大主神”之一的厚土地祇给凝聚出来。
但这总归是个开头,只是不如青阳之炁所成的太乙救苦天尊,许甲发下愿望,就已经成就了,厚土神祇,需要践行厚土之德才行。
许甲莫名想到了“五行龙鳞”,暗暗想,或者这就是“土行龙鳞”的力量,可是后续的四片龙鳞又是什么呢?
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龙鳞并不准确,于是归纳入“灵宝”之中,隐隐之间,一枚不动山岳大印,浮现在双手之上。
许甲原先想的是,或者厚土,是五行中的土行能量,在自然之中,就像是山居派的艮岳服炁法,可以吞吐山岳之炁,服用玉石之精,可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种十分抽象的体现。如果单单以山岳玉石修行,无疑就是修错了,会变僵,成为一尊玉俑。
……
另外一边,陈长生拿着许甲的符诏,前去金山寺找了显焕长老,骊山派风雷隐仙一脉的三个妖物此时也跟着,她们的惩罚,在许甲有意之下,已经减少了许多,有了“一半人形”。
那老母鸡的风雷道人只留下一双鸡脚,上半身已经恢复成了人形,那灵云道人,逸雷道人两个则是更多动物特征,一个大青蛙模样不改,浑然像是母蛤蟆精,嘴巴大到没边,羊妖一双羊角不改,下肢也是羊蹄。
但总算开始恢复了,她们一并同陈长生到金山寺,念念叨叨:“我们还没有变回去,不能离开,你是师妹的道侣,回去一定要去骊山,给师门通风报信,告诉师门我们的情况。”
(本章完)